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陷了元朝首都大都,这意味着蒙古人在中国长达九十七年的政权正式宣告终结。
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大明王朝。
而差不多就在元末明初那会儿,海对面的日本也发生了巨变。
首先是镰仓幕府的解散。正庆二年(公元1333年),因为长期积累的怨恨,后醍醐天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一时间天下英雄云集,人人都迈出一条腿,踩向已然风雨飘摇的镰仓北条家。仅仅数月,幕府就被推翻,末代幕府执权北条守时自刃而亡,政权一度又重新回到了天皇的手里,史称“建武新政”。
没想到好花不常开,在延元元年(公元1336年)又发生了一桩大事,那就是好不容易夺回政权的日本皇室,被分裂成了南北两块,北方是执掌京都朝廷的光严天皇,而南方则是退守吉野(奈良县南部)的后醍醐天皇。双方都自称正统,理应拥有天下,为此还进行了数度的战争,这一时期,被称之为日本的“南北朝”。
就在南北分裂的当年,一个叫足利尊氏的人出任了征夷大将军,建立了室町幕府,然后辅佐北朝的光明天皇对抗南朝,经过足利家三代人五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元中九年(公元1392年)的时候逼得南方朝廷拱手让出宝座,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
此时的天皇称号“后小松”,将军则是第三代足利义满。
在后小松天皇的宫里,有一位妃子叫伊予局,因为长得漂亮而且性格温柔贤淑,所以深得皇上的宠幸。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女孩的父亲曾经是南朝的重臣,不过天皇当时正和她打得火热,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在这深宫之中,受宠的伊予局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嫉妒。一个相当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了起来:伊予局是南朝出身的女儿,她心怀复兴南朝之志,并想伺机刺杀天皇。
一开始后小松就没怎么把它当一回事儿,可后来发现事情有点不对,似乎走哪儿到处都在说伊予局想杀天皇,正所谓谎话说上两千遍就成了真理,所以时间一长,天皇心里就发了毛,觉得自己人生无限宽广,实在不能断送在一个女人手里。于是在明德四年(公元1393年)的某一天,他以“有南志”为借口,下了一道圣旨将已经怀有数月身孕的伊予局赶出了皇宫。
面对诬陷,伊予局没有任何辩解,而是非常顺从天命地收拾起了东西,然后去了京都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住了下来。在那里,她于明德五年的第二年,生下了腹中的孩子,取名为千菊丸。
在伊予局和乳母玉江的照料下,小千菊丸成长得非常健康活泼而且可爱,人也非常聪明,五岁不到就能作和歌。人称“学问之神”的日本第一大儒菅原道真初次写和歌,也不过是这个年龄。
除了两个女人之外,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叔叔也经常给千菊丸送钱送粮,每次送完东西,还要跟伊予局单独聊上几句。
这些叔叔不是别人,是足利幕府派来的。对于一个有翻天嫌疑的女人和拥有南朝血统的皇子,幕府自然不可能不闻不问,就此让他们安居郊外。送东西是假,探听虚实是真。
不过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所以在应永六年(公元1399年),时任将军足利义满下了一道命令,让千菊丸出家做和尚去,具体的皈依地点,是位于京都的安国寺。
如果你已经迅速地猜出了这个小和尚究竟是谁,那么恭喜你,你暴露了自己的年龄。
不错,他就是家喻户晓的一休和尚。
应该讲中国七〇、八〇后的这两代人没看过《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的绝对是稀有,该片曾经在日本、中国乃至全亚洲反复播放,如果真要论历史人物知名度的话,那么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类人加起来,那也是比不过一个一休师傅的。
然后肯定有人会问:一休和尚本人或是《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跟中日两国的恩怨有关系吗?
当然有。
《聪明的一休》其实并非是一部纯粹的儿童动画,在教育孩子们凡事要多动脑,要不畏强权的同时,还隐藏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在这部动画片里,有三个相当着名的配角:一个是本该充当皇室私生子一休的监视人,却被对方智慧所折服,沦为其跟班的新右卫门,他那句“一休大人,大事不好啦!”的招牌叫声,一度让人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则是那位笑得阴险猥琐,却经常被一休在智商上羞辱的小胡子将军;最后一位就是那个一脸憨厚,其实满肚子坏水的黑心商人桔梗店老板,尽管他每次都想证明自己比一休聪明,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三个人都有原型,而且都是大人物。
新右卫门全名叫蜷川新右卫门亲当,在动画片里担任的职务是寺社奉行,就是代表幕府掌管天下宗教事宜。不过这个职务的真正出现年代,应该是距室町幕府数百年后的江户幕府,实际上这人的工作是幕府的政所主管,主要负责全国的财政以及京都地区的法治诉讼等事务,属于将军下面的直属高官,此外,他的真正主公也并非足利义满,而是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
小胡子将军其实就是足利义满,他是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这个前面说过。在当年南北争霸的年代,此人亲率大军,以武力击破楠木家、结城家以及北畠家等南朝方面的武力顽抗派,接着又用政治手腕打压了那些不敢明着动家伙,却在背地里搞政权的山名家和大内家,独掌全国大权,并确立了将军独裁体制;在文化方面,他建造了花之御所以及今天闻名世界的金阁寺,可谓是真正的文治武功之君。
不过,足利义满真正登峰造极的地方,体现在其政治地位上。
除了征夷大将军之外,足利义满还担任过内大臣、左大臣乃至太政大臣,太政大臣就是天皇的师傅,这个职位在日本历史上只有94个人担任过。其中,能够做到既当过将军又当过太政的,除足利义满外,仅德川家康、德川秀忠以及德川家齐三人而已。
不仅如此,他们足利家还享有准三宫的地位。就是说,足利义满的妻子、母亲以及祖母,分别享有与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同等的待遇,他的后代也一样,换言之,即给予足利义满之后所有的足利家将军皇族待遇。
还有更厉害的。
应永十五年(公元1408年),足利义满病逝,朝廷追认其为太上天皇,足利义满却是唯一一个非皇族出身的太上天皇。
不过因为担心树大招风,这个称号最后还是被当时的室町幕府给婉拒送回了。
可以这么说,从有日本列岛的那天开始算起一直到今天,除了历代吃人饭干人事儿却愣是要把自己当神的天皇外,地位最高且手中权力最大的,当属足利义满。现在的日本首相也绝对比不上他,你见过今上天皇拜小泉纯一郎当爹的吗?你见过明治天皇叫伊藤博文爸爸的吗?没有吧?
最后是那个桔梗店老板,这人在动画里的身份就是一开杂货铺子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可越是乍看之下平淡无奇,就越是会让人起疑——那蜷川新右卫门再怎么也是幕府大将军直属的高级武士,凭什么就会被一个卖锅碗瓢盆的老头儿欺负得到处乱窜频频呼救?而且贵为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为什么会时常跟一做小生意的家伙混在一起喝茶赏花?
唯一的原因就是,桔梗店老板绝非一般人。
那么他是谁?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一放,先重新回到历史主线,从明朝刚建立那会儿开始说起。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创建了大明之后,四海之内焕然一新,到处是一幅幅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外情况不容乐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沿海不太平,这主要是因为倭寇。
倭寇,就是日本来的海盗,主要活跃于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在明朝建立初期,倭寇干的清一色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而且极能打,就算是刚刚赶走了蒙古人的明朝正规军,也很难在他们身上讨到便宜,所以让朱元璋非常头大。
头大之余,他想到了以倭制倭的计策,于是便仗着大国威风,写了一道口气极为严厉的文书给日本,表示倭寇是从你们家跑来害人的,所以你们有义务收编,若是不从,我即刻就派天兵渡海,踏平你那日本列岛。
当时日本正好南北分裂,这封手书被送到了南朝朝廷的手里,接信人是时任镇西将军的怀良亲王。
自从忽必烈两次征日都大败而回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较之以往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至少不会像前朝那样,把中国当作高不可攀的天朝大国了。所以在读完朱元璋的那封气焰嚣张的亲笔信后,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茬儿的怀良亲王即刻回帖一封,口气相当地不卑不亢,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自古以来,不是只有你中华帝国才有皇帝,蛮夷部落也是可以有首领有大王的,所谓天下,也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你看我们倭国,方圆不过三千里,城池加起来也就五六十,尚能安居乐业,你们泱泱中华,明明方圆数百万,为什么还要跟我们这么个弹丸小邦过不去?再说了,你们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仁君贤王,你们何不学学他们?我知道,大明朝有雄兵百万,能攻城略地,可我倭国也不是没有勇士和城墙;论文的,我们学过你们的孔孟之道;说武的,我们也会你们的孙子吴子;你们真的要来,我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不过,你发兵之前可得想清楚,打赢了我们,那叫胜之不武,可若是万一不幸步了前朝的后尘呢?那可就丢人丢大了。顺您之意未必生,逆您之旨也不见得亡。反正,万事以和为贵,大家过太平日子,岂不是更好?
信送到南京,朱元璋一边念一边气得手抖。
可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当年蒙古人如日中天,眼瞅着都要统一全球了,却也没那能耐把日本给打下来,更何况自己刚刚开张,根基尚且不稳的大明王朝,还远没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地步。
于是就只能先忍着了。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太祖朱元璋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设立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就标志着中国自行了断了本国的对外官贸;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再次重申,严禁沿海官民跟外国接触;洪武二十年(公元1394年),明太祖下令,禁止民间使用外国货,等于是彻底取缔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这便是着名的“大明禁海令”,其严格程度令人发指,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寸板不许下海”,最狠的时候连渔民下海捕鱼都不让。
朱元璋要搞海禁的动机,除了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不让倭寇有可乘之机外,还有一个普及率较广的说法认为,他是个典型的重农轻商之人,在他眼里,农业就是生产力,唯有种地才是王道,因此出海商贸全然是不必要的。
这应该算是污蔑了吧。
其实明太祖搞海禁的最大原因是保家卫国,不光从倭寇手里保国,还为了关门抵制当时已经进入航海时代,并在五大洋上乘风破浪的西方列强,姑且不论这方法对还是不对,至少动机如此不会有错。
事实上明朝绝非是一个因排外而自我封闭的朝代,不然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玉米番薯的引进以及白银大量流入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大明正是察觉到了当时世界的巨变,敏锐地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才采取了闭门谢客的做法。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自以为关起家门就万事大吉,这仍是小农思想。
有必要插一句的是,大明海禁,对于日本而言是一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令,这意味着日本立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政策走向——虽然并非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