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肖克在桂红林的帮助下终于初中毕业了,大概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他迫切地希望在生活上自立。桂红林了解了他的想法后,与他谈了一回话,他让肖克不要觉得自己是他的拖累,在这知识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有个更适合自己的长远规划。肖克是个善良却又不愿表达的孩子,他执意坚持,很想早早学一门汽车修理的技术,因为他爱好这一行。桂红林看到了他的决心,就与一个老朋友商量,让肖克在他的汽修厂当学徒。老朋友得知了肖克的情况,不但同意收他做了学徒,还一反常规给他开了点工资。当然,这点工资对于他又乘车又吃饭,还是紧张了点。桂红林又每个月特意给他二百元钱,以补不时之需。
令肖克的奶奶最为欣慰的是,肖克第一次把自己积攒的几百元钱交给她的情景,老太太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是真的。自从儿子吸毒,特别是在儿子死了以后,老太太头上的天就塌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被儿子弄得一塌糊涂的生活,又从泥淖中悄悄地重新发芽,并向她露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笑脸,她不敢相信,在她八十多岁的今天,希望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
这天上午,和平乡派出所像往常一样,忙得热火朝天,值班室里颤巍巍地进来一个老太太,值班员问了好几遍,问她有什么事。老太太并不作声,她先在椅子上歇了歇。待值班员忙完了手头上的事一转身,看见一面锦旗不知什么时候被老太太变魔术般地抖了出来,上书:“扶贫济困,乐于助人,警民情深。”
直到这个时候,桂红林的同事们才知道桂红林和这祖孙俩的故事。说起来这个故事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它的线索散发着至情至理却又平凡的道义的温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知道了这件事后,连声称赞:“这个桂红林,真是个好警察。”
桂红林在龚家岭其他几项扫黑反盗行动中,也是依靠群众对他的信赖,取得了大量的情报和证据。从而彻底摧毁了以汪小红为首的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的流氓恶势力,打掉了盘踞在武钢公司周边、以盗卖钢材为业的江胜浦盗窃团伙,和横行一方的杨硕军等恶势力。
在制服这些犯罪分子的过程中,桂红林的同事评价他说:桂红林浑身上下有股不怕死的狠劲。流氓恶势力也罢,盗窃团伙也罢,都逃得比兔子还快。我采访的一位村民说,他经常看到刚刚还在巷子里晃的坏家伙,看见桂红林的摩托车远远开来,连忙吆着同伙来个燕子飞,转眼间就不见了人影。事情也就这么怪,即使身上藏有凶器的家伙,见了桂红林也断然不敢用,就如同老鼠见了猫,骨头都是软的。就这个事我问了桂红林,他哈哈笑着说:那是写小说吧!不过,干这一行就和危险结了缘,既然要工作,你怕也没用。他说:我总结了这样一种东西,你不仅可以无所畏惧,还可以化凶为吉,这就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三多给老百姓干好事。他解释说:其实这表现了一种正气,当你代表了一种正义,并且在这当中不掺有私心,即使是在执法,也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顾及一些合乎情理的事,那么你对面的犯罪分子,就从心理被你压倒了……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在他的执法工作中,他的上述理念无所不在。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在武钢周边作案的盗窃团伙,他针对这些大多都是外来人口这个情况,重新调整了治保会,并建起了治安巡逻队。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外来人口的摸底和了解,在这项工作进行中,他要是察觉了解的对象是拖家带口的困难户,会酌情少收管理费,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外来户都把他视为知己,自觉情愿地支持了他的工作,提供了许多破案的线索,这对打掉那些盗窃团伙,解决长期侵蚀国家资产的老大难问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到一年,一度被视为“混乱村”的龚家岭,变成了一个文明村。1996年3月,龚家岭村的村民敲锣打鼓,把一封请功信热热闹闹地送到了和平乡政府,恳求为他请功。这里有普通村民,也有许多企业主。1999年3月,桂红林提任和平乡派出所副所长,百多个村民又拥到派出所和乡政府,坚持恳留他,哪位领导都无法说服他们。后来桂红林出来,叹了口气说:别说咱们都在一个辖区内,就是不在一个辖区,你们就是不让我管龚家岭的事,我又怎能不管呢!听了他的话,有些人的眼睛都潮湿了。这句看似极普通的话,出自他的口里,龚家岭的人都听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味道来。当时的场面的确很感人,人群中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孩,还有腿脚不好的残疾人,甚至还有被他抓过的人。这些人大老远地就这么赶了来,就这么期待着,期待着他永远留下来。
可以看到,桂红林在龚家岭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总结这个时期的经验时,桂红林说:一个人也就是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你要把它们变成一千双眼睛、一千对耳朵和一千张嘴,靠的就是群众,你要让群众对你说实情,取得他们的帮助,首先要树立形象。要树立形象就要多和他们接触、多跑、多为他们着想、不占小便宜,这样的工作要是做细致做扎实了,又不是鬼子进村,哪还有调查不出来的情况。
桂红林任和平乡派出所副所长以后,工作仍然是这样做的。他分管的是户政基础工作,辖区的面积大、企业多,人口多,特别是外来人口比常住人口多两倍。他调查后,决定采取“外来人口亲情式管理,重点人口亲情式帮教,建筑工地亲情式服务”的管理方法。还推行文明村(小区)创建活动,组建了两百余人情况熟、能管事、有责任心的保安队伍。简单地说,他的办法就是“亲民”式的管理办法,结合群防群治。应该说,这个思路是他在龚家岭工作方法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结果,也是坚定不移地走他的“群众路线”的延伸。效果果然十分可观,有数据表明,1999年至2002年四年间,全乡可防性案件平均每年递减23.7%。
桂红林担任和平乡派出所副所长至今,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有这样的一组资料——他的“四个三”工作法,被武汉市公安局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经验进行推广;他曾乔装民工,七天七夜蹲坑潜伏,抓获了贵州流窜来汉专撬防盗门入室作案的犯罪团伙,破重大盗窃案件三十余起;他曾装成拾破烂的,连续十天十夜守候在麦地,彻底捣毁长期盗抢武钢集团公司运输物资的特大犯罪团伙;在一个寒冬之季,他带领巡逻民警守候在荒草丛中十三个夜晚,终于将盗贼一网打尽;他坚决打击在大型工地强揽土石方施工项目、强行推销劣质建材的犯罪活动,使和平乡十七个投资逾千万元的大型建设工地,没有发生一起“砖霸”、“石霸”、“砂霸”的案件;他亲手办理刑事案件数百起,作出治安处罚决定逾千次,无违规、无投诉;他为辖区企业发展呕心沥血,却没有吃一次请,受一份礼……
其中有这样几件事也值得一提:
2003年春,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武汉连降大暴雨。桂红林所在的辖区内,一处渔场堤坝出现了漫水,眼看大量的鱼随水流走,渔场的职工焦虑万分,正不知如何是好。桂红林听说后赶来,他立即跳进水中拼命将渔网扯住钉上。当时水深流急、大雨滂沱、脚下又是渔网,稍不小心就会被渔网缠住而送命,但他一直坚持着将漫水处用网封上。经过连续三个昼夜努力,大水终于退去了。
事后,渔场硬是将鱼送到桂红林的家中,桂红林却把鱼全数送到养老院。有的鱼场感于他平时的帮助春节分红包,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个,桂红林说什么也不要。事后,他说:你要是收了别人一分钱,你就不值一分钱。
桂红林是个重情的人,他的事迹无疑证实了这一点,但也不尽然。
2003年,在他所在的辖区某处,外来租住的人员犯罪明显上升,在当地的群众中一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和一些私房违规经营有直接关系。其中一户就是桂红林的表哥,桂红林得知这个情况后,让人把他表哥带到派出所好好上了一堂课,还罚了他五百元钱。他表哥气得不行,骂他六亲不认,说自己都是为了生计。桂红林说,糊口的办法多了,你可以再想个别的办法,只要不违规,我也可以帮你想想办法。他表哥气哼哼地说,行了,你还是给自己帮帮忙吧,帮助自己想想办法怎么再见亲戚们吧!他的亲戚们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是没有微词。但他一直认为,事情只能这样做。
桂红林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他妻子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家里还有个儿子和老人要赡养。他自己的工资相当一部分都用于资助了别人,家里没有多少积蓄。他的居所就更可怜了,至今还住在简陋的毛坯房中,家具也很简单。有几个房地产开发商看了他的房子说:你这房子是山顶洞人的还是巢氏的?你好像回到了远古哇!桂红林回道:重要的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它的内容,它的内容就是家晓得不?房地产商说:那好,我把你这个家好好装修一下,让你一家人更像一家人而不是一窝人可以吧?桂红林说:你省省心吧,该装的时候我会自己装。房地产商说:只当我借给你钱。桂红林执意道:提都莫提!
还有一个开发商,把一套四室两厅的商品房半卖半送给他。他自然又谢绝了。那人索性拿着钥匙到了他的家,并以极低的价格劝他收下。桂红林说:你就是以再低的折扣给我我也不得要,这样的房子就是让我住也住得心里不安。那人说:看你说的!你未必把这当成行贿不成?我是看你这些年辛辛苦苦地给我们社区做了那么多事,其实这都是你应该得到的。桂红林说:我看还是你见外了,我桂红林吃的就是这么碗饭,我不这样干还能怎样干?
在桂红林的心里,他为群众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说它是工作也罢,那么这个工作的中心就是群众,他是因为爱群众所以才爱工作。从这一点来看,他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他为群众投放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投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只有这样的一种情感,才能持久而不衰,才会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如孔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他也才能从群众中获得巨大的支持、汲取巨大的力量。
采访了桂红林之后,我的脑子里陡然产生了“英雄”这个词来,这个已被社会束之高阁而倍觉生疏、倍感冷落的词来。“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有这样的一条:“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就是这种解释,也可以赋予它神化式的色彩,和平民化的普通基色。两者毫无疑问都可以万古长青,但前者是空冷的,缺少亲和力,后者却因其可效仿的楷模性,而会成滋生、蔓延之势,并激励着千万个平凡的生活中的英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成长起来,使民风因之而变。
说到底,英雄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对人民群众深厚的善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