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吴天良答应苏东坡先生参加科举考试,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没想到两人的对话被苏凌听到了,她马上过来,问道:“天良你是要考秀才吗?”
吴天良第一个念头就是糟了,这下子恐怕真的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了。
让吴天良参加科举考试这个提议是苏东坡提出来的,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虽说他也是个官二代,但他确实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循着科举考试的正当途径正式进入仕途的。他年纪轻轻时,就上京考取了进士,顺着仕途,当上了朝廷的官员。
苏东坡曾经在不经意间向吴天良问过一些治国之道,天良自己根据掌握着的一些后世观点,总能说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立想法,有很多想法都令苏东坡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他深信如果当初自己在朝廷当官之时,若是对一些时事政治有这些主意的话,那就无疑会令自己 的办事能力大增,在政绩上有另外的一番局面。
苏东坡先生感到吴天良他年纪轻轻,就对政治和时事就有了这些独特的想法,很是难得。天良提出的一些观点,在苏东坡的耳里,他虽然认为有些不合符实际情况,但也有其可取之处,最起码的是能够有效地让官员们保持为民服务的作风,这样对于整饬大宋那个腐败的官场是很有利的。
苏东坡先生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发展的余地,最起码对于国家来说是个人才,理应好像自己以前那样出仕入阁,为大宋为皇上效力,为黎民百姓服务,而在大宋,由于读书的风气相当好,进入仕途最快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苏东坡就想先让这个年轻人考一个秀才,先打好基础,让这个他看好的人才尝试一下从科举的途径入朝为官,为广大黎民百姓服务。
出于爱才的本能,苏东坡先生就偷偷地瞒着当事人,去本地的学府打了声招呼,并为吴天良报了一个名,说要参加最基本的科举考试,也就是所谓的考秀才。之后,由于苏东坡先生的公务繁忙,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太好,他也忘了这件事,当苏东坡先生决定留在卢浮山时,他才突然回忆起这件事,并让当事人也就是吴天良得知这消息,并吩咐他准备一下,争取考上一个秀才也好。
起初,吴天良不大乐意,对着面前的苏凌说道:“我这种水平去参加科举考试,不太好吧?
苏东坡先生见天良这样表态,很不满意,于是,老人又开始说起理来,并不停地为天良讲解“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道理,还说了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大道理。
吴天良最后经不起苏东坡先生这个老人的请求,于是答应了参加科举考试。他也想过了,在宋朝,读书的风气很盛行,读书人也多,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读书人的头衔,做起事来很不方便。
而且,再说了,有一个秀才的身份是好事,这样有一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官经过,自己也不用卑躬屈膝地下跪了。天良还记得有一次在大街上,有一个举人被别人抬着轿经过,自己就被周围的群众硬逼着下跪,而一旁的秀才因为身份的系,就没有跪下,天良自己觉得很没有面子。
在此之前,预先说一下,在整个宋朝,读书人的地位可是很高的,所谓家世出身已经不太重要了,一般平民百姓中的知识分子,只要肯努力,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这一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这个人不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是通过祖辈或父辈萌佑进入上层的,没有一个秀才的身份,也很会让人看不起,让仕途无形中受损。
但其实,吴天良他自己的本事,他自己是知道的,他去学堂的时间也很有限,天良卖画的收入丰厚,只要给学堂的老师几两银,老师在高兴之余就特别允许让他不去学堂。因为若说到读书,天良所图和别人不同,其他人图的是功名,天良他图的只是在这个时代能读懂一些古文,写文章通顺一下,字写得稍微好一点,别人能够容易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够了。
还有另外的一件事就是就算是看书,天良和其他人的侧重点不同,对于《论语》之类的圣贤书,其他学生拼命要把他读得滚瓜烂熟,而天良却很少读过,他读的一般都是些时事,这是因为吴天良他通过穿越进入了宋朝这个时代以后,觉得自己对这个时代历史的了解还是很模糊,但又不能重新回到二十一世纪重修一下当时的历史。于是,他便心急火燎地想要尽快了解一下大宋的时事政治,就例如哪个皇子会当上皇帝,哪位大臣会有前途,哪个国家会开战,再看一下能否与以前自己学历史课上得来的知识相融合,以便更好地为将来自己所要做的大事服务。
因此,吴天良读书都不求甚懂,只是单纯为了要掌握情报和这个时代的脉络,若说读书要悬梁刺股的话,天良深信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得到,因为若是有这种毅力的话,吴天良在二十一世纪就不至于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而且,再加上古代的科举难于登天,若说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在古代考秀才,就差不多是千军万马过小树枝,功夫下少一点都会被挤下来,相对来说,考上秀才的机率比要考上重点大学的机率要更加低。
吴天良在不断充实当代时事,而其他考生在熟读圣贤书,而考试时间就要到了。考试的内容当然是圣贤书里面的而不是当代时事的,要考的话,看起来,是要想一些其它方法通过才可以。天良想如果是在和其他学子竞争的话,那么自己毫无疑问会完败。因为别的学子都是从七八岁就开始背诵古文和圣贤书的,现在自己再背的话,明显已经是太迟了,不可能比得上这个时代的其他读书人。
毕竟,好像苏东坡的父亲苏洵那样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而最终得以成才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为数很少。
不过,在古代要考科举,只会写文章也会被其他人看轻,还要会写一笔优秀的字体才算是能参加科举。提到书法,吴天良来到这个世界后倒是确确实实下过一番功夫的。那是因为,如果你写出来的字,用其他人的眼看上去,若是犹如天书一样的话,那还谈得上什么交流,还不如干脆做一个古代的宅男算了。
但是,古代的宅男又很不好当,想想看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内,如果不能上网的话,那样和监禁起来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你在古代想要做宅男的话,那样你一定是疯了。
之后说到要考功名最重要的事是写字,但绝对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要写得一和好字。说到写字,吴天良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初他刚来苏府时,因为不习惯用毛笔,因此用毛笔所写出来的字简直是不堪入目,连苏凌看到他的字也大皱眉头,让天良好生尴尬,好在苏东坡先生没有看过,不然的话,依据东坡先生的认知,肯定会被他怀疑自己的高超的绘画水平是怎么来的,因为依据常识,通常绘画好的那些人,书法一定不会太差。
看起来,要想练好一笔字,最好还是要找一个帮手。
而在苏府里,由于苏东坡先生在卢浮山,苏过又要替他父亲处理政务,平日有时间而又有能力的,好像就只有苏凌苏大小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