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本来是不服刘邦的,因为刘邦曾是他的门客,所以早期王陵更看好项羽。可惜项羽坑杀降卒、火烧阿房宫大大地折损了自己的形象,王陵转而更看好刘邦,见刘邦平民之身,居然成为关中之王,心里甚为佩服和惊讶。
项羽听说王陵将刘邦家小送到关中,连忙派军队到沛县,将王陵的母亲接到营中。王陵无奈,只好派使者到项羽营中交涉,项羽整治酒席,将王陵母亲安排在上座,以示尊重,极力想拉拢王陵投入自己阵营。
宴饮结束后,王陵的母亲私下里对使者说:“请代我这老婆子向王陵交代,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个仁德的长者,天下一定会是他的。不用替我担心,我现在就以死明志。”
说完,老婆子便一剑自杀,这么刚烈的妇道人家确实少见。
使者逃走后,将事情原委告诉了王陵。项羽得知老婆子宁死不屈后,将其烹尸泄愤。刘邦势力的扩大,已让项羽感到不安了,他任命吴昌县令郑昌为韩王,让他组织力量防备刘邦。
这时,张良出场了。他担心项羽将主力部队部署在韩地边境,给汉军南下造成阻碍,便修书一封给项羽。张良此时是站在韩国的立场给项羽分析形势:汉王离开汉中,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只是想占有关中,取得怀王之前许诺给他的地位,一时半会是不会进入中原的。为了进一步增加说服力,张良还将齐王田荣和魏王魏豹联合造反的文书交给项羽,并说齐国联合赵国和梁国共同对付楚国,这股势力比刘邦的威胁要大得多。
项羽觉得张良说的有道理,他一向看不起刘邦,所以这次准备用主力围剿田荣。
偷袭彭城的路上沿途忽悠
除开那些小诸侯,这时天下已三分。项羽、刘邦、田荣犹如三个巨头各占一方,原是霸王的项羽似乎正在失去霸主的地位。秦王朝虽然被推翻,但是****仍在继续。此时,项羽感到中原可能再次出现大乱。
一旦****的话,事情很可能就要失去控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一旦发生****的话,内部就容易出现裂缝。这时候,项羽做了一件很难说是对也很难说是错的事,他先是派人回郴州离间义帝和群臣的关系,接着又暗杀了义帝。
义帝这个人前面已介绍了,其实就是一个喜欢玩弄手段的“领导”,他没有什么感恩之心,项氏家族把他从放牛娃扶上楚王的宝座,他居然处处跟项氏家族作对,渴望真的当上唯我独尊的帝王。这种人死的并不冤,因为他看不清时势,完全被权力迷昏了头,一有机会就玩弄权力。但是,项羽杀他也不该,毕竟他是一个旗号,最好的选择是将他软禁。但一向喜欢本色表演的项羽无法容忍一个自己厌恶的人。
与此同时,刘邦也在进一步巩固势力。陈余和张耳交战后,张耳失败,投奔到与自己有老交情的刘邦麾下。前面讲过,刘邦年轻时仰慕信陵君,曾徒步到河南拜谒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两人一见如故。这次,张耳来投,刘邦自然盛情接待。张良确信项羽主力伐齐后,便来到刘邦身边,做他的参谋,积极帮刘邦策划进入中原的蓝图。河南王申阳本是张耳的下属,两人关系很好,也随张耳加入了刘邦阵营。
韩襄王有一个孙子也叫韩信,张良是个非常忠心的人,他请求刘邦派军支援这个韩信,打当时的韩王郑昌,刘邦答应了。打败郑昌后,刘邦又遵照张良的意见,封韩信为韩王,韩王的军队自然也并入刘邦的麾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做人之高明,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而项羽则恰恰相反,不给别人方便,自己也处处受牵制。如果当初项羽答应张良重建韩国,张良这么忠诚的人不至于会轻易反对他。刘邦呢,善于做好人,不仅恢复韩国,还立韩襄王的孙子为韩王,既实现了张良梦寐以求的目标,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更得到张良这样一个英才,一举三得。
灭了郑昌以后,刘邦回到关中,建都于栎阳,并将周勃、樊哙、灌婴等军团部署在陇西一带,这三人犹如三头大老虎,密切地盯着中原地带。一旦中原发生混乱,准备第一时间趁乱打劫。
中原的情况如何?
项羽亲自带领楚军,士气高昂,准备和田荣一决雌雄。田荣是个自以为很牛的人,他和项羽没交过手,巨鹿之战时他不在现场,所以对项羽取得那么大的威望和声名非常不服,这次他想跟项羽硬碰硬,只要打败了项羽,自己的名声马上威震华夏。
两军在城阳城下对垒,打了一天,只打了一天。一向牛气冲天的田荣被打得找不着北,田荣兵败后,退往平原郡后要求百姓纳粮,准备组织军队,东山再起,结果被乱民所杀。
项羽在打败田荣后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了,自从反秦以来,齐人向来不跟楚军合作,于是项羽下令军队大肆焚烧房屋、坑杀降卒、抢劫财物,军队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这种恐怖政策除了给自己惹麻烦外,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而且以后你项羽打来,别人想投降都不敢了。
项羽就这样陷在齐国的泥潭里,激起了齐人的强烈反抗。齐人虽然不能歼灭楚军,但是不停的骚扰更让人难受。
这时候,最高兴的当然是刘邦了,刘邦最喜欢啄食腐烂的东西,这是天性使然,长久的磨练让刘邦的脸皮厚至无形,换句话说,厚到自己都不觉得厚了。
刘邦认为这是攻入项羽大本营的最好机会,然后再联合齐人,一起歼灭楚军。
公元前205年,刘邦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往彭城进发。途中,魏豹带着人马加入刘邦大军行列。魏豹之前联络田荣,准备一起反项羽,结果田荣被项羽打败,魏豹心里惶恐不安,看到刘邦来了,真如见到亲娘一样。这样一来,刘邦的军队更加庞大了。就像他之前进入函谷关一样,这同样是一支杂牌军。
大军来到河南的朝歌时,殷王司马昂感到非常为难。司马昂原本是赵国将领,在巨鹿之战中为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他背叛项羽很难做到,而且也怕项羽报复。但是和刘邦的军队硬拼又打不过,何况他和刘邦还有一点小交情。这种情况怎么办?
司马昂急中生智,决定和刘邦虚过一招,表面上和刘邦拼杀,一交战就认输投降,也算是给项羽一个交代:我不是背叛你,我是打不过。
这一节最精彩的是司马昂,他极好地演示了一个在夹缝中做人的道理,做人如此,做企业更是如此。不要和强者硬拼,曲线脱身。
“阴谋天才”陈平
前面说过刘邦就像个收破烂的,只要有用的人才他都收,不管这个人人品多么糟糕、习惯多么恶心,或是长相多么倒人胃口。我们应该佩服刘邦的是:他没有什么洁癖。对一个领导来说,洁癖太重肯定不是好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百试不爽。
陈平,平民出身,足智多谋,和张良并列为刘邦手下两大谋略天才。张良更善于阳谋,而陈平呢,对阴谋非常在行。一般来说,贵族出身的人,尤其是自我感觉非常好的人不容易有阴谋的天赋。
陈平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幼时非常勤奋地读书,渴望出人头地,长大后,长得非常英俊,人很体面。陈平有一个好哥哥,见陈平渴望出人头地,把农活全揽了,让弟弟一心念书。就像刘邦有个刻薄的嫂子,陈平也有这么一个嫂子,这嫂子对陈平一向不满,牢骚满腹。
一次,邻居对嫂子开玩笑地说:“你家小叔子家贫又不干活,还养得白白胖胖的,真是怪事啊!”
嫂子听到这话,骂道:“他就一个吃闲饭的,从来没帮我们干过活,有这种小叔子,还不如没有的好。”
陈平也是一个脸皮非常厚的人,听到这话没什么反应。倒是他哥哥疼弟弟心切,差点休掉妻子。跟刘邦一样,陈平到了结婚年龄,还是一个单身汉,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好吃懒做一贫如洗的人。陈平就这么长久地单身,所以才出了和嫂子乱伦的绯闻。
当地有一个女子,接连嫁了五次,丈夫都死了,大家都说她克夫。后来,没人敢娶她,唯独陈平敢娶。就这样,陈平成功脱单,而且没有被克死。
反秦起义爆发后,陈平曾经在魏王咎门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官,急于表现的陈平经常向魏王谈论谋略,可惜不被采纳,反而受到一些人谗毁,无奈之下,陈平只好离去。巨鹿之战后,陈平发现项羽不错,便投靠了他。项羽也还重用陈平,封他为爵卿,鸿门宴时陈平就在场。
陈平是个好表现的人,项羽对他也还倚重,在刘邦平定关中后,司马昂左右摇摆之时,项羽就派陈平前去平定司马昂。陈平这次使命完成得不错,打败了司马昂,并让他投降。由于任务完成得比较好,项羽升陈平为都尉,陈平俨然成为项羽的左右手。项羽身陷齐国时,司马昂再度投降刘邦。项羽处境不利,所以非常生气,项羽一生气,陈平感到后果非常严重,便逃到刘邦阵营里。
在逃亡的途中,陈平坐船渡黄河。那船夫见陈平一表人才,穿着也非常体面,猜想此人一定非常富有,身边的金银珠宝一定少不了。于是,动了杀机——俨如武侠小说中的情节。
陈平看到船夫的眼光,心里一凛,急中生智,立刻脱光上衣,表示要帮船夫撑船,借此向船夫表明,我身无分文。陈平懂人心,所以有智谋,也得益于这份智谋,才逃脱这一劫,否则,西汉就少了一名以谋略著称的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