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究结果提示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注意、情绪、兴趣、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适应性、满意度水平是防止或减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个学生人际关系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相处得和睦,对家长和老师很尊重,对同学很友好,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素质是防止偏执即以我为中心,对人不信任,对人很敏感,固执己见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利因素。一个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同学处不好关系,就容易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偏执的心理毛病。
由此可见,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情绪稳定而愉快、人际关系好、性格好、意志坚强等良好心理素质就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过来,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例如情绪低落、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性格懦弱、孤单、意志薄弱、适应性差等就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引发学生焦虑、苦闷、学习压力感加重、心理不平衡性等心理健康的问题。
谈到这里顺便说一下,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广泛、多因素、多层次的概念。广义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我们现在讨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里的心理素质指的是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而主要是非智力素质。换句话说,这里所说的心理素质是狭义的心理素质。
三、“强人”必须先“强心”
1.培养健康的心理
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首先要“强心”,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素质教育强调的给中小学生广阔的生活与学习空间,给孩子以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减轻人为制造的压力,以鼓励而不是摧残的方式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证。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少有挫折感,偶遇挫折也能比较妥善地处理,并能在挫折中学习,把挫折变为动力而取得补偿或升华的效果。相反,心理不健康者,没病找病、自寻烦恼,在心理健康者心目中并不认为是障碍的,他可能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深渊。这种人在重大挫折面前没有不出乱子的。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应该让孩子平时注意个性修养,陶冶性情,培养健康心理。
所谓“强心”,是指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长应身体力行,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1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2)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1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
2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
3对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们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3)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1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孩子的紧张和不安。
2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孩子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
3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孩子有确定的行为规则。
4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4)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1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是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2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而自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3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自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2.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中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壮的体魄,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教给孩子实现以及维护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核心,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体就能对社会,人生产生正确的认识,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的琐事,从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才能对社会对人生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才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生活得有意义。
帮助孩子确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最终能够实现的目标,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以体现,自信心得以巩固,这种成功的体验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2)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
达尔文认为:人的情绪是人类灵魂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过量的情绪反应会造成“心”的异动而损伤机体健康,导致精神疾病。
例如,我国历史上的范进喜极而狂,周瑜三气而亡,牛皋气死金兀术后大笑而死等都是典型事例。
由此可见,情绪对心理疾病产生的影响极大。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教孩子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排遣和调控。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反应,而不良情绪的长期压抑或不合理的爆发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对情绪的调控,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第一,合理宣泄。例如,找机会向同学、好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自己苦闷的心情,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采取痛哭的方式,以释放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或以日记、书信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第二,适当控制。对不良情绪除采取宣泄以外,还可以采取控制的办法。
例如,理智克制、冷静思考、检讨反省等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转移。当情绪发生后,有意识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就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例如,听听音乐或看看电影、电视、小说,也可以下下棋或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使情绪得到缓解。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尽量做到:
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认真对待,坚决克服。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的不足不要求全责备。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从关怀、爱护出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搞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彼此取得认同,达到感情融洽的一种方法。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以自我批评为主,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通过内省进行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对消除自己心理上存在的人际关系障碍,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批评他人,一要本着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二要态度端正,与人为善。三要做到实事求是。
除了以上几条途径和方法外,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积极克服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习惯扼杀了渴望与雄心,摧毁了勇气与斗志,使人丧失积极的主性,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障碍。调查表明,抑郁、焦虑、自卑、孤独是半数以上孩子易患的“精神疾病”,依赖,说谎,虚荣,攀比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有的不良习惯。改变与克服这些不良因素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
8岁的小玲有一段时间显得有点反常,食欲明显比以前下降了,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流眼泪,对妈妈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经验的家长向小玲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很可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理上有了创伤。小玲的妈妈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小玲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心理还很不成熟,不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创伤的,而且她自己也询问过小玲,小玲矢口否认。
其实,不要仅仅因为孩子说过“我没有”,妈妈就相信她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他们想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免父母为之操心。他们也想否认自己的创伤,并且不愿面对它。
不要以为孩子会克服他们碰到的问题,能度过困惑时期,从中恢复过来并汲取教训或自己把它忘掉。这些问题在孩子心中淤积越久,越有可能导致问题以暴力或意外的方式进行。孩子遭受精神创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固定在某一个具体原因上。有的孩子会因为某一件事受到伤害,如目睹暴力,飓风、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因素夺走家园,家庭成员去世,或仅仅是在医院里呆几天等。而有的孩子,生活在饱受战争之苦的地区,整天受到轰炸的威胁,目睹瞬间丧失一切的惨景,却相对具有弹性。但是,有一种原因是不会有人产生异议的,那就是性和身体虐待都会导致创伤,孩子应该接受精神健康治疗。
问问他是否发生了什么你所不知道的事情。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会和他一起应付处理的,让他根本不用害怕。向孩子清楚表明,不管对方如何威胁,你们都会平安无事。当孩子在你面前表露他的苦恼时,不要表现出惊恐、生气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听他完全讲述整个事情,尽可能更多地知道他所提供的详情。将孩子拉近身边,亲切地抚慰他,让他在心里感到你会替代他采取某些措施,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如果你的孩子经历过某件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事,那么你就应该估计出可能的伤害程度,下面列出的一些症状可以帮你对创伤程度作出估计,只要某一个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应该接受专业治疗。
1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感,这在以前没有明显原因不会出现。
2孩子离群索居,对别人表现出明显不信任。
3孩子愤怒、霸道,其程度远远超出从前。
4孩子行为异常,比如抽搐、结巴或古怪。
5孩子不断表现出忧郁症状,如哀伤、呆滞、暴躁、多动(有时,忧郁症孩子与成人的症状相反)。
6孩子内疚和自责。
7孩子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比如肚子疼、头疼,或其他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疼痛。
8孩子突然对学校和学校作业失去兴趣。
9孩子的吃饭和睡觉习惯有明显变化。
10孩子自虐、自毁,有事故倾向。
11孩子行为“婴儿化”,表示想被视作“婴儿”。
后来,小玲的妈妈说,原来小玲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这件事给小玲的刺激很大。当然,了解了原因,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在妈妈的开导下,小玲很快就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走出了抑郁的心理世界,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对于孩子由于感情或心理上的创伤而产生的精神抑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解决方法可以是:给他一个交谈的机会,解除孩子的愤怒、恐惧和困惑,也可以交给他一种反抗自己所遇到的不公正对待的正确“武器”,让孩子从抑郁中解脱出来。
如果孩子经医生诊断患有某种阻碍学习的缺陷,应给他提供一些更专业的心理疗法。一位训练有素的教育专家可以帮助你发展孩子的某些补偿性技能,大大提高孩子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机会。你的孩子也许需要他人出一些口头测试而非书面考试题,直到培养出他的补偿性技能为止。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弥补自己的一些缺陷,他的老师可能会把你看做是一位卓越有成效的治疗儿童学习缺陷专家。
如果孩子说话有点口吃、模糊不清或发音困难,应对他进行语言治疗。孩子学会清晰而流利地表达语言的能力,与他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和感知周围的世界直接相关。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孩子从抑郁中摆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