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7600000011

第11章 接识第七

接识第七推己接物,俱识同体。

兼能之士,乃达群材

【原文】

夫人初甚难知,貌厚情深,难得知也。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①。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己尚清节,则凡清节者皆己之所知。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由己之所尚,在于清洁;人知所好,在于利欲。曲直不同于他,便谓人不识物也。是故能识同体之善②,性长思谋,则善策略之士。而或失异量之美③。遵法者虽美,乃思谋之所不取。何以论其然?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④,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⑤,度在正直,故悦有恒之人,而或疑法术之诡⑥。谓守正足以致治,何以法术为也。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⑧,度在法分,故悦方直之人。而不贵变化之术。谓法分足以济业,何以术谋为也。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⑨,故能成策略之奇,度在思谋,故贵策略之人。而不识遵法之良。谓思谟足以化民,何以法制为也。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度在辩护,故悦方计之人。而不知制度之原。谓方计足以立功,何以制度为也。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谞之权,度在原意,故悦韬之人。而不贵法教之常。谓原意足以为正,何以法理为也。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度在邀功,故悦功能之人。而不通道德之化。谓伎能足以成事,何以道德为也。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度在伺察,故悦谴诃之人。而不畅倜傥之异。谓谴诃乃成教,何以宽弘为也。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度在剖析,故悦敏给之人。而不知含章之美。谓辨论事乃理,何以含章为也。

【注释】

①士:贵族或读书人。

②同体:同一种类型的人。

③异量:不同类型的人。

④度:这里指做人的标准。

⑤历:引伸选拔。

⑥诡:诡诈。

⑦分数:分门别类。这里指规章制度。

⑧方直:大方正直。

⑨思谟:思虑、谋略

辨护:辨析事情,维护自身。

规:这里指方略的奥妙、要害。

原意:追究本意。

韬:隐藏;谋略。

趣:同“趋”。

伺察:侦候、观察。

诃砭:斥责、规戒。

倜傥:不拘俗规。这里指宽宏大度,不拘小节。

捷给:语言敏捷,辞汇丰富。

含章:包孕美质。

【译文】

人们最初相识是很难真正相互了解的。而大多数有学问有地位的人无论学问多少,都认为自己有知人之明。用自己的标准去观察人,就认为可以了解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观察人的方法,就认为不能够真正了解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能够认识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优点,或许看不到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的优点。怎么证明这一点呢?比如,清节之人把正直作为衡量、选拔人才的标准,所以他们面对众多的人材类型,只能认识和欣赏那些具有恒常性的情性和行为,而或许不能认识和欣赏法术的奇异和诡变。法制之人是以法规与制度作为标准的,所以他们善于识别和考较器量大方正直的人才,而不推崇善于变化之术。术谋之人以思虑谋划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策略的奇异,不能够认识遵守法制的好处。器能之人以辨析事情维护自身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方略的作用,却认识不到制度规章为治国的基础。智意之人以推测本意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到韬略计谋所带来的一时的利益,却认识不到法规教化的长远作用。伎俩之人以邀取功名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到进取功名的意义,却认识不到道德教化的意义。臧否之人以伺察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明辨是非、针对邪恶的品质,而认识不到宽容大度、不拘小节的品质的优异。言语之人以辨析为标准,所以能够认识到言语敏捷、词汇丰富的长处,却认识不到含而不露的美妙。

【原文】

是以互相非①,莫肯相是。人皆自以为是,谁肯道人之是。取同体也,则接而相得②。性能苟同,则虽胡越,接响而情通。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性能苟异,则虽比肩,历年而逾矣。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材也。故同体则亲,异体则。若二至已上,亦随其所兼,以及异数。法家兼术,故能以术辅法。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以法治者,所以举不过法。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体法术者,法术兼行。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体通八流,则八材当位,物无不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谓八材之人始进陈言,冢宰之官,察其所以。

【注释】

①:通“驳”。

②相得:相通。相互认同。

【译文】

因此,不同人材类型的人相互非驳,不肯相互肯定对方。当遇到与自己同类型的人时就谈得很投机,当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时,即便相处很久也不能相互理解。以上所说,是属于具有一种能力的人才。如果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力,那么,接识其他人才类型的能力也将随着其兼具的能力类型而作相应的扩展。也就是说,具有一种能力的人才,能够认识具有一种能力的人才的优点,具有两种能力的人才,能够认识具有两种能力的人才的优点。各种才能都具备的,也就能够认识各种人才了。所谓兼才之人,与前面所讲的国体型的人才相同。

【原文】

欲观其一隅①,则终朝足以识之②。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在上者兼明八材,然后乃能尽其所进,用而无疑矣。

【注释】

①隅:角落。这里指人的某一方面的才能。

②朝:早晨。也指一天。

【译文】

对于国体型的人才,要想了解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只需一个早晨就够了。如果要想详细了解他,则要三天才能够满足。为什么说三天才能够办到呢?因为国体类型的人才兼具三大类型的才能,所以不谈三天就不能了解他的全部。一天用来谈论道德,一天用来谈论法制,一天用来谈论策术,然后才能认识他全部的长处,这样就会毫无疑虑地推举他了。

【原文】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察言之时,何以识其偏材,何以识其兼材也。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①,而为之名目②,如是兼也。每因事类,杼尽人之所能,为之名目,言不容口。如陈以美欲人称之,己之有善,因事自说,又欲令人言常称己。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人之有善,耳不乐闻,人称之,口不和也。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闻法则疑其刻削,闻术则疑其诡诈。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浅者意近,故闻深理而心愈炫。是以商君说帝王之道不入,则以强兵之义示之。异则相返,反则相非。闻深则心炫,焉得而相是,是以李兑塞耳而不听苏秦之说。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以其多方疑似见美也。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待时来语,疑其无实。抗为高谈,则为不逊③。辞护理高,疑其凌己。逊让不尽,则以为浅陋。卑言寡气,疑其浅薄。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未敢多陈,疑其陋狭。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偏举事类,则欲以释之,复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言合其意,疑分己美。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欲补其失,反不喻也。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④。欲反其事而明言,乃疑其较也。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⑤。控尽所怀,谓之无要。论以同体,然后乃悦。弟兄忿肆,为陈管蔡之事,则欣畅而和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苟言之同,非徒亲爱而已,乃至誉而举之。此偏材之常失。意常护,欲人同己,己不必得,何由暂得。

【注释】

①流数:流派数目。这里指人材类型。杼:通“舒”。

②名目:品评命名。这里指冠以某种人才类型的名称。

③逊:谦逊,恭顺。

④较己:即与己较量。

⑤无要:不得要领。

【译文】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用什么方法判断他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兼材之人,或是只具一方面才能的偏材之人呢?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尽力以不同类型的人材的特点去谈论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道和命名,那么此人就是兼材。如果他是这样的人:总是标榜自己的长处,并想让别人也称赞自己,却从不想了解别人有什么长处,那么此人就是偏材。那些根本就不想了解别人的人,听别人讲话就无不表示怀疑。因此,认识问题深刻的人与认识问题浅薄的人交谈,问题谈得愈深,分歧也就愈大;分歧愈大,就愈是相互对立;愈是相互对立,就愈是相互非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多言直率,他就认为你是有意表现自己的美德;如果你静静地听别人讲而自己不讲,他就认为你不实在,不肯把真实的情怀表现出来;如果你同他高谈阔论,他就认为你不谦逊;如果你处处谦逊礼让,他就认为你低下浅陋;如果你的谈话表现了自己的某一种优点,他就认为你不广博;如果你旁征博引,他就认为你头绪紊乱,没有条理;如果你讲出了他也想讲但尚未来得及讲的意思,他就认为你有意分享他的美誉;如果你对他的错误提出了质疑,他就认为你没有理解他的意图;如果你要用相反的材料去说服他,他就认为你是有意同他较量;如果你用奇异纷杂的材料广泛论证,他就认为你不得要领。你只有讲的同他一样,他才会对你产生亲近爱慕的感情,从而赞赏你,推举你。以上是偏材之人经常犯的错误。

同类推荐
  •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师们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丰富的阅历,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

    本书内容包括:难免不幸;英雄的不幸;适者生存;厌烦与兴奋;疲劳的工作;妒忌心理;犯罪意识等。
  • 苏菲的哲学课

    苏菲的哲学课

    这是一本哲学家为中学生编写的入门书。贾尼科是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他女儿苏菲中学时开始接触哲学,他觉得市面上的哲学书都太深奥、枯燥了,于是决定亲手为女儿写一本哲学入门书。一天一堂课,总共30堂,每堂15分钟,用假期里的30天掌握哲学常识。本书篇幅虽然不长,却遍布着思考的轨迹。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哲学,只要跟着贾尼科的脚步,一步步慢慢思考,都会发现哲学的乐趣与价值!懂点哲学,换个角度,未来的道路或许大有不同。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热门推荐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真从零开始的异世界

    真从零开始的异世界

    不想再肝的地中海晴明,厌倦了武林带着阿紫隐世的乔峰,怕老婆溜溜球的姜子牙,走出了方块世界的史蒂夫,以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被汇聚到了异世界的一个世外桃源之中。
  • 我能杀死穿越者

    我能杀死穿越者

    荆轲是个穿越者,真的能杀死嬴政!“我,秦始皇,打钱!”手机上的短信真的不是骗局!时空大乱,历史动荡,霍离化身刺客,誓要将穿越者一网打尽!
  • 凡人问天

    凡人问天

    出生卑微的少年乞丐,阴差阳错开始了修仙之路。踏蓬莱,上昆仑,遇奇兽,结美女。凡人可问天,乞丐终成仙!这将是一个宏大、飘逸、爱恨纠缠的修仙故事。
  • 缘分奇情

    缘分奇情

    通过缘分这篇短篇小说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如果不努力你会输掉一切,包括婚姻。只有通过努力才能突破几千年以来门当户对的束缚,迎来一个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的氛围。尽管有些缘分的东西不可揣测,如果不是两情相悦,单方付出再多也不会带来命运的眷顾,尽管现实中常常突破凡夫俗子的预料,但是一段完美的婚姻必须是建立在门当户对,双方相互包容,在重情重义,善解人意中才能完成一段完美的人生,最后主人公父子的结局令人唏嘘。
  • 长官的初恋情人

    长官的初恋情人

    她是政界枭雄任坤的地下情人,更是商业霸主苦苦找寻的对象,颜小汐这个寻求幸福的女人,在着两个男人身下流转,到底谁会是她的选择?肉欲与爱情,阴谋与爱情共同织成的网,让她动弹不得!片段:“得到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在你眼里我就是这样的男人吗?你觉得我对你的爱只是停留在身体的层面吗?”潘易辰无语的看着这个女人。“颜小汐,你有没有爱过我?”潘易辰是绝望了,男人喜欢女人的身体,一种的确是因为身为男性的本能,另一种就是因为读这个女人的爱太深,他想永远的拥有她,甚至跟她一起延续生命去孕育共有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人间修仙

    我在人间修仙

    自信身闲即是仙,金丹何必问长年。灵气复苏,修行大兴。一个性子淡泊的人,在这世间安安心心的活着,比所有人快了一步,开始了修仙之路。
  • 冥天降世

    冥天降世

    在这个由无数诸天万界构成的波澜壮阔的纪元里一具棺材,一具神秘的尸体巧然苏醒。本人简介不太会写,就只写这么多了。作品的名字可能不太符合内容,请多见谅。
  • 网游之轩辕天下

    网游之轩辕天下

    轩辕剑虎魄刀时隔千年的再次对决,究竟谁主沉浮?现实中游戏中同时的诡异变幻,是谁具有这种能力?平凡的人总是发生不平凡的事,古武秘技、生死兄弟,美艳红颜,游戏中的他不能转职任何职业,但是却拥有其他众多职业的技能,他将创造出一个不是职业的职业,神话中的神话!
  • 穿成爽文炮灰之影后逆袭

    穿成爽文炮灰之影后逆袭

    人穿书她穿书,别人都是甜宠豪门校园甜饼文,偏偏她悲催的穿进了男频爽文,还穿成病娇单身狗男主那个病弱到风吹就倒的弱鸡妹妹?还附带一个什么全民白月光系统??......他眼尾猩红把她紧紧搂在怀中,带着几乎要把她整个人吞没的独占欲“苏苏,你是我的。”表面清冷内里独占欲强病娇哥哥X逆袭心软妹身励志影后妹妹ps男女主没有血缘关系。前两章就会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