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理官场的人际关系来说,吴起的遭遇也有一个可以吸取的重要的经验教训。吴起以为,有了楚悼王这样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他便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胆地去干他所想干的一切,而对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像楚悼王这样地位的人,你将他作为一个孤注,将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有朝一日,他两眼一闭,呜呼哀哉了,你该怎么办呢?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颁布了他的变法命令一年多后,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便想拿太子开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结果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鄙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商鞅奠定的基础。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
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灭族。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鞅其人,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他的变法政策,为秦孝公以后几代秦国的国君所信守,秦国因之而强大。
但他长于谋国,拙于做人,他却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得罪呢?
老于棋道的棋手,当他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观三。而商鞅却一步把棋走绝,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却是个失败者。
做人的艺术,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两难之境,把球踢回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不必去苦思冥想,只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去解脱,让对手去承受自己设计的圈套。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
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王元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在我国历史上的秦末战争中,楚王项羽与刘邦两路兵马同时进发关中。结果刘邦先打进关中,当了关中王,项羽依仗自己兵多势大,对刘邦很不满意,并且要加害于他。这时范增就给项羽献计,说:"等到刘邦上朝时,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意去吗?"如果他说愿意去,你就说:"我早就知道你愿意去。那里是养兵练将的好地方,又可聚草屯粮,你养足了精兵强将好跟我争天下,对不对?这证明你有反我之心,绑出去杀了!"如果刘邦说不愿意去,你就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愿去的,你入关当了关中王,叫你去南郑,你怎么会愿意去呢?你这是有意反我,绑出去杀了!"我想他刘邦是怎么也逃不出灭顶之灾的。"范增的这个主意够恶毒的了,看来刘邦是必死无疑了。
有一天,刘邦参见项羽。项羽就按范增所授的一套问刘邦,刘邦沉思片刻,对项羽提出的问题却没有回答"去"还是"不去"。
他装着很虔诚的样子回答说:"大王啊!臣食俸禄,命悬于君手,臣如大王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惟命是听。"项羽一听,杀掉刘邦的借口看来不是那么"名正言顺",无可奈何,只好对刘邦说:
"你要是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刘邦回答:"是,臣遵旨。"刘邦巧妙地运用了模糊的话"惟命是听",避免陷入项羽的圈套,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我们在回答别人问话的时候,不必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把球往回踢,也是一种避祸之术。
曲线进攻,让对方顺着你的意图来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尽力避开对手的优势,趁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进攻其薄弱的环节,从而克敌制胜。
清末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言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
"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么个死法?""跳河。""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正是因为纪晓岚巧用"迂回出击"的技巧,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还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有时与人,比如老板或上司等人说话时,需要懂得一点转弯的艺术。要是只会直来直去,结果很可能是既得不到赏识,有时候还吃不了兜着走。"曲线进攻"是对付这种情形的最好招数。
晋文公一次用餐时,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第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同时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自己?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适时运用善意的谎言是做人的智慧
善意的谎言不是以利己为目的,这种在适当的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着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
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A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B走在一起。B这些天心里很郁闷,和老板的关系十分紧张。二人边走边聊,B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指出老板对待他的种种不公平,还把老板的无知、浅薄及一些丑事统统信口说了出来,最后,怒犹未尽,忍不住又大骂了一通。
过了些日子,老板在A面前也谈起了B,言语之间非常不客气,怒斥B的不顾大局、平庸无能、不思进取、不善开拓等诸多缺点,末了,老板问A,可曾听见B在他面前说过自己什么坏话?
A是一个诚实的人,此时,他该怎么办呢?
无疑,A对老板说实话是火上加油,只能促使老板与B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而如果不说实话,撒一点小小的谎,假设A这样对老板说:
"B的人挺好的,他从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什么闲话!相反,他倒是挺佩服老板的魄力的,至于最近有点不开心,他说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闹了点小误会,他说你会很好的处理的。你放心,B是不会说什么的。"这样一来,不仅老板的怒气会马上消下来,他也会立刻反躬自省,认真地考虑对待下属的问题。一场本来可能导致两人大动肝火,甚至让老板难堪、同事失业的争端就此化干戈为玉帛了。而且,即使有一天老板发现A讲的不是实话,他也不会怪罪A,他会认为A为人厚道、心地善良,会处理事情,根本想不到什么说谎了。
上面的这件事,使用谎言,能使两方面都能得到好处,而讲实话,却让每个人都受到损害。可见谎言在人际关系中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一天小王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朋友看到他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小王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这位朋友介绍过。见他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小王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
"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小王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他们走,临走时硬塞给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他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小王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
恰当合适的谎言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维他命,虽然需量不多,但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缺了它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营养不良萎缩损坏。
我们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会做媳妇的两头瞒,不会做媳妇的两头传",说的也是同一道理。居家过日子,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能以真实的态度去对待,说一些假话,应付应付,什么都会过去的。
真诚是人人必备的美德,但它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