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牧排名黄帝四大宰相之二,也是一个依靠战争起家的宰相。不过力牧在人类生产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力牧氏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畜牧部落,正是力牧氏发明了畜牧。不过从嫘祖“劝农桑”的记载来看,那个发明畜牧的力牧氏未必是黄帝朝的这个宰相,恐怕应该是力牧氏的祖先。也就是说,在“进化三皇”之外,应该还有一个第四皇,那就是发明畜牧的力牧氏。
传说中,力牧氏跟伏羲氏有着很深的渊源。据说伏羲氏为了寻找容易驯服的野兽,到山间发现一个婴儿,躺在野兽之间而野兽不加伤害,于是伏羲氏就将这个婴儿带回抚养,并收为徒弟。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狼孩”故事。有幸的是,力牧氏在被抛弃旷野之后,很快就被伏羲氏发现,婴儿时代就回到了人类社会,智力能够得到全面发育,不像现代的狼孩最终不能融入人类社会。后来伏羲氏在人魔大战之中耗尽元神被杀,力牧氏依靠伏羲氏的传授加上自己的领悟,终于为伏羲氏得报大仇。这个故事传达出三个信息:伏羲氏想要驯养野兽;伏羲氏跟魔界爆发了人魔之战;力牧氏为伏羲氏报仇。
第一个信息说明,最先是由伏羲氏产生了驯养野兽的想法,并进行了实践,实践中意外捡回了力牧氏。第二个信息说明,伏羲氏在驯养野兽的过程中,跟野兽冲突身亡。第三个信息说明,力牧氏不仅为伏羲报了仇,还因此实现了伏羲氏驯养野兽的愿望。根据第一个信息,这里的伏羲氏应该不是那个“创世三皇”的伏羲氏,而是此后若干代伏羲氏中间的一个。这个伏羲氏打算驯养野兽,不过最后失败了。而后面的两个信息,首先说明力牧氏曾经在野兽中生活,也许在他学会了跟野**流又还没有彻底失去人性的时候被伏羲氏找回,并收为徒弟,准备共同实现伏羲氏驯养野兽的理想。而伏羲氏在跟野兽作战中死去,这个重任就落到力牧氏的肩上,通过报仇也就是武力征服,和小时候学会的禽言兽语,力牧氏最终完成了伏羲氏的遗愿。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力牧氏最先驯服了野兽应该比较可信。不过华夏族的活动范围,并不在北方草原。所以力牧氏的畜牧业,从一开始,也就打上了“圈养”的烙印。所以说,与其说力牧氏发现了畜牧业,不如说他发现了饲养家畜。
而黄帝朝的力牧氏,则以其勇武而著称。如果说风后充分体现了他体现在谋略和阵法上的战争才能的话,力牧氏的战争才能就是冲锋陷阵。力牧以力气而著称,传说涿鹿之战,战场上力牧应为首功。正是他的身先士卒,让蚩尤一败涂地。
根据传说,力牧善于骑射,能拉强弓。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上面的推测就应该推翻。因为骑射正是草原民族的典型特征。也许力牧氏正是黄帝从草原民族请回来的强援。在后世曾经让汉族大伤脑筋的北方草原民族,黄帝朝的时候自然也是剽悍的存在。而力牧氏应该就是这个草原畜牧民族的首领。跟黄帝结盟之后,力牧氏肯定还带着族人参加了战争。而参加战争的初衷,也许就是希望能够融入黄帝朝的农业社会。
在北方草原,畜牧业也足以养活一个民族。但北方草原处于苦寒之地,本身没有多少出产,除了牲口还是牲口,在中原文化的引诱之下,力牧氏接受黄帝朝的邀请参与黄帝的统一大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力牧氏的表现也没有让黄帝失望。由于他卓越的战功,先是被拜为大将,后来又被拜为宰相,跟黄帝朝的繁荣密不可分。据说,黄帝因为将力牧氏拜为大将的关系,专门为他筑了一个拜将台。这大约也是史上的第一个拜将台。
历史上跟黄帝有关的人大多都有发明,力牧也不例外。传说力牧是车的发明者。如果这个传说真实的话,那么风后发明“指南车”就跟力牧的发明息息相关了。因为必须要先有车才有“指南车”。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力牧发现了车轮和车,才使风后有了改造车并让其成为“指南车”的机会。
有关另外两个黄帝朝的宰相(常先和大鸿)的记载比较简略。
传说常先曾经发明了“鼓”。如果说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风后的另外一个发明,“八阵图”,也就跟常先的发明息息相关了。因为“八阵图”“击鼓前进”的设定,必须在有鼓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可能。
而大鸿则跟风后一样,是一个军事家。他负责为黄帝操练军队。大鸿原名“鬼容区”,据说著有《鬼容区兵法》三篇。
除了四个宰相之外,黄帝朝还有一个大臣也比较有名。那就是仓颉。
传说中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因为创造了“鸟迹文”而闻名于世。不过根据后世的考证,的确是有个仓颉做过黄帝的史官,但造字的仓颉却不是黄帝朝的,而是这个仓颉的六世先祖。
后世考证,仓颉姓“风”,应该是伏羲氏的后代,因为居住在侯岗,后来又以侯冈为姓,名颉。后来被黄帝赐姓为“仓”,因为“仓”的古字是“人下为君”。不过创造文字的他的六世先祖应该既不姓仓,也不名颉,应该叫做侯冈氏或者史皇氏。而这个造字的“史皇氏”的名字很有特色,应该是五帝之前的若干代“皇”之一。后世的考证是,这个史皇氏的确称帝,而且传了六代,直到被轩辕氏所灭。
其实以史皇氏的贡献,完全可以跟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和力牧氏等四皇并列,“进化四皇”可以进一步扩大为“进化五皇”了。而且五皇之中,史皇氏的贡献为最大。因为史皇氏为华夏族提供了用以记录历史的文字。如果不是历代君主改朝换代之际对史书的毁灭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破坏,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信史应该更多。
史皇氏原姓“风”,作为伏羲氏的后代,跟风后一样,应该对天地八卦之学有所传承。而八卦本身就是象形文字的一个源头。
象形文字的另外一个源头是燧人氏晚期发明的“文契”。“文契”是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为了分配物品,使用绳结来进行计量。小结、大结和重叠结分别表示不同的数量。到了燧人氏后期,先民忽然发现,使用石刀进行刻画,刻画出来的符号可以代替绳结,不仅记事所需材料减少,储藏容易,而且不易磨损,可以长期存在。于是“文契”就出现了,用“○”来代替大结,“△”代替小结,“米”代表重叠结。
而伏羲氏发明八卦应该在燧人氏之后。因为“八卦”跟“文契”相比,不仅出现了更多符号,而且都是复合符号,利用“一”和“--”两种符号组合成八种形态。而我的想法,也许伏羲氏曾经发明了一种以八卦作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而最早的《易经》包括《连山》和《归藏》,也许就是用象形文字翻译拼音文字的书籍。只不过到了《周易》,才变成占卜用书,而《连山》《归藏》这两部书也亡失了。
其实当时世界各民族都曾经出现了拼音文字,中国出现拼音文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拼音文字有个缺点,因为拼音文字主要是记录音节,而语言在数千年演变中变化很大,所以到了后代来读前代的书籍,就很难读懂了。而史皇氏之所以要发明象形文字,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语言虽然变化,但文字不跟着语言变,这就大大方便了后世的阅读。
不过传说中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史皇氏对文字的改造主要是因为计量的需要。这跟“文契”和“八卦”的发明应该是一个道理。当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需要计量的物品多了,就需要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由于拼音文字太长,所以简单的象形符号就成为首选。这样的象形符号多了之后,史皇氏发现,这些新的符号比原来的拼音文字更简单,而且更容易理解,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使用。于是就对文字进行了改造。
整个世界史,只有中国和印第安人才使用象形文字,而中国的文字又更为简洁。这种含义明确的象形文字使中国古代典籍能够长期流传,并且在阅读上只需要对古文稍作研究就可以了。古今汉语存在最大的差异不是词语差异而是语法差异,这跟西方的拼音文字截然不同。
所以说,史皇氏的贡献,不仅因为他创造了文字,更加重要的是,他造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一种比拼音文字更加先进的文字。
正因为史皇氏的这个发明,使人类记录信史成为可能。所以史皇氏的第六代君主仓颉在投降黄帝之后,才会让黄帝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将他任命为史官,让他编订典籍和史书。
而在史皇氏刚刚对文字进行改革的时候,他的命运却不像他的后代那么幸运,最终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不得不从普通的部落首领成为上古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