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起来,伯益这个职务并不重要,不过就是管理山林野兽而已,好像就是一个闲职。其实不然,因为如果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舜帝本身被称作“虞舜”,而他给伯益的这个官职,也叫做“虞”。这说明舜帝从前就曾经被尧帝分封到一个“虞政”发达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名因此叫做“虞”。那么这个职务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将目光重新投放到炎帝和黄帝。炎帝部落即为神农氏部落,神农氏不但发明种植业,还曾经尝百草,开发了普天之下植物的强大功用。而黄帝则曾经训练虎豹熊罴等,帮助自己打仗。也就是说,早在炎黄时代,对于草木鸟兽就已经非常重视了。而黄帝训练虎豹熊罴打仗还开发了动物的强大功用。如果说畜牧业只是让人类利用动物作为食物储备,那么现在就是对动物全面利用时代的一个开端。到舜帝的时候,估计看家狗、犁地牛等对于动物的利用已经比较盛行。而在黄帝列朝的统治者看来,对于动物的利用,他们所知还只是皮毛,所以他们要设立“虞”这个官职,负责利用草木鸟兽。
所以在当时,“虞”这个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活。这种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动物代替人力的突破。动物将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当然,对于草木的利用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食用、药用、饲养等。同时,亨利一世推测,当时应该出现了毒药学,用于战争的目的。
舜帝将如此重要的官职授予伯益,而伯益也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表示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推荐朱虎、熊罴二人来担任这个职务。而伯益让朱虎、熊罴跟禹让后稷、契、皋陶其实是同一回事,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刚刚经过尧帝的道德时代,所以谦虚这种美德受到了重视。不仅是禹和伯益,其实舜帝先前已经谦虚过了,他将帝位让给尧帝的儿子丹朱,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上行下效,不但禹和伯益这样做了,下面出场的伯夷也将这样做。当然,禹在让后稷、契、皋陶的时候还带着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情,作为仇家后代不想被舜帝惦记。
但也有例外,后稷、契、皋陶、夔、龙等人就当仁不让,并没有扭扭捏捏。后稷和契是因为地位崇高,皋陶、夔、龙等人则是本领域当仁不让的专家。
重新来说伯益,他在谦虚之后,舜帝没有废话,直接就将职位按在他的头上。这充分说明舜帝是一个不喜欢扭扭捏捏的人,先前对于禹,还怕他有顾虑,现在对伯益就直接不客气了。但舜帝随后又让朱虎、熊罴作为伯益的副手,这个安排非常有意思。回头让我们来看禹让后稷、契、皋陶,这三人都被舜帝委以重任。同样的推荐,朱虎、熊罴怎么就落了一个副手的下场呢?这是因为,朱虎、熊罴本身就是技术人才,他们的根基比较浅。从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适合干这个。而伯益之所以推荐他们,也是觉得他们的专业比较过硬,而没有其他的意思。当然,这中间也体现了伯益的聪明,还没有上任,先已经倒拍部下的马屁;这样,当他上任之后,朱虎和熊罴将感到自己受到了伯益的重视,干起工作来也就能够配合了。
由于伯益大主演的重头戏还在后头,所以这里先得退场了。下面上场演员,伯益,大家热烈鼓掌欢迎。话说伯益刚下场怎么又上场了呢?这得听演员自己来说。
大家好,我是伯益模仿秀大赛冠军,名字叫做伯夷。哦,大家误会了,是伯夷不是伯益。下面将时间交给主持人。
主持人接过话筒。大家好,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本年度舜帝朝流行模仿秀,首先有弃、契的兄弟模仿,现在又是伯益和伯夷的模仿。对了,告诉大家一个小道消息,弃大牌看到契模仿得非常神似,已经承认了契模仿的大牌地位,现在契模仿已经成为契大牌了。大家都是大牌,弃大牌发扬高风亮节的作风,干脆改名后稷,现在成了后稷大牌了。现在大家注意,好戏又开场了,伯益大牌要发言了。
大家好,我是伯益,其实我觉得,伯夷模仿也模仿得挺好的,伯夷也可以成为大牌了。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弃大牌的高风亮节?大家误会了。现在不是推广普通话么?本大牌的益是普通话的四声,伯夷大牌的夷是普通话的二声。所以各位喜欢说方言的观众注意了,如果不想混淆本大牌和伯夷大牌,大家就要努力说普通话。改名么,就不必了。现在将时间交给主持人。
大家好,本主持也退场了,下面将时间交给作者。
按照传说,伯夷将打破又一个纪录,他的寿命将达到400岁以上,远远超过许由、后稷、契等人。而且在伯夷的传说中,还会出现一个老熟人,共工。
传说黄帝曾经命令伯夷去打井,也正是伯夷在黄帝朝的时候发明了井。又传说,伯夷是颛顼帝的老师。尧帝的时候,尧帝命令他辅政,掌管礼仪。到舜帝的时候,也就是在这次诸侯大会的时候,被任命为秩宗,还是掌管礼仪。黄帝列朝从黄帝到舜帝,其间延续不下400余年,可见伯夷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能力有多强了。更加牛的是,人家不但能够活400多岁,还能够在400岁高龄进入朝堂。
而伯夷的出身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据说伯夷是共工的孙子。这个传说敲了亨利一世一闷棍。因为亨利一世在上一章刚刚讲过,共工的后人即使做官,也不被人家所待见,甚至刻意隐瞒其出身,垂就是一个先例。大家来打亨利一世的嘴巴吧。
不过且慢,此共工并非彼共工。这里的共工,实际上姓姜,名字叫做姜共工,是炎帝的后代。姜共工为炎帝榆罔的五世孙,而伯夷为炎帝榆罔七世孙。姜共工是伯夷的叔祖。这个共工,也许是被某个君主分封到共工族,玩了一圈又走人那种。也就是一个不世袭的诸侯。所以他的原名没人叫了,就叫共工。
如果这样来说,伯夷在黄帝朝打井的传说还是可信的。因为炎帝榆罔被黄帝打败,估计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而黄帝则风华正茂。这样到黄帝老了的时候,炎帝榆罔完全可以传出一个七世孙出来,发明打井,名扬天下。而这个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也就是说,跟传说中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完全相同。伯夷实际上有三个。第一个伯夷,发明打井。一举成名。后世的子孙就可以继承他的名字,让自己得到众人的尊重。第二个伯夷,成为颛顼帝的老师。这说明,伯夷家族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家族,在打井一举成名之后,道德学识一路上扬,最终连颛顼帝都要拜其为师。第三个伯夷,就是这次我们看到的伯夷了。在尧帝时期,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家族,被大知识分子的尧帝看中,征召到朝廷。由于伯夷家族在礼仪上的研究比较系统,因此也就为朝廷掌管礼仪了。而舜帝对于伯夷,更是不用白不用。
而伯夷家族之所以对礼仪非常有研究,这也得从第二个伯夷说起。据说那个担任颛顼帝老师的伯夷,曾经担任颛顼朝的大祭司,负责祭祀华山(太岳)。祭祀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对礼仪有大力气的研究不可。第二个伯夷做大祭司上瘾,自然会要求后代勤加学习。于是到这一代伯夷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礼仪大师。
伯夷也是齐、吕、申、许四姓的祖先,其中吕姓在伯夷的时代就有了。而从尧帝当时出现许由看来,许姓在当时也有了。而姜子牙的师弟传说叫申公豹,应该也是很早就有了申姓。齐姓则估计是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国后才得姓。而这里有个问题就比较有意思了,照这样说来,许由应该也是伯夷家族的。那么这个伯夷会不会就是许由呢?我觉得不可能。因为许由的蒲衣学派,跟伯夷家族的礼仪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蒲衣学派崇尚自由,而礼仪则注重礼法。不过问题也不能看得太死,蒲衣学派的后世继承者,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本身就是周朝的礼官,孔子就曾经向老子问礼。而许由坚持的道法自然,也是顺应既有的制度,相机做出改变。所以如果许由跑出来做礼官,这也是不奇怪的事情。只不过前面已经说过,许由的年龄比尧帝还大,这时候多半已经过世了。所以这个伯夷,多半不是许由,而是一个纯粹的伯夷家族成员,身负家学渊源,他的礼仪学在当世排名第一,于是顺理成章成为舜帝的礼官。
伯夷家族是一个炎帝系的知识分子家族,尽管历朝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为黄帝列朝做事,但到了大禹朝,伯夷似乎就消失了。我想这是因为大禹本身代表贵族利益,大禹朝处于贵族对黄帝朝新道德反攻倒算的前夜,所以精通礼法的伯夷家族跟大禹朝也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是一个必然。而他并非黄帝后裔的身份,也是另外一个淡出视野的原因,毕竟大禹不像尧舜一样仁慈而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