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谁埋下了吕氏灭门伏笔?
汉惠帝只当了七年皇帝,便英年早逝,宣告驾崩。皇太后吕雉立了个小朋友做皇帝,她自己则再升一级,当上了太皇太后。 公元前180年,农历辛酉,又是一个鸡年。这一年的阳春三月,光天化日之下,吕雉外出时居然遇见了所谓的“灵异现象”,一个貌似青毛犬类的怪物直扑吕雉掖下,忽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占卜的先生说,这是刘如意的冤魂作祟啊!女人终于有些迷信,上了年纪的女人尤其如此。吕雉再刚毅,也觉得毛骨悚然。于是得病,到7月30日,逝世。
吕雉从刘邦死后便掌握了实权,屈指算来,差不多执政十多年。吕雉时代延续了清静无为的道家方针,几位丞相:萧何、曹参等,都与民休息。“不扰民”三个字,诚为百姓之福。所以史家对吕雉时代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所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吕氏家族和拥刘官僚的矛盾,在吕雉死后急剧激化。
首先发难的是东方的齐国。
齐王的兄弟朱虚侯刘章是吕家的女婿(他娶了吕禄的女儿,吕禄是吕雉的侄儿),当时留在长安。这个朱虚侯刘章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他年方二十,血气方刚。一次家族宴会上,吕雉让他做酒令官。朱虚侯刘章说:“做酒令官可以,但我是军人家庭出身,请求用军法行酒。”
吕雉没在意,随口就答应了。酒喝到一半,酒令官刘章要求上台为大家唱一首歌,歌的名字叫《耕田歌》。
吕雉年轻时也吃过苦,种过田,觉得这歌名不错,权当忆苦思甜。
刘章唱道:“深深的挖开泥土啊,密密的播下种子,疏疏的插禾苗啊,不是同种的杂草,就一定要把他们锄掉!”
吕雉听出意思来了,禾苗就是刘家,杂草是什么?不就是说我们吕家么,这娃娃是要把我们吕家锄掉啊!但吕雉没发火,一句话都没有怪罪刘章。以她刚毅果断的性格,不应如此,也许是没把刘章当回事。
但刘章的惊人之举还没有结束。过一会,吕家门有个家伙不胜酒力,从酒席上逃跑,刘章腾身而起,以刘翔般的速度追上此人,比荆轲还快地出剑,等到大伙反应过来,此人已经被斩下首级。
刘章慢吞吞的走到太后面前报告说:“有人逃酒,臣根据军法,将他视同逃兵处置了!”吕雉这下真的惊愕了,但因为有言在先,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朱虚侯刘章从此名震京师,成为拥刘派的一面旗帜。
吕雉一死,刘章就给大哥齐王发消息,说吕家要狗急跳墙,让他先下手为强。八月,齐国首义,起兵讨伐吕家。朝廷派老将军灌婴统率部队,攻打齐国。灌婴本是贩卖丝绸的河南人,以骁勇善战闻名,也算是刘邦的爱将,不买吕家的帐,暗地里与齐国联合。
这边长安城里,太尉周勃也想动手了,可是周太尉名义是武官之首长,实际上手里一个兵也没有,南北两营御林军,都在吕家的两位王爷手中,一位是梁王吕产,控制着南军,一位就是刘章的老丈人赵王吕禄,管着北军。
周勃和丞相陈平商量了很久,决定从刘章的老丈人赵王吕禄这边下手。吕禄有个好朋友郦寄,周勃和丞相陈平绑架了他老爸,胁迫郦寄参加谋划,游说吕禄弃权退出。
郦寄对吕禄说:“您的身份是赵王爷,应该回赵国享福,但您却呆在长安贪恋权位,难怪天下人议论纷纷,怀疑您的忠心。不如放弃兵权回国,那么大家就会明白您的忠心耿耿,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吕禄这个呆瓜居然信以为真,打算照办,途中遇到姑妈吕媭(吕雉的妹妹、樊哙的夫人),吕媭听懂吕禄的意思,立刻暴怒,把家里的所有金银珠宝名牌衣服包包化妆品统统当垃圾一样扔到院子里,任君拾取。
“吕家必然灭亡了,何必为别人保管这些东西!”
九月四日凌晨,代理御史大夫曹窋(曹参的儿子)和相爷吕产在商量国事,一个姓贾的官员从齐国回来,向吕产报告说:“大王早不回国,现在就是想回国也回不去了!灌婴和齐国合谋,要消灭吕家呢!”
其实曹窋是周勃安插在吕产身边的卧底,连忙告诉周勃。周勃立刻就奔向北军大营。经过说服,吕禄交出印信,空身而去。周太尉进入军营,下令道:“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小伙子们齐刷刷地就把左胳膊亮了出来,于是控制了北大营。
南军那边,吕产还不晓得吕禄已经交出印信,正准备进入未央宫,没想到门卫不让他进门,正徘徊着来回度步呢!一转脸看见朱虚侯刘章带着士兵扑过来,晓得大事不妙。这时间已经是黄昏,突然狂风大作,吕产的卫兵也散乱逃跑,吕产最终在郎中令办公室的洗手间里被杀。
吕氏尽灭,罪名自然是谋反。其实吕产和吕禄这帮人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只是当初,吕后急切地把这些亲戚推上王爷的宝座,用意无非是想让他们同享荣华富贵。老实的王陵反对,结果被吕后明升暗降,摘去了相印,周勃和陈平只好拍手同意,可是他们心里真的同意诸吕为王么?公元前180年的吕氏灭门之祸,根源早在7年前就埋下了。
第四节 悲欢离合:汉文帝这一家子
诸吕被灭以后,有人提议立齐王为皇帝,他不仅是高祖刘邦的长孙,又有首先起兵反诸吕之功。但因为齐王的母舅家族势力比较强大,大臣们害怕再来一个吕氏专权,所以被否决了。
同样的原因,淮南王也被否决。最后,代王刘恒进入大臣们的视野,“代王方今高祖亲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刘邦的儿子中,代王刘恒并不得宠,最得宠的是赵王如意。刘邦的妃子中,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姬更不得刘邦欢心,刘邦最爱的是戚夫人。然而最后却是代王刘恒登上皇位,成为历史上的汉文帝。而这位汉文帝,在作者的心目中,乃是中国帝制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而且不是之一,是惟一。
疑点之一:不受刘邦宠爱、也不曾直接参与反吕斗争,刘恒为什么能登上皇位?
疑点之二:一个身份卑微的奴仆自称是皇后的亲弟弟,姐弟重逢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酸故事?
一、无宠的薄姬生下了无争的刘恒
秦朝末年,有个姑娘姓薄,她有两个好姐妹,一个姓管,一个姓赵,三个小姑娘在一起结下誓约:“谁先富贵了,不要忘记好姐妹!”
薄姑娘后来被选进了魏王豹的皇宫,有个算命先生给薄姑娘卜了一卦,说她一定会生下天子。魏王豹听了心中窃喜。然而魏王豹窃喜不了多久,就被汉将曹参活捉了去,魏国灭亡。薄姑娘也被送到了汉王刘邦的织室(织室,宫中的丝织作坊)。
薄姑娘在织室上班,直到有一天汉王刘邦不知道为了什么来织室视察,看见了薄姑娘。刘邦看着薄姑娘,觉得她长得很顺眼。于是薄姑娘成为了汉王的后宫。
可是一年过去了,刘邦也没碰她一指头。所谓“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大概是大部分宫女不得不面对的命运吧!
巧合的是,当年的好姐妹——管姑娘和赵姑娘也进了刘邦的后宫,而且得到了汉王的宠幸。若干年后,管姑娘和赵姑娘,不,如今是管夫人、赵子兒,在玩笑中提起了从前的那个誓约,当然也提到了薄姑娘。
刘邦听了这个故事有点可怜薄姑娘,接着由怜而生爱,于是召见薄姑娘,宠幸了她。薄姑娘,现在是薄姬了,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刘恒。
薄姬喜欢安静,刘邦宠幸她的时候,她默默低着头,也不着意打扮自己来取悦皇帝。刘邦不来的时候,她看看花,看看水,自得其乐,也不招惹是非。
其实刘邦对薄姬的宠幸,怜的成分多,爱的成分少。宫中最得宠的妃子,还是美丽的戚夫人。薄姬也不是个喜欢争宠的女子,她的无争,她的,当时看来是无奈,后来却成为远离是非的明智之举。
美丽的戚夫人生下了聪明的刘如意,无宠的薄姬生下了无争的刘恒。刘如意先被封为代王,后来改封到富饶的赵地当王。刘如意当上赵王之后,刘恒被封为代王,去了山西。
刘邦死后,从前那些受宠的妃子,被吕雉杀的杀,关的关,薄姬因为无争无宠,吕雉倒也不难为她,允许她跟随儿子,离开繁荣的长安去了寒冷的北国。母子俩在代地的生活很宁静,这对于低调性格的人而言,是很自在的生活。
吕雉时代,曾经打算把刘恒迁移到比较热闹的赵地当王,刘恒冷静地拒绝了。刘恒的拒绝颇有道理,从张敖开始,当赵王的没有一个善终。汉朝开国以后第一任赵王张敖,在柏人事件中得罪汉高祖,被废。第二任赵王刘如意,死在吕雉手上。刘友(前194年赵王)和刘恢(前181年赵王),都被迫娶吕家的女儿为王后,婚后感情不融洽,得罪吕后,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郁闷到自杀。之后又有赵王吕禄交出兵权后被杀。
刘恒的平静生活,直到前180年,朝廷的使节来到山西,邀请他到长安做皇帝。
其实在整个诛灭吕氏事件的过程中,齐王一脉最为主动积极,谋求帝位之决心,最为直接明显,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帝位居然落入完全束手旁观的代王之手,齐王家族的失落,可想而知。
那么,齐王为什么没当上皇帝?答案很简单,据说齐王的母后家族,也如同吕家一样强横。大臣们合计,如果立齐王为皇帝,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迎虎?刘恒这边呢?薄姬是父母双亡,刘恒只有一个舅舅薄昭,这个家族,就好比他们的姓,单薄得很啊!
这一年,刘恒23岁,接到邀请,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拿出龟甲来占卜,卦辞说“余为天王”,“天王”,就是皇帝。经过反复磋商试探和前哨的打探,刘恒终于相信这是事实。闰九月二十九日,抵达长安,在一番谦让之后,登上帝位。
二、皇后窦漪的悲喜人生
刘恒即帝位之后,他的王后也就升格成了皇后。汉文帝的皇后叫窦漪,与她的婆婆薄姬相似,也有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
吕后时代,窦漪是长乐宫中一名默默无闻的宫女。当时,吕后决定赏赐给诸侯王一些宫女,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笼络一下这些王爷。名额是每个亲王五个宫女,而窦漪恰在名单中。
窦漪自己不能决定去留,但她对去哪个诸侯国,却有自己的打算。窦漪想去赵国,因为她的家乡清河,离赵国很近。于是窦漪主持分派宫女的某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奴家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名宦官显然没把窦漪的请托放在心上。最终窦漪没去成赵国,而是去了代国。
窦漪哭了,因为代国远在山西北部,远离清河,而且靠近边境,天气又寒冷。但是没办法,窦漪还是被送到了代国。而当时的代王正是刘恒。不幸中的万幸,刘恒对窦漪一见钟情,非常宠爱她。先和她生了个可爱的千金,后来连得二子,册立为王后。
若干年后,代王刘恒被大臣们迎立为天子,这样一来,当年被遣送出宫的小宫女窦漪回到长安,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窦皇后。回首往事,当初如果天遂人愿,窦漪被分配到了赵国,那么她很可能到老还是一名宫女。可叹阴差阳错,命运如此捉弄人,却又给你天大的惊喜。
窦漪当上皇后没多久,就有一名衣着褴褛的年轻男子,上书朝廷,说自己是当今皇后离散多年的亲兄弟,要求与姐姐相认。这名男子自称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观津县人,姓窦,叫广国。
窦漪的故乡,确实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观津县,而她的确也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但是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拐走,屈指一算10多年过去了,容颜已改,如何相认呢?这男子会不会是冒认皇亲呢?
皇后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让宦官先去盘问此人。衣着褴褛的年轻人跟前来询问的宦官说:“我小时候有一次跟姐姐爬到一棵大桑树上采摘桑叶,不小心一失足,从桑树上掉了下来。这件事,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知道。”
宦官回去一报告,窦皇后二话不说,立刻召见年轻人。一见面,从年轻人的面相,皇后已经有几分相信。虽然如此,窦皇后还是忍住激动的心情,问:“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的其他事情。
年轻人说:“阿姐被官府强夺进宫的时候,跟我在旅馆里面诀别,用一盆清水给我洗头,阿姐给我洗得很仔细很干净,洗完头又给我喂饭,官府的人在旁边一直催促,但阿姐一直给我喂完饭才跟他们走。”
年轻人的叙述,正是当年窦漪被强迫入宫做宫女,与家人痛苦离别的情景再现。一句、一字,触及窦漪痛楚而清晰的往事记忆。话音刚落,窦皇后已经忍耐不住心中的伤痛与喜悦,把弟弟一把搂到怀里,痛哭流涕,窦广国也是泣不成声。侍奉在旁的宫女、宦官、卫士、官员,也都感动地匍匐在地,流泪哭泣。
那么,为什么窦皇后的亲兄弟会流落街头、与亲人离散?原来人贩子这个行业,在汉代已经很猖獗,窦漪被迫入宫做宫女后不久,她四五岁的弟弟窦广国,不幸遇上人贩子,被拐骗到外地卖掉。人贩子将拐来的小孩子当商品一样交易,窦广国转来转去,一共被转卖了有十次之多。
最后,窦广国被贩卖到河南宜阳一个烧炭厂做工。白居易有乐府诗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烧炭是件危险活,某日忽然间山崩地裂,炭厂象纸糊的一般倒塌下来,里面的一百多个工人,除了窦广国和老板两个,全部压死在里面。
大难不死,窦广国做了老板的跟班,来到富丽堂皇的大城市、祖国的心脏长安。在长安街头,窦广国听说新立的皇后姓窦。
“巧了,我也姓窦。”
路人说:“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人。”
“太巧了,我也是清河郡观津县人。”窦广国想:“莫非当今皇后是我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