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眼中,汉武帝是不是个好皇帝?的确,《史记》写了汉武帝的很多荒唐事,譬如他的好色、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甚至因为妄想长生不死,好几次被人骗、玩弄于鼓掌之上,后世的正史,绝不会写下英明皇帝这么多的糗事!
但是,司马迁也记录下了汉武帝时代西汉帝国的雄起,包括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军事的强大,这样一个帝国的统治者、霸业的开创者,理所当然得到后世的赞誉。
司马路说:“司马迁有一支笔,他写活了汉武帝。而汉武帝也有一支笔,他写活了汉帝国。如果没有司马迁的描述,汉武帝在史册上也许会是一个“高、大、全”的英明领袖,但是不会让人觉得真实。有缺点的汉武帝,远比后世正史中那些写满圣明、睿智等溢美之词的统治者们可爱!”
第一节 太子之路:汉景帝的第十子如何成了皇位继承人?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按规矩,皇位是属于嫡长子的,况且即便“排座座,分果果”,也轮不到老十啊?然而结果偏偏是刘彻登上了皇储之位。
疑点之一:汉景帝的长子刘荣因何被废去太子之位,又因何惨遭杀身之祸?
疑点之二:刘彻作为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他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疑点之三:长安忽发十余起命案,包括重臣袁盎在内的十余名朝廷大员遇害,案情牵涉到汉景帝的爱弟,究竟有何隐情?
疑点之四: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这位平定七国之乱的第一功臣,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简单的一餐,居然决定了他的生死!那么,皇帝何时对这位功勋卓著的帝国重臣动了杀机?耿直的周亚夫又是因为什么而触犯了天条?
一、老妈栗姬嫉妒心太强,令刘荣失去太子之位
发生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七国叛乱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汉景帝迅速起用周亚夫为将,很快平定了七国的叛乱。
到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夏天,心情不错的刘启册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的母亲是齐国美女栗姬,是当时后宫里最得宠的妃子,按当时的趋势,栗姬很有登上后座的希望。
这时的刘彻还未改名,叫刘彘,封为胶东王。他的母亲是燕国美女王娡,文帝时代,刘彘的母亲王娡已经嫁给了一个姓金的男人,生下一个女儿,没想到某一天王娡的母亲心血来潮在路边摊算了一卦,说两个女儿都会荣华富贵。老婆婆起了靠女儿钓金龟婿的念头,于是强迫女儿王娡与金先生离婚,送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的后宫。
当时中国人的婚嫁观念还是比较宽容的,离婚后改嫁是寻常事。所以刘启并不拒绝离异女士王夫人,反而对她很宠爱。某日,王娡告诉太子:“妾身梦见红日入我胸怀,这是怎么会事啊?”刘启大喜,说:“这是大贵的征兆。”王娡果然怀孕,生下儿子刘彘。
与此同时,七国之乱中被叛军包围的梁王刘武,被老哥刘启赐给了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刘武府上,整天高朋满座,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之流,常去拍马兼噌饭。还有两位奇人羊胜、公孙诡,公孙诡人如其名,多诡计,一心想把刘武扶上皇太弟的位子。
这下麻烦了,一场围绕皇帝继承资格的明争暗斗,即刻展开。
这场争斗的第一个出局者,是刘荣。
刘荣本是太子,因何被废?这件事,还得从刘荣的老妈栗姬说起。皇帝本来的意思,在立刘荣为太子后就要立栗姬做皇后,但是栗姬有个毛病:嫉妒心理太强了。因此皇帝有所担心。
一次生病时栗姬在旁侍候,皇帝就试探栗姬说,“朕驾崩之后,你要好好照看几位皇子。”皇帝的意思当然是包括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而且这句话也有打算册封栗姬当皇后的含义。结果栗姬脸色很难看,怒而不应,更让皇帝下不了台的是她竟然还出言不逊。这样心胸狭窄的女人,如何当得皇后?岂非吕后重现。于是汉景帝打消了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
栗姬已经让皇帝不高兴,但她还要让另一个人不高兴。那就是皇帝的姐姐、太后的爱女长公主刘嫖。
窦皇后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子。一女名嫖,称为长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堂邑侯陈午为妻,她的女儿,叫阿娇,后来成为刘彻的妻子,也是一代皇后。
这个长公主可不简单,她深得弟弟刘启的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因此许多后宫佳丽巴结她,希望她能为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得到宠幸的机会。
据说阿娇天生丽质,所以长公主对女儿也期望很高:“阿娇,你长大后,要做这大汉朝最尊贵的女人——皇后!”
因此长公主为阿娇物色的结婚对象,是当时的皇太子刘荣。但这件事遭到皇太子生母栗姬的阻挠。由此可见栗姬的情商实在糟糕,她怨恨长公主经常介绍美女给皇帝认识,拒绝了这门原可以巩固太子地位的婚事。
老妈的任性最终断送了刘荣的太子地位,甚至丢了性命,这大概是小心眼的栗姬做梦也想不到的。
栗姬一口拒绝了长公主的好意,王娡那边却拼命巴结。有一次,刘彘(彘就是猪,所以这个名字,其实是刘彻的小名,如果翻译的话,应该叫做刘小猪或者刘猪儿)到长公主府上玩,当姑妈的长公主见这刘彘有几分可爱,就把他抱起来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小孩子开玩笑。
“彘儿想娶媳妇吗?”
“彘儿想的。”
“那你喜欢她么?”
长公主叫来身边的侍女百来个,一一指给刘彘看,刘彘总是摇头。最后,长公主指着女儿阿娇说:“阿娇好不好?”刘彘拍着小手笑着说:“好,好,阿娇做彘儿的媳妇,彘儿就用黄金造一间房子给她住。
这就是所谓“金屋藏娇”。 刘彘的台词,很可能是母亲所教。
刘彘和表姐阿娇就此定下了娃娃亲。从前的姑妈、现在的丈母娘长公主当然要卖力气推女婿上位做太子,更何况小心眼的栗姬正在渐渐的失宠。于是,长公主、王夫人包括有意立刘武为接班人的窦老太太、梁王刘武等几股势力联合起来,在皇帝耳边日夜挤兑栗姬母子,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至亲所爱,对皇帝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于是栗姬母子越来越危险。
危机终于爆发,当掌管宾客之礼的大行奏请册立栗姬为皇后时,皇帝发怒,杀了倒霉的大行,并且在公元前150年不顾周亚夫、窦婴的反对,废黜太子刘荣为临江王。
栗姬后悔莫及,她想见皇帝,但皇帝已经不想见她。栗姬在怨恨中死去。栗姬不明白,她因为爱自己的夫君,所以嫉妒有什么错?的确,倘是民间夫妻,栗姬的嫉妒无罪,但她的夫君可是皇帝。妃子和皇帝之间不对等的****,是不可以称为爱情的,栗姬的悲剧,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
两年后,汉帝国首都长安的中尉(掌管京师治安)的官署,来了一名特别的犯人。他就是当今皇上的长子、曾经当过太子却已经被废黜为临江王的刘荣。
刘荣所犯何罪?有关部门所指控的内容是:侵占太宗宗庙地修建宫室。太宗,是汉文帝的庙号。也就是说,刘荣居然侵占了祖父的宗庙的土地给自己大兴土木,这是不孝之罪。汉帝国以孝治天下,对这种不孝行为当然要追究。刘荣一报到就被囚禁起来,现任中尉郅都严厉地责问,根本不听刘荣的辩解。
郅都以酷吏名著史册。曾担任济南太守,以暴制暴,杀得豪强劣绅们腿哆嗦,在任一年多,号称难治的济南郡,达到了传说中“路不拾遗”的境界。因此在前 150年,汉景帝提拔郅都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郅都有一个绰号叫“苍鹰”,比喻他执法异常凶猛。但也有鹰犬之意,暗示他完全看皇帝颜色行事。当刘荣向郅都讨要刀笔,给皇帝老爸写信,被郅都严词拒绝(当时纸张还没有发明,汉代人的书写材料还是竹简为主,在竹简上刻字记事,有错别字就用刀子刮去)。
窦婴打听到内情,派人偷偷地给刘荣送去刀笔。刘荣写下遗书,自杀。
刘荣的废黜,令刘武心动,也让刘彻的老妈王夫人窃喜,但是究竟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二、长安连续发生十余起命案:嫌疑直指景帝爱弟
就在废太子刘荣自杀几个月后,中尉郅都管理下治安情况良好的首都长安几乎在同时突然发生十余起命案。更令人吃惊的是,遇害者都是朝廷大臣,其中一位,正是重臣袁盎。
凶手是谁?这十余起命案有何联系,是不是同一伙人干的?谁是幕后指使?当皇帝责问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汗和尿都一块出来了。因为刺客已经逃去无踪,侦查全无头绪,难怪负责人又着急又害怕。
七国叛乱早已平息,吴王畜养的游侠剑客树倒猢狲散,难道是他们中残余分子所为?或者是废太子刘荣的同情者?查案人员仔细对比现场,发现所有遇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得罪了某位亲王。
这亲王就是梁王刘武。原来刘荣被废黜后,窦太后希望汉景帝百岁之后,传位给。皇帝答应了。梁王刘武听说此事,心头狂喜。谁料想皇帝都答应了的事情,却被一帮大臣否决。袁盎等人以春秋大义为理由,强烈反对。皇帝被袁盎说服,从此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梁王刘武又请求,准许他修建一条探亲专用通道,从梁都直线通达长安。结果同样被袁盎等人否决。因为如果这条通道修成,确实方便了梁王刘武去长安拜见母后。但是另一方面,梁王刘武也可以将其运输军队,对长安发起闪电式袭击。所以袁盎等人,坚决反对。
正因有此前情,所有怀疑,指向梁王刘武。但梁王刘武是当今皇帝最亲爱的弟弟,皇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谁敢轻举妄动。于是有关部门只好抓小放大,上报刑侦排查结果锁定两个嫌疑犯:梁臣羊胜、公孙诡。
朝廷派出两名办案专员,田叔、吕季主,前往梁国,会合梁国内史韩安国,在全国范围内通缉搜查羊胜、公孙诡。但是一个月下来,这两个昔日在梁都大模大样、招摇过市的家伙居然全无踪影。梁国内史韩安国心里明白,羊胜、公孙诡一定是被梁王藏在了后宫地道里。
韩安国去找梁王。他一看到梁王,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
“内史,何故哭泣?”
韩安国带着哭腔说,“大祸临头了,所谓主辱臣死,搞到这个地步,请大王赐臣一死!”
梁王说不至于吧!老韩哭得更厉害了:“大王觉得自己与皇帝的关系,比起临江王与皇帝的关系,哪一个更亲密?”
“当然寡人不如临江王。”
韩安国一把抹去泪水,口齿立刻清晰无比:“临江王当初贵为太子,皇帝一句话就废了,最后落得何等下场?大王不过一个诸侯王,却违背大汉法律,天子念在太后的面子上,不处罚大王。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洗心革面,改过自新,五讲四美,勤劳勇敢。可惜大王却执迷不悟,有朝一日,太后驾鹤西游,大王还能依靠谁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梁王不能再执迷不悟了,逼迫羊胜、公孙诡自杀,把二人的首级交给田叔、吕季主。
真相大白!然而田叔、吕季主回到长安交差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汉景帝问:“梁王有罪吗?”
“有罪,而且是死罪。”
“既然如此,把报告和审案记录、证据什么的拿来看看。”
田叔一摊双手:“没有。”
“没有是什么意思?”
“本来是有的,在半道上给烧了,所以变成没有了。”
“谁这么大胆,烧了案卷?”
“是臣。”
田叔说:“这件事,还是请陛下不要过问了。”
“这又是为什么?”
“陛下如果过问此事,就一定要杀梁王,杀梁王,太后怎么办?但不杀梁王,又置大汉的法律于何地?”田叔一席话,点中皇帝的心事。原来窦太后听说此事后,已经好几顿不吃饭,整日整夜地痛哭流泪。但要皇帝就此放过,却又不甘心。
最后,朝廷以羊胜、公孙诡的死了结此案,刘武依旧做他的梁王,窦太后也恢复了食欲,心情转好。
年底,刘武入朝,到了函谷关,他换了布车,偷偷进来,藏身在姐姐长公主刘嫖的私人花园里。迎宾车队接不到刘武,只好报告梁王失踪。窦太后大哭:“皇帝终究还是杀了我的儿!”
汉景帝百口莫辩之际,刘武戏剧性地出现在未央宫的北门外负荆请罪,太后、皇帝都喜出望外。至此,梁王刺客一案的尾声到此终结,但是心结已成,刘武从此与皇帝哥哥的关系日益疏远,当皇太弟的梦想,完全破灭。
刘武在公元前144年最后一次入朝时,要求延长探亲时间,被皇帝哥哥一口拒绝。回国后的刘武,心情郁闷,到了夏天,去世。
刘武的退出,宣布了新立太子刘彻的最终胜出。但是刘彻的地位巩固,还有一个障碍。是谁?开国元勋周勃之子、七国之乱平定者、帝国丞相周亚夫。
四、一顿饭决定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生死
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农历戊戌狗年。某日,皇帝刘启在皇宫召见前帝国丞相周亚夫,讨论了近期的一些国事之后,皇帝留周亚夫共同进餐。
汉代实行分餐制的,用餐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摆放一张案几,放着各自的饭菜以及餐具——“箸”就是筷子。
周亚夫正是在用餐时遇到了一点麻烦。他的餐桌上,只有一块大肉,既没有按规矩切成碎肉,又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奇怪了,他以为是工作人员的失误,脸上立刻显露出不悦的神色,转头向管酒席的官员讨要筷子。周亚夫毕竟是思想比较简单的武夫,他没注意到皇帝奇异的表情。
皇帝刘启冷笑着说:“这让你觉得不满意么?”
据说刘彻当时也在场,这个小孩目不转睛地看着沙场上处变不惊的一代名将周亚夫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周亚夫确实不明白,他只是听出皇帝的语气有些讥讽不满之意,但是为什么呢?难道因为他讨要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