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大家一起度过。新的一年很快就要来临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大家将带着父母新的希望,带着朋友新的祝愿,也带着自己新的梦想,开始新一年的新生活。在新的一年里,我衷心地希望大家以新的语言、新的行动、新的风貌、新的一切去面对明天新的太阳,开始新的学习,展示新的生活以掌握新的知识,增加新的技能,取得新的成绩。相信几年之后,大家一定会以新的姿态、新的风采站在父母、朋友、社会的面前。那时你一定会更加骄傲地说:‘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虽是即兴演讲,却发之于心,一气呵成,并且格式新奇,巧妙地“秀”出了新年的一个“新”字,自然也就成了一次成功的演讲。因此,掌握演讲的重点,是演讲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那么,我们该怎样“秀”出自己的演讲重点呢?
弄清楚自己究竟想“秀”什么
这是演讲成功的关键。只有准确把握了演讲的重点,了解演讲的主题,才能准确地切入演讲的核心,抓住关键内容。如果连演讲的主题是什么都弄不清楚,讲起来也没有重点,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那又怎么能让听众听明白呢?
重点强调“秀”的内容
对于演讲中的重点内容,在演讲的过程中你不妨多强调几次,就像例子里的那位老师强调新年的“新”字一样,这不但有效地加深了听众的记忆,而且突出了演讲的重点。
“秀”也要“秀”得有道理
“秀”是为了突出你的演讲重点,不可乱“秀”。凡事都有个度,演讲重点的确应该强调,但这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合情合理。否则“秀”过了头,也许就会给人一种过于做作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演讲中强调重点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小故事大智慧
——演讲中如何说故事
范蠡在当官前,曾侍奉过齐国的大臣田成子。田成子经常让范蠡为他做一些杂事,比如拿东西、写书信等。
有一次,田成子准备离开齐国前往燕国,便让范蠡随行,帮他背一些印信和文件。可聪明的范蠡这次也想让田成子“侍奉”他一回,想要让田成子背东西,他必须想办法说服田成子。
范蠡思索了一会儿,便对田成子说:“你有没有听过沼泽的蛇的故事?说的是沼泽中的蛇为了活命而要离开,这时有一条小蛇就对大蛇说:‘你走,我跟在你后面一起爬,别人肯定会知道我们是蛇中的逃跑者,这时也肯定会有人因此拦住我们。但如果我们换个方法,比如你背着我走,人们看到你这么大的蛇背着我这样的小蛇,肯定会认为我是神,这样他们就不会害我们了,我们也可以免于一死了。’现在我们这样行走,我跟在你后边,你高大威猛,可我一看就是卑微羸弱,别人只会把你当做一个小国的使节,看不起你。但如果反过来,由你来做我的跟班,别人一看到我这么瘦弱的人,后边跟着这么勇猛的人,肯定会把我们当成大国的权臣,我们也就能处处受到礼遇和尊敬了,这岂不是更好?”田成子认为范蠡的话很有道理,便自己背着印信和文件走在范蠡的后面。
在这里,范蠡巧妙地运用了“沼泽的蛇”的故事,最终说服了田成子替自己背东西,自己也“牛”了一把。
如果一个演讲者是个善于说故事的人,那么演讲中他也必定会用故事来增强演讲的形象性、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听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演讲更具魅力。
那么,如何在演讲中说故事呢?
讲点幽默的小故事
如果在演讲中加入点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那一定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幽默故事重在“简单好笑”,不需要说明更多的细节,讲出重点就可以了。当然,演讲中的故事不需过长,也不要偏离主题。
巧妙地选择故事
演讲中要选择合适的故事来讲。所讲的故事一定要与听众的智力水平、经历、职业、年龄以及当时演讲的场合等特性相吻合,不然的话,可能会让听众没兴趣听,或对你的故事产生厌烦感,从而影响演讲的效果。
善于演绎自己的亲身经历
听众是很喜欢听演讲者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所以你不妨巧妙地利用一下听众的这种心理。在演讲中适当加入点自己的“故事”,如你的困难、糊涂事甚至是无知等,都会拉近你和听众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增强讲故事的视觉效果
我们知道,演讲绝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视觉艺术。如果你在讲故事时能配合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摇头、摆手,或者夸张的表情等,无疑都会增强故事的形象感,让你的故事更加丰满生动,从而为你的演讲增强效果。
寓理于乐
——游戏演讲术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作过一个题为“知识经济和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思考”的演讲。在演讲中,厉以宁先生兴趣盎然地做起了“拆字先生”,用一种游戏的方式表达了对目前社会上的企业生财之道——“挣钱、生钱、赚钱、来钱”四个层次的见解。他说:“挣钱是最辛苦的方法,‘挣’字就是将一双手摊开,辛勤地劳动;生钱则不同,‘生’字是一个平台上一头牛,牛市牛市,就是说要上市;而赚钱就又上了一个层次,把‘赚’字拆开,‘贝’就是钱,‘兼’意味着兼并,也就是说,只有兼并才能有钱;来钱是最高境界了,‘来’字的繁体是‘來’,中间是个‘十’字架,表明企业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扎实;另外三个‘人’字,表明要把人才聚集在一起才能来钱。”
说到这,厉以宁话锋一转,又回到主题:“如果没有所有制的改革,一切都将是不可能的。”他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这里,厉以宁先生在演讲中用拆字游戏的方式,巧妙地解释了现实社会中的经济现象,给听众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不要以为演讲就一定要一本正经地“扮严肃”,如果能在演讲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方式,不但能寓教于乐,寓理于戏,还能以理服人,被听众所喜闻乐见。这就是所谓的“游戏演讲”术。
下面介绍三种“游戏演讲”术供大家参考。
拆字妙解
上文中厉以宁先生在演讲中就是运用了这一方法,它能够运用拆字游戏来寄寓所论之理,给听众以独抒新见的感觉,从而让演讲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演示设疑
在演讲中,你也可以运用一些实物演示的游戏来寄寓深刻的哲理,并且在实物的演示中,以设疑解惑的方式来启发听众的心智,使之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有点“小儿科”,却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你的演讲别具特色。
戏法寓理
在演讲中,你还可以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小戏法,并寄寓耐人寻味的道理,让听众在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你所讲的道理。某医学教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就先发表了一篇独特的演讲。他指着一个装满淡黄色液体的烧杯对学生说:“如果你想当一名杰出的医生,既要有勇敢精神,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现在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烧杯里装的是糖尿病人的尿液,你们学我的样子试一试。”然后他把手指伸进了尿液,并取出来放进口中尝了一下。学生见状,也都学着他的样子尝了起来,结果有的皱眉头,有的反胃,有的呕吐。这时这位医学家笑着说:“你们是勇敢有余,观察不足啊!我是将手指伸进去了,但我伸的是中指,而放进口中的是食指;并且烧杯里装的也不是尿液,而是加了糖的淡茶水。”学生一愣,接着都相视大笑起来。在这里,教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戏法,先诱使学生上当,然后再幽默地点破用意,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既耐人寻味又妙趣横生。
当然,运用“游戏演讲”术时,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首先,你的“游戏”不能脱离了演讲的主旨,否则就是卖弄噱头,搞花架子;其次要尊重听众的人格尊严,不能愚弄听众;最后,还要使自己演讲中的“游戏”设计自然巧妙,引申推论符合逻辑推理,不能牵强附会,否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通俗易懂远胜晦涩艰深
——使演讲内容通俗的技巧
弹琴看听众,说话看对象。演讲也一样,在演讲时,一定要先考虑到听众的水平,要让他们听得懂。如果你面对的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那么你的语言就应该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而如果你面对的是工农大众,那么你的语言一定要浅显、平易、朴实,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当然更不能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你的听众是根本接受不了的。
当然,如果能在演讲中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但不管怎么样,为了接近听众,和听众交流,并受到听众的欢迎,演讲语言首要的还应该是通俗易懂的。
那么我们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多使用口头语
使用口头语的好处就在于,它多是简洁明快的短句,几乎没有冗繁复杂的长句和欧化的倒装句,所以这些大众语言大家都能接受,也不至于因听不懂而感到郁闷。当然,我们所说的口语主要是指那些多数人能听懂的普通口语,而不是那些多数人听不懂的方言土语。另外还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能办得到的,而需要付出心血,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锤炼,才能“易处见工”。
运用熟语
所谓熟语,就是人们在口头长期流传,渐渐固定下来的口语。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它包括惯用语、谚语、成语、格言和歇后语等。这些熟语虽然字数少,却寓意深厚,言简意赅,如果能在演讲中合理运用,可使言语简洁,增强演讲的效果。一般我们常在演讲中使用的熟语诸如“泥菩萨过河”、“竹篮打水一场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
适当使用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定型的习惯用语,它简明生动,含义单纯,通俗有趣。如要表达空许诺言的意思,可以说“放空炮”;如要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提供方便”的意思,可以说“开绿灯”。在演讲中恰当地使用惯用语,能够增强演讲和谈话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巧用谚语
谚语和惯用语一样,也可以为你的演讲语言增色。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经验经过长期传播在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它富于哲理,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运用得当可以大大增强表达效果。比如你在表达“思乡”的意思时,可以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类的谚语。谚语经历了千百年的长期流传,千锤百炼,因此常为讲演和谈判者使用。
使用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整体性的意义。它是经过千锤百炼而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如果你能在演讲中恰当而准确地运用成语,肯定会大大提高语言的精练程度。比如要表达“巴结或投靠权势者从而猎取个人名利”的意思时,可以说“攀龙附凤”;要表达“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的意思时,可以说“功成不居”等。
加点歇后语
歇后语也是口语中的一种,它带有隐语的性质,一般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才是要表达的真意。如果要表达“假情假意”的意思时,可以引用“下雨出太阳——假晴(情)”;你要表达“两面讨好”这个意思时,可以使用“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这样的歇后语。
这样会让你的演讲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听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美味不可多用”。作为语言中调味品的歇后语最是如此,用得恰到好处,准确简练,能够一语千钧,增添力度;用得多了,反而会惹人生厌,流于肤浅和滑稽。
不过,即使演讲语言要求通俗易懂,也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文采。相反,演讲的语言更需要有一定的文采,演讲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必须调动一切语言技巧,如逻辑技巧、修辞技巧,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让“凤尾”为演讲加点料
——演讲完美结束的方式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最能显示演讲艺术的重要环节。结尾在一场演说中是最具战略性的。当一个优秀的演说者退居席后,他所说的最后几句话,将会在听众耳边回响,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我们所说的“余音绕梁”就是这个效果,因此演讲的结尾也需要精心设计。
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讲得好,能曲终奏雅,给听众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讲得不好,你前面所讲的一切都会功亏一篑,让听众感到失望和扫兴。因而这最后的部分也是演讲中最需要讲究策略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尾呢?一般来说,演讲的结尾方式有以下类型。
总结观点
在演讲时,我们常常有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自己要讲的观点在自己脑海中如水晶般清楚,因此听众也肯定会同样清楚。事实上并非如此,你对自己的观点清楚,是因为它已经在你的脑海里被你思考过很长时间了,但对听众来说,这些观点却是全新的。它们就好像一把丢向听众的弹珠,有的可能会落在听众身上,但绝大部分都会零乱地掉在地上。听众只能“记住一大堆事情,但没有一样能记得很清楚”。所以有必要在演讲结束时总结一下你整篇演讲的观点。
借用名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短句或诗句结尾,那么这是最理想不过的演讲结尾方式了。它不但会产生最合适的风味以及庄严的气氛,还可以表现出你的独特风格,产生美的感受。世界扶轮社社长哈里·劳德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他的演说的:“各位回国之后,你们之中某些人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给我,我也会寄一张给你。你们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去的,因为那上面没有贴邮票。但我会在上面写些东西: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万物枯荣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东西永远如朝露般清新,那就是我对你永远不变的爱意与感情。”这首短诗与他当时的演说气势很配。因此,这段结尾对他来说,是极为合适的。
结尾激发高潮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结束方法,它通常很难控制,但如果处理得当,效果就会出乎意料地好。整个演说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分量也愈来愈重。林肯在一次有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演说中,就用了这种方法来结尾:“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百次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
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而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每一个比喻都比前一个更为强烈,他把他那个时代拿来分别和哥伦布、基督、摩西、亚当等时代进行比较,因而累积了效果,达到了高潮。
由此可见,精妙的结尾既是收束,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既别开生面,又来得自然。这是我们在演讲中必须不断学习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