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里,有必要把姬晋的事儿介绍完整。话说苌弘在刘国当了大夫,跟随刘康公有机会经常进出周王室,也能见到周天子。苌弘的口才那是没说的,人也精干。但是有一样,蜀人历来身形不像北方人那般硕大强壮,苌弘的体型,怎么说呢,可以说是典型的蜀人身材,既不高,也不富态,可以说是比较单调(也许是苌弘练功练的,再加上还年轻,没到发体的时候)所以周天子基本没把苌弘放在眼里。而苌弘因为每次跟随刘康公进周王室,商讨政务,大都是刘康公发话,苌弘有话则补充,无话则陪伴而已。因而虽然经常晋见周天子,但却很少有说话的机会。而刘康公,也许是年龄大了,常常是把政务方面的事儿说完了,却把姬晋的事儿忘了。有几次苌弘注意提示他,但他觉得天子情绪不大好,也就没好开口。由此姬晋的事就一拖再拖,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而姬晋呢,每次刘康公和苌弘从王室归来,都希望得到一点儿消息,即使是令人沮丧的消息也行。然而一次又一次,却总是令他失望。姬晋极是聪明,他知道,没有消息,就一定是要么没有说起,要么说起了却得不到父王的同意,所以才这样一直悬着。姬晋十分无奈,只好以练习乐器打发时间,练得疲乏了就想问题,想来想去,越想心里越累,精神上感到很压抑,总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余的,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不舒服,整天病怏怏的,实在打不起精神。苌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自己向周天子挑明。这天,苌弘又随刘康公进王室议事,说到立太子一事,苌弘终于忍不住把姬晋的事说了出来。周天子有些惊讶,也有些不安。惊讶的是,姬晋居然会在刘国,他还以为姬晋受不了打击,离宫后寻了短见,那样的话,姬晋也就太没志气了,太令人失望了。而今他居然还活着,并且就在刘国,这当然使周天子感到有些惊讶。而周天子感到不安的是,自从姬晋被贬为庶人后,在太子的问题上他就已经有所考虑,并且或多或少已经给了小儿子姬贵一些暗示,姬贵也很可能还盼望着这一天。而今姬晋回来了,他想怎么样呢,想当太子?我贵为天子,不可出尔反尔,既然他已被贬,要重新立起来显然是不可能。但是他回来了,一定有他的想法,一旦我上了天堂,他会不会和姬贵争夺王位,那样的话,周王室就要遭殃了。与其他回来,真还不如一去不复还。因此上,姬泄心感到十分不安,并把自己的不安表达了出来。
天子这样想,早就是姬晋意料中的情况。苌弘也觉得这事确实两难。但是无论如何,姬晋也是天子的骨肉,因此苌弘斗胆请求天子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至少应该给姬晋一条生路,总不能把他往绝路上逼。姬泄心一生没什么作为,处事也是没什么头脑,而且心胸十分狭窄,当时就是因为听不得逆耳之言,一气才把太子给贬了。现在想想也确实做得有点过火,但是君无戏言,明知过火,却不能更改。周天子到底还有点怜儿情结,虽然不想更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但是看在父子的情分上,又加刘康公和苌弘这样有心,于是说,那就这样吧,你们什么时候叫姬晋来见见我,也算是父子一场。但是不要张扬,一定不要让他人知道。见过了,还回刘国去,至于今后怎么办,那就看他的造化,其他的,就不用再说了。刘康公和苌弘对望一眼,觉得天子愿意见见姬晋,已是很不错了,至于今后怎么办,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到了那个山,再来唱那个歌吧。
于是,刘康公和苌弘回到刘国,把天子之意告诉了姬晋。刘康公特别提醒姬晋,见了父王,要多说父王的好,不要提别的什么要求,只要父王愿意接见,就说明将来还有缓和的机会,还有再当太子的可能,所以去京都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再惹父王生气。
本来嘛,刘康公这番话是给姬晋打打预防针,希望他谨慎行事,然而姬晋是个心底透亮的人,他知道,父王所以愿意见见,一定是十分勉强,并且还附有条件。姬晋说,叔公你的话姬晋已经明白,这样的话,没必要去见父王了。仔细想想,如果父王还在乎姬晋,一定是兴高采烈,不说是亲自把姬晋迎接回宫,至少是马上派大臣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把姬晋接进宫去,这才是父王看重姬晋,才是父王要回心转意。然而你们却要姬晋谨慎行事,什么叫谨慎行事,儿子去见父亲,有必要小心谨慎吗,不谨慎又怎么样,难道要杀头?如果让父王背个杀子的名声,那么姬晋最好还是不去见父王为好,免得见了面,一言不合,姬晋招来杀身之祸,父王则背个妄杀亲子的恶名。所以,姬晋十分感激叔公和师父的苦心,只是姬晋不敢承受,也无力承受。说着,姬晋不觉两眼含泪,哽咽无语了。刘康公觉得姬晋这孩子太有个性,自然也不便多说。苌弘想想也是,父子走到这样的地步,确实也很为难,所以也就依了姬晋的意思,不去见天子了。不过苌弘劝慰姬晋,好生学艺,师父所会的乐器乐理,够姬晋学个三年五载的,所以希望姬晋用心于音乐,将来必定大有用场。姬晋苦涩一笑,表示感谢师父。
这天晚上,姬晋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上了北邙(今洛阳市北邙山),翠云峰上树木葱茏,正可隐身修炼。在这里,他发现一座炼丹炉,就饮了炉中之酰(醋),顿觉体内元阳涌暖,神清气爽。他站在翠云峰上向南眺望,见南边还有一座高山,巍峨入云,仙气笼罩,不由心驰神往,飘然而去。
一觉醒来,原来却是一梦。姬晋想,何不就去寻那梦境。于是,姬晋离开刘国国都,向心中的目标走去,从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另一种说法是,姬晋因为贬为庶人,深感悲哀,最终抑郁而死,死时年仅17岁。也有一种怀念他的说法,说他修道成仙了。至今洛阳、偃师还盛传姬晋修道成仙的故事。故事说,姬晋离开国都,走到邙山,回头看脚下那片王城城郭,不过一片堆砌的砖瓦而已,于是他义无反顾,一直往前走,不几日到了嵩山,见这里一片清明。嵩山之中有一位高人,已在此修炼多年,名叫浮丘公。浮丘公早已参透天地玄机,大彻大悟,见太子晋举止洒脱,是个可造之材,就收纳为徒,不吝教诲,使太子晋迅速得道,行神如空,行气如虹,渐入神境仙界了。一天,姬晋在山中遇到老朋友柏良,便让柏良回洛阳告诉亲友,七月七日,他将在嵩山之北的山岭上出现。亲友闻之大喜,知他还在人间,那天就都到嵩山之北的山岭下等待。只见一阵清风过后,太子晋在山巅出现,羽冠鹤氅,玉貌丹唇。他取出玉箫,奏一曲,清风习习;奏二曲,彩云飘飘;奏三曲,白鹤成对,翔舞空中,孔雀数双,栖息林际。百鸟和鸣,恍如仙界。太子晋奏罢,施礼拜谢,飘然飞天,渐行渐远。众人看得呆了,正觉不可思议,却见他身上的缑件(拴在剑柄上的绳子)从空中飘下,挂在山岭的树上。当地百姓忙着捡那缑件,待再看时,太子晋早已飘入云际,成为神仙,只留下箫声鹤鸣。当地人在此地建祠纪念太子晋,并把缑件跌落处的山称为缑山。此山就在现在偃师市府店镇境内。
当地还有个传说: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人们还能听到箫管之音从山间飘出,似有若无,缥缈如仙乐。到了唐代,武则天去嵩山封禅时路过缑山,立碑于此,亲书“太子升仙记”,后人又修了“升仙太子庙”,至今香火不断,太子的故事仍在不断传扬。
太子晋升仙自然是传说,但其引领苌弘入宫却是不争的事实,否则苌弘是难得进入刘国国都的。
却说那日姬晋拒绝去见父王,不几日就失踪了。因有上次的离宫出走,这一次,也就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刘康公和苌弘都要忙于政务,也就没有十分在意,久而久之,姬晋便在人们的意识里淡去了。倒是民间生出了许多美妙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姬晋的无限怀想。
话说公元前546年盛夏的一天,周天子姬泄心匆匆忙忙地把刘国国君、也是兼任周王室执政的刘康公召集到宫中,说有要事与之商讨。康公来到宫中,面见周天子,周天子说,你不是说你身边的那位大夫苌弘很有才干嘛,今天怎么没有来?康公说,苌弘来了,就在宫门外。天子说,既然来了,怎不叫他进来。康公说,天子你说这苌弘是不是神了。临到进宫之前,我说要他一起进,他说他要和我打赌,说今天我一进宫,天子首先就会问苌弘,我说这不可能,苌弘说,一定是这样。我们俩打赌,说如果天子首先问起苌弘,康公就什么什么,就什么来着,天子,这个赌,我不要说出来了,总之是我输了,您果然首先问起苌弘,我也不知道您是为什么?天子说,这么说来,那苌弘真还有点神,居然就知道本王要问起他来。那好吧,赶快召他进宫,本王真还有要事和他商讨。康公遵命,立刻传令,命苌弘速速进宫。参见已毕,天子赐坐,苌弘便与刘康公分坐天子下首,恭听天子说出何等要事。
周天子说,你们可听说了吧,宋国,又是宋国,先王时就是这个宋国,发起弭兵会盟,根本不把先王放在眼里。而今又是这个宋国,据说正在召集又一次会盟,本王作为宗主,他们居然不予禀报,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本王。照这样下去,本王早晚要被架空,周王室早晚要被他们吞并。你们说,本王有什么法子才能处置他们?本王召集你们,就是希望你们拿出主意来,为本王分担分担忧愁。
刘康公想,如今各诸侯国,大多已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二十多年前,宋国的华元也曾搞过会盟,也没禀报天子,从那时起,他们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而今周王室更是被架空了,更是不被诸侯国放在眼里了。这个,也是我康公深感忧虑的事情。天子今天特意要召见苌弘,那就听听苌弘有何高见。于是康公说,苌弘你说说,有什么法子解除天子的忧虑。
苌弘想想,这是发挥自己才能的绝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于是他说,微臣来到天朝,已是两年有余,对中原各国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据苌弘看来,近八十年来,晋国和南夷楚国争斗,战事连年不断,其夹在中间的宋国,遭遇了四十次以上的战争,深受其苦,所以宋国站出来调停,也是迫不得已。微臣所知,这次又是宋国出来牵头,据说最为积极的是宋国的左师官向戌。依微臣所知,要做好这个牵头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既要耗费精力,还要花费人力物力,弄不好还会遭到指责甚至谩骂。我看,他宋国要去费这个神,就让他去折腾。天子你大可不必操那个心。恕我直言,这就像兄弟之间扯皮,那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天子你是一家之主,只要他们不伤害宗主,你就让他们去扯。你觉得他们不把你放在眼里,你不妨采取点儿措施,叫他们眼目中有你,心目中离不了你。为此,微臣已经为你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实施就行。
周天子听得很兴奋,连忙问,什么办法,说出来,本王下旨实施便是。苌弘说,很简单,天子您不是正好就要六十大寿了吗,您就来他个天子寿诞,微臣这就去宋国,一方面代表您,去向参加会盟的各国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就是借他们会盟集中的机会,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天子的寿诞。再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面,借此机会,也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他们要是好好的会盟,调停战事,那倒无可非议,若是有甚阴谋,借此机会也好揭穿他们。天子您说这一石三鸟,可以不可以?
“这样好,这样很好!”周天子连说,“好好好,就这样办。也不要商讨了,苌弘你就去宋国,也好认识认识那些个目中无人的诸侯们。寿诞的事,就全权由康公筹办了!这事就这样妥了!”周天子一高兴,马上就任命苌弘为出使宋国的特使,叫苌弘准备准备,即日就出发。苌弘毫不推辞,即刻就打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