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整合教育机构。教育的本质是人,如何能够找到最优秀的团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博在通过并购加强市场覆盖率的同时,会在当地走访寻找最好的管理团队,升级成区域服务中心,依托这个团队和区域中心,拓展区域业务。
资本成为行业整合的助推器
安博教育从出生和两次转型,一直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除了获得华威国际的投资,还引来日本集富亚洲(Jafco)、英国英联Actis、美国艾威基金(Avenue)、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集团(Macquarie)、美国思科(Cisco)的多轮投资,连续刷新本土教育行业股权融资的记录。
安博良好的业绩表现也给了投资者一个漂亮的答卷。安博教育在2010年8月5日成功登陆纽交所。华威国际投资1000万美元,持股10,500,775股,持股比例为7%,上市可退出(以公开发行价计算)4250万美元,收益率达425%。
对于企业来说,成功上市是一个企业战略节奏转换的关键节点,许多企业在上市融资筹备过程中迅速扩张或改变某些惯有形态以适应上市规则,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对安博这家经过四轮资本推动,规模快速增长,登陆纽交所的教育机构来说,它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能否完成内部的消化整合,把之前的倚靠资本的“取巧”变成自己稳固的实体“根基”。
安博的资本运作上市之路可圈可点,资本市场有自己的规则和优势。安博将资本主力投入到跑马圈地的战场中,节省下了时间和精力,迅速在教育行业内抢滩,运用资本的力量以最短的时间最快地站到大舞台上去。
但是,资本并非只会带来好处,大规模并购所带来的“急速膨胀”很有可能让安博出现“消化不良”的病症。
综观安博的上市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强大的资本推动下,隐藏的是创投资本对于市场布局调整的野心和寄望。中国的教育行业迟早要结束散漫的格局,行业在呼吁整合,呼唤强势而权威的声音,那么创投资本便愿意做这个助推器,在整合大浪来临之前塑造行业标杆,扶植优秀企业前进。安博就是这样一个在创投资本关注下,打造出的行业大旗,这杆旗究竟能否屹立不倒,引领航向,都要看安博及其背后智囊今后的每一步是否扎实精准。
华威国际集团
1998年,华威国际集团由一群拥有累计超过200年投资经验的成员创立。自创立之初,华威始终致力于实现“整合全球资源,创造综效事业”的使命。如今,华威已发展成为亚洲成长最快速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之一。
十余年来,华威专注于发现和创造大中华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依托在上海、北京、台北和美国的分支机构,运用系统化的独特投资策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为股东创造稳定可观的投资回报。过去12年,华威的平均年化投资回报率IRR超过35%,所投资的140多家企业中,已经有40家实现IPO,另外有24家通过并购方式退出。
华威目前管理的三支基金规模达到10亿美元,基金的LP由世界各地的捐赠基金、大学基金、养老基金、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顶尖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新加坡政府基金GIC等主要投资人。
安博教育的成功在于不断地进行资源整合,从教育软件到教育平台搭建,从远程教育到企业实训业务,有效地整合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资源,实现了软件产品、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安博教育所处的教育行业,尤其是职业教育的细分领域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行业集中度、市场规模,还是人均教育产品消费金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同时也与中国庞大的学生数量以及快速增长的人均收入不相匹配,正是由于该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因而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加入,也使安博刷新了本土教育行业股权融资的记录。
由于本身的优势,加上强大资本的助推,安博实现了令人羡慕的成功转型和上市。我们也要看到,安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搭建企业架构,有效避免了多数民营企业财务不清,权责不分的缺陷,才能从众多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并顺利实现后期资本的进入。这样的公司创建和发展值得大多数民营企业进行借鉴。
周锦昌
德勤中国主管合伙人
如山协力鲲鹏展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永不满足,不断学习,产品的创新,管理的改善永无止境。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源,能让企业拥有压倒性的优势,随时主动出击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利润并不断挑战卓越”。正是这创新的经营理念让广州鹏辉电池有限公司(简称“鹏辉”)一步步走向成功。鹏辉电池在2001年由夏信德创办,成立之初产品销售以内销为主,出口量不大。如今,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之一,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品种最齐全的电池制造商。
2010年11月,浙江如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如山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鹏辉电池,持有其7%的股权。如山创投的加入为这只“鲲鹏”展翅高飞增添了坚实的臂膀。自2010年以来,如山创投通过提供决策咨询、资金投入、资源整合、完善治理结构和加强团队建设等增值服务,使得鹏辉无论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鲲鹏击浪——挥别官场,决战商场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成立于2001年的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之一,鹏辉电池的诞生离不开其董事长夏信德的辞职创业,在别人眼中,他的辞职创业行为近乎疯狂,但正是这一疯狂的举动造就了这一辉煌的企业。
辞职创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创业意味着未知,但鹏辉电池的董事长夏信德却不理会这些,他认为:“我们搞技术的不懂市场,连市场在哪里都不知道,当时很多产品还不成熟,很难说自己能做成什么样,有太多的未知数。但总有一种冲动想出来尝试一下。”就是这股像孩子一般的冲劲,这种跃跃欲试的激情,成就了一个卓越的创业者,也打造了一个优秀的电池制造商。
1985年,夏信德在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直接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攻读电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的他来到广州虎头电池厂研究所(“555”电池研究所),这份稳定的“铁饭碗”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干了整整5年。由于夏信德具备不错的专业背景,踏实的敬业精神,很快便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不久,他便担任了研究所副所长。然而,1994年,让广州虎头电池厂研究所的许多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年轻的副所长居然要辞职下海,这就如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池水,水面荡起了涟漪。
然而,创业之路是一条荆棘密布的坎坷之路,夏信德所走之路也不例外。1995年夏信德开始白手起家干事业,与他人合作开办电池生产厂。刚开始时,由于很多条件不成熟及合作方经营理念的不同,夏信德早期参与投资的电池厂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