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条件,是人际交往达到和谐融洽境界的推动因素。一般而言,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这样几种:
1.问候型敬语
即人们彼此相见相互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既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也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请求型敬语
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道谢型敬语
道谢型敬语是指当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及时而有效的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等。
4.致歉型敬语
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而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即“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等。
当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种类型外,在这样一些场合下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从事人际交往的人们在心里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礼仪精髓:
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作为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最后,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谢绝别人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例如,有人邀你外出游玩,可你因有其他事情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不好接受;父母出于疼爱,帮你做某些事情,但你不愿让父母代替你做等。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人们都不愿意自己的愿望遭到拒绝,对方一个断然的“不”字,有伤情面。所以,谢绝的语言要特别注意礼貌和分寸。
1.感谢对方的好意
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一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2.诚恳的致歉
“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3.寻找恰当的借口
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词”,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上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此外,还应该掌握拒绝的礼仪技巧。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公共场合的交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事实上我们都不可能有求必应。实际上,拒绝别人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表现的时候总是多于承诺、应允的机会。没有允诺或没有拒绝的交往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拒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可能是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是我们不得不兼顾第三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方的要求不合情理。总之,理由的可能是有很多的。尽管我们的理由有千条万条,但是,由于我们的拒绝所引起对方的心理抗拒,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情感,后果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这样的消极后果能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拒绝的礼仪技巧。
1.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社会组织、群体或个人有求于你的时候,这些要求多数情况下又是不能全部满足的。例如,朋友请你聚会,你却不得不加班;领导让你晚上加班,你却必须照顾身边无人照料的生病的孩子;邻居托你出差时捎带东西,你却因日程太紧,没有时间关照此类事情;外单位来你公司要求采购紧俏商品,而你公司确已无能为力;某公司代表的请求有违国家法规,等等。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概承诺,不可能,也办不到。如果都答应下来,最后只能落得一个“言而无信”的坏名声。支支吾吾,不置可否,也不合适,这样对方就会以为你不负责任,缺乏能力。
不予拒绝的理由可能很多,比如,担心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怕伤了双方的和气,怕由此招来不测的后果,等等。正是由于这样一些理由,会制约着我们常常不能果断地、面对面地拒绝别人,甚至还违背自己而给别人肯定的答复。客观上不能满足对方,或者很难满足对方,而主观上又当面给予了肯定的承诺,其后果只能是这样:要么自我谴责,产生自我抑制,后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么勉强应付一下,使自己或组织受到损害;要么就落个“言而无信”的坏名声,可能就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憎恶。为了长远、有效、脚踏实地地发展公共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能使众多的不得不采取的拒绝行为所引起的抗拒心理和消极情绪的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我们应当首先自觉地建立起一种随时准备说“不”的勇气和自信心。
2.学会委婉拒绝
拒绝,其实是一门有高难度的而且是专门的技巧,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探讨;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拒绝技巧,才能收到拒绝的效果。虽然应当提倡在适合的时候要表达“不”,但真正能愉快地接受“不”字的人恐怕是没有的。相反,断然拒绝必将会导致公众的不满:轻易地、直截了当地说“不”,只会让人以为你是一个毫无诚意的人。如果我们一遇到需要否定的场合,就连声地说:“不,不,不!”不仅仅表现了我们的知识浅薄与幼稚,而且很有可能会破坏人际间的友谊,断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或许还会毁坏组织的形象。
在必须表达否定的时候,首先需要尊重对方,说话时要适当、得体,学会使用一些敬语,就会扩大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亲人、熟人面前,我们总是在言语上随便一些,表现得有话直说,直来直去。而在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我们总是彬彬有礼,说话很注重“分寸”,对方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一下给你提出什么要求或是表达什么样的意愿。当我们需要表达否定的时候,如果也用敬语,在语言上就会表现出对对方格外尊重,对方也往往因此会产生“可敬而不可近”的感觉。这种用敬语来扩大距离的方法适合在交往还不是太深的公众面前使用。
礼貌拒绝对方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让步拒绝法、预言拒绝法、提问拒绝法,等等。
礼仪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