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1400000003

第3章

我认为她知道什么才是对她儿子最有益的。孩子们在别人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之前,通常能够感知事情的真相,但他们只能等待。我告诉她,与其隐瞒真相相比,孩子们通常更容易接受事情的真相。尊重孩子意味着把他们容纳于家庭的悲伤之中,而不是把他们隔离在外。

听了我的建议后,这位女士晚上回到家把儿子从睡梦里唤醒,平静地对儿子说:“德里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儿子迅速打断她说:“噢,妈妈,现在你终于要把你快要死的事情告诉我了吗?”

她回答:“是的!”

然后他们就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儿说他有东西要送给妈妈,那是他一直保留着的。在他的一个抽屉的最里面,放着一个脏兮兮的铅笔盒。铅笔盒里有一封信,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再见,妈妈。我永远爱你。”

他等待听到事情的真相已经多久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两天后这位女士就去世了,在她的棺椁里,放着一个铅笔盒和一封信。她带着儿子的礼物和爱去天堂了,我想,她一定不会寂寞孤独的。至于她的儿子,我想他一定会坚强乐观地成长起来的,因为,还有什么比面对死亡更残酷的呢?

教孩子辨别其行为是否善意

儿童心理学家皮杰利说过,八岁以前的孩子都是结果论者。阿林想帮助母亲做家事,但在端盘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十块盘子都打破了!但另一方面,母亲经常告诉小玉不可以偷吃东西,而当妈出去时,小玉因为想去偷吃东西,不慎将橱柜中的盘子掉下,使得盘子上留下一道裂痕。那么,到底是哪个孩子不好?

如果是在幼儿阶段,都会认为是“阿林不对”。因为他打破了“十个盘子”,这就是所谓的结果论。

不过,小孩子会由认为阿林打破盘子比小玉破的多所以才不对的阶段,慢慢进展到会考虑其动机。在皮杰利的叙述中,最后的结论是:

“像这种思想发育缓慢的理由,是因为母亲经常只依自己视物质损坏程度而责骂孩子。”

所以,母亲才是真正的结果论者。想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其动机很好,但因母亲认为打破了十个盘子是不对的,所以对其责备程度远比一个盘子有裂痕的更加严重,由此孩子才会成为结果论者。

这就是由“父母不了解子女心情”而来的。孩子想将事情做好却失败时,母亲应本着体贴的心情去安慰孩子才对。

由于孩子本身在面对失败时已感觉到心灵受到创伤,如果父母在这时不能了解孩子,反而加以责骂,那就表示母亲不信任孩子的善意,如此长久下去,孩子会将一切都解释为恶意。近来发现,有很多小孩子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显得有些自私,这很可能是由家庭教育有上述情形造成的。

例如,一个孩子单手顶着墙壁站立,另一孩子由前方跑过来,在站立孩子前约两公尺处停下,跺着脚骂道:“你欺负我!”老师问:“怎么了?”那个跑过来的孩子说:“他故意挡我的路!”然而,站着的那孩子还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呢。

这就是将别人所做的事均解释为恶意。如果想坐下来,却找不到椅子,就会对老师说:“是××拿走的!”可是,根据皮杰利的说法,如果要让孩子辨别其行为是否善意,不到过了小学低年级之后,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不过,如果是在对幼儿教育特别有研究的幼儿园中,这种辨别能力仍旧可提早学会。因为老师总是信任孩子们的善意,所以会在孩子们面前说:“××是想怎么做,并不是恶意的。”

下面就介绍一个实例:

小班孩子们所做的粘土作品在第二天早上被破坏了,由于得知中班的小孩子们曾在其后到这间教室来,所以小班老师便选了四位代表去向中班的小朋友抗议。

“你们为什么弄坏我们的东西?”

中班小朋友回答:

“你们的教室太乱,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桌子弄坏了,对不起。”

这时,小班的小朋友又追问一句:

“你们不是故意的吧?”

在回到自己教室后,四位小朋友报告说:

“他们说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生气了!”

于是,小班的小朋友便忍耐下来了。

这就幼儿心理学而言,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尽管是八岁左右的孩子,要让其考虑别人行为的动机都很不容易,何况是四岁的孩子呢?

这种例子的出现,是因为有很好的指导者,加上接受训练过的班级,才有可能如此,不过,在家庭一样可以做到这点。

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如果能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这样的,真是太可惜了!”如此,孩子就能辨别故意与无意的差距,也能了解什么事该生气,什么事不该生气了。应该多信任孩子的善意,以鼓励其善意的态度来与孩子接触才是。

让孩子学会思考

此处举出一则私立幼儿园的实例: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足六岁了,为了让孩子在读小学前有所准备,家长们都带着孩子到小学去听老师上课。那时,有个孩子在老师上课时捣蛋,母亲很担心老师会对孩子说:“不要这样恶作剧。”可是老师只是对做母亲的说:“没关系,反正孩子的工作就是捣蛋嘛!”不过老师又继续说,“但等上了小学以后就要好好用功了!”

可是,当那孩子听到小学老师说“孩子的工作本来就是捣蛋”之后,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就竭尽所能地捣蛋。不过,那是一所训练有素的幼儿园,所以周围的小朋友都劝这位小朋友“不要调皮捣蛋”,而那个孩子却理直气壮地回答:“可是小学老师说,调皮捣蛋本来就是孩子的工作嘛!”

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第二天早上,幼儿园老师问:“小学老师是这样说话的吗?”其他小朋友回答:“小学老师是说过这句话,可是老师还说‘等上小学以后就要用功了!’”那么,是否在幼儿时就应调皮捣蛋呢?

“如果有人调皮,其他人就会觉得很难过。”

“如果在画图画时有人说话或捣蛋,那张图画就画不好了……”

在各位小朋友提出这样的意见后,老师就问:

“各位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调皮,可是,平常说话和多话吵闹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们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却没有提出什么答案,老师又问:

“你们现在在想什么呢?”

其中有个孩子回答:

“我想回答,可是不知道怎么说。”

这就是一种启示。

“所谓的多话吵闹,就是说话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脱口而出。”

“可是平常的‘说话’,就是经过脑筋想好怎么说之后才说的话。”

这是很明白的答案。

于是,大家又开始讨论什么叫捣蛋,他们的想法是:

“就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手和脚就随便做事。如果在游戏的时候,手脚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随便乱动,那游戏就不好玩了!”

这就是结论。

当然,这是由年纪较大的小朋友所提出的,可是,这种想法仍然是了不起的,他只能够想到用脑做事和不用脑做事之间的差距。就心理学而言,这种情形可以如下的方式表达:也就是说,“表现”这个字可分为“表现”和狭义的“表达”。

所谓“表现”,就是自然地说话或动作,以幼儿园小朋友的想法而言,就是口或身体未经大脑思考任意活动。例如在听课时,觉得太无聊而打哈欠,这就是无聊时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同样是打哈欠,不过是因为上课时间结束,老师仍继续说下去,所以得用打哈欠提醒老师应下课了,这就称为“表达”。

由这样的立场看来,孩子的成长,就是由“表现”的阶段渐渐地进展至“表达”的阶段,也就是未经大脑思考、任意说话或行动的阶段,渐渐进展至能够自行管束控制的阶段。

所以,亲子关系应以“表达”的水准来培养,如此才能心灵沟通。以这方面思考,可知大多数母亲责骂孩子时,都是属于“表现”阶段。为要证明责骂的话都是由此阶段发生,请各位看看下面的例子:

“看书了没?明天的功课准备好了没?”

听到母亲这么说,孩子好像不太甘心地把书包扔在自己桌上,然后拖着脚步走过去。

“怎么了!你为什么这样丢书包?”

接着母亲就骂道:

“就是因为你每次都这样,所以以前才会常常摔破碗!”

母亲的一句话会一直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最后,母亲很可能连自己在骂什么都搞不清楚了!因为做功课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啦!也许她口中所唠叨的,是整个星期来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这时孩子只会默默地听着,祈祷母亲快点念完。

这种责骂是完全没有效果的,孩子只会心想“妈妈又来了!”因此,母亲最后只会觉得焦躁而疲倦不堪罢了!

其实,当场责备孩子的方法,只适用于六岁以前的孩子,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就应尽量控制这种责骂孩子的行动。母亲要充分考虑到孩子做什么事的理由,经过脑筋思考,再决定应否责骂。

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不停

母亲的训诫或责备,往往是在“表现”阶段表现出来,大多没有什么计划性。为了要消除这种情形,劝告各位善加利用“母亲工作的时间表”。

听到这话,大概大多数的家庭主妇都会抗议,认为一天的工作已经够忙了,哪还有时间去做时间表?可是,在一整天的生活当中,至少该有一、两件事按照规定时间去做,这样才能了解,按照计划做事是多么困难,也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按照时间表做功课的理由了!如果按照时间表做事,孩子看到后,也会努力去遵守自己的时间表了!

那么,应该将什么事列入时间表呢?比方说,在几点到几点时为看电视时间,到了那个时间,不妨告诉孩子“现在是妈妈看电视的时间”,然后坐在电视机前,拿出笔记本将电视中值得做参考的资料记录下来,等到节目一结束就把电视关掉回去工作,母亲的这种态度才能促进孩子过有规则的生活,事实上,这比平常不断唠叨“别看电视,快去做功课”更有效。

或者将训诫孩子的时间规划在时间表内也可以,如此就不会整天唠叨不停了!例如规定晚上七点到七点十五分作为训诫孩子的时间,在七点之前,母亲就会想“今天该告诉孩子些什么”,如此一来,可以多利用自己的脑筋思考,才不会冲动地随便责骂孩子。同时,将时间限定为十五分钟,而且训练时也只选择一个项目,使母亲心中所想的事能清楚交待给孩子了解。例如:“今天告诉他习题问题,不把鞋子放好的事,就等明天再说吧!”

同时,到了六点五十分左右,孩子会感觉到有心理准备,因为“妈妈快来训诫我了”!而且在那之前,孩子不会有什么压力与负担。

否则,平常战战兢兢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妈妈责骂,那种滋味不站在当事者的立场是无法体会的,就像在没有完成习题的那天到学校去,就很怕被老师看一样,一整天都不敢和母亲视线相遇。

如果有了规定的时间后,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急在当天解决,同时孩子不会产生听母亲唠叨“听懂没”“要了解才行”或“为什么没说对不起”时的压迫感了!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不同,不会在表面上轻易地说“知道了”或“好”,同时,在自己不同意时,也不会轻易答应下来,这也可说是现代孩子的优点。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必须在当场指责的情况。例如,孩子在打架,如果没有立刻劝阻,也许其中之一,或是双方都可能受伤;尤其是孩子在玩火或刀等的锐利物品时,就应在发生危险之前加以阻止。

但一般说来,母亲很冲动地责骂孩子,大多是在不需要当场指责时,另外,孩子年纪还小,但却必须当场斥责孩子时,母亲应在开口之前先在心中考虑“这孩子到底想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么蠢的事?”至少自问三次,如此才能冷静地判断情况,决定是不是应责骂孩子。

观察小学生挨骂情形,多半是为了做功课的问题。以第三者的立场看来,母亲要孩子“快点去做功课”的次数委实多了些。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的母亲之所以叫孩子快去做功课,主要都是以此来判断孩子的成绩而已。其实,做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自动自发地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要让成绩中的“甲”更多。

事实上,成绩单只是学校老师在管理一班学生时,一面按照整个学期的进度,一面为拟定自己的计划,采用常态分配法来计算分数而已。所以,如果母亲不了解这种情况,只是看到成绩由甲变成乙就生气而责骂孩子,实在是没有必要。

在家庭中,并不是母亲一想到就马上要孩子去做功课,而是应决定其做功课的固定时间才对。在这样的时间表中,要搭配组合其间做功课的时间、预习的时间和复习的时间等。

由母亲的立场来看,孩子的功课好像只是做功课而已,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希望回家能够做点什么好玩的事,母亲毫不在意他自己的计划,任意地加以改变,实在太没道理了!如果说孩子一回家就叫:

“你回来得正好,快帮妈妈去买东西!”

这么一来,孩子很容易产生反抗心理,于是母亲又多了一项指责孩子的理由了!

另外,要孩子帮忙做事,也应规定一个时间才好。有些母亲认为,只要孩子好好做功课,其他的事一概可以不管,这种态度也是不对的。还有在做功课的时间快到时,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做功课的时间快到了”等话,那也毫不必要,应该等时间超过五分钟了才对孩子说:“时间已经过了哟!”

也许再不用说什么,孩子还会积极地准备用功呢!又如孩子刚准备去作功课时,又听到母亲开始唠叨,这是很难忍的。这时候孩子若反抗说:“我正要去做嘛!”母亲可千万别说“那快去呀!”,而应以充满体贴之心的口吻回答:“那是妈妈不应该催你。”

不必强迫孩子打招呼

有些过分唠叨的母亲,还要管到孩子的寒暄问题。曾经发生这样的例子:

快满四岁的女孩子开始要上幼儿园了,通常,一早到幼儿园时,必须向教师说“早安”,但这孩子一直不太会说,直到能够流畅地说出口,已是四个月之后的事了。这期间,母亲一直唠叨不停地叫孩子开口和老师打招呼,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进入幼儿园第三个月后,这孩子就有了口吃的毛病。当然,这也不见得就是因为被强迫打招呼所引起的,可能会是上幼儿园的生活不习惯,使她产生精神压抑。不过,要上幼儿园是她自己要求的,而且她哥哥也上同一家幼儿园,可见她并不讨厌,那原因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有关打招呼这个问题,确实有必要强迫不到四岁的孩子这么做吗?其实,只是微笑点个头,或简单的一句“早”也就可以了。

原本打招呼的目的,是在确认人与人之间对彼此温馨的心意,所以即使是只看一眼,微笑一下,那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但反过来说,打招呼也是一种压抑自己真正感情的表现,并确认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

“今天天气好热呀!”在听到这种招呼后,如果回答:“是啊!今天二十八度呢!”那么这两人之间必然不能诚心地交谈。因为这句话并不是在确认天气炎热的事实,所以,就算改为“你今天有空到我家来玩吧!”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将诚意传达给对方就好了!

不过笔者认为,不必让孩子学会大人那种虚伪的态度,因为孩子要表现和别人亲近的方法很多。比方说有个陌生人来到,小孩子就会走到客人旁边,如果感觉到这人没有什么恶意,孩子就伸出手去摸摸客人的裙子,抬起头来微微一笑。

同类推荐
  • 爱的和谐——避孕节育知识

    爱的和谐——避孕节育知识

    避孕是新时代两性关系的产物,旨在更好地为两性关系服务,避孕不仅仅是不生小孩,还在于优生优育以及更好地享受性生活带来的乐趣.本书就是向基层干部和育龄群众介绍避孕优生的知识。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是卡尔·威特父子所著教育经典的合集。上篇是老卡尔·威特对自己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下篇是小卡尔·威特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回忆与总结,两部分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相信读者读后,一定能从其中总结出提升自己育儿效果的方法。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这本书其实是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优势的专业指导,能帮助你在未来的人生中充满自信。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本书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智慧的灵犀种子,它内容丰厚缤纷、寓意深刻厚重,语言轻松优美,是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家教图书。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教子智慧的种子,可以帮父母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子之道。
  • 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

    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

    廖康强主编的《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从科学孕育的角度出发,从怀孕的第一周开始,至宝宝出生,按每周一节进行编排,共分40节。每一节都设置了“胎宝宝特点”、“营养方案”、“保健要点”、“胎教时间”、“心情补给站”、“孕期禁忌”、“孕妈妈经验分享”等多个栏目,从营养、保健、胎教、孕妈妈心情调适、禁忌等方面,对孕妈妈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指导。《怀孕40周全程专家指导》内容全面、实用,囊括了怀孕期间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一书在手,就相当于请了营养师、胎教专家、保健医生、心理教练等多位专家在家指导。
  • 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本书以哈佛教育精神为依托,精选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和寓意深刻的寓言作品,据此讲述了怎样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教会孩子珍惜自由,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进而直面真实的自己,以及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能力等影响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
热门推荐
  • 重围三天

    重围三天

    故事以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的一次反恐战争为背景,敌人因为顺子身上有极其重要的文件,为了将其拿到手,一直没有用重火力进攻。六人在狼牙堡上彼此安慰,用杀人作为比赛,但他们不知道,其实顺子口中的增援只是为了让大家活下去而捏造的谎言,顺子还告诉所有人,自己突围之后就会和护士长结婚,其实顺子并不知道护士长的名字。活下去,所有人都要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顺子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 梦鬼记

    梦鬼记

    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该干嘛干嘛去,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加油!
  • 无敌的时光

    无敌的时光

    宇宙之中无敌的存在,却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与她相见却不知道到底喜欢的是谁?摇了摇头干脆继续过着无敌的生活。
  • (探究式科普丛书)有无限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探究式科普丛书)有无限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本书从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阐述了干细胞的基本性能、基础应用、种类划分、研究情况及发展历程。
  • 英雄联盟之上天召唤

    英雄联盟之上天召唤

    瓦罗兰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地球上有着多么强大的存在?当瓦罗兰大陆的英雄与生物到地球上时,会产生各种戏剧还是发生位面大战?当地球上的人穿越到瓦罗兰时,又会产生怎样的故事?(群号558228446,以前的那个扣扣上不去了,那本书也没办法更新,就当是tj了吧,现在开本新书,前几天每天保底两更,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一下,谢谢。)
  • 豪门管家婆

    豪门管家婆

    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自己不是豪门公子;他——希望父亲不是蛮横强硬;他——希望她能找开心结。从小,因为同病相怜,他们走到了一起。渐渐地,他爱上了她。多么渴望,可以和她白头偕老。可是,她却处处逃避。这些都是因为,她是他的女佣,她不敢,也自认不配爱他。可笑的是,她不知道,除了她,他什么都不要。
  • 半梦之浮生

    半梦之浮生

    关于爱请,从前错了,希望梦醒之后,有一条康庄大道关于梦想,从前迷茫,希望浮生一场,能一世拼尽全力关于家庭,从前奢望,希望不远未来,可拥有真爱真心关于自己,从前痴傻,希望今日当下,不忘初心,披荆斩棘。。。
  • 带着儿子穿越远古

    带着儿子穿越远古

    杨米从没想过会倒霉的穿越,还是远古时期,带着儿子她该怎么生活下去?还好有条特殊通道,差什么跟孩子爸要!!!!
  • 旋风少女之情窦初开

    旋风少女之情窦初开

    本文作者脑洞超大,请谨慎观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 名流

    名流

    名流,何为名流?希慕名流,交结豪杰。上层社会的杯盏交错,三教五流的你我兄弟。我是凯莱布.王,我是名流,我是站在镁光灯下的交际王子,更是午夜中的黑色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