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友谊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砍伐它只需要一斧一瞬,培育它则需一世一生。仿佛也有像泡桐一样速生的友谊,但它也像泡桐一样,算不得上好的木材。
当然,也有在刹那间酿出友谊的醇酒的,但那多需要极严酷的环境,或是泰山压顶,或是血刃封喉,于平常人是不大相干的。
友谊说起来是极宽广极忠厚的襟怀,其实又是很自私的,它的不可转让性就是明证。它只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单枪匹马的承诺,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馈赠不得的。
在老家是朋友,到了深圳就不一定是朋友。穷的时候是朋友,富了以后很可能就谁也不认识谁了。小的时候是朋友,老的时候或许形同陌路。不信掏出我们每个人的电话簿,你就会发现,前些年经常联系的友人,现在已不知他们飘零何方。有些人已经反目,我们甚至不愿意再看到他们的名字。人为什么要不断地更换电话簿,我以为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友谊还需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宿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是需要用时间去灌溉的。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时候是那样脆弱,一个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
友谊之链不可承续,不可转让,不可贴上封条保存起来而不腐烂,不可冷冻在冰箱里永远新鲜。
正确地讲,友谊是没有链的,有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小环。它为我们度身而做,就像童话中的水晶鞋,换一只脚就套不进去。它是一种纯粹个人栽植的情感树,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作信任。
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别的人摘下来尝一口,很可能酸倒了牙。
圣洁的报酬
去年七月份,我作为联合国义工服务组织(UNV)的一员,去南非做了半年的义工。
现如今,南非经济发展很迅速,富人增多的同时,穷人们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大批的贫民拥挤在市区的贫民窟中,有些人为了省钱,甚至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数字,南非目前仍有450万无业游民,其中有350万人几乎已经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
七月的中国,正值盛夏,但远在南半球的南非却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帮助那些滞留在首都比勒陀利亚的来自姆普马兰加省的贫民(尤其是小孩),给这些居无定所、在瑟瑟寒风中艰难求生的穷人捐衣捐物,帮助他们度过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日子。
我们这一组一共6个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和新西兰。其中留着一捋粗壮红胡子的英国人马丁已经在这里做了三年,是我们这群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第一次执行任务是马丁带我们去的。那一天,我们到批发市场去买衣物、被子、玉米粉和饼干,细细地挑好货物以后,本以为结账就可以走人了,可我们站在门口等了十多分钟也不见马丁出来,我们重新返回店里的时候,发现马丁还在那和一个看上去相当狡猾的黑人批发商耐心地砍价呢。
购置完物品,我们开着日本人捐助的三辆丰田工具车,直奔郊外一个叫利比利亚的废旧农场。
说实话,尽管到之前我有相当的心理准备,但目睹到眼前的一切时,还是吃惊不小。在这个废弃的农场上,到处是贫民自己用铁皮和木板搭建的简易住房,四壁透风,杂乱无章。更糟糕的是这么大一片贫民窟,我竟然没有看到一根电线和一根自来水管,半封冻状态的污水肆意横流,让人无处下脚。
可能听到外边有动静,最先冲出来的就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衣衫褴褛的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着抖,瞪着单纯的大眼,盯着我们,揣测着来意。
望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我迫不及待从车上拿出衣物就朝他们走去。
“刘,你在做什么?”马丁突然大声我问。我扭头看到他正瞪着我,眼睛里是一股掩藏不住的火气。
“快点把东西送给他们啊,这些孩子急需。”我解释说。
“把东西放下!”马丁冲到我跟前,涨红着脸,近乎粗鲁地夺下了我手里的衣帽。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一时不明白他哪来的脾气。旁边的法国人雷诺上前拉开了我说:“刘,不是这样的,你不能这样就把捐赠送出去……”
余怒未消的马丁面对围上来的孩子们,立刻变成一副慈祥的笑脸,柔声问道:“孩子们,愿意帮我们做点事情吗?”
那些可爱的小孩们怯生生地咧着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其中一个被他的同伴恶作剧似的推了出来。
“非常好,”马丁鼓励着说,“如果你能帮我们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的话,我想,你会得到酬劳的。”
在同伴的怂恿下那个小家伙真走过去,接住了新西兰人菲思从车上递下的一小袋玉米粉。
“好极了,”马丁夸张而富有感染力地叫着,“小家伙,谢谢你的帮助,这是你应得的劳动报酬。”他把一身棉衣和一小桶饼干递给了那个小孩。小孩愉快地接过这些劳动所得,兴奋得两眼放光。
“小家伙们,你们看到了,车上东西很多,有谁愿意继续帮助我们呢?”
马丁半蹲在这些孩子们面前,亲切地问。
孩子们尖叫一声一拥而上,嬉笑中很快帮我们把东西全从工具车上卸了下来,理所当然地,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套棉服和一份玉米粉或者饼干。
这时,闻讯赶来的其他孩子瞅见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的时候,眼里不由得显出失望和对得到“酬劳”同伴的妒忌。马丁挥着手,很兴奋的样子,大声叫着:“孩子们,排好队,我知道你们的歌声很甜美,为什么不给我们唱首歌呢?当然,你们也会得到理所应当的酬谢。”
那些孩子们受到了鼓舞,一边拍手一边舞动起来,歌声随后响起。他们唱得非常认真,唱完之后果然也得到了一份礼品。
整个下午,在马丁的策划之下,我们热热闹闹地把所有的物品按计划发给了孩子们。当我们离开时,这些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跟出好远。
在回去的车上,马丁主动跟我道歉说:“刘,我下午的态度不好,请你原谅。但你知道吗?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这些东西是他们理所应当得到的,这样会培养他们不劳而获的惰性。他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中,我们就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改变生活状况的信心。而且,人生来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居高临下地进行施舍、捐赠,会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受挫,长大后会留下心理疾病的隐患啊……刘,没有什么比孩子们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
那一天,马丁的所作所为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让我懂得,炫耀的爱心是一柄砍平人理想的风刀,它不但会拧干弱者奋发的信念,还让他们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展示血迹斑斑的伤口。这种帮助是残忍的,有损人尊严的。而如何割断弱者旁逸斜出的自卑情绪并帮助他们提炼和坚持做人的高贵操守,则是施予者必须学会的高妙技巧。
感谢羞辱
韩信忍得胯下之辱而终为人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人生中,当面对别人有意或不经意的讽刺、蔑视甚至侮辱时,只要对此处理得当,就会将这种暂时的羞辱化为终身激励自己奋斗的动力,进而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
迈克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也很差。每天看上去好像挺用功,其实只是为了安慰母亲而摆摆样子。
一次迈克在街头闲逛,无意中来到一家超市的门前,看到一个人正在那里聚精会神地雕刻,不由得止住脚步,以前所未有的投入观赏起来。从这一天开始,他对造型艺术发生兴趣,发现有用的木头或石块就带回家,随后就一门心思地琢磨它,如醉如痴地雕刻它,直到造型让自己满意方肯罢手。
眼看着儿子置前程于不顾,整天摆弄与学业无关的小玩意儿,母亲在失望之余,不得不进行干预。迈克毕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不想让母亲伤心,也不愿扼杀自己的爱好,只好一边心不在焉地读书,一边投机取巧地浸润匠心和手艺。
迈克自然没考上大学。母亲非常生气,她警告儿子说:“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别再指望别人为你付饭费!”
迈克深受刺激,但又不觉得一定要上大学才有出息。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他决定要到外面去闯荡一番。
一晃好些年过去了,恰好有座城市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准备在政府大楼前的广场树立这位名人的雕像。消息传出后,一个个雕刻家跃跃欲试,都想让自己的名字与名人雕塑同在,与这座城市的光荣共存。最后赢得这一殊荣的,是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家。
在揭幕仪式上,雕塑家一吐肺腑之言说:“我想把这座雕塑献给我的母亲,因为在念书时我辜负了她的期望,是她在伤心时对我发出的怒吼,才刺激出我的今天。我感谢母亲当年那满含母爱的一声怒吼!”
这位雕塑家就是迈克,在人群中默默擦泪的女人就是那位母亲。
卡哈生于西班牙的一个乡村,早年像山猫一样的顽皮。父亲以行医为业,只顾给乡亲们解除病痛,却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一次卡哈行为不轨,被警察拘留3天,让父亲感到丢尽颜面,难消心头的愤怒。没过多久,卡哈又因骚扰女同学被学校除名。这一回父亲怒不可遏,恨不得一闷棍将他打死。
慑于父亲的威严,卡哈不敢回家,只好跟随一位修鞋匠远走他乡。在外浪荡了一年,也没混出个人样来,乃至滋生了回归的念头。不料到家一看,父亲已不在人世,显然是被他气死了。母亲带病给人做劳役,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经历了这些变故和刺激,卡哈并没有迷途知返,还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即使是冥顽不化的人,心中也有自己的所爱。从情窦初开时起,卡哈就悄悄喜欢上邻居的一位女儿,渴望和她在一起,幻想着与她共坠爱河。一天她正同别人聊天,卡哈故意从她面前走过,以期引起她的注意。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还充满鄙夷地数落说:“玩世不恭的人都是懦夫!”
一句带刺的逆耳之言,出自梦中情人之口,对卡哈来说不啻一枚重磅炸弹。一连好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如同从噩梦中猛然惊醒,他开始反省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从深切的痛苦中他领悟到,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必须先改变生活的态度。他郑重地向母亲表示,自己渴望继续读书,将来要仿效父亲做个好医生。
经过刻苦努力,卡哈终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萨拉格萨大学,成为一名贫寒免费生。年仅25岁,他就被母校聘为首席解剖学教授。后来在探索的道路上,他揭示了人脑的神经结构,被誉为脑神经医学的鼻祖。此外,他还为世界奉献了《卡哈医典》,并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格林尼亚生于法国西北的瑟堡,父亲是一家造船厂的老板,整天忙于发财,对子女溺爱有余,管教不足。格林尼亚从小游手好闲,整天浪迹街头,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子哥。由于长相英俊,花钱出手大方,格林尼亚在情场上春风得意,总能讨得异性的欢心,把一个个漂亮的姑娘吸引到身边。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拥有金钱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一切,相貌堂堂也未必就能赢得尊重。在一次午宴上,格林尼亚走到出众的美女波多丽面前逗情,与以往每次都获美人心相反的是,他不但没有赢得波多丽的欢心,反而遭到了一番奚落:“请你走远一点,我就讨厌像你这样的公子哥在眼前晃荡!”
一句充满蔑视的话,如同一把匕首捅在心头,他长期以来呈休眠状的羞耻心一下惊醒过来。格林尼亚陡然意识到:家庭的富有并非个人的荣耀,要赢得真正的尊重,有赖于用努力去争取。怀着无边的懊恼和悔恨,他甩掉一身自以为潇洒的轻浮,打起精神走上一条有所追求的路。
这年格林尼亚21岁,为了摆脱家庭溺爱带来的松懈,他决定换一个生活的环境,遂留下一封书信表明心迹说:“请不要打听我的下落,相信通过刻苦学习,我一定会干出些成就来的。”
格林尼亚由瑟堡来到里昂,两年修完耽误的全部课程,取得里昂大学插班就读的资格。投入校园的生活,他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机会,引起了化学权威巴尔的注意。在名师的指点一下,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很快就发明了格氏试剂,被学校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这一消息轰动了法国,也让格林尼亚的父母备觉欣慰。
又付出4年的辛劳,格林尼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12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波多丽得知这一喜讯,在病榻上提笔给他写了一封贺信:“我永远敬爱你!”就这么一句话,让格林尼亚激动万分。他永远感激这位美女当初对他近乎侮辱的训斥。
在美国一所中学里,教语文的布朗小姐教学水平高,并有着让学生着迷的美貌和气质,同学们都以能获得布朗小姐的青睐而自豪。
罗斯有幸得到了布朗老师的赏识,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同时也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器重,罗斯学习更加用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遥遥领先。尽管如此,他还是未能摆脱旁人的议论和猜忌,甚至有同学放出风来说:“罗斯将来要是不干出点名堂,布朗老师是不会原谅他的。”
高中毕业典礼上,罗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向全校师生致告别辞,随后开始颁发毕业证书。当罗斯再次登台的时候,布朗老师站起身来,当众亲吻了得意门生的额头,借以表达内心的宠爱和祝福。布朗老师的这一举动,被视为最高的礼仪和荣耀,勾起一些毕业生的羡慕和醋意。
毕业典礼之后,几位要强的男生心理不平衡,他们围住了布朗老师。其中一位名叫哈里的同学质问,为什么老师如此偏爱罗斯,而冷落别的学生?布朗老师和颜悦色地回答说,因为罗斯同学特别勤奋,所以赢得了自己的喜爱。她还以挑剔的口吻抱怨哈里说:“如果以前你像罗斯那样努力,我今天也会吻你,以后只要你能干出一番事业,我一定给你补上这一吻。”
这番话让哈里面红耳赤,但又让他看到希望,同时也给罗斯带来更大的激励。一个人期待用行动证明自己也配得到老师的吻,一个人渴望用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老师的吻。他们非常努力地投身于各自的事业,并都有出色的表现。1945年哈里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接替罗斯福的杜鲁门。罗斯则凭借出类拔萃的文字能力,成为白宫负责出版事务的首席秘书。
哈里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远在密苏里州独立城的布朗老师取得联系,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夙愿:“还记得当年您对我的承诺吗?现在我有资格得到您欠的那个吻了吧!”
谢谢你对我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