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国成功地完成水下导弹发射;攻克了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值反应堆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计算机;成功培育转基因杂交水稻;原子级操纵技术和原子级加工技术居世界前列;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乙型肝炎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临床治疗等,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关系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局面。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发展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10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的邀请访问日本,23日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这次历史性的友好访问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生效,使中日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日关系曾出现波折,1990年7月,日本率先恢复了对华的第三批贷款,在松动西方对华“制裁”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标志中日关系全面正常化。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1992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先后访日,日本明治天皇于10月首次访华,这使中日关系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9年2月17日,我国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对越南侵略者发起自卫反击。3月5日,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宣布我边防部队被迫自卫还击,已达到预期目的,从即日起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并且再次建议中越双方迅速举行谈判。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推行睦邻政策,大大改善和发展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使我国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首先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1989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同邓小平同志举行会晤,宣布两国从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次会晤标志着破裂了20多年的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我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的原则,同独联体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保持在各个领域里的友好往来。
中越两国以1991年11月的高级会晤为标志,结束了双方长达13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90年12月,中老关系正常化。1992年8月24日,我国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1990年8月8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中断关系23年后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同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建交公报。1991年,中国与文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东盟六国建立和恢复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巩固和发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李鹏总理访问印度,这是31年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正式访问印度,开辟和发展了中印关系的新时期。
1990年中国与西方七国的关系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继日本率先恢复提供第三批日元贷款之后,西欧国家也逐步恢复了对华出口信贷保证、政府贷款、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10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正常关系。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随着世界多极化形势的发展,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丰硕成果,到1992年我国已同15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剧烈变化。东欧剧变,尤其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世界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改善和调整同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89年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后,在布什政府任期内两国关系仍处于僵持状态。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对华政策采取以人权问题和限制武器扩散为中心,利用最惠国待遇为施压手段,以达到以压促变的目的。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克林顿进行了会晤。双方就中美之间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彼此增进了了解,这标志着中美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1996年,克林顿竞选连任,他表示对华政策仍奉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次访问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
1999年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美国再次提出攻击中国人权状况的提案,计划在亚洲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等事件,使中美关系再度跌入低谷。
1999年11月,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在新西兰奥克兰(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使中美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谈判在北京达成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经贸合作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发展。1992年12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俄两国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保持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1992年俄外长访华,使1991年5月中国和苏联政府签署的中苏国界东段协议正式生效。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等重要文件。此后,中俄两国元首、政府首脑多次互访,促进了两国在政治、经贸、地区安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2000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访问中国。双方还签署了《北京宣言》,指出1996年宣布建立的中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在重视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同时,也重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关系。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中国上海共同签署了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以后,五国元首每年举行一次会晤,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局势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上海五国”合作机制。这对于双边和多边深化安全领域合作,联合打击各种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极端势力,推进经贸合作,加强在国际舞台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打破西方国家对华制裁之后,中国与西欧关系逐渐恢复,中国和西欧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这期间中国还进一步发展了同欧盟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面向21世纪的时候,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一步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上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阅读书目: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美]费正清著,知识出版社。
《中国现代化史》,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新编中国通史》,邱树森、陈振江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高皋、严家其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上海译文出版社。
《毛泽东传》,[美]R·特里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巨变:1972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尹永钦、杨峥辉编著,当代知识出版社。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贝文·亚历山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毛泽东传》,上、下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2.如何看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如何看待全面建设时期的经济发展?
4.试分析“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5.如何看待改革开放时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6.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理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