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第一次献血,是在1977年。后来,她从报纸上看到,因为血源不足,每年都有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失去生命。她跑到血站眼看着自己的血把一个小袋子慢慢地装满,刘苏像放飞了一个希望。
献血献了好几年,刘苏愣是没告诉丈夫蔡登水。秘密被新闻记者揭穿,刘苏献血量全省第一,血站向社会通报。记者找到蔡登水,问他:“你对妻子成为献血女状元怎么看?”
“献血?状元?”蔡登水目瞪口呆。望着排成一队的献血证书,他惊讶得十几分钟没吱声。
刘苏下班回家,蔡登水沉着脸不说话。刘苏拉起老公的手说:“我没有别的本事,献点血,就能救一条人命啊,对自己身体也没什么影响,你说,我该不该献啊?”
了解妻子的犟脾气,蔡登水叹了口气,说:“你还以为你十几岁啊,居委会工作这么忙,你的身体受得了吗?”
“你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刘苏轻松地说。
2001年,血站开始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
刘苏听说,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这样能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概率。她决定,改献血小板。
血小板不易保存,要随时用随时抽,每月初,刘苏都要先到血液中心做血液化验。合格,就回家待命。一旦有人要用血小板,一个电话过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刘苏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血站。
许多年过去了,刘苏记不清自己挨了多少针,两个胳膊弯内侧,留下两片硬币大小的疤。
有一次洗衣服时,刘苏从丈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血液化验单,检查报告“血脂高”。刘苏紧张地找他去问,蔡登水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本来是想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你,没想到检查却不合格。唉,我这人吧,人不坏,血坏。”
刘苏目不转睛地盯着丈夫看,一下子眼里全是泪。
这些年,刘苏最愧对的人是老公和儿子。当年蔡啸高考的成绩,可以选择很好的一类大学,可他自己决定要上军校。他对刘苏说:“妈,上军校我就不用花家里的钱了,你和爸爸的日子也不会这么紧巴了,我走了,你们也得时常买点儿肉吃。”
再坚强乐观的刘苏,也忍不住鼻子一阵发酸,赶紧转过身去抹了抹眼。
这些年,为了资助那几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平时儿子想吃点儿肉也舍不得买,买上一块肉,只给儿子吃,自己和老公跟着喝点儿汤。
蔡啸18岁生日那天,刘苏陪着儿子去泉城广场献血,完成了儿子的成人礼。几年下来,红红的无偿献血证,也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沓。
眼下,55岁的刘苏到了献血的“退役”年龄,她的献血量被定格在86000毫升。
86000毫升,以每个成人血液总量4500至5000毫升计,比18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还多;如果再按每个病人输400毫升算,这些血就流进了200多人的身体里。
当我把这笔账算给刘苏听时,她乐了,她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些。她说人这一辈子,吃什么都是一顿,躺下都不过三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太多钱有什么用?再说,有那么多事让我偷着乐,这些年,还真从来没掉到过地下。
刘苏一脸阳光,“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
富有同情心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同情心。我们不能对身处困境的人熟视无睹,那种丧失了同情心的人会把自己推进冷漠的世界。
从前,有一位百万富翁整天向别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具有同情心。这天一位十分贫穷的农夫来到富翁家中,向他讲述自己的贫穷以及人生遭遇的凄惨,他讲得是那么真切生动,这位百万富翁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被感动过。他眼泪汪汪地对自己的佣人说:“哦!汤姆,赶快把这个家伙赶出去,他讲的故事实在太凄惨了,我的心都快碎了!”
富翁整天向别人吹嘘自己的同情心,然而当他真正面对凄惨的农夫时,虚伪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因为,他的行动与他的言辞恰恰相反,正体现出了他为富不仁的一面。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遭受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时候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君子不乘人之危”是说正义的人不要在这个时候再给他人伤口上撒一把盐,把别人置于死地。我们主张“君子不乘人之危”是指在别人处于危难之时,君子能够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电影或小说中经常有一些这样的片段:两个本是对手的人,其中一方落难后得到另一方的救助,而后两人成了亲密的朋友。敌人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多数人是我们的朋友,因此,保持一颗同情心至关重要。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今天你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方便,他可能不会马上报答,但他会记住你的好处,也许会在你不如意时给你以回报。退一步来说,你帮助别人,他即使不会报答你的厚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至少日后不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于你的事情,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吗?
付出是一种享受
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不是获得,而是给予和付出。付出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学会付出是人类光辉灿烂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有个人在沙漠中穿行,遇到沙尘暴,迷失了方向。
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就像一座极大的火炉要蒸干他的血液。绝望中的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足了最后的气力,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立刻兴奋起来,拨开枯木,上前汲水,但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抽出半滴水来。
绝望再一次袭上心头,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早已干渴的内心立刻爆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虽然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最后,他还是把整瓶水全部灌入那架破旧不堪的抽水机,接着用颤抖的双手开始汲水……水真的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然后把瓶子装满,用软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黄的纸条后面写上:相信我,真的有用。
几天后,他终于穿过沙漠,来到绿洲。每当回忆起这段生死历程,他总要告诫后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在人生中,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路上,我们往往并不是缺少获得扶持的机遇,而是无法好好把握。正如上边那个故事中的人,如果喝光了瓶中的水,他永远也看不到抽水机里奔涌出来的水,究竟黄纸条上说的是真还是假,恐怕他到死也无法断定。
这个道理听来或许很是稀松平常,但真要“学会付出”,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让高尚的品德和人生的智慧迸射出来吧,“先学会付出”,让成功从这里开始!
用爱温暖人心
奉献一点爱心,去爱身边的人,是每个人都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鲜花就足够了,这时你并没有损失什么,但却给别人带来温暖,同时也会美丽自己的人生。
195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人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1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位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鲁兹·朗不用自我介绍,也没人不认识他。
鲁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露齿的笑容松弛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样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厘米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微小优势胜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昂扬的观众倏忽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杰西·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经过一阵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举起一只手来答谢。
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道:
“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里。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鲁兹·朗帮助他赢得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打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却永不磨灭。
生活中,缺少的就是对爱的注意与感动。许多人总渴望着别人理解自己、关心自己,却忽视了对别人的理解与关心。生活需要好好对待,与人相处更应多一份真诚与体贴,珍惜别人给予的关心,接受每一次感动,同时捧出自己的热情与爱心。正如一杯手中的茶,今天温暖了我们,明天,我们要学着捧出几杯茶,去温暖别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人际交往的关键,也是人类的美德之一。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摩擦,如果相互激进,互不忍让,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够发展成大的纠纷,伤害彼此的感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宽容。很多人觉得宽容是懦弱的表现,这种理解是狭隘的。著名文学家海尔普斯说,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不懂宽容是野蛮人的表现,恰当的宽容则表现了智者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凡是有大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心胸开阔、懂得宽容的人。
宽容不仅仅是修养促成的智慧,更是品质促成的无价美德。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会把宽容的智慧应用到生活的点滴中。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死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不但不利于他改正,反而让彼此的心灵都留下阴影。面对对方的错误,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留情面的视若无睹,往往更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怀着感激的心去改正它。宽容别人不是简单的软弱,而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艺术。
宽容其实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宽容不是懦弱。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一家中国人的摊位生意非常好,于是引起了其他商贩的嫉妒,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这家中国摊位的前面,然而这个中国人并没有大发雷霆,他只是宽容地接受了这种充满敌意的行为,依然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生意。终于有一天,有一个摊位的老板忍不住了,他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懦弱,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却从来不生气呢?”
中国老板依然和气地说:“在中国,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越多的钱。你看我现在的生意多好,如果我因为这件小事而跟他们打一架,那么不但影响我的心情,也影响我的生意,为什么要做那么愚蠢的事情呢?”这个聪明、智慧又不乏教养的商人因为他的宽容,既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把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步是福。”因此,当别人犯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用宽容去鼓励他人,而不是盛气凌人,这才是为人的美德。
学会宽容不但是给对方留一个退路,也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三国时代的曹植说:“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宽容是成功者必备的美德,我们要想在未来的征途中有所建树,就不能忽略对宽容品质的培养。能宽容者,方能治天下。怀有宽容的智慧和美德才能把目光放长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相反,那些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因为不懂宽容而失去天下的例子,并从这个反面教材中吸取经验教训。
周宣王时民间出现了“檿弧箕菔,几亡周国”的童谣。于是派人寻找卖山桑木弓的妇人,并将其处死。然而,周宣王并没有罢休,他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治国上,反而天天担心王朝会不会灭亡在什么东西上。
他想起几年前曾经令大夫杜伯搜寻山桑木弓、箕草箭袋的误国女子,却许久没有消息,便在早朝上提了出来:“杜伯,几年前曾经下令于你,要你找出檿弧箕菔的妖女,为何许久不曾来报?”
杜伯道:“自从那卖山桑木弓的山民妇女伏诛以后,臣以为童谣已经应验,妖孽已除,便不再前往扰民。”周宣王闻言大怒,大声说道:“扰民?那你是指我的命令吵扰了老百姓了?你这样怠忽王命,分明是有违职守,我今天即便是斩了你,也不算冤枉了你!”
杜伯辩解道:“是否扰民,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圣人有言,杀无罪者不祥。那童谣本是市井谣言,可笑我满朝文武莫名其妙将它当成天仙妙语,我王更因此杀害那无辜的山民妇人。我不愿再行生事,就是不想再伤了无辜之人!”左儒也向宣王进谏道:“杜伯虽然言语多有不逊,罪行却不至死,请王饶他一命。”
周宣王没有一丝退让,下令杀死左儒和杜伯。后来杜伯侥幸逃过一劫,最终周宣王死于杜伯的剑下。
如今,很多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大多出于一些微小的矛盾,然后升级为流血暴力事件,这样的悲剧夺去了当事人的健康,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他们懂得忍让,懂得宽容,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怎么能够让生命的花朵如此迅速地凋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