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桃花是门技术活和力气活,娇嫩的花瓣可经不起折腾,要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还得挑选干净无尘的,小孩子自然是采不了,况且身高也不够,于是,霍文山让孩子们把地上干净的花瓣捡起来放到霍希玥拎的小竹篮里。
孩子们一边带着小黑和小花捡着花瓣,一边听霍文山讲着桃花酒的传说。
传说中的主角可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折颜上仙,而是西王母身边的蟠桃仙子董双成。
讲了董双成,自然而然就讲到了西王母娘娘,讲了西王母娘娘,自然而然又讲到了女娲娘娘……
在这个没有报纸、电视和网络的世界里,口口相传的故事就成了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让讲的人和听的人都娱乐了,不仅如此,这些汇聚了远古人类智慧和想象的神话故事更是很好的营养品,特别是对还是一张白纸的孩子,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局限于这个小村子。
一上午,孩子们捡的桃花和霍文山剪的桃花份量居然不相上下,小朋友们十分开心地和霍文山一起收集油纸伞和白麻布里的花瓣。
回到家里,霍文山先把他剪的桃花苞倒在干净的圆簸箕里摊开晾着,这些花瓣是要用来浸白酒的。
然后清理油纸伞和白麻布收集的花瓣,去除杂质,倒入小簸箕里晾着,这些花瓣用来浸米醋。
最后清洗在地上捡的花瓣,用井水洗两遍,清除杂质,再倒入早上烧的冷白开水里,放勺盐浸泡一刻钟,取出漂洗一遍后再晾干,这些花瓣用来煮粥和泡茶。
曾氏和霍锦雯已经做好了午饭,在锅里热着,等去麦地施肥的人回来就可以开饭了。
“祖父!祖母!姑姑!我去外面看下爹爹他们回来了没有。”
“去吧!”
霍希媛出了厨房,站在院门口张望,不一会就看到了霍锦成和唐氏赶着牛车回来了,高兴的喊道:“爹爹!娘亲!”
“诶,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祖父和祖母呢?”唐氏问道。
“祖父、祖母和姑姑在堂屋,饭好了,我看你们回来了没有。”霍希媛甜甜的地说着。
“媛媛,你快进去,把祖父叫出来,爹爹有急事和他说。”霍锦成的神色有点沉重。
“好的!”霍希媛连忙跑进堂屋叫了霍文山出来。
曾氏和霍锦雯也跟着出来了。
“爹!娘!姐姐!”
“怎么啦?你姐夫他们呢?”霍文山问道。
“他们在后面,我们先赶回来的,春兰大嫂说,锦杰老婆被气吐血了,让您过去救人。”
霍文山听了连忙小跑着去药房拿小药箱。
“怎么回事?昨天在圩上看着还好好的。”曾氏问道。
“锦杰老婆知道他和莫寡妇的事了……”
曾氏只略微惊讶了一下后说道:“他们那个家迟早是要败了,可怜了孩子,摊上这么个吃喝嫖赌的爹……”
霍文山拎着药箱出来了:“你们先吃,我先过去了,锦成,你送我过去吧,快些。”
“好的,爹!”霍锦成先扶着霍文山上了牛车,回头对曾氏说道:“娘,姐夫和李哥马上就回来了,你们先吃。”
“快去吧……”
送走霍文山和霍锦成,不一会,刘永昊和老李也赶着牛车回来了,待他们换洗好就开饭,曾氏给霍文山和霍锦成留了饭菜。
在农家,不可能每顿饭都大鱼大肉,基本都是以时令蔬菜为主,虽然是蔬菜,但因为家里种的菜多,所以也总是会换着花样吃。
今天的午饭也不错,有竹笋炒鸡蛋、清炒莴笋、肉末红菜心、小葱水豆腐、胡萝卜油豆腐蒜叶炒腊肉,除此之外,还有桃花米汤。
孩子们都嚷着要先喝桃花米汤,那可是自己的劳动果实。
忙活了一上午,饭菜真是香,大伙闷声吃着饭。
饭还没吃完,霍文山和霍锦成就回来了。
“这么快就回来了,还好吗?”曾氏问道。
霍文山摇了摇头说道:“走了……我去的时候已经昏迷不醒了,给扎了几针,醒来看了孩子一眼就走了。”
“哎……去换衣服吧,换了衣服来吃饭,锦雯和春英端菜去吧。”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对于古代的大部分女人来说,家就是她们的一生,夫为天,孩子是命,她们自己永远是最后。
的确,人生不是只有爱情,女人的一生不只有男人和孩子,但在这个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的社会,像莫寡妇这样强悍的女人还是少数。
吃了饭,喝了茶,坐着聊了会天,就都回屋睡午觉去了。
大人们午休完又赶了牛车去柳山,孩子们跟着霍文山继续收集花瓣。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才一个下午的时间,霍锦杰和莫寡妇在一起气死老婆的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霍希芸中午是在霍希媛家吃的饭,下午潘氏带着霍思明过来玩,又过来了一会,王氏带着霍晓慧也来了,和她们一起过来的还有林氏。
几位老婆子凑一起能有啥事,自然是聊村里村外的各种“时事新闻”。
霍文山先给两位河西过来求医的人看病,送走他们后才拿着工具带着小朋友们去了园子。
傍晚时分,孩子们洗漱后,坐在霍思瑞屋里的罗汉床上叽叽喳喳地聊着,霍希媛很享受这样的慢生活,没有报表、没有堵车、没有浮躁,简单、快乐又充实。
第二天下午,潘氏、王氏和林氏又过来了,说是霍锦杰老婆下葬的日子定在了二十六号,二十四号逢圩,帮忙的人过去准备食材、桌椅之类的,二十五日迎客,二十六日下葬送客。
在和莫寡妇的事公之于众后,霍锦杰恼羞成怒,说不办白喜事了,随便找个地葬了,可他老婆娘家不是吃素的,昨天下午,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子带着老娘过来大闹了一场,最后不仅要办,还要大办。
本身霍锦杰就理亏,加上他老婆又给霍家生了一对儿女,于情于理都得办,不过因为天暖了,又遇上农忙时节,昨天晚上就把日子敲定了。
在这里,办白喜事可以说是举全村之力,每家每户都要抽调一个人力过去帮忙,迎客那天再过去一个人写礼、吃酒,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远亲、唢呐班子,可以想象,迎客那天有多热闹,事情就有多少,需要花的钱就有多少。
好在,霍锦杰家这些年虽给他败了不少,烂船还有三千钉,办次白喜事还是没有问题的,村里少有的青砖瓦房,就有一座是他们家的。
对于白喜事,确实浪费,但只要量力而行也有好的一面。
人生在世不称意,但好歹走了一遭,喜迎欢送仪式总要有的。
热闹的气氛、不可避免的应酬,多少可以减轻主人家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且,人死了,过去的恩怨不想了也得了了,大家都看着,事情又不得不做,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也会放下过去齐心协力办好喜事,面子里子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