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投资大师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最有用的投资技巧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票。如果投资者认为企业很优秀就不计成本地买进,显然就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当股票价格偏高时,巴菲特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并继续进行跟踪,直到股价进入他认为合理的范围时,才开始进入市场。他认为,当优秀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就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佳时机。在1989年美国股灾时,巴菲特就以相当便宜的价格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大量股票。
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惟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股票与资金的回报率的要求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巴菲特通常在进行一项投资时,会对所投资企业的未来价值做一个预估,并由此折算出投入资金的回报率。如果买入的时候价格过高,资金的回报率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如果预估的资金回报率低的话,显然等待一下会更为合适一些。一旦买入某企业的股票,巴菲特一般就会长期地持有,他认为,优秀企业的股票是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着眼的就是企业的未来价值,仅仅因为股票出现了差价就把它卖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内在价值高于市面价值的投资理论。巴菲特不止一次地表示,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自己永远不会卖出。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很有参考价值,投资者要想在投资领域获得成功,必须学会选择适当的进入市场的时机,以确保盈利。
巴菲特会在市场出现平静的时候,离开市场,这也是一位成功投资者的重要素质之一。1969年,当时巴菲特认为“便宜”股票已很难找到,因此他决定暂离市场。当时他是这样给投资者解释的:“我对现今的情况有失落感……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我只能进行我所熟悉的投资方式。这样做或许会失去一些巨额且容易的盈利机会。但我不能进行我不熟悉的投资方式,因为这可能导致巨额的损失。”
一位优秀的投资者,只有在获胜概率很大的情况下才会将资金投入股市。而优秀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时机。巴菲特经常通过这样的时机买入公司股票,并且长期持有。如今,他已经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迪士尼、吉列、麦当劳及花旗银行等许多大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投资于这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在别人保守的时候学会贪婪
巴菲特说:“投资者要学会在别人保守的时候变得贪婪。”这是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条逆向思维操作法则。
股市的波动如同海浪一样起伏不定,投资者的心理也在随着股市的改变而改变,并通过这种改变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然而,巴菲特认为,当股市经过急跌,市场情绪从悲观到恐慌的时候,是入市的最好时机;而当股价气势如虹、节节攀高之时,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由于投资者非理性的投机炒作,大涨大跌成为了股市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握住高盈利的机会,投资者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超人的胆识,特别是要具有把握住市场的情绪的能力,能够做到在几乎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勇敢地进场。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偶然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适当的:我们只是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市在充满风险的同时,也酝酿着很大的盈利机会,这些机会在股市中是客观存在的。投资者要想把握这样的时机,就必须具有超乎一般人的勇气和眼光,而这种勇气和眼光是建立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升跌交替永不停息是股市永恒的规律,当所有人都处于悲观甚至恐慌的时候,能够卖股票的人都已经卖出了手中的股票,股市下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某种极限,而这种“跌透的极限”正表明升势将会到来,这时是最好的买进时机。
“追涨杀跌”是股市投资者的一种普遍心态,但巴菲特对这种投资的方法并不认同。事实上,巴菲特的理念和这种普遍心态正好相反。他认为,在整个股市都在为股票的下跌而停滞不前的时候,投资者应当学会“贪婪”。
巴菲特认为,能够在股票的最低点买入,是投资者赚取更多利润的最佳时机。他说:“投资者要坚持在股价运行的底部买入,而不是盲目地追涨。许多人觉得长期投资的关键是长期持有,这并不全面。长期投资首先是投资,是物有所值。许多信奉长期投资的人有长期持有的耐心,但没有等到底部的耐心,其实,第二个耐心更重要。匆忙买进比起持币观望更加糟糕,它往往是导致投资失败的主要因素。”
巴菲特在多年的股票市场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厌恶那些对他们的投资最为有利的市场,而对于那些不容易从中获利的市场却情有独钟。在潜意识里,投资者很不喜欢持有那些股价下跌的股票,而对于那些一路上涨的股票则非常有好感。而巴菲特对此的看法是,证券的价格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大多数股票价格都在其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而且并非所有的涨跌都合乎逻辑。巴菲特的市场原则就是,在考察企业的实质价值的基础上,寻找或等待股票的理想价位买进,即发现企业的价值远大于市场的股票价格时,或那些极具投资价值企业的股票价格却在短期内急剧下跌时,贪婪而果断地大量买进,并长时间持有。“如果一个投资者不懂得‘贪婪’,那么他最终会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淹没。”
股价大跌是投资的好机会
很多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大跌的情况时,往往出于安全心理,而不敢在这一时刻进行投资。然而巴菲特却认为,股价大跌是投资的最好时机。巴菲特对此的看法是:当一个优秀公司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到理论上的底线时,公司会积极地调整以改变这样的状况。在这样的价位购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远比在其股价上涨时希望短线套利要安全得多。
世界上购买股票的最愚蠢的动机是:股价在上涨。这个理念在巴菲特创业之初就已经存在,当巴菲特感到自己已经具有独立成事的能力时,就开始了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这样的投资。
他一方面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一方面又对准备选择的、已经选择的股票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的兴趣和天才开始得到激发,凭着敏锐的市场眼光,巴菲特先人一步捕捉到了一个极具炒作的机会。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一个低潮期,相当一部分报刊和广播公司都出现了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改观,这些公司的股价将持续低迷,甚至可能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报刊和广播公司是成长性企业,后期值得看好,目前其股市价格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因此,当股市上大家纷纷抛出这些股票时,巴菲特却大量买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买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公司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好,逐渐止跌上涨。巴菲特看准时机,在高价位时将部分传媒公司的股票果断出手,赚了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从创业初的4万美元猛跃至2200万美元,疯狂增长了500多倍,其个人净资产也达到了400多万美元。巴菲特在股市上赚到了人生中的第—桶金,使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本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声誉较好。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通过反复地调查比较,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买了该公司,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