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认为从一夫多妻制转为一夫一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夫多妻制的维护成本太高了;而且你没有精力去照顾她们。
如果你有40个妻子,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都无法了解清楚。具有非凡头脑的巴菲特将人类追求婚姻幸福的秘诀运用到投资中,他强调将投资集中于“最了解、风险最小、并且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极力反对多元化的分散投资,他将这样的公司比喻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宝石,就如同乔丹那样的超级巨星。
1集中投资于最优秀的公司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他始终在寻找那些业绩持续优异、业务清晰易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他说:“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因为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够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惟一机会。”
如果巴菲特的公司投资机会很有限,那么,他会这样进行投资:首先,评估每一家公司业务的长期经济特征;其次,评估负责公司运营的管理层的能力和水平;最后,以合情合理的价格买入其中几家最好的公司的股份。当然,巴菲特不会把资金平均分配投资到每一家公司上。
“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因为你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能够发现5~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的企业。分散投资只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分散投资的信奉者不是很简单地只投资他最喜欢的公司——他最了解、风险最小、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而是选择一些在他喜欢的公司中名列前20位的公司来进行投资。用寓言家梅伊·韦斯特的话来说:好事多多亦善。”
巴菲特认为,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是因为他们有一群由企业经理人组成的超级团队。他说:“部分拥有一颗希望之星(世界上最大的深蓝色钻石,重达455克拉),远远胜过100%拥有一颗仿制的金刚钻。”
2集中投资于最了解的公司
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的年报中,巴菲特向投资者提出了最为重要的能力圈原则:“智慧型投资并不复杂,但同时它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投资者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价所选择的企业的能力,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已经足够了。能力圈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必须集中投资于自身能力圈范围之内、业务简单且稳定从而使未来现金流能够预测的优秀企业。他说:“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可以准确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本身就具有相当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不断变化,那么,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巧合的是,这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们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只要投资者能够尽量避免犯重大错误,就足以保证盈利了。”
投资者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其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其业务的一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而且投资者可以确定从现在开始的5年、10年甚至是20年内,这家公司的收益实际上肯定可以有大幅度增长。在相当的时间里,投资者会发现仅仅有几家公司符合这些标准,所以投资者一旦看到符合以上标准的公司,就应当买进相当数量的股票。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集中投资。这样能尽量避免当巴菲特只是对企业或其股价有兴趣时多元化持股的分散投资的方法。当确信这家公司的股票的确具有投资吸引力时,他同时也相信这只股票值得进行大规模投资。
“当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认真研究而且可以以有吸引力的价位买入某类股票时,以我们的财务实力,我们能够在这少数几只股票上进行大规模投资。从长期投资的理论来看,我们集中持股的策略肯定会产生卓越的投资回报,尽管多少会受到伯克希尔公司规模太大的拖累。”
3集中投资于最小风险的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采用与现代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完全相悖的集中投资策略,是因为集中投资于投资者有着深刻了解的优秀企业股票,其投资风险远远小于分散投资于许多投资者根本不太了解的股票。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我们期望每一笔投资都能够获得理想的回报,因为我们将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几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财务情况良好,并且由能力非凡、诚实可信的经理人所管理的公司股票上。如果我们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这类公司股票时,投资损失发生的概率通常会非常小。在我们管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投资的38年间,公司股票投资获利与投资亏损的比例大约为1001。”
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完全不同,他认为风险是指价值损失的可能性而不是价格波动的相对性。他对此的理解是,集中投资于被市场低估的优秀公司比分散投资于一般公司更能够降低投资的风险。
评估风险,发挥集中投资的威力
巴菲特非常精通股市的买卖,他认为投资者只应该对自已非常了解、数目有限的企业的股票来进行集中投资。就像《旧约》所说:“一个人只要在世界万物中选取两件,那么最后他就能拥有整个世界。”
投资者广为熟知的一句投资忠告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是说在进行证券投资、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能力,将资金合理分配在各种不同的金融商品上,进行分散投资,而不是把资金全部投在一种或者极少数几种股票与债券上。投资者希望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自己的风险,避免出现将钱投在某一错误的领域而产生灾难性结果。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分散投资能够降低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具有趋利避害的作用。
然而,巴菲特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多样化投资是投资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所采取的行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才能来对几个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愚蠢与无知,他们就只好采取分散投资。
巴菲特虽然师从格雷厄姆,但他发现恩师的分散投资法对自己来说并不适合。巴菲特觉得菲利普·费雪的理论很适合自己!费雪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投资咨询家,他从业近50年并且著有两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和《普通股与不普通的利润》。巴菲特对这两本书都非常喜爱。费雪认为集中投资虽然有风险集中的弊端,但是只要把握得当,坚守一定的操作纪律,就能够控制风险。同时他还指出,投资者为了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很多篮子里剩下的全是破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看所有篮子里的全部鸡蛋。
让巴菲特抛弃盲目分散投资而选择集中投资的还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通过撒大网来捕捉更多公司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本人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
巴菲特既没有照抄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信条把资金分散投资在上百种投资对象上,也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在吸收费雪与凯恩斯等人投资思想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投资理念,独树一帜地创立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集中资产组合的全新理论。
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就意味着他只持有少数企业的股票。巴菲特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从他的投资组合来看,他的投资对象一般不会超过10家企业,而且大部分资金集中投放在这里面的3~5家企业上。巴菲特认为,只有将资金集中投于少数几个优秀企业的股票,才能够大大降低投资的风险,才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巴菲特对于市场股价指数的表现及他所持股的涨跌的比较,可以说是漠不关心。他判断股票的好坏的标准是企业运营的成绩,而不是短期的成交价格。经过多年的实践,巴菲特形成了一套选择可投资公司的战略。他对公司的选择建立在一个普通常识上: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智慧超群,经营有方,它的内在价值将会逐步显示在它的股份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出一切告知该公司经济价值的信息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事实上,分析公司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巴菲特并不像普通投资者那样,整日把目光盯在股市的涨跌上,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投资对象的选择与企业投资价值的分析上。
巴菲特认为取得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他遵循的企业投资的四项原则是:
企业原则:这家企业的业务是不是简单易懂?这家企业是不是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这家企业是不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原则:企业的实际价值是多少?企业的股票价格是不是已被大打折扣?
管理原则:管理层是不是理智?管理层对它的股东是不是坦诚?能不能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财务原则: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权益”、寻求高利润,公司每保留l美元都要保证创造1美元以上的市场价值。
巴菲特的分析过程包括用一整套的投资原理或基本原则去检验每一个投资机会。这些基本原则能够用“少就是多”来简单加以总结。传统多元化投资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是投资者由于强调“多元化”而可能买入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股票。巴菲特认为,对投资多少有些了解的投资者,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在5~10家公司上。其他坚持集中投资哲学的人则建议买入的股票应更少些,3家就够了。事实上,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要懂得集中投资后面的投资原理,即你一定要充分了解你的投资对象,知道哪些公司能够为你带来最高的经济回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