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决定闪人,让张良留下(原来张良方才更衣,到现在还没进去,此刻营帐里是刘邦方面的人一个没有,光项家叔伯兄弟和一个生闷气的范增。)
那车马和一百骑兵也不要了,免得惊动楚军,刘邦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从鸿门到霸上,走大路要四十里地,刘邦他们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徒步逃走。这条路,差不多二十里。《春秋·谷梁传》记载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一市里约为五百米。所以粗略地算起来,刘邦差不多跑了个一万米。
估算着刘邦已经到达大本营,张良这才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胜酒力,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这是他献给上将军的礼物,一对白玉璧。还有一对玉杯,敬献给亚父!”
项羽接受了礼物,把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心里窝火,正无处发泄,拿过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一顿乱砍,“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竖子,意思是臭小子,这是骂项羽呢!项羽听了自然不高兴,撇下老头,自己拿着那一对白玉璧,进后营找虞姬去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了倒霉的曹无伤。
鸿门宴到此结束,一般认为,项羽在宴席上不杀刘邦,是千古大错。把鸿门宴当作是刘项斗争成败前途的重大预兆和转折,是一种主流认识。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聊聊,究竟谁是鸿门宴事件的胜利者。
首先,我们看看鸿门宴前后双方的主从关系。刘邦这支部队,远说起来,是项梁赞助拉起来的队伍,近说起来,是楚怀王委任的西路军。他和项羽的北伐军,同为楚国的军队,从这一点来说,双方是平等的兄弟部队。从爵位看,刘邦是沛公,项羽是鲁公,似乎也是平等的。但是刘邦这个沛公是自封的,楚怀王给他的爵位,实际上是武安侯,官职是砀郡长。而项羽的公爵,却是楚怀王所封,他的官职则是上将军,也是楚怀王追认的。所以,无论从亲疏、贵卑,项羽在楚国的地位高于刘邦,毫无疑问。
但是刘邦封闭函谷关的行为,却是对项羽地位的挑战。鸿门宴上,樊哙为刘邦的辩护,以及刘邦本人的行为,都是为了修复与项羽的关系,也就是说,恢复与项羽的主从关系。从这一点看,应该说,项羽还是胜利者。
再来说说鸿门宴前后双方的强弱关系。樊哙所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所形容的,不仅仅是宴会上的形势,也是这一时期刘项军事力量对比的恰当比喻。这种悬殊对比,在鸿门宴之后,毫无改变,项羽在鸿门宴上可以杀刘邦,在鸿门宴后直到刘邦到汉中做汉王之前这段时间里面,项羽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刘邦。
这一点,萧何有深刻的认识,当刘邦为被封汉中烦恼时,萧何说了句话:“虽然去汉中当王,总比死好吧。”于是刘邦乖乖地去了汉中。从这一点看,应该说,项羽也是胜利者。
最后谈谈对革命果实的分配问题。鸿门宴之前,刘邦封闭函谷关,拒绝项羽进入,无非就是想独占关中这个革命果实。鸿门宴之后,刘邦得到关中的支配权了吗?当然没有。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宫,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又把关中切成三块,刘邦愣是一块没挨到。从这一点看,刘邦是胜利者吗?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邦在鸿门宴上保住了性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节 西楚霸王:项羽如何自毁形象?
项羽曾经是诸侯联军事实上的统帅,巨鹿之战的英雄,推翻暴秦的第一功臣。诸侯们对他既尊敬又害怕。然而曾几何时,项羽又成了四方诸侯口中的暴徒、眼中钉,杀害君上的凶手、荼毒天下的****,项羽的形象何以如此急转直下,更要命的是,项羽的形象败坏,几乎完全是他自我摧毁的结果。
疑点之一:关中地形险要,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饶,是帝王之乡。有个姓韩的人去见项羽,建议他定都关中。这本是上策,但是项羽不但不听,相反还处死了韩生。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疑点之二:项羽分封诸侯,看上去就象一个孩童,在地图上随意涂鸦。难怪后世许多人批评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毫无政治头脑的愚蠢行为。但是,项羽分封诸王真的是随意涂鸦之作吗?
疑点之三:楚怀王(义帝)芈心是项家扶立起来的,这一点人所共知,楚军的主力,是项家军,这也是人所共知。然而芈心和项羽的矛盾,终于闹到了翻脸的地步。但是,项羽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义帝芈心呢?
一、项羽无天下之志
话说从前有个国王喜好猴子,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训练猴子象人一样跪拜、坐、立、转身、鞠躬,再给猴子戴上人的帽子,穿上人的衣服。嘿,这么一打扮,再瞧瞧这猴子,斯文大方,举止得体,简直比人还象几分人。驯养师一看,不错,可以献给国王了。国王一看,乐不可支,太绝了。“赐甜酒一杯!”
猴子不慌不忙,鞠个躬,谢了皇恩,用那毛茸茸的爪子接了酒杯,瞧瞧驯养师,举起杯子一口就把酒给干了,然后舔那空杯子。国王更乐了,再给它满上。糟了,这猴子连喝了数杯,可就醉了,这一醉就暴露了原形,跳起来翻了个跟斗,摔碎了酒杯,又撕裂了衣裳,不顾斯文地手脚并用,攀着栏杆一跃而出,逃走了。
诸如此类猴子的寓言,广泛流传在东方和南方的诸侯国,主旨无非是说,猴子总归是猴子,戴上帽子也成不了人!所谓“沐猴而冠”,正是这个道理。
项羽入关的时候,有个姓韩的人去见项羽,建议他定都关中。道理很充足,关中地形险要,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饶,是帝王之乡。结果项羽没采纳这个很正确的意见。韩生不太高兴,有点牢骚,说了句很得罪人的话:“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这是把项羽比作不成器的猴子了。其实早就有人骂项羽不成器。“唉!竖子不足与谋。”竖子,是骂人的话,接近臭小子、小瘪三的意思。但人家范增是亚父,项羽听着不爽也只好当耳边风,你韩生一个一没文凭二没介绍信三没组织关系单凭一张嘴混饭吃的书生,也敢骂项羽?项羽一挥手,韩生可就立马被扔进了大锅给烹了。
韩生虽死,楚人沐猴而冠的言论却流传不灭。那么,项羽是不是个沐猴呢?韩生提出的定都关中的建议,项羽究竟该不该采纳。
反复琢磨这个问题,发现解密的关键在于两个字:“志向!”
项羽若有天下之志,就应该采纳韩生的意见,定都咸阳,龙蟠关中,虎视东方。但事实很明显,项羽并无做皇帝的意向,他一进咸阳,就杀了末代秦王子婴,又一把火烧了秦宫室,若是想做皇帝,他就该给自己留几间住住,起码换成刘邦,就绝对舍不得烧哪怕一间房。“败家啊,多好的房子啊,俺老刘多咱盖过这么阔气的宅子啊!”
项羽是破落的楚国贵族后裔,绝没有农民儿子刘邦的怜香惜玉,况且秦的宫殿越豪华奢侈,越容易勾起项羽的亡国之恨。“可恶啊,当年白起攻破我大楚的郢都,火烧夷陵的先王陵墓,今天我项羽也让你们尝尝火烧的滋味。”
就是一般的六国出身的战士,也会因痛恨秦皇帝的暴虐而迁怒代表秦朝做威作福的宫廷,快意于这一把火。当富丽堂皇的巴比伦毁灭,犹太人歌唱道:“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的居所,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恨之鸟的巢穴。”六国人对秦的痛恨,正犹如犹太人对巴比伦的憎恶。
所以项羽放这一把大火,意在泄愤。一个志在天下的政治家,是不会在这样的时刻做匹夫泄愤之举的。项羽的举动,恰好与刘邦的宽容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关中的百姓,对于项羽,有太多的失望和不满。
宫室已经成为废墟,民心不再依附,再加上屠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的心理阴影,使项羽绝无留在关中的可能。所以项羽说出了这样的话:“人富贵了,不回故乡,好比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走,谁看得见!”
项羽无心天下,只满足于做家乡——楚国的一方霸主的心意,至此明了无疑。
二、项羽分封诸王是随意涂鸦之作吗?
那么,我们就从项羽的这个心愿,审视他的作为。他先是排斥了怀王,将其流放湖南郴州。关于这其中的恩怨曲折,另有专题论述,暂且不表。
怀王一去,项羽就自称西楚霸王,成了楚国的正统,定都彭城,拥有江苏、浙江以及河南、安徽的一部分土地。
很多人对项羽的这个称号“西楚霸王”不解,所谓三楚,“淮北沛郡与陈郡、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一带,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一带为南楚。”从方位看,东楚在江淮以东,南楚在江淮以南,而西楚,可以说是江淮以北,也可以说是以西,但楚人通常以北指中原,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楚。
项羽自己不要关中,却也晓得关中的重要,不愿意给刘邦(可见韩生的话其实他是理解的)。他把从前秦国的本土切分为四块,三块在关中,分别给了有恩项家的司马欣、降将章邯和劝说章邯投降的董翳。巴蜀汉中那一块,给了刘邦。
项羽的用意是要用章邯等三位秦人把外来人刘邦封锁在秦岭以南,老死异乡。可见此人也并非全然莽夫,对刘邦的戒心,并没有解除。
其他土地的处置,完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跟随项羽打仗、为革命立过功的将领们,得到了最好的土地,而原来的诸侯王,统统安排到了荒僻的角落。前一类人,有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赵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燕王臧荼、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等。后一类人,有代王歇(原赵王)、辽东王韩广(原燕王)、胶东王田市(原齐王)等。
后世多批评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毫无政治头脑的愚蠢行为。的确,项羽的分封看似就象一个孩童在地图上随意涂鸦。但是仔细揣摩项羽的用意,其实他是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提拔自己人以巩固势力而已!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项羽这样做,其实别人也这样做。为什么别人都在干的事情,项羽干了就招来那么多骂呢?
原因很简单,项羽没干成功。也不是都不成功,燕地的替代就很顺利,不服帖的辽东王韩广干脆让臧荼给灭了。南方也基本顺利。
纰漏出在三个环节。首先是齐,齐国的实权人物田荣不让齐王去胶东,毅然与项羽对抗,齐王田市害怕项羽,偷偷去了胶东。“我可没惹你,项王,都是田荣在搞鬼。”田荣大怒,杀了齐王田市,自己做齐王,又击退田都,斩杀田安,俨然统一了齐国。田荣还联络游击战专家彭越,让他在梁地造反。
其次是赵国,张耳从前的好朋友、现在的仇人陈余联合了田荣,赶跑了张耳,把原来的赵王歇接回了祖国。张耳虽然得到项羽赏识,却不给项羽面子,去投奔了刘邦。可见项羽拉拢张耳、冷落陈余的做法多么糟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中,这是最严重的纰漏。
三、项羽为什么杀害义帝?
在分封之前,项羽向楚怀王芈心请示,该封谁当关中的王?按说有约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是当然的人选,项羽无须再作请示。但是项羽还是郑重其事地向楚怀王芈心请示,显然是有所考虑。项羽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不希望刘邦留在关中,但他也不想直接动手赶人。最好的设想,是以楚怀王芈心的名义,将刘邦排斥出去。
这是项羽最后一次企求芈心的合作,对于芈心来说,他和项羽的君臣关系已经非常糟糕,这也是修复关系的一次机会。但是芈心只说了两个字:“如约!”
君无戏言,堂堂楚怀王,怎么能食言呢!芈心的坚持很诚信,也很义气,但是这个回答,无论对于刘邦,还是芈心本人,都有害无利。对刘邦来说,芈心的坚持不会让他真的当上关中王,因为芈心说了根本不算!相反,因为芈心的坚持,项羽更加对刘邦不满,排斥得更厉害!对芈心本人来说,既不能真的如约,又失去了与项羽修复关系的最后一次机会。项羽本来就对芈心不满,现在更加愤怒了。
公元前206年,春正月,项羽尊称楚怀王芈心为义帝,听上去好像提升了一个档次,其实是流放,项羽给芈心指定的领地在长江以南当时的蛮荒之地,首都在郴(今湖南郴州)。芈心当然不愿意去那种地方,一个字,拖!
芈心拖项羽就催,芈心左右一看大势不妙,一个个全找借口溜之大吉,各奔前程。拖到了第二年冬天,芈心无奈,只好上了船,溯长江而上,就在船上,被刺客暗杀!
芈心从一个牧羊娃到一国之君楚怀王,完全是因为他的血统,一无才能,二无兵力,三无财势,芈心的三无背景使他只能作为一个傀儡存在。
如果芈心甘心做一个傀儡,以项羽的个性,未必下场如此悲惨。问题是传统社会之中哪一个君主能心甘情愿地做傀儡?从芈心到汉献帝,这些傀儡君主总想摆脱控制,做真正的九五之尊。但是没有实力,焉能成功?
芈心的悲剧,开始于项梁死后。芈心是项家扶立起来的,这一点人所共知,楚军的主力,是项家军,这也是人所共知。芈心重用宋义和项家系列中的杂牌军刘邦,压制项家嫡系的项羽,用意太过明显,无非是要减少项家在军中的权威和影响力。但是项羽不甘受压迫,杀了宋义,夺回兵权,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赵国,却让芈心的希望成为泡影。等到项羽威震天下,芈心却还抱着“君无戏言”的楚怀王架子,拒绝合作。项羽的恼怒,可想而知。于是新仇旧恨,来个总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