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说完就走了,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是不会真去死的,就是想看看他怎样替自己解围,所以就静静地在一旁等着。
一会儿,纪晓岚就回来了,乾隆问道:“你怎么没死呀?你没尽忠啊?”
纪晓岚巧妙地答道:“我刚才是想跳河尽忠的,可是不巧遇到了屈原,他不让我跳呀!”
“哦?这话是怎么说的?”
“我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就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你怎么可以这么糊涂呢?我那时跳河自尽是由于当时的楚怀王昏庸无道;而你现在的皇帝听说是开明得很啊!这样,你先回去问问皇帝,如果他说自己昏庸无能,你再跳不迟!’所以我就回来想问问您!”
乾隆听后,哈哈大笑:“好你个如簧之舌的纪晓岚,真不愧是当今雄辩之才呀!”
纪晓岚借屈原之语,不仅巧妙地为自己找到了摆脱陷阱的方法,还为乾隆设立了窘境,指出“如果皇上承认自己昏庸无能,我就去死”。皇上自然不会这样开玩笑,所以纪晓岚也当然不会真的去死了。
在辩论中,双方为了争取辩胜,为了抓住对手的漏洞,都会设置很多类似的问答陷阱。如果真的遇到陷阱了,一定要学会巧妙地避开陷阱。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开对方为你设立的陷阱呢?
巧妙诡辩
有时我们答非所问会被厉害的对手倒打一耙,这对自己的论题很不利。不过不要着急,你可以采取巧妙的诡辩术灵活地来逃脱。就像文中的纪晓岚一样,既能回答对方的问题,又不会落入别人的陷阱。
转移话题
在辩论中,有时我们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陷害”。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马上转移话题,说别的去。当然,这其中也有点小技巧,如果你的话题转移过于突然,对方就可能会借机抓住你的话题不放,大做文章。所以你在转移时,可以巧妙地转移到听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上去,或者转移到对方目前还没有解决的话题中去,这样对方就不能轻易地抓住你的弱点反驳你了。
装糊涂
这也是一个高招。要是你不小心掉进了陷阱,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让自己脱身,那就干脆装糊涂,答非所问。即使对方抓住你问个没完也没关系,你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怎样去回答他的问题,尽量和对方在陷阱里周旋。
避开锋芒
陷阱会让你的辩论陷入困境,那么在开始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尽量避开对方为你设立的陷阱。你可以先用心地听清楚对方论证的重点在哪里,也就是对方论证的锋芒部分。要是你没有好的方法去应对对方的锋芒,那就立即避开,不要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要是你正好有应对的方法,自然更好。
欲擒故纵
不小心被对手困在陷阱中了,怎么办呢?别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就范”,先假装被他牵着走,然后瞅准机会,待机反攻。这个方法也不错。
将观众情绪带进自己的世界
——与观众交心
美国总统林肯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还拥有出色的口才。他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曾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说。他在演说中是这样说的:
“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罗里州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想与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是要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分子,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南伊里诺斯州,和你们一样,也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了解南伊里诺斯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了解密罗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你们中间的一分子。如果你们真的认识了我,你们就会更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对你们做不利的事。同乡们,请不要做蠢事,让我们友好地相处下去。我立志要做一个世界上最谦和的人,绝不会损害任何人,也绝不会干涉任何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的,只是恳求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你们是勇敢而豪爽的,我想这一点要求,不会遭到拒绝。现在让我们诚恳地讨论一个严肃的问题吧……”
林肯用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话语,击败了用语华美、口若悬河的对手道格拉斯,感动了当场的听众,照顾了听众的情绪,赢得了选民的心。原来反对他的那些州的选民,在听了他的辩论后,也为其真情所感动,转而投了他的选票。
一个优秀的辩论者,一定要懂得怎样在现场感染你的听众,要时刻照顾好听众的情绪,这样你才可能取得听众的信任和支持。
怎样照顾好听众的情绪?
辩论中充满热诚
一个人的辩论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还怎么去感动别人呢?而能感动自己的,一定是发自你内心的真情实感。所以在辩论时,你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论辩中去。
表述要声情并茂
要想在辩论中调动听众的情绪,就要让自己具备高昂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有力的手势,同时还要将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把听众带入你的情感世界,并适时将整个辩论推向高潮,赢得听众对自己的支持和认同。
感情表达爱憎分明
在辩论中“煽情”时,要注意将感情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以情动人就要先以理服人,如果不讲道理,一味地煽情,只会使结果适得其反。同时,感情的表达还要鲜明有力,做到爱憎分明。
耐心倾听寻觅破绽
——抓住对方“小辫子”的技巧
每个人都要学会耐心倾听。只要我们具有耐心,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牺牲掉一部分时间,很容易在对方的交谈中找到破绽。
一天早上,气温在-6℃,名探贝克来到一处湖边散步。这时,突然有个浑身湿漉漉的人,气喘吁吁地从树林中出现。他对贝克说:“我的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湖里,上面的冰突然破裂,他陷进去了,随后我跳进去救他,可是找不到他的身影。您可以帮忙吗?”贝克立刻和村民以及警员取得联系,大家急忙向出事的地点走去。他们走了大约2公里的路,看到了冰上的裂洞。贝克忽然恍然大悟,他把视线转移到那人身上,说:“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可以肯定你就是杀害那位朋友的人。你认为我看不出你的破绽吗?”贝克如何知道罪犯就是他呢,他究竟露出了什么破绽呢?原因就在于一个人在-6℃的环境下行走2公里的路程,身上不可能湿漉漉的。他的话明显是在撒谎。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会耐心倾听可以发现对方的破绽,从而看到实质。辩论赛也是如此,双方激烈进行语言的攻势时,要注意倾听,从中找到破绽,从而进行反击才能成功。
辩论是一场激烈的语言较量,其中充满了艺术性和技巧性。所以它会表现得非常紧张、急促,使辩手在表述观点的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而一个优秀的辩手是懂得怎样捕捉到对方的漏洞,获得突破口,从而取得辩论胜利的。
但同时你也要注意,在捕捉对方的漏洞时,还要努力让自己的论辞更完美一些,避免被对方抓到漏洞。否则对方找到了你的突破口,就会立即进行反击,让你难以反驳。
那么,我们如何在辩论中抓住对方的“小辫子”呢?
找出对方论据的漏洞
你在听对方阐述自己的论点时,要仔细听他所用的论据是否准确并切合论点,是否前后一致。如果对手的论据立不住脚,那么他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抓住对方立论的弱点
辩手总要对自己准备论证的问题提出看法或主张,这就是他的论点,同时也是辩论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论题的论点出了毛病,那么他整个论证的过程也就有问题了。所以你在辩论时,一定要仔细听对手的立论,要抓住他经常一带而过或含糊其辞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很可能就包含着对方辩题中致命的弱点。另外,还要防止对方在论述时偷换概念或转移辩题,一旦发现,就可以把它揪出来,为你的论点服务。
挖掘对方逻辑的纰漏
一个严密的辩论论证,除了需要有恰当的论点和真实的论据外,还必须有合乎逻辑规则的论证过程。如果对手在论述过程中,出现论据与论点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他的论据并不能为论点服务,那么对方的论点就难以成立。这时你的机会就到了。
扰乱对手的阵脚
有时,对方的不同辩手之间会出现言论上的矛盾,这时你应该马上指出对手的自相矛盾,集中火力猛攻,这样一来,就会扰乱了对手事前的配合计划,削弱他们整体进攻的气势。而且还会引起听众的兴趣,使他们给予你更多的支持。
以退为进反守为攻
——辩论“守”与“攻”的技巧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是当时的两个大国。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倚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要显示楚国的威风,于是想借此机会来侮辱晏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派人故意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告诉侍卫等到晏子来到楚国时,记住把城门关了,让他从这个洞进去。负责接待的人照做了,这时,晏子仔细地看了这个洞,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是不会从狗洞进去的,狗洞是提供给访问狗国的人用的,难道楚国是狗国吗?”接待的人无以应对,于是只好马上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深感惭愧,只好吩咐人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从城门进去见到了楚王。楚王很不服气,冷嘲热讽地说:“齐国难道没有高大的人了吗,竟选择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楚国?”晏子听后并不生气,而是很严肃地回答:“您这话说错了,我国的临淄住满了人。可谓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比肩接踵。大王怎么认为齐国没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何又选择派你来呢?”晏子毫不犹豫地说:“敝国有这样一个规矩,所有出使其他国家的大臣都必须遵循。比如,派使上等人去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使下等人访问下等的国家。我最不中用,因此就被派到这儿来了。”听了晏子的话,楚王顿时感觉脸部发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出使楚国的晏子,面对楚国的严重失礼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齐国的尊严,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
尽管楚国很强大,在他面前却是真正的“矮小”,我们要学会晏子的“以退为进,反守为攻”的处事态度。虽然晏子一次次受到刁难、嘲笑,对方故意让晏子难堪,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最终晏子给予了对方有力的回击,赢得了尊重。
向对手发起正面进攻要做到以下几点:
把握开局的主动权
无论在任何一个辩论场上,只要你争取到了主动权,你就有了取胜的保证。为了掌握主动权,首先,我们就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手,要保持充足的自信,显示出凌厉的攻势。此外还应该在开篇立论中做到稳扎稳打、滴水不漏,既不给对手留下可钻的空隙,也不能把自己的后路堵死。
语言简洁利落
说话时一定要有分寸,要看对方的观点在哪里落脚,你就朝哪里“开火”。对准对方的论点,用干净利落的语言,直接给予反驳,要保证没有半句废话,每句话都一针见血。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辩论中仿效的技巧
一个商人夸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接着吹嘘自己的盾坚不可摧。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那人哑然。
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对方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某些悖论,借用原话,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对方的论点就不攻自破了,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能像上逻辑课那样,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也没有必要那样做,因为如果都这样就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在辩论中反驳对方时,能将逻辑与机智融为一体,便会使反驳更加有力、更加有趣。
一天,古希腊的文学家欧伦斯比格去饭店用餐,店主的牛肉没烤好,可是他很饿了,店主这时建议说:“谁要是等不及正餐,就可以随便先吃点现成的东西。”于是,他就吃了不少干面包。
吃饱之后,他坐到烤肉炉边。等到肉烤熟后,店主请他上桌就餐时,他随意回答说:“烤肉时,我闻味儿都闻饱了。”说完之后就躺在炉边打起盹来。最后,当店主来收烤肉钱时,欧伦斯比格因没吃烤肉而拒绝付钱。店主则说:“掏钱吧!你不是说你闻肉味儿都闻饱了吗?所以你应与吃肉的人付一样多的钱。”
于是,他掏出一枚银币扔在长凳上,对店主说:“你听到钱的声音了吗?”
店主说:“听到了。”
欧伦斯比格马上拾起银币,重又放回了钱袋:“我的银币的声音正好够付我闻了你的烤肉味儿的钱了。”
店主无可奈何。
在此例中,店主将“吃肉”的概念偷换成“闻肉”,这种混淆是非的诡计被聪明的文学家看穿了,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钱声”付“肉味”的钱,自然顺理成章。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一位擅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手。据说有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不便直接回绝,于是,煞有介事地向四周环视一圈,然后,神秘而小声地问:“你能保密吗?”
朋友回答:“当然能。”
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那位朋友先是一愣,接着很快领悟了罗斯福的言外之意,尴尬地一笑,不再追问了。
实际上,他们在说话中所用的这些方法,就是辩论中的仿效反驳。即辩论者通过想象、联想和对比等手法,仿造出与对方观点相似、相同或相反的观点,以此来回击对方。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出其不意,没有心理准备,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是辩胜的绝佳手段。
怎样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呢?
正面仿效
所谓正面仿效,自然就是顺着对手的观点来进行类比和联想了,得出的结论也要和对手的理论相似或相同,用自己仿造出来的论点来驳斥对手不合理的论点,使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上述案例中的罗斯福就运用了这一方法。
反面仿效
反面仿效与正面仿效正好相反,当然也是通过仿效对方的思路,只不过得出的结论是与对方相反的结论,一正一反,来说明对方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就如上述第一个例子中的欧伦斯比格一样。通过反面仿效,可以让对手在论证中的逻辑弊病不证自明。
当然,如果你能将正面仿效和反面仿效结合起来使用,那效果就更好了,对方的谬论就更可以暴露无遗了。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仿效的辩论方法要用在“破”中,而不是“立”中。所以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你大可不必考虑自己的表达是否合乎逻辑、是否严密,只要与对方的逻辑相同即可。这点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