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以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座饮酒,论起天下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数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提了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胆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我才是。”
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则从容俯身捡起筷子,并说:“哎呀,这一声震雷,吓了我一跳!”巧妙地将自己的惶恐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堪称英明之举。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品质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意是告诫人们,收敛自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不要喜形于色、怒形于色。一个人不应当将他心境里的宁静寄托在外界的事物上,应当尽可能地把缰绳握在自己手中,不容许自己轻易感到喜悦与悲伤的极端感情。
善于忍耐
“忍”字是有修养的人的一种品质。不仅对他们,对于每一个人,“忍”字都有它特定的意义。
人生道路既有顺境,也有逆境,而且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这样的时候,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习惯来积累自己的才智,战胜它呢?世界是多彩多姿的,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多有坎坷,因此没有谁能一生都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折。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要想生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必须学会而且要善于“忍”。
《涅盘经》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闻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中,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而不嗔,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佛者认忍之性,使怒者心服,不也说明了忍的功用吗?
忍有其功用,但也有其缺点,我们要学会活用一个“忍”字。其实人生并不能一味忍,如果人一味忍那就毫无生气可言。那忍气吞声的原因是什么呢?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绝不能被眼前的痛苦与困难吓倒,而要能经受住它们的考验,以待机会的来临。所以,要“忍”也要“会忍”。
忍可以促使一个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图。许真君曾说:“忍难忍事,顺自强。”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显示了巨大的忍耐力,尔后才官拜淮阴侯。司马迁受宫刑,但他显示出了超人的忍耐力,经受了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
漫漫人生路,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忍之义,大矣。逆境当中固然要忍,韬晦待机。然忍之妙用,并非仅在于此,生活中万事皆不可离开忍。酒、色、欲、满、危……如若有忍相伴,便可进退相宜,不失其正。
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志士的“忍”之习惯、“忍”之功夫为我们做出榜样。
西汉时的韩信,是淮阴人,家里贫穷,没有事干,他便在城下钓鱼,肉铺里有个人欺侮韩信说:“虽然你长得高高大大的,还老喜欢带着把剑游来荡去的,其实只是个胆小鬼罢了。”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如果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出去。”韩信仔细看看,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下爬了过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
后来,腾公向汉高祖刘邦说起韩信,开始时刘邦对他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因而也就没有重用他,所以韩信感到无用武之地就偷偷地逃跑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汉高祖说:“韩信是无双的国士,你要争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所有祭祀的人都要拜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行。”刘邦答应了他,拜韩信为大将军。等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被封为齐王,位为淮阴侯。
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讲的便是韩信胯下受辱故事。试想,假如当时韩信逞一时之勇而与对方打斗,哪还有后日的那位常胜将军呢?正是韩信的巨大忍耐力,使其功成名就。
唐代娄师德与其弟初入仕途都只是小官,但不久两人都被提升重用了,娄师德对他弟弟说:“兄弟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人们所嫉妒的。你怎样才能避免呢?”他弟弟回答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把它擦去罢了。”娄师德伤心地说:“你这样做还不够啊。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是怨恨你,你擦它,正违反他的意愿,加重了他的怒气。往你脸上吐唾沫,不擦它,让它自己干好了,应当笑着接受下来。”正因娄师德的“忍”术高强,他才安安稳稳地做了30年的宰相。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人必须具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小而失大。谚语说:“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而胸怀宽广者,定能走过大风大浪,最终成就大事。青年人应抱定成功的信念,用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性格与才智,能忍才能笑到最后。
忍也是一种感情,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也。然而情感这东西也需要调节,如果事事均由一时冲动而起,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此发挥理智的作用,避免感情用事,才能避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鲁莽举动。
纵观历史,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所以,大凡心志高远、胸怀韬略的明达贤哲,都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养成“忍”的习惯,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难题。
青年人难免会有傲气。只有能忍心中傲气,才能得到无限的收益。
我们常听人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是前人在长期实践中的历史结论。俗语说:骄必败。骄傲使人易狂,过分的骄傲使人狂怒,从而犯下罪恶。因此应避免骄傲,时刻提醒自己要谦虚,养成谦虚忍傲的习惯。这样一来,既能不触怒伤害他人,也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地发展进步。
唐太宗昔年征战疆场,后来做了皇帝,可谓是功名赫赫,然而他时常告诫自己,一定不要骄傲,而且还时常对手下人说:“天下太平,骄傲奢侈就产生,骄傲奢侈一产生,死亡马上就到。”正是由于他认识到了骄傲的坏处,因而处理政务尽量做到戒骄戒躁,才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无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何风光,他终究有一种胜人之处。所成大事者,定是能忍之人,只有忍过你的对手的蛮横,才能静心看着风平浪静的结局。
“忍”字不仅对于普通人处理日常事物十分重要,对于做官的人来说,更是一切好处的关键所在。当官不自忍,必败。有时不仅如此,而且危及性命。因此欲成大事,必有小忍。青年人要记住养成“小忍”的习惯,才不会乱了你事业之“大谋”。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抑制自己的愤怒和情欲,卧薪尝胆10年,终于战胜了吴王夫差。孔子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大事业之前若小事无法忍受,将无法成就伟大的理想。如果当时勾践忍受不了那般耻辱而欲逞匹夫之勇,说不定只能一世为奴甚至性命不保,哪还有日后的“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呢?一个忍字,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成就了丰功伟业。
鸡毛蒜皮可谓小,从这“小”开始,养成忍之习惯,对青年人来说,应该是必须的。青年人若能在生活中做到忍无端争执,求彼此相安,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的事业道路上将省却很多烦恼。
能忍的人,必定是个胸怀宽广的人,青年人要成大事,须有宽大的胸襟,只有养成了小忍的习惯,成为有海量的忍者,人心自会归服于你,事业也定然会有成功之时。
魏国公韩琦度量过人,生性浑厚淳朴,从来都不暗中伤他人,行事光明磊落。他的功劳为天下之最,在大臣中地位最高,但从未见过他为此感到高兴;担负巨大的责任,濒临难以预料的祸事,也从未见他忧愁过。他上朝以后站着与其他官员说话,回来休息时与家里人的谈话,都是出于真心。有一个跟随韩琦几十年的人,记下了韩琦的言行,反复对照,发现他说的与做的都十分吻合,没有不相应的地方。这说明了,他宽广的心胸与不凡的气量。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上两只玉杯,说:“这是种田人在破坟中找到的,里外都没有瑕疵,真是好的宝玉啊。”韩琦用白金装饰,更漂亮了。韩琦十分喜爱这对杯子,每逢开宴会招待客人,都用绸锦盖上它,放在桌子上。
这天,韩琦宴请管理水运的官吏,于是又拿出那对玉杯装酒招待客人。客人都到了,然而在这时候,一位侍兵不小心撞到了玉杯,两只玉杯俱碎,客人都很吃惊,那位侍兵也伏在地上等候惩罚。韩琦脸色不变,笑着对客人们说:“天下的东西是坏还是不坏,都有其自己的命运。”过了一会儿对那个侍兵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客人对他的宽容与气量都赞叹不已。
“小不忍则乱大谋”其道理是: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忍一时,才会有成功在后面等着你。
如果能忍这一时,能将痛苦忍一忍,能将小事忍一忍,那么就不会有“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的失败之事了。
能够忍让,事情一般都能够做好,至于别人是否正确,那也是无所谓的事。谨慎而忠厚,不怕容忍坏事,又有什么妨碍呢?能够宽容待人,忍一时风浪,迎来广阔天空,这是古人的经验也是今人欲成大事需养成的习惯之一。
自负情绪不可有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人类心理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就是自信,自信也是人格结构中的基本因素,它代表着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承认、肯定、认同和支持的态度,也包含着自己对自己的思绪、感觉、观点和评价。人不仅要有本事、有能力,还需要有自信,有了自信,可以产生1+1>2的效果;而人假如缺少自信,那他就连自己最基本的水平也不能正常发挥。
丘吉尔的前半生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直到62岁才当上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相信自己,才会成功。”
丘吉尔在爱尔兰出生,7岁入学读书,直到中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觉得他智商低下、迟钝,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丘吉尔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苦读英文,又到印度从军,并利用那段时间翻阅各种图书。
历经磨炼,丘吉尔最终成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掌握了4万个英语单词,是掌握英语单词最多的人。后来,他当选英国首相,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作了这样一项调查研究:某中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他在其中的一个班宣布:你们是经过挑选出来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你们的未来不可估量。之后他再也没有露过面,但他一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而且密切关注着这些学生。经过十几年追踪研究得出惊人的结果,这个班的人确实像他说的那样,个个出类拔萃。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工程师,有的成为着名律师。
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些学生聪慧过人,才智非凡吗?不,他们只是被随机挑出来的,和别的普通的学生没什么两样。其实关键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并且让自己一直朝着最好的目标奋斗。老师的话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信念,这种信心给平常的学习添加了无穷的动力,即使一些过去很普通的学生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一定能成功,战胜了过去的自卑心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自信就是成功的阶梯。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去拼去争,屡屡夺冠,除了本身过硬的实力之外,面对对手那种毫不畏惧的自信也是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自如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一些没有绝对实力的选手也经常能在比赛中发挥超常,靠的也是自信。也就是说,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没有自信,就一定不会成功。
和自信相伴的一个词是“自负”,自负和自信不是等同的。自信者是相信自己,但尊重对手,对客观形势有着冷静的分析和判断,自信却不盲目,乐观而不失谨慎,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优点。而自负者眼中无人,对自己的实力盲目乐观,不了解具体形势的变化发展,一意孤行,最后难免要栽跟头。
《三国演义》中威震天下的第一勇将吕布,就是个自负的典型。凭借自己的精湛武艺和勇猛,完全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也蔑视自己的部下,经常打骂手下的将官,谋士陈宫多次为他献策他都不予理睬,固执己见。即便曹操兵临城下、敌众我寡之际,他仍在貂蝉面前不知深浅地狂妄叫嚣着:“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天下人谁敢近我?”最终因手下的叛将和敌人里应外合,葬送了性命。
无独有偶,关羽也是当之无愧的名将,武功和谋略都十分了不起,但也比较自负。在镇守荆州之时,他“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让敌人闻风丧胆,从而变得愈加得意忘形,十分自傲。孙权向他提出联姻,他竟然说:“吾虎女,安能嫁犬子耶?”东吴的吕蒙和陆逊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自以为是、蔑视敌人的缺点,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不可一世的关云长最终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自负者虽然也有非凡的才华,过硬的实力,但又往往狂妄自傲,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说出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做的事都是不可挑剔的。他们习惯了成功,听惯了别人的称赞,听不进逆耳忠言,从来都不相信失败,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承认,更不知道失败后去做什么。因为他们觉得接受失败就是否定自己,会让自己名誉扫地。这种人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喝的水都多”。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看不起年轻人。当实际情况发生改变时,还是按照自己的老一套来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自信者乐观豁达,不仅自己充满信心,还可以用这种情绪感染别人,鼓励别人,遇事冷静沉着,失败了坦然面对,有错必改,吸取教训,重新开始。同时,他们也乐意虚心向他人请教,听取建议。另外,他们谦虚谨慎,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人外有人。人们不仅敬佩他们的自信,更敬仰他们的人品,愿意与他相处。自负者却始终是一种“独行侠”的形象,孤芳自赏,总认为“离开了自己地球就停止了转动”或“看,这事你们还是得求我吧”。对很多小事不屑于理睬,好像自己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这样的人很难让别人接近,他们自己也不乐意和所谓的“平庸之辈”为伍。虽然有时一些人有求于他,不得不与之结交,但事实上没有几个是真心想和他交心、做无话不谈的好友的,事办完了,关系也随之结束。
《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倚仗自己跑得快就安心地睡大觉,最后败给了坚持不懈的乌龟。自信给人增加了成功的筹码,自负让人停滞不前,终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充满自信,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都从来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这种信念让他们勇往直前,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