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刘邦如此坦诚热情,性情冷静的张良也许不会把感激表现在脸上,但心里一定暗暗下定决心尽全力辅佐刘邦,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由此可见,刘邦的用人境界确实无为天成,他不是依靠玩弄权术,也不是像刘备那样流泪作秀,他是真心实意尊重人才。其实,但凡真正的人才内心深处都有孤傲清高的一面,尤其像张良这般贵族出身,对于玩弄权术的领导肯定是反感的。
张良对刘邦一辈子不离不弃、死心塌地,也许就是因为这份感动,从张良后来的表现看,他并不是一个贪求荣华富贵的人,而且也相当了解刘邦身上的缺点,但和这些缺点相比他更珍惜刘邦身上的优点。有时候,真诚待人远比绞尽脑汁、投机取巧要更实在。
张良建议刘邦不要和赵军一起攻打函谷关,他说:“那是项羽的工作,你不要跟他抢,你也抢他不过。回避函谷关,南下改道取武关。”
于是,刘邦的主力部队南下,与秦军打了一仗,刘邦再次获胜。秦军只好退守宛城,意欲坚守。刘邦也是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他想起以前久攻开封攻不下,这次他打算直接放弃宛城,继续向西挺进。可惜这次他的经验总结错了。
张良阻止了他,理由是非常危险。为什么危险?张良解释说:“如果我们急着入关,必然遭到前面秦军的痛击,而且他们占据有利地势。如果绕开宛城,和前面的秦军激战,那么宛城的秦军就会在后面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前后夹击之下,我们岂有不输之理。”
刘邦想想,确实如此,便趁着夜色将宛城团团包围。
宛城原属韩国地盘,张良在这里有许多熟人,其中一个人叫陈恢,他是郡守的一个幕僚。他劝告郡守不要急着与刘邦为敌,应该先谋求谈判解决危机。
陈恢与张良接头后,来到刘邦营帐里,说道:“我听说楚怀王和你们有过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人当王,如果你全力来攻打宛城,必然会延宕进入关中的时间。宛城城墙绵延几十里,城池坚固,要攻陷下来没那么容易。但是如果绕开宛城西进的话,到时宛城的士兵就会和前面的士兵夹击你们,你们一样惨败。所以,站在你的立场,我认为最好的计策就是尽量争取宛城投降。要让太守投降,你必须给他封侯,这样他就能成为你的力量,到时你西进的时候,宛城还可以作为后盾。最关键的是,宛城一旦投降,其他城池必然争相效仿,沛公,你以为呢?”
刘邦听到这话,当然大喜,他最喜欢捡便宜。当下,刘邦就封宛城太守为殷侯,并兼任楚军的大将,太守何乐而不为,这样既保全了性命,地位和权势还提高了,并且继续留在宛城,不用调动。这么优越的条件,是人都没法拒绝,何况秦朝大势已去,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宛城一投降,其他城市果然纷纷效仿,别人送来一块大蛋糕,谁还有心思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抵抗。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之策。这是张良为刘氏集团贡献的第二大功劳,第一大功劳是阻止刘邦攻颍川、渡黄河。
刘邦所到之处,兵不血刃,对于百姓秋毫无犯,竟然受到了秦人的欢迎。连刘邦自己都不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他没想到进入关中会这么轻松。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想做成功一件事困难重重,好像无论自己付出多大努力都不可能成功一样。然而,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态度,一切顺其自然,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成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甚至有时候竟然非常轻松,好像成功不是你去追求来的,而是它自动来的。
成功在于顺势而行,逆水行舟的精神虽然非常伟大,但是如果可以顺势,为何要逆水呢?
章邯投降,大秦最后一道城墙倒塌
大家都知道,赵高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奸臣,他导演了历史上第一出公开戏弄君王的游戏:指鹿为马。
赵高是宦官出身,缺了一根生殖器,内心非常自卑,大权在握以后,心眼就更小了。他担心朝廷百官不服自己,所以在朝堂之上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
秦二世坐在朝堂之上,赵高说送给他一匹千里马。但是,牵进朝堂的却是一只鹿,赵高指着鹿说道:“皇上,这就是我送给你的千里马。”
秦二世的生活常识还是有的,他笑着说:“丞相,你搞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只鹿啊!”
赵高摇头,说道:“皇上,这真是一匹马。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问问朝中百官。”
秦二世把目光投向群臣,有些人不敢回答,沉默不语。大多数识时务的大臣纷纷说道:“圣上,这确实是一匹马啊!”
只有少数头脑简单,或者一身正气的大臣才说:“这不是马,明明是一只鹿。”
赵高通过这个计策试探出哪些人对自己不满,将他们统统杀掉。这事情传到各地的守将耳里,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恐慌。镇守棘原的章邯原本对宫廷里争权夺利的事不感兴趣,但听到指鹿为马的事情还是大为震惊。
更让他震惊的事是苏角和王离都被楚军击败,他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前,项羽在他眼里不过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猛将,绝非运筹帷幄的帅才。可想而知,章邯如果戴眼镜的话,这眼镜肯定要跌得稀巴烂。
与此同时,章邯托心腹大将司马欣向赵高反映军情,并请求增援。赵高听了不但不增援,反而将战败的责任全推到章邯的头上,还要治以重罪。司马欣听了大惊,偷偷溜出咸阳城,向章邯报告。
司马欣对章邯说:“赵高已完全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全都屈服在他的淫威下,他还打算将将军治罪。现在我们前线的战士,战败了,不用说下场是死,即使战胜了,赵高也会嫉妒排挤,总之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在章邯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人送来陈余的招降书。此时,陈余和张耳已闹翻,投到项羽麾下,做一个幕僚。这时,诸侯军和投降的秦军都并入项羽的楚军中,规模已达40多万人,听到这个数目,一般人肯定很兴奋。但项羽和范增却非常头痛,为啥?人多口多,哪来那么多的粮食。
项羽其实不愿招降章邯的。连范增也建议他招降,他却一脸不愿意。为啥?因为他觉得自己很牛,他喜欢杀得敌人人仰马翻,他喜欢在战场上过瘾,哪怕过把瘾就死。范增毕竟是他的亚父,亚父就是义父,他虽然一脸不情愿,还是给亚父一点面子,以陈余的名义招降章邯。
陈余口才相当好,一封招降信写得章邯无话可说,似乎不投降章邯就只有死路一条,要么死在项羽的手中,要么死在赵高的手中。
一边陈余在招降,另一边项羽带着兵攻击章邯的前线守军,又杀得秦军落花流水。章邯见状,知道秦军已失去士气,就是抵抗也没用,便主动提出和项羽和谈。
项羽和章邯都有英雄气,和谈之时,项羽并未折辱章邯,反而对他相当礼待,并封他为雍王。章邯非常感动,当场流出了眼泪,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章邯是伤心的,他想到这么多年来与项羽为敌,还杀了他的叔叔项梁,如今项羽却这么大度,相逢一笑泯恩仇,跟自己原先效忠的主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里,我们发现项羽用人也有出彩的地方,章邯后来死心塌地为项羽效忠。楚汉争霸时章邯被韩信打败,选择了自杀谢罪。
章邯投降后,项羽大军浩浩荡荡直逼函谷关。就在这时,刘邦军队已逼近咸阳。赵高这时慌了神,担心胡亥降罪,借口生病不上朝。胡亥更怕,这时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赵高了,他向赵高问这问那,问得赵高又烦又怕,最后一剑杀了他。
杀了胡亥之后,赵高决定立秦王子婴为皇帝。子婴早已恨透赵高,又设法将赵高杀掉。过了没多久,刘邦进入咸阳,子婴自知秦朝气数已尽,拱手将传国玉玺交给刘邦。
推倒秦朝大厦,率先入关的拉力赛表面上是刘邦赢了。然而,这时候,真正的王者是项羽,项羽已经通过几场硬仗显示了自己超凡的实力。刘邦却还沉迷在先入关为王的美梦中,但他身边不乏智谋之士,所以他很快就从迷梦中醒了过来。
刘邦的缺点很多,这些缺点换到其他人身上可能是不利的,但他把这些缺点化成了优点。正因为有缺点,所以他才需要别人帮忙;也正因为自知能力不足,他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