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党派
一、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中国共产党在民勤县的第一个党支部于1949年5月在兰州建立。尔后,全体党员赴民勤开展工作。7月,党支部决定,斗争由城市转入农村,并成立民勤知识分子联合总会。党支部在各区组织了“农民自卫团”、“贫农团”、“农民自救会”(乡村自救会)、“穷人翻身会”、“反剥削斗争团”、“贫民突击团”等群众团体,人数达390余人。194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民勤县临时委员会成立。1949年9月23日,民勤宣告和平解放。1950年4月,经中共武威地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共民勤县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勤县委领导机关受到冲击,后被夺权。1968年4月,成立了民勤县革命委员会。1971年3月,中共民勤县委恢复。
2、历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0人,列席代表4人,代表全县79个支部、480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382人)。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6月2日至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1人,列席代表19人,代表全县3005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4年5月4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6人,代表全县4810名党员。县属各部门党员负责人、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227人列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1年3月23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22人,代表全县5132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月6日至9日在县城召开。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27人,列席代表30人,代表全县7198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4年1月18日至2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20人,代表全县7812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3月5日至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应到235人,实到220人,列席代表62人,代表全县8377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0年2月10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应到代表235人,实到221人,代表全县9200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2年12月28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9人,列席代表50人,特邀代表6人。
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97年11月10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应到代表245人,实到243人。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10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61人,代表全县11868名党员。
中国共产党民勤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06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73人,代表全县12040名党员。
中共民勤县委历任书记、第一书记表。
毛迎时书记1949年8月~1954年4月。
彭希书记1954年7月23日~1955年11月。张绍洲书记1955年11月14日~1957年12月。朱威第一书记1957年3月12日~1958年9月14日。唐德寿第一书记1958年11月15日~1961年。贾悦西第一书记1961年11月27日~1963年3月14日。郭孟泽书记1963年8月21日~1965年9月9日。冯宗汉书记1965年9月9日~1967年。叶冠宇书记1971年4月1日~1975年10月25日。
李镜书记1975年10月25日~1977年4月9日。
赵敬中书记1977年4月9日~1983年10月10日。
李能儒书记1983年10月10日~1989年3月。
牛兆虎书记1989年3月~1992年11月。祁子湘书记1992年11月~1995年8月。
王世茂书记1995年8月~1997年9月。
董福寿书记1997年9月~1999年2月。
丁军年书记1999年2月~2000年12月。
管钰年书记2000年12月~2002年12月。贾永英书记2002年12月~2005年3月。
陈德兴书记2005年3月~2006年12月谢治国书记2006年12月任职。
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1949年,全县设11个区,各区都成立中共工作委员会。1952年10月后,在各乡逐步建立党组织。1956年底,县委辖1个党组、37个党总支、17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940名。1965年,县委辖党委20个、总支297个,共有党员4623名。1976年,县委辖21个党委、4个总支、400个支部,共有党员6983名。1987年,县委辖23个党委、5个党组、15个总支、495个支部。1995年底,县委辖24个党委、6个党组、17个总支、539个支部,共有党员10613名。2005年底,县委辖党委27个、党支部571个,共有党员12503人。
三、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
1949年9月,县委领导全县人民推翻国民党旧政权,建立了县、区、乡、村人民民主政权和乡村农民协会与民兵组织,在全县开展了剿匪肃特、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和生产自救。1951年至1952年,开展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土地改革运动。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乡上建立党支部,不断壮大党在农村的领导力量,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从1953年开始,积极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开展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65个,入社农户达到99.7%。是年,全县党员由1949年底的44名发展到3940名,干部由521名发展到935名。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伤害了一些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1958年,在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大刮“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错误,在1959年上半年通过“全民算帐”,进行了纠正。1959年秋季又开展了“反右倾”斗争,把一些党员干部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0年上半年的“整风整社”和1961年的整社,又错误地处理了一些基层干部,使干部积极性受挫,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严重减产,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不幸后果。1960年冬季,中共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后,上级党委和政府给民勤调运了大批粮食和救灾物资,安排群众生活,扭转了困难局面。
从1961年开始,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关系,适当划小社队规模,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由原来的大队核算,改为以生产队核算),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增加社员自留地,允许农民经营副业生产,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城镇“精兵简政”,压缩城镇人口。全县精简职工3067人,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1962年,对1957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的2585名干部、1622名群众进行了甄别平反。从1963年起,在全县开展了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仍然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整所谓“党内走资派”,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1964年至1965年,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大搞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发展畜牧业和副业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受到冲击,直至瘫痪。1967年春季,在上海“一月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大批领导干部被揪斗,有的被迫害致死,党员停止了组织生活。在此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县人民武装部)奉命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执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1967年4月,由县人民武装部牵头,成立了民勤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负责组织工农业生产和日常工作。1968年4月,经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民勤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取代了县委、县人委的职权。1968年5月,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阶级队伍”工作。
在“清队”中,大刮所谓的“十二级红色台风”,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一大批人受到了错误的批斗。1970年8月,成立民勤县革命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整党、建党工作,逐步恢复了各级党的组织活动。1971年3月,中共民勤县委恢复工作。1972年后,在农村搞“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办农业”,批判资本主义,割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开展“批林批孔”,清查“516”反革命集团和反革命分子,在农村分期分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民勤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和党员大揭大批江青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的罪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领导全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纠正“左”的错误,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本清源,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6387件;改正错划右派86人;对2400名干部的档案作了清理,推倒了强加给他们的诬蔑不实之词,为大批受株连的人消除了影响。与此同时,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推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1980年以后,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国营、集体工商企业中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1983年,在机构改革中,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一批老干部退居二线,一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初步实现了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1985年7月,县委按照中共中央整党委员会和省委、地委的统一部署,在县、乡、村进行了整党工作。1984年以来,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干部群众中进行各种方式的思想教育,建设各种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反贪倡廉,保证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585万元,粮食总产11124万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289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本达到了温饱水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县委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开展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着力整顿软、懒、瘫、散的村级组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对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1990年2月,召开了中共民勤县第八次党代会。1992年12月,召开了中共民勤县第九次党代会。1993年6月,根据武威地委“三个大办”战略决策,成立了县、乡“大办”领导小组,从县级机关中抽调153名干部帮助基层搞“大办”。9月,县委遵照中央和省、地委的安排,在全县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止1995年底,全县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82起,其中党员违纪59件,行政违纪案件23件,受处分党员干部80人。同时,县委针对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废止了43项不合理负担项目。1994年,县委制定了《科级干部一把手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科级干部管理办法》。在县级干部中实行分组联点包项抓经济工作责任制,在县直部门单位中实行帮村扶贫奔小康责任制,在乡村两级开展争当“十强乡村”活动。1995年有50个村建成“五好村”,18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1995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元。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按照中央和省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县委在乡村两级开展争当“十强乡镇”活动,积极开展基层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党建新模式。2000年,县委根据“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工作部署,安排布署了乡镇、部门、单位的思想、作风、纪律“三项”整顿工作,自1999年以来共查处各类案件108起,其中立案查处党内案件86起,处分党员87人。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民勤县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2003年,全县共有23个乡镇、党支部全部实现了“六好”和“五好”创建目标;培养党员致富明星385人,帮带农户8957人,党员干部参与创建各类经济协会108人,20多家企业建立了党支部。2004年进行了乡镇区划调整。2005年在全县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国民党组织在民勤建立的时间是民国16年(1927年)秋,时有党员10余人。民国17年(1928年),发展党员160多人。民国36年(1947年)冬,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成立“党团合并统一委员会”。民国38年(1949年),全县国民党员共1790人、区分部19个。1949年9月23日,民勤县解放,国民党在民勤的各级组织宣告解体。
五、中国民主同盟
1979年前,民勤县无民主同盟会组织,只有盟员1人。1982年12月2日,民盟民勤县小组成立,有盟员4人。1983年5月,成立民盟民勤县支部委员会。1985年底,共有盟员19人。1993年有盟员27人。1996年共有盟员32人。2005年共有盟员50人。
民盟民勤支委自1983年6月1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盟员大会起,至2005年共召开了全体盟员大会七届。
(第二节)政权
一、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