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将广大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作为稳定工作的重点,认真排查、分析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因素,制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处理不稳定事件,及时将广大师生员工中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了矛盾激化。加强了网络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度,完善了保密措施。加强了学校内部和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确保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环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正确处理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规模、质量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中,规模是基础,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本条件;质量是关键,是发展规模、提高效益的根本保障;效益是目的,是发展规模和提高质量的终极目标。因此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内在协调统一。构建和谐校园,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坚持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协调好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坚持“以人为本”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外延扩大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才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从满足国家、社会需求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方面出发,学校努力寻求办学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走规模适度、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学校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益的增强都坚持服务于、服从于确保和提高质量,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
(一)稳步发展学校规模
适度的规模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事业较快发展的今天,一所大学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谈不上什么质量和效益。但规模的发展大小还要与目前的办学资源状况、师资队伍状况、管理队伍状况、学科专业状况等方面的发展相匹配。2004年12月19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的重心,要由重视教育发展规模,转向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几年来,学校正确处理了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既注重扩大办学规模,又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稳步发展本科教育,优化专科教育,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尤其是加大了新申办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形成了基本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并逐步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办学结构和培养体系。
(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问题始终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等层面上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管理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千方百计做好了高层次和新专业紧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形成了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学校成为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创品牌、创特色,讲究质量、注重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明确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各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首先是质量和品牌层面上的竞争,学校更加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以高质量作为办学基石,加强质量监控,完善了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尤其在人才质量管理工作中,学校坚持“三全”原则(即人才质量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学校在提高质量中不断推进发展,切实做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四)坚持科学效益观
发展与效益是一致的、统一的,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转变了教育思想,树立起了经营的理念,从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层面全面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完美结合,大力推进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生均四项教学经费逐年增加,积极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三、正确处理教风、学风与校风的关系
校风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领导和机关的工作作风。校风体现一所学校的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载体,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是维系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精神支柱。校风对它的师生员工,特别是对它的学子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它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员工人格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直至人生的各个阶段。校风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永久的推动作用。
教风,指教师的教学风气、学术氛围,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教风是教师责任意识、育人意识、敬业意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教风是衡量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治学态度严谨与否的标尺。
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精神面貌、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学风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精华,是校风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大事。学风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反映,体现着学校的品质与格调。因此,学风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综合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反映。学风是衡量校风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一所学校的校风,从教与学两个层面来考察,就是指的教风和学风。简言之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所学校校风的主体。教风是核心,是校风建设的主导;学风是主体,是校风建设的基础;教风是学风之源,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
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要正确处理教风、学风与校风的关系。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品牌的核心,是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建设优良教风
优良的教风,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上,体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风范和娴熟的业务能力上。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着力推动了优良教风的形成。学校先后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教师守则》、《绵阳师范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绵阳师院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绵阳师院范学院科研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绵阳师范学院范、勤、严、七认真教风要求》、《绵阳师范学院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引导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学校把每年5月定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月”。学校工会、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联合举办“树师德新风,创文明校风”的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专家以“树职业形象,做合格大学教师”为主题的演讲,在全校掀起了“树师德新风,创文明校风”活动的新热潮。学校开展了教师“师德承诺制”以及学校师德问卷调查,增强了学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抓师德建设,增强了教师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践行教书育人职责已蔚然成风,锤炼出了“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和“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优良教风,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形成优良的校风,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以育人为本,建设良好学风
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坚持学风建设由学校党委行政负总责,学工部、教务处、科技处、宣传部、组织部、工会、各系(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校学风建设的规划、检查、指导、奖惩等。学校党政每学期至少集中研究两次学风建设问题;各系(院)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系的学风建设工作。切实落实了期期有布置、月月有研究、周周有检查、期终有考核奖惩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学校先后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绵阳师范学院综合素质测评条例》、《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绵阳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评选细则》、《绵阳师范学院学生考勤制度》、《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奖励条例》、《绵阳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意见》、《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学籍预警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加强和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
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条途径,通过班会、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教育,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动力;通过开展就业知识讲座和论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改革和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新要求,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攻方向,围绕该方向调整其学习方向,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将严峻的就业压力变为勤奋学习的动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风的建设。一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生活场所布置有伟人雕塑及励志的字画等文化作品、在校园内建设有情趣高雅的人文景点,使学生置身于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了勤奋学习、志存高远的氛围熏陶;二是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学生技能比赛、大学生创新设计、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了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繁荣了学校的学习氛围。
我校学生学风优良,学生勤奋好学,自主学习、创新的积极性高。2004~2006年,我校大学生连续两届(四川省第六、七届)分别荣获四川省“十佳青年大学生”光荣称号;一名大学生获得绵阳市首届创新人才市长奖;许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被授予了省级优秀大学生称号;一大批思想道德品质高尚、学习成绩优良的大学生荣获了国家级、省级奖学金;本科生考研上线率高,毕业生毕业和授位率高。
四、正确处理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依法治校是民主管理的根本保障,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没有法治,就没有秩序;没有民主,就没有活力。和谐校园是民主法制的校园。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的关系,既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又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一)坚持依法治校,以法制保障和谐
法律和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只有依法治校,充分发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所特有的调节功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才能构建校园和谐。
我校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方针,弘扬法制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以法治的理念管理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同时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广大师生员工逐步养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观念和习惯,保证了学校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既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又不逾越法律的规范,营造具有法治理念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的和谐局面有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