再说元军营中,听说纳哈出诈降不成受了伤,个个吃惊,不知所措,一时大乱,包括纳哈出的妻子、孩子,纷纷逃窜。冯胜派人去招降,得降众二十多万人,还有无数的牛马、辎重等战利品,被他们押回关内。押解降兵和战利品的队伍逶迤而行,绵延一百多里路。不过,冯胜只顾高兴,忽视了全军的防卫,特别是殿后的队伍安排的人太少,中途受到敌军的伏击,都督濮(pú)英被杀,损失三千多人。
太祖朱元璋见冯胜、蓝玉大胜而归,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因为这一仗一举解决了东北方面的问题。可是冯胜却不大高兴。他觉得这一仗蓝玉出尽了风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甚至对自己的女婿帮了蓝玉的大忙也不满意。他想,如果他指摘常茂,不但可以表现得大义灭亲,还可以顺藤摸瓜,把矛头引向蓝玉。他就对太祖说:“这次我军虽获大胜,但也有些将士破坏纪律,险些误事。”
“唔,还有这事?”朱元璋问。
冯胜跪下禀道:“下官不敢相瞒,就是小婿常茂。他竟在受降的时候,拔剑砍伤纳哈出,险些激起重大事变,破坏这次受降。下官已将常茂拘捕,请陛下查问。”
太祖朱元璋说:“既然人家已经投降,怎么还要砍伤人家?不像话。我一定好好调查此事。冯将军,你能大义灭亲,实堪嘉奖。”朱元璋见在场的蓝玉没有讲话,觉得这里也许还有什么蹊跷,便没有再讲下去。
太祖朱元璋在了解这件事时,有人对他说,明军缴获的纳哈出的良马,冯胜没有交给陛下,而是自己留下了。还有人说:“冯将军派人看押纳哈出的夫人,授意那人给纳哈出的妻子送酒。在陪她喝酒的时候,乘机索要贵重物品。纳哈出的妻子无奈,只好给他一颗硕大的珍珠。”
常茂对自己的岳父也是一肚子气。自己本来有功,冯胜为了自己讨好皇帝,就连自己的女婿都出卖了。所以在审问常茂的时候,他就没有给自己的岳父留情面:“说小人险些激起兵变,实不敢当。真正激出事变的是冯将军。纳哈出部中有一位蒙古亲王。王子刚被我军击毙。第二天,元军来投降时,他就强娶亲王的儿媳。亲王一怒之下,拒绝随部投降,并派兵伏击我军后卫,击毙濮英。”
这些话传到朱元璋耳中,他能不生气吗?立即下令收回了冯胜的印绶。从那以后,再没有派冯胜带兵出战。并且,也没有奖赏这次获胜的将士。太祖朱元璋任命蓝玉为总兵管事,不久又提升他为大将军,屯驻在蓟州(在今天津市蓟县)。
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这时在大漠以北自称元朝(史称北元)皇帝,经常骚扰明朝北边。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朱元璋命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剿灭脱古思帖木儿。蓝玉率军追到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不见元军踪影。又追到庆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还是不见元军。这时,他派出去的侦察部队报告说,脱古思帖木儿现正在捕鱼儿海(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盟的贝尔湖)。蓝玉让先头部队尽快请一名向导,抄近路,日夜兼程,向北挺进。已经进至距离捕鱼儿海只有四十里路的百眼井了,还是不见元军。
蓝玉对部下说:“这里千里无人烟,他们不会在这里吧?别误了我们追击呀!”有意要撤兵,再向别的方向寻找。
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十余万大军劳师远行,深入大沙漠以北。如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就班师而还,怎样向陛下交待?”
“你说得对,”蓝玉琢磨着,“大漠上荒无人迹,这就使敌军很容易发现我们。是不是我们暴露了呢?”他下令全军偃旗息鼓。烧饭的时候,在地下挖烟道,避免烟火显露。白天隐蔽,夜间行军。第二天早晨,当他们来到距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的地方时,果然见到了敌营。蓝玉以王弼为前锋,迅速逼近敌营。脱古思帖木儿原以为这大沙漠之上缺乏水草,明军不会到这里来,并没有设防。当他突然听到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时,惊惶失措,连妻子家小都顾不上,只带着太子天保奴和身边的几十名骑兵逃脱。他的名为蛮子的太尉被杀,其余的兵众一见军中无主,纷纷投降。脱古思帖木儿的二儿子地保奴、妃子、公主等都被活捉。还抓获了他封的吴王朵儿只、代王答里麻及平章以下的官员三千多人和他们的家属一万七千多人,以及皇帝玉玺、金牌、符敕、金银印等物和各种牲畜十五万头。无法带回的兵器被焚毁的不计其数。
太祖朱元璋接见蓝玉的时候,对他大加褒奖。他说:“蓝将军此战使伪元政权基本被消灭,免除了我大明北方的一个大患。真是功大无比。”他转身对武英殿殿阁大学士说:“要按卫青和李靖的规格对蓝玉将军的功劳进行奖励。”武英殿是朱元璋新设立的为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的机构之一。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丞相胡惟庸以“谋不轨”的罪名被处死以后,就不再设丞相,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自处理,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处理政事。卫青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将军,曾七次出击匈奴,都取得重大胜利。李靖是唐太宗时代的兵部尚书,曾经大破突厥,捍卫了唐朝的北方疆域。这两个人都曾受到汉武帝和唐太宗的重奖。
蓝玉自然非常兴奋,在家里摆宴席请他的同事、老部下等吃饭。来得最早的是副将张温。蓝玉高兴地迎上去说:“张贤弟,你来得可真早,这才叫老朋友!”其实,他们才认识几年的时间。
“蓝将军,我接到将军的邀请的时候已经迟了。不然,我会来劝您停止这次宴请的。”张温的表情有点悲戚。
蓝玉不解张温何意,惊奇地问:“那是为什么?”
“将军不见胡惟庸的下场?我们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你想到哪里去了?胡惟庸他是图谋不轨,自然当诛。你我为陛下屡立战功,陛下无论如何也不会说我们图谋不轨吧?”蓝玉很自信地说。
张温摇摇头说:“原来我也那样想。可是现在,因为胡惟庸案受诛的已经超过万人。难道这一万多人都图谋不轨?如果这样多的人都图谋不轨,这大明朝的天下是靠谁打下来的?在被杀的人中,有很多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的人。”
蓝玉解释不了张温的问题,但他还是说:“我蓝玉从北打到南,从东打到西,受过陛下多次褒奖和赐予。我不相信陛下会说我图谋不轨。”这时,又有客人来,两个人的谈话就此结束。
为了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蓝玉作战更加勇敢,智谋也越来越多。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他被派往兰州、庄浪(均在今甘肃省),向西追击逃寇,一直追到相当于现在的甘肃西部和青海一带。这时,原已归顺明朝的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朱元璋下诏让蓝玉去征讨。当他赶到的时候,当地原来的驻军已经打败了他们。月鲁帖木儿逃往柏兴州(在今四川省盐源县)。蓝玉派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去诱降,把月鲁帖木儿和他的儿子都捉住了,送往京师。而原来由月鲁帖木儿统治的少数民族都归顺了明朝。蓝玉征得皇帝的同意后,在那里建立了屯田机构。
蓝玉觉得朱元璋对他是很信任的,多次让他统领大军,把最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他。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确有大将之才,皇帝待他不会错的,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也就不那么检点了。他的庄园中养了很多庄奴,有些受他青睐的,还认他做了干爹。这些人仗势欺人,胡作非为,侵夺百姓。他的一个干儿子在东昌(今山东省聊城市)强占民田,被人告发。御史找他询问,他竟发了火,把御史给赶走了。
有一次,蓝玉出征,回来得晚了。当他率兵来到喜峰关(在今河北省迁西县)的时候,关门已经关闭。他在城下叫关,守关战士不敢给他开,他竟下令让他的兵士把关门打破,冲进关门。这件事被人禀告给皇帝,朱元璋很不高兴。
这时,又有人向皇帝告状说,蓝玉曾经想奸污一位元朝皇帝的妃子,那妃子不乐意,上吊自杀了。朱元璋就把蓝玉叫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还把他的这一恶行记到他的世券上,有点类似今天的记过处分。可是蓝玉还是不醒悟,说话很傲慢,在军内,想罢免谁的官就罢谁的官,真是为所欲为。因此,他的下级也有很多人对他不满。朱元璋已多次当面责备他。
当他又一次西征回来时,满以为又会受到赏赐。谁知他来到殿上见到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却对他说:“朕觉得你劳苦功高,所以决定任你为太子太傅。”蓝玉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但他的心里却很不高兴,因为这个官位置虽然不低,但没有什么实权。他的不快在脸上也表现了出来。他想了想又说道:“禀陛下,蓝玉恐怕胜任不了这项任务。”但朱元璋并没有考虑他的意见。从那以后,他再向皇帝提什么建议,很少有被采纳。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的一天,蓝玉起得很早,因为他最近总是郁郁不乐,睡不好觉。这时,有人来报:锦衣卫指挥蒋(huán)求见。蓝玉一听这个名字,脸上的汗立刻就流下来了。
这锦衣卫可是小看不得的,那是在洪武十五年,由朱元璋亲自建立的。它表面上负责皇帝的仪仗,是天子的卫士,实际上是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它不受中央各部的节制,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它有自己的法庭、监狱,可以私自杖杀大臣。胡惟庸案就是锦衣卫处理的,受株连的人现在已经快到三万人了。所以,锦衣卫上门,凶多吉少。
蓝玉战战兢兢地把蒋请进屋。蒋先是寒暄几句,然后说道:“蓝大人,现在有人控告你想要谋反。为了调查清楚,我今天特意来请大人到我们锦衣卫去一趟。”
蓝玉惊恐地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好像在说:我们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到了锦衣卫,蒋可就不那么客气了。他坐到自己的桌子后面,冷冷地说:“蓝将军,你是招啊,还是不招?”蒋并没有看蓝玉,而是环视着这屋里的各种刑具。
“蒋大人,我此生为了陛下南征北战,怎能有不臣之心呢?”蓝玉以为蒋会听他说明真情的。可是蒋只是对旁边的人说:“大刑伺候!”便要离开座位出去。蓝玉急忙给蒋跪下,说道:“请蒋大人不要走。你说让我招什么吧?”
蒋回来重新坐下,说道:“我知道蓝大人是明白人。”就这样,蓝玉按照蒋的“提示”,招认了自己企图谋反的“罪行”:准备在皇帝去耕藉田(皇帝祭祀祖先用的土地,有时他们自己也象征性地去耕种一番)时杀害皇帝。
几天后,蓝玉这个为明朝打了半辈子天下的将军就被处决了。不久,凡是与蓝玉有点联系的官员,也都因为是蓝玉的同党而被处死,总计有一万五千人因蓝玉案而做了刀下之鬼。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张温,因为长期同蓝玉在一起,就更是必死无疑了。
到这时,胡惟庸案株连三万人,蓝玉案株连一万五千人,明朝建国时的功臣已经几乎被杀尽了。到了这年9月,朱元璋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反正除掉功臣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将凡是受胡党、蓝党案牵连受刑而没有死的人一律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