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长得再英俊也不如有个好品德。良好品德会让男孩不断地升值,会让男孩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值得别人信赖和尊敬,更贴近“清华之子”的称誉。父母要注重男孩的品德教育。男孩要有一诺千金的气概,扬善弃恶的道义,会合作、能分享的品质。若男孩身上有傲慢、懒惰、自私、狭隘等坏品质的迹象,父母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教导。
1.不要让你的“无私”教出“自私”的儿子自私是一种不成熟,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自私的男孩过分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从不考虑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即使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不例外;自私的男孩傲慢、无理、懒惰不懂得孝顺;自私的男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如果父母由于放纵,不予以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就会严重危害到男孩的成长。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要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手上拿走玩具或食物绝非易事。这与瑞士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据报道,研究表明,人并非天生就会分享,实际上,三四岁的儿童最自私,等到他们长至七八岁时,才慢慢变得慷慨起来。所以,父母必须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品行事关孩子一生的前程,是最重要的原则问题,父母千万不可懈怠疏忽。
一位母亲最近很苦恼,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着自己吃,不给伙伴也不给父母,有好玩具也从来都不肯和表哥们一起玩,幼儿园老师更向她反映说,为了争玩具,他还和小朋友们打架。其实有这样苦恼的还不止这一位母亲,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
另一位母亲就曾述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炎热的盛夏,儿子闹着要吃西瓜,我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我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的,给我吐出来!”儿子霸道地对我说。
我一下子怔在那里,两行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了!”也许是良知未泯,孩子总算“原谅”了妈妈的“过失”。这位母亲说自己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没想到儿子反倒变得这样霸道自私,对自己的父母尚且这样,何况对别人呢!
孩子如此自私是谁造就的?是父母自己长期溺爱、过分娇纵的结果。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还处在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呵护之下,使得他们的自我观念逐渐增强。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档的玩具,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一旦达不到他的要求,动辄耍脾气,发怒,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发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听从孩子,父母的做法就是滋长孩子自私观念的温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变得傲慢无理,自私懒惰,不会为他人着想,不懂得孝顺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道回报,觉得一切都是他应该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的这种心理不仅会毁了他自己将来的前程,更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甚至使孩子对自己家人的感情冷漠。
那么,父母要如何防止男生出现自私的行为呢?一方面是对男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对男生的宠爱程度。
首先,父母要取消男生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只能满足男生的合理要求,不合理的千万不能迁就,对男生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尽量不给男生特殊待遇,要让孩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消除他“唯我独尊”的意识。如果父母有什么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要留给孩子,这种做法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让孩子在接受给予的同时首先孝顺长辈。比如,吃饭时,父母第一口菜夹起来首先会给谁?儿子还是爷爷奶奶?如果你给儿子只能助长他理所当然的心理,但是如果你给爷爷奶奶反而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
再次,要让男生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很多男生在父母的宠爱下,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有些父母往往还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殊不知,这样形成习惯后,会让男生的自立能力慢慢退化。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孩子只知道享受,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懂得履行义务。所以,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做些家务,不仅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长者,关心他人,而不是事事只想着自己。
此外,要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西藏有一位周永琴女士,1994年被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教子有方十佳母亲”。她讲的儿子江舟的故事极为平常却又发人深省:
江舟3岁那年的春节前,有朋友出差从四川带回来一篮子红桔。红桔非常好吃,江舟也很喜欢吃。我们要求小江舟每次想吃的时候,都要同时拿3个,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大的给妈妈,小的留给自己。开始,江舟每次都做到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培养孩子,并没有真吃。过后趁江舟不注意时,又悄悄把桔子放回篮子里。有时江舟发现我们没有马上吃,会要求我们赶快把桔子吃下去。可当篮子里只剩下最后3个桔子时,小江舟舍不得再分了。我们给他讲道理,努力说服他,总算答应分了,但怎么也舍不得把最大的那个分发出去。我们告诉小江舟: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这个时候能够首先想到长辈的,才是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我们鼓励他继续坚持以前的正确做法。最后,小江舟是一边哭着,一边按桔子大小分发给我们的,而且眼泪汪汪地望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真的把桔子吃了。我和他爸爸互相使个眼色,咬咬牙,狠狠心,把桔子包开,在小江舟眼巴巴、泪汪汪的注视下,一瓣一瓣地把桔子放进嘴里吃掉了。两个桔子到底是什么味儿,我们夫妻俩谁也没有吃出来……
打那以后,小江舟渐渐养成了不吃独食的习惯。不论多么好吃、爱吃的东西,都能先想着爸爸妈妈。上中学后,每次吃饭,江舟都要先给我们碗里分别夹了桌上最好的菜以后,才自己吃……再后来,江舟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现在早已成法学博士了。可是,只要他回到家里,依旧要先给爸爸妈妈盛饭、夹菜。我们夫妻两人感觉到,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可宽容待之;但对孩子的不良品德苗头却应该严肃对待,父母心要硬一点,下功夫、想办法遏止住。
周女士讲的自己教育儿子的故事值得每个父母们的深思。当儿子犹豫的时候,当出现“不良品德苗头”的时候,她没有用强制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儿子,“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让他明白了一种责任感,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做到不自私的话,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个有责任心、会与人合作的孩子,长大后必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每个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是“无私”的,就会把无私的基因传给孩子,其实恰好相反,医学证明,“无私”的父母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孩子。因为你的溺爱和娇纵只能让他知道他所有得来的都是理所应当的,只能助长他的傲慢霸道和自私无理,这样的孩子永远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爱别人。
每个家长都要教会男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不仅是为了他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为了他将来能成为一个令人尊敬和信赖的男子汉,一个受自己孩子尊敬和喜爱的好父亲!
2.男子汉就要“言必信,行必果”
中国自古便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也就是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人之所以为人,就一定要言而有信,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一个具备这样品质的男孩,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令人折服,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支持。一个有责任感,说得出做得到,敢作敢当的男孩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父母要教育男孩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给人安全感的人,这样的男孩才是最有魅力的男孩。
读过这样一本书《靠不住的男孩罗比》,里面讲到这样一个故事:邻居汤姆先生感冒了,请罗比去买点药,可汤姆先生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罗比回来。原来他路过电影院,看起了电影,把给汤姆先生买药的事忘了。结果汤姆先生因病重送进医院治疗,出院时,他摇摇头说:“这个罗比,实在靠不住。”
其实生活中,像罗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也会失去朋友,让自己陷入孤僻当中。所以,父母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变成另一个“罗比”。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负责,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18世纪的一天晚上,英国的一位作家正在爱丁堡的旅馆门前和同事谈话,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走上来对他说:“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
“对不起,我不买”。作家回答道。作家继续和同事谈话。“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求求您了!”小男孩乞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