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在想办法赶走自己的忧虑情绪,许多人这样做到了。
“没有时间去忧虑”,这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说的话。当别人问他是否为自己肩负的重任而忧虑时,丘吉尔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忧虑。”
“让自己忙着”这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够把忧虑赶出去。心理学上一条最基本的定律就是:一心不能二用。人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去想令人兴奋的事情,又与此同时陷入忧虑当中。
“让他们忙着”这句话,曾被医生用来治疗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每一分钟都让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击的人充满了活动,比如钓鱼、打猎、打球、打高尔夫球、种花以及跳舞等等,根本不让他们有时间闲着。
“职业性的治疗”是近代心理医生使用的名词,也就是拿工作当成治病的处方。这并不是新的办法,古希腊的医生早已经使用了。
每一个心理治疗医生都能告诉你:工作——让你忙着——是精神病最好的治疗剂。
要是你不能一直忙碌着,而是闲坐在那里发愁,你会产生一大堆被达尔文称之为“胡思乱想”的东西,而这些“胡思乱想”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会掏空你的思想,摧毁你的行动力和意志力。
有忧虑时不必去想它,在自己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
马特先生就是这样消除自己的忧虑,他在那段焦虑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航行。
1953年的一天晚上,马特先生胃出血了,被送进芝加哥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不到几天,他的体重从175磅锐减到90磅,只能每小时吃一汤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晚上,护士把橡皮管插进他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医生坦率地告诉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马特先生想了许多,他开始焦虑、发怒,病情因此加重许多。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马特发现自己几乎只剩下一张躯壳,这不是他原来的样子,他决定做一些改变。
他对自己说:马特,如果你除了等死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指望了,还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剩余的时间呢。你不是一直想环游世界吗?现在可以去做了!
当马特把这个想法告诉医生时,医生以为他疯了,并警告他说:如果你环游世界,就只有葬身大海了。
马特说:不会的。我已经告诉了亲友,我要葬在尼布雷斯卡州老家的墓园里,我打算把棺材随身带着。
他真的买了一具棺材,和轮船公司讲好,万一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进冷冻舱里。
马特从洛杉矶登上了“亚当斯总统号”船,开始向东方航行了。真奇怪,他居然觉得好多了!渐渐地不再吃药和洗胃,不久之后,任何东西都能吃了,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酒,他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享受过这样的东西了!
马特在船上和人们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他感到非常舒服,充满了欢乐。回到美国之后,他的体重增加了60磅,几乎完全忘记了以前的焦虑和病痛。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开怀过。
回来后,马特先生对他的家人说:“如果上船之后我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我只会躺在棺材里完成这次旅行了。”
烦恼于事无补
烦恼会破坏一个人的精力,阻碍一个人的志向,减弱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并损害宝贵的健康。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因烦恼而获得过好处,也没人因烦恼而改善自己的境遇,烦恼只会在无形之中给烦恼者造成更大的烦恼和损失,它能使天才流于平庸,能使本有建树者屡遭失败,使陷入其中的人自己掐灭成功进取的希望。
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永远无忧无虑。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天真烂漫、不受世俗束缚的孩子们,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或许他们的苦恼在大人们眼里一文不值,无关痛痒,但孩子们对于这些麻烦仍然会产生激烈的反应。
不仅如此,一个心智、思想各方面都已十分成熟的人,仍不免受到烦恼忧愁的侵袭。普通人会接二连三地遭到这些烦恼的侵袭,毫无还手之力,任其在体内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最后这些烦恼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将人压得死死的,喘不过气来,导致最后抑郁而终。
烦恼虽然只是一种情绪,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对人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人在烦恼时,可使意志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瓦解。
烦恼会破坏一个人的精力,阻碍一个人的志向,减弱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并损害宝贵的健康。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因烦恼而获得过好处,也没人因烦恼而改善自己的境遇,烦恼只会在无形之中给烦恼者造成更大的烦恼和损失,它能使天才流于平庸,能使本有建树者屡遭失败,使陷入其中的人掐灭成功进取的希望。
低逆商者处于逆境之中往往烦恼不已,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果有,就一定要摒弃让自己烦恼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心自由自在,不被烦恼这种不良的情绪所束缚。
活跃起来,尽量使自己忙碌起来,烦恼自会被挤得无影无踪。工作不能置人于死地,但烦闷却能杀死大批人。做任何工作,做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害。能够真的损害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做事的心理作用——在未做事之前,已因脑海中的顾虑畏惧而预感到的种种不快。
一个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烦闷上的人,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尽量地发挥他固有的能力。世界上能摧残人的活力、阻碍人的志向、减低人的能力的东西,无过于烦闷这两个字,它能败坏人的健康、摧残人的活力、损害人的创造力量,因而可以使许多大有作为的人一生碌碌无为,平庸而终。
你曾听说过人能够从烦闷中得到丝毫的好处吗?它可曾有过一次帮助别人改善生活的作用吗?我们只知道烦恼随时随地都在损害人们的健康,都在摧残人们的活力,减少人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活陷入不幸之中。
烦闷能摧毁人的活力,消磨人的精神,所以从负面来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一个人在心绪不宁的时候,他所做的工作自然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人的各种精神机能,一定要在丝毫不受牵制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最高的效力。困于烦闷的头脑,它的思考往往会不清楚、不敏捷、不合逻辑。在脑细胞受烦闷的侵扰时,脑部的思考力,自然不能像毫无干扰的时候集中。
“烦恼使人老”,烦恼是在人们的脸上刻画出皱纹的残酷刀锯!有人因为烦闷在几个星期之内而面容一变,前后判若两人。
逆商高的人每次在烦恼来袭时,都警觉地发现到了。他们不会无视它,更不会回避它。相反,他们会主动地承认其存在,承认自己的软弱。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生活除了烦恼忧愁这些灰暗的东西,还存在许多光明快乐的东西。人不可一叶障目、因小失大。沉溺于黑暗之中,错失了光明。高逆商者会巧妙地为这些烦恼消极情绪寻找一个恰当的出口,然后再以轻松的心情轻装上路。
驱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常常怀着一种愉快的态度,而不要老是去看生活的丑恶面。维持健康的身体,也是矫正烦恼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胃口,酣适的睡眠,清爽的神智,都可以减少烦恼,在一反常态的情形下,烦恼才会滋生。体强力健的人,为烦恼所乘的机会比较少。但在活力低下、体质衰弱的人的生命中,烦恼最能立足、滋长。
当你觉察到有烦恼的思想侵入你的生活中,你必须立刻让你的心中充满希望、自信、勇敢、愉快和热情的思想,不要坐视这些可降低你逆境商的敌人在你心中盘踞起来,要立刻把种种烦恼驱逐出你的心胸。
医治烦恼,你无须找医生,无须吃药,你完全可以自己治疗。你只要用希望替代失望、乐观替代悲观、镇定替代不安宁、愉快代替烦恼就够了。相反的思想是不能并存的,两者是相互排斥的。
消除烦恼,净化心灵,无形中,你的逆境商就得到了提高。
学会与孤独相处
人的一生,最多的就是孤独。无数的成功者,把孤独和寂寞作为他灵魂的过滤器,不断地恢复和培养他的创造能力,滋补他的内心世界,不断地从精神上给自己补充营养。思想者因为寂寞而产生深沉思想,创造者因为孤独而不断创造。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都有很多时候必须独处,人的一生,最多的就是孤独。我们要学会泰然地接受自己,接受逆境现实,才可能在孤独中找到满足与安然,才能在孤独中得到自我提升。
近年来的健康统计指出,单身者较容易早死,一些心理学家依此推断,孤独的人因社会关系孤立,以致在心理上养成孤僻的性格,一旦陷入逆境之中,孤独者往往无所适从,甚至丧失自我,使自己走上万劫不复的沉沦之途。
但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样。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和薛佛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人们感到孤独和寂寞时通常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悲伤被动”的反应,这样的孤独者往往花上许多时间睡觉、吃东西和自艾自怜。经常有女性说,她们在心情不好的一段时间里,反而长胖了很多。可以想见,心情灰暗消极的孤独女性,整天懒懒地躺在床上,或者不断地吃东西,得到的结果当然是“痴肥”。
另一种则是“创造性孤独”反应,他们借看书、听音乐、培养嗜好、研究、写作或玩乐器来克服无边的寂寞和孤独。
许多著名的作家,在空无一人的孤独当中,全靠写作来度过每一天。还有一些创造力的画家、音乐家等,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创作来对付孤独。在此过程中,他们更觉得平静,有创意,有收获,更快乐。所以,他们往往喜欢独处,觉得自己在独处的时候更加快乐一些。
不能忍受孤独、寂寞,不能坐冷板凳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是在坚守孤独的过程中,写成了伟大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牛顿写《编年史》,先后共计15次,才感到满意。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牛顿正是由于孤独才坐在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定理”。
在坚守孤独方面,英国著名学者赫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多年来,他坚持每天花16个小时学习法律,当他累得要垮掉时,他就用研习哲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放松自己。
休谟在写作《英国历史》时,每天伏案工作13个小时。孟德斯鸠在与一位友人谈及他的写作情况时曾说:“你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看完了我的文章,可是我却因此而白了头。”
的确,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创造性奔逸于无限的大宇宙,人们无法与他同行。在他创作的时候,他在他的个体劳动当中,独自在幻想和感情的世界中漫游,任何人都无法进入他的世界。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以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着他,这些虚华的热闹使他极为苦恼。
其时,托尔斯泰正准备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了专心致志地写好这本书,有一天,他把佣人叫到跟前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別忘了给我送饭。”
从此,托尔斯泰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在孤独中集中精力写作。每当有人来拜访,佣人便显出十分悲痛的样子对客人说:“先生死了,死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渐渐地,社会上都传说托尔斯泰神秘地死去,来访者因此而绝迹了。
托尔斯泰这一藏就是10年。1891年,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复活》脱稿,作者托尔斯泰也同时“复活”!
其实,音乐大师贝多芬的隐身功夫也不浅。1814年10月,贝多芬创作的《光荣的瞬间》、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惠灵顿的胜利》在维也纳公演。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到维也纳,就是要见见这位音乐巨匠。可是,他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见到他。有人做过统计,贝多芬在维也纳的三十几年里,共搬了79次家,一次次地将自己孤独地藏了起来。
是的,人生来就是向往红尘的热闹的,有谁愿意孤独地把自己藏起来?然而,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之中沉没,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名利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让自己陷入孤独中,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
对许多有抱负的人来说,孤独是必需的,对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孤独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说,没有孤独感的存在,也很难有许多艺术作品的出现。记得意大利电影明星索菲娅·罗兰有过这样的演讲,她对千百万观众讲她的孤独和寂寞。
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错误。我在孤独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是的,许多人把孤独和寂寞作为他灵魂的过滤器,不断地恢复和培养他的创造能力,滋补他的内心世界,不断地从精神上给自己补充营养。思想者因为寂寞而产生深沉思想,创造者因为孤独而不断创造。
孤独的人,他有机会给自己留下反思的空间,也有时间培养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特的个性。正像齐白石老人说的:“画者,寂寞之道也。”歌德也说过:“天才,正是在孤独之中。”孤独之舟,往往把寂寞的人送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扬帆于比天空、比海洋更深邃的心灵世界之中。
一个追求完美理想的人必然是孤独的,正因为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所以常常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他们的内心,常常有着难以排遣的孤独。他们会独来独往,其作为不为别人所理解。因此,他必须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必须有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自己。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所在,他的梦想是在何方。他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轨迹,追求崭新的发现和创造。孤独者的信念是其力量的来源,他的人格就是甘于寂寞和独思独行。是的,在孤境中的奋斗所获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一个媚俗的人,他必定是急功近利的。他的从众性和依附性,他的缺乏自我意识和随大流,都注定了他不能也不善于做孤独者,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就说:“一个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寞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站在人生的峰顶,回望成功者的来时之路,荆棘丛生,崎岖坎坷。在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他们硬是靠着孤独的双脚,踩出了引领人类文明阔步向前的平坦大道。没有先辈孤独的登攀和血汗的劳作,人类也许早就成为历史的尘埃。
今天,人类沿着撒满孤独血泪的宽广大道登上文明的主峰,倚万山之巅,看乱云飞渡,当翱翔天际的雄鹰划过长空,你会体味到那令群山低首的孤傲万里的气势;当崖上的苍松挣脱残酷的扼杀,回报空寥一抹新绿之时,你会深感孤独的伟大和生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