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73400000027

第27章 佛教名山(1)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佛寺布满名山大川,并且在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形成了佛寺相对集中的“佛教四大名山”,是为了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之住持道场,代表佛教修持“悲”“智”“行”“愿”四大法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四大佛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佛寺布满名山大川,并且在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形成了佛寺相对集中的“佛教四大名山”,是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之住持道场,代表佛教修持“悲”“智”行”“愿”四大法门。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清凉山)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属太行山的支脉,也是清水河和滹沱河的发源地。重峦叠嶂之中,五座形似垒土台的山峰高耸环峙,即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这个独特地貌的形成,乃是由于古代变质岩的山体在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之后,断块隆起,又在后期的侵蚀作用下,成为五峰环列的高山。此山为前寒武系地层发育之典型者,层序齐全,山上还遗留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地质学上称之为“五台隆起”构造。对于这个特殊的地貌,人们把它附会为佛经中的“金刚界五方如来”的象征,这就是五台山得名的由来。

东台名“望海峰”,台顶平窄如鱼脊。西台名“挂月峰”,台顶平广如掌,其上有泉。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五台山的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平坦,气候异常寒冷,每年5月解冻,9月又见冰封。南台名“锦绣峰”,台顶似覆盂,夏季开满秀草鲜花,灿烂有如锦绣。中台名“翠叶峰”,台顶平广,气候与北台相似,一年有九个月的降雪期。这五个山峰所环抱的台怀地区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为“台外”,台内的中心“台怀镇”海拔约1600米。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的南面,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亦是十大青庙之一。这里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万历十七年(1589),神宗敕建的显通寺塔院竣工后,赐额“大塔院寺”,从此它便独成一寺。塔院寺恢宏壮丽,建筑布局以牌楼、山门为前哨,廊房、禅堂为两翼,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和大藏经阁。寺宇坐北面南,占地15625平方米,现有殿堂19间、楼14间、塔2座、牌楼2座、石碑2l通。

其中大的塔为台1不镇的标志性建筑。传说在大白塔腹内安置了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据称,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造了8.4万个舍利容器,白塔中的便是8.4万个舍利塔中的一座。

在方丈院有一座小白塔,人称文殊发塔,塔形与大白塔相似,高10米。它与大白塔遥相呼应,是塔院寺的一大景致。

在文殊发塔东南角还有一座山海楼,原名风水楼,后称青龙楼。明台高阁,面宽3间,进深3间,四出廊,单檐歇山顶。

罗睺寺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即现在的广仁寺)之间,始建于唐代。据说此处显过圣灯,所以始名落佛寺。明代弘治年问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而落佛寺也改名为“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喉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绎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雌雄成对,十分威武,是五台山最大的石狮,给罗喉寺增添了庄严的气氛。

罗睺寺既然已经从青庙变成黄庙,难怪罗睺寺文殊大殿内的骑狮文殊菩萨像而部并非金色而是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卧在莲台上面不是站着或卧在砖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花上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巾文殊像的特点。罗喉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118间。

“开花见佛”位于寺的后院,那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一座莲花台,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置了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本质结构的八片莲花瓣。花瓣下有木制的机械装置,向右旋转,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

圆照寺

圆照寺位于显通寺东北面,古称普宁寺,创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明、清两代曾予重修。明代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中国弘扬佛法,皇帝封他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赐金印、旌幡,并重新建寺。明宣德年间,皇帝诏他进京,面授弘扬佛法事宜。他逝世后,明宣宗朱瞻基敕分舍利为二,一在京西建塔并建寺,称为真觉寺;一在五台山普宁寺奠基建塔,并重修此寺,改名圆照寺。明永乐十二年(1414),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西在此寺弘扬黄教,这就是黄教传人五台山的开始。

菩萨顶

菩萨顶坐落于台怀镇显通寺北的灵鹫峰上。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菩萨顶是供奉真容文殊菩萨的地方,故也名“真容院”、“大文殊寺”。菩萨顶以它是五台山藏传佛教的首府及其皇宫式的建筑式样而声名远播。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清顺治十六年(1659),阿旺老藏被世祖诏往五台山菩萨顶总理番汉事务,主管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菩萨顶以此就成了汉藏佛教的首府,所以蒙古和西藏的黄教喇嘛常到该寺居住,菩萨顶就逐渐成了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菩萨顶自建寺以来,历代不废修饰。明代时,菩萨顶进行了扩建;清朝时,更下令重修菩萨顶。如今看到的菩萨顶,就是当年依照清代皇宫的模式建造的。

彩绘牌楼

菩萨顶有i08个台阶,台阶之上是书有“灵峰胜境”横匾的彩绘牌楼,“灵峰胜境”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文殊殿

由于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传说还曾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所以文殊殿比天王殿、大雄宝殿都大。文殊殿俗称滴水殿,那是因为殿檐的瓦上,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滴水。水珠落地不断,加上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色彩,于是便成了五台山一大奇现。

黛螺顶

黛螺顶位于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距台怀镇不远。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蜂,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

殊像寺

殊像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半公里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静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他精通内典,常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古。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唯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俩之间没有恋情,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沽。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碧山寺

碧山寺在台怀镇以北一公里处,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47l~499),初名北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代王成烁出资为孤月禅师重建。翌年,明宪宗朱见深赐额曰“普济禅寺”。弘治五年(1492),明孝宗救谕重修。嘉靖四年(1525),太空满禅师见祖庙颓废.又予重修。康熙三十七年(1698),圣祖仁皇帝发帑金重建寺宇,且赐名“碧山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台顶广济茅莲的乘参、恒修二禅师接管了碧山寺.使其发展为五台山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

碧山寺背靠北山,面临清水河,青山碧水,绿树成阴,是一座景色秀丽的著名古刹。现存寺院坐北面南,三进院落,计有殿堂、禅房1081间,石碑15通。第一进院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天王殿、雷音殿、戒坛殿,两翼有钟鼓二楼、伽蓝殿、祖师殿和禅房,僧舍等。第二进院有藏经楼。寺门前有牌楼、照壁等。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清净幽雅,是明心见性的好地方。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公里。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佛光寺内殿堂高大、层层相叠,而且布局疏朗,主次分明。东大殿踞于高台上,外观简朴大方,门、窗、墙壁、斗拱、柱、额等全用朱色涂刷。

南禅寺

南祥寺在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距五台山台怀镇180公里。南禅寺,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补修南禅寺碑记》云,南禅寺原由郭家寨、李家庄二村为至五台山弘传南宗禅的僧人驻锡所建,故名南禅寺。现存大佛殿内横梁题记云:“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寺僧法显等鼎新寺宇,彩塑了“华严三圣”。寺名仍旧,但禅寺变成了华严道场。以其地处偏僻,距五台山佛教中心区较远,又是一座不见“志书”的小庙,因此避免了“会昌发难”这一灭佛之灾而幸存下来。南禅寺又经五代战乱,但宋、金、元、明没废修葺。乾隆二十九年(1764),两村纠首郭旺贤、姚文禄等15人和住持照宓等6僧台力鼎新寺字。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时,住持木玖、唯怀师徒和村民一起集资修葺。1974年,国家拨款将大佛殿照原样进行了落架大修。

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境内,属邛崃山的余脉,包括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山势从大峨开始,二峨三峨渐次降低,迤逦延伸状如少女的秀眉,“云鬓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娥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报国寺

据《峨眉山志》、《峨眉伽蓝记》等记载,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称“会宗堂”,原址在伏虎寺右侧,清顺治年间迁于此。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并御题“报国寺”额,直沿至今。建筑规模宏伟、气势轩昂、布局规整,呈轴线对称分布,中轴线上的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依山势而建,逐进升高;寺周青松翠柏,林阴蔽日。山门三间,亭式结构,门上悬清康熙御题之“报国寺”匾。寺内殿宇门窗雕刻精细,图案生动,古朴壮丽。其中尤以“七佛殿”最为雄伟壮观。殿内殿外及石栏板的木石雕刻剔透,引人注目。藏经楼的木装修也十分讲究,人物、花鸟浮雕、透雕均属上品。

寺中紫铜华严塔铸成于明代,高7米,分3段14级。造型特殊,挺拔秀丽。塔上铸有470余尊小佛像和全部“华严经”经文。它既具我国古代亭台建筑的特征,又有佛教建筑的特色。它是研究佛教史、雕刻、建筑史等多方面的珍贵文物,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此外,还有一件著名文物,就是明永乐十三年(1415)制造的彩釉瓷佛像一尊,像高2.4米,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万年寺

位于峨眉主蜂东观心坡下,海拔1000余米。此地气候温和,地势开阔,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峨眉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就是这里,是峨眉山上的大寺庙之一。相传是汉代采药老人蒲公事佛之地,晋时开始建寺宇,取名“普贤寺”,唐代改名“白水寺”,宋改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改为“圣寿万年寺”。

伏虎寺

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始建于唐,宋时称“神龙堂”。后因寺周有虎患,寺僧建“尊胜宝幢”以镇之,更名为“伏虎寺”(又一说因寺后山似伏虎而得名)。寺为峨眉山大寺之一,曾几经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殿堂宽敞,气势巍峨,四周楠木参天,浓阴蔽日。寺虽居于绿林之中,但屋瓦之上终年无败叶。清康熙皇帝曾赐“离垢园”额,现墨迹尚保存。解放初期重修东厢房,供游人食宿之需。近年又对垒寺殿宇进行全面修葺,并有公路通于寺前。

“世界石刻雕像之最”——四川乐山凌云大佛

凌云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扛、大渡河三江合流处,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定名为“中华西方大佛”。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坐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头与山齐,脚踏大江,巍然屹立。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肩宽28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一圆桌,裸脚上可围坐百余人,给人一种“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庄严崇高感。远眺整体,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神态庄重,修长浓密的眉毛下,双眼欲睁似闭,面容显得非常慈祥肃穆,形神兼备,巨细和谐,令人称绝不已。1990年12月10日,乐山市文物管理部门在搭架测量乐山大佛的工作中,在大佛左肩对面岩壁上发现摩崖石刻题记一则。这一题记高2.7米,宽3.9米,内容为“弥勒大象”四个大字,字径1.3米,字距30厘米。并有上、下款识,上款为“靖康二年”四字,下款为“河南邵伯温书”六字,均为楷书。靖康为北宋钦宗年号,靖康二年即1127年;邵伯温是北宋大哲学家、河南共城人邵雍之子,在四川任“提点成都路刑狱”之官,曾驻芦嘉州(治今乐山)。这一巨形石刻题记有力地证明了乐山大佛的佛名确是“弥勒佛”无疑,是到目前为止在佛身附近所发现的唯一的、也是年代最早的一条石刻史证。

现凌云寺山门旁的弥勒佛像是五代时的石刻,凌云寺里天王殿的弥勒佛像是明、清时期重建的。当时乐山大佛是彩绘金身,并覆以13层楼阁,名“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楼阁不幸毁于明末兵火。

同类推荐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热门推荐
  • 极品美女的帅气小助理

    极品美女的帅气小助理

    做保镖的头一天,就得罪了何氏大少?真是触霉头。好好的英雄救美,竟然是个局。擦擦!我林小帅就是个孤儿,不带这么玩的。哎?给美女做助理?这是个好差事。身世成谜、清冷高傲,跟我有关系吗?流连花丛,成就复仇大业,这活能干!复仇之路开启中……
  • 都市之绝世狂少

    都市之绝世狂少

    老爸带着秘书跑路,是人性的沦丧还是另有隐情?富二代秦东偶得星辰戒指,是偶然,还是注定……纵横都市、无限装逼,且看秦东的狂少生涯!秦东:“狂咋了?怼天怼地怼空气!”
  • 只有我的世界

    只有我的世界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希望,这个世界只剩我一人。如果真的只剩你一个人,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许了这个愿,而现在,这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寻人之旅,为这个荒诞的错误而慢慢寻找着。
  •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本书是对共和国近20(1989~2008)年来,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当年的被普遍关注的一系列事件,例如89年的民工潮、90年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三陕工程开工、气功热潮、香港和澳门的回归、98抗洪、企业职工下岗、美国袭击中国使馆案、“远华走私案”、高教收费、SARS等重大事件的一种历史性回顾。作品均选自当年的《新世纪周刊》的现实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等新闻特点,不仅对当时的人们给予一种信息传播、思想讨论的时代意义,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一定的深思、回顾与纪念意义。
  • 三国之小将传

    三国之小将传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宅男穿越到了一名小将的身上,利用他的先知先觉,和对后续历史的走向的熟悉,创下了很多不朽传奇的故事。
  • 快穿之反派boss爱上我了

    快穿之反派boss爱上我了

    苏灵浔死了,而她死后遇到一个沙雕系统,带她穿越世界攻略反派boss...
  • 千玺能不能在我左耳边说甜言蜜语

    千玺能不能在我左耳边说甜言蜜语

    他是明星她也只是他的粉丝她很爱很爱他她在这里一个人唱这首歌他不会知道不会知道。
  • 等你回来我娶你

    等你回来我娶你

    【宠文,女强,卧底归来,无小三小四,1V1双洁,男女主都是彼此的初恋】第一次见面,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用一双天真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他道:“小哥哥,你可以带我回家吗?”再相见,他再次拯救了她。“兮兮,我等你回来亲自告诉我你的一切,不管多久,我都等得起,等你回来我娶你”穆泽铭深情的看着她说道。【人美路子野苏爽女王VS闷骚霸道不讲理大佬】
  • 君者难为

    君者难为

    为君者,得天下人抬头仰望,殊不知,在位之人,亦会瑟瑟发抖……
  • 我信了爱情的邪

    我信了爱情的邪

    我信了爱情的邪,当时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前进时,爱情却成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