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第八篇《九变篇》其精髓之处为一个“变”字。
全文的大略是:
首先,提出在战场之上需要变通应敌的情况:圮地无舍;忂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指出在以上的种种情况之下,为将者,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可以军命有所不受,根据当时的特殊情况而指定相应的策略。
其次,提出用兵打仗必须要既考虑有利一面,又要考虑有害一面。单单只考虑一方面并不能取得战场的胜利。还要考虑有利的一面,这样就可以鼓舞士气让军中的士卒增强作战信心。强调用兵打仗必须要充分做好准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只有在战争之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作战之中才能得心应手。
最后,指出作战不能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若不能应用技术将会遭到败军之险。两军对战,将士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士们的思想有着一定的片面性,必将会遭到覆军危险。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注释】
圮地无舍:指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方。圮:
倒塌,毁坏。舍,驻扎,宿营。圮地无舍:指的是在山林、险阻,沼泽等地方不要驻扎。
衢地交合:衢地,指四通八达的地方。交合,结交。这里是指,与临国结交。衢地交合:这里的意思是说,在多国交界,四通八达的地方,要重视与临国结交。
绝地无留:绝地,指难于生存的地方。指没有井、泉、无从畜牧和樵采的地区。留,指逗留,停留。绝地无留:意思是指在地形十分险恶的绝地,部队不能停留。
围地则谋:围地,是指容易被敌人包围的地方,谋,这里指的是设谋,设计。围地则谋:意思是指,在四面险阻,通道狭窄的地区,要尽快地设计谋离开。
死地则战:死地,指没有出路,非死战不可的地区。死地则战:当部队陷入没有生路,非要死战的死地时,只有与敌作决死之战。
涂有所不由:涂,通“途”道路的意思;由,通过。涂有所不由:指的是由道路狭窄,敌有伏兵,这样的道路不要走。
军有所不击:军,军队,这里指的是敌军。击,攻击。军有所不击:意思是说,有的敌军不要去攻击。
地有所不争:有些地方不要去争夺。
君命有所不受:君,君主。受,接受。君命有所不受:指君主的命令有时也可不接受。这在古代是一种制度。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编成军队,出征时,在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带不要驻扎,在多国交界四通八达的衢地上要注意与临国结交,遇到地形十分险恶的绝地不要停留,遇到四面险阻,通道狭窄,容易被敌人包围的地方要巧出奇谋,赶快离开。陷入后退无路的“死地”就要殊死奋战;行军时,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占,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命令有的可以不执行。
【原文】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注释】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将,指将帅。通,通晓、熟练。九变,指从圮地无舍到地有所不争等九项用兵原则。变,机变,引申为变通处置。故将通于九变之利:意思是说,将帅能通晓九变并且能加以变通处置而得到好处的。
五利:指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等五种利害。
得人之用:人,这里指的是士卒将领。用,作用。这里指的是战斗力。得人之用:意思是指,充分发挥全军将士的战斗力。
【译文】
所以,将帅能通晓九变而得到好处的,就懂得用兵了;将帅不通晓九变的利弊,哪怕是熟悉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形之利。
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即圮、衢、绝、围、死),也不能充分发挥全军将士的战斗力。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注释】
智者之虑:智者,指的是高明的将帅。虑,思虑,考虑。
智者之虑:在这里的意思是说,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
杂于利害:杂,搀杂。引申为兼顾。杂于利害:兼顾到利和害两方面。在这里指,思考问题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虑到有害的一面。
务可信:务,事实。信,同伸,伸展,这里引申为顺利进行。务可信:这里是指事情可以顺利进行。
患可解:患,祸患,灾患。解,解除、消除。患可解:指的是祸患可以消除。
【译文】
所以说,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必定是同时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不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就有可能预先排除。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注释】
屈诸侯者以害:屈,不伸展,指计划不能顺利执行。害,害怕,厌恶。屈诸侯者以害:这里的意思是说,要使用各国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他,使他屈服。
役诸侯者以业:役,劳役,烦劳。业,事业,事情。役诸侯者以业:意思就是说,要以种种事情去困扰、烦劳诸侯国人民,使之疲劳不堪,迫使他听从我们的驱使。
趋诸侯者以利:趋,趋附,这里是使动词,意思为“使归附”。趋诸侯者以利:这里的意思是说,要用利益去引诱别国,使得别的诸侯国归附。
【译文】
要用各国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威胁他,迫使他屈服;要用感到危险的事情去困扰他,迫使他听从我们的驱使;要用种种的利益去引诱他,迫使他归附。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注释】
无恃其不来:恃,依恃、依靠。其,代指敌军。不来,指的是不来进犯。无恃其不来: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依靠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进犯。
恃吾有以待:待,等待。引申为有准备。恃吾有以待:意思是说,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
恃吾有所不可攻:不可攻,不可被攻克。恃吾有所不可攻:这里的意思是说,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使敌人无法攻破我们的防御。
【译文】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指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不要指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防御力量。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瑏瑡,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注释】
必死:指必欲死斗,有勇无谋。
可杀也:杀,这里指诱杀。可杀也:这里的意思是指可能会被敌军诱杀。
必生:生,这里指的是贪生。必生:指贪生怕死,怯弱不前。
可虏也:虏,俘虏。可虏也:可能会被敌军俘虏。
忿速:忿,指愤怒。忿速:这里是指性情急躁,容易愤怒。
可侮也:侮,凌侮,轻侮。可侮也:这里的意思是说,可能会因为被敌人设计侮辱而陷于轻举,导致失败。
廉洁:这里指的是重视人格名誉,廉洁好名。
可辱也:辱,侮辱、垢辱。可辱也: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可能因为受不了使用垢辱的奸计而轻易出战。
爱民:指溺爱民众。
可烦也:烦,烦扰、烦劳。可烦也: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将领有可能中了敌军的烦扰之计,而频繁的进攻,导致士卒疲惫不堪,最后惨遭失败。
瑏瑡将之过也:将,将领。过,过失,过错。将之过也:在这里指的是将领所犯下的过错。
【译文】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危险:有勇无谋,只知死拼硬打,就可能会被敌军诱杀;一味的贪生怕死,就可能会被敌军俘虏;性情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廉洁好名,就可能被敌设计诟辱而陷于圈套,不分情况讲求仁慈爱民,就可能被敌出奇烦扰而陷于疲惫。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害。军队的覆灭,将士的被杀,一定是由于这五种致命危险造成的,这是为将帅的人不可不认真加以考察的。
【战例】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封建家族的统治地位,封了许多的同姓子弟为王。各据一方,以防止异姓篡权。到景帝时,诸侯国在各王所统治下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了割据态势,几乎到了要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景帝听周亚夫像从大臣晁错“削弱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先后削夺了赵、楚、吴几国各部分郡县的统治权,收归中央管辖。“削藩”引起了诸侯国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54年,诸侯王打着“清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以吴王刘濞为首,爆发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连忙派周亚夫平定叛乱。
周亚夫奉命出征。行前,周亚夫向景帝建议,吴军士气正旺,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不如暂且将梁国舍弃给吴国,大军迂回至吴军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便能将叛军制服。周亚夫的意见被采用。
周亚夫按计划出兵,进军洛阳。
但行进途中计划被周亚夫改变,绕道而行,虽比原定路线多走一二天时间,但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洛阳,并控制了军械库。这时,吴楚联军进攻梁国,梁国危急,汉景帝下令救援,周亚夫依然坚守营垒,不肯发兵。但他却派出轻骑,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断了联军的粮道。梁军面对吴楚联军的四面包围,竭尽全力坚固防守,还不时派出精兵袭扰吴军,吴楚联军久攻梁国不下,在无退路,粮道也被切断的情况下,军队缺乏足够的粮草,士气大挫,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