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台湾劳动行政主管机构2009年至2012年《促进就业方案》公布的资料是准确的,“每年约可提供4.8万人之就业机会,与24万人次之训练机会,预计可产生5.5万人之就业效果”。
这意味着,在这四年间,台湾地区虽然有96万人次接受过不同内容的就职与教育训练,但其中的74万人仍将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和那些在工作之余为了升迁、加薪或是其他目的,选择参加职业训练、教育训练及潜能激发活动的人,都正在追问:努力学习会有效果吗?
我也曾经是他们之中的一个,懵懵懂懂,困顿无力,不知所措。和低薪或失业相比,我的状况糟糕得多:一瞬间千万财富化为乌有,还背上了500万新台币(1新台币约合0.2元人民币——编者注)的债务!
学到“不自杀、不放弃”
2008年3月30日晚上10点31分。
泪水忍不住狂泻,无力感像空气般如影随形,侵蚀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吞噬着每一个器官,攻击着每一个细胞。而这起因于桌上所摆着的女儿的存折,那是我要拿来还债的!
时间追溯到2006年7月28日晚上8点多,当时我与太太、女儿从一家高级餐厅用完餐回到家中。我刚在客厅沙发上坐下,满足地抚着饱足的肚子,放在茶几上的手机便响了,见是一位好友的名字,心想大概是打来询问周末要去哪里吃饭、玩乐。我满心欢喜地按下通话键,电话的另一端却传来急促慌乱的声音,大声叫着:“天仁,芳哥跑路了!你投资的钱都不见了!”
“拜托,又不是愚人节,已经过了那么久还打来捣乱,太扯了啦。”听见对方无厘头般爆出坏消息,我第一时间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便不当一回事,整个人仍旧懒懒地陷在沙发里。
“是真的!”电话筒那头的好友用极为严肃的口吻重申。
听到这三个字的刹那,我的脑神经顿时急速运转起来。
“你是我第二个通知的人,要不然你可以打电话给皇仁,向他求证。你确定好之后再和我联络。”对方随即挂断电话。
我整个人傻掉约三分钟,“是真的”三个字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响,像救护车紧急出动时发出的“嗡伊、嗡伊、嗡伊”的警示声一般呼啸大作,直到“救护车”循着大脑的意识接收路径,抵达心灵之门用力地敲了三下之后,我才得到第一则准确的信息:我投资的1500万新台币全都化为乌有了!下一个送达的信息是:现在存款归零,并负债500万新台币!
时隔一年多后的2008年3月30日晚上10点31分,我崩溃了,实在是因为当时已走投无路,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找钱出来还债,于是开口跟太太借钱,没想到太太拿出来的竟是女儿的存折。突然间,心脏像是被某个人拿刀狠狠地用力戳着,痛得我泪水直流,眼前存折上的名字因此模糊起来。
直到情绪平复之后,突然间脑海浮现出马修·史维(MarshallSylver)站在舞台上的样子——他指着我说:“面对你所恐惧的,恐惧将消弭于无形。”我整个人因而清醒过来。从25岁投入教育训练产业以来,陆续参加过多位国际大师的课程,我这时禁不住质疑:难道这些学习经验没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在人生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连大师都没办法给予我任何鼓舞吗?过去为了上课所投入的高达上百万新台币的学费,都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吗?
从人生困境走出来以后,我的答案是“不”。在还清所有债务后,我很感谢过去对大脑所做的上百万投资,不是因为从那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而是不管还债过程如何艰苦,甚至父母都曾担心我会想不开,我却从来不曾浮现过自杀或放弃的念头。
布莱尔·辛格(BlairSinger)、马修·史维、汤姆·霍普金斯(TomHopkins)、罗杰·道森(RogerWardDawson)、乔·吉拉德(JoeGirard)、杰·亚伯拉罕(JayAbraham)、马克·汉森(MarkHarsen)、哈维·艾克(T.HarvEker),还有许许多多我曾通过课程予以效法的大师,在我的大脑里灌注了许多正面信息,使我义无反顾,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学到“在困顿中更要行动”
上过如此多大师的课程,若要问及我对谁的课程印象最深,哈维·艾克绝对是首选。我过去曾两次上过他的课程,我的公司之所以取名为“巅峰潜能教育训练机构”,也和他有关。对我来说,他是个能量超高的人,也是绝不放弃、持续挑战自己的勇者,而这或许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
哈维·艾克很小便随着父母从欧洲移民美国,由于家境不好,他过着相当贫穷的日子,13岁就开始打工。好不容易进入大学,他却在一年后毅然决然休学创业,然而创业之路也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顺遂。在失败了十几次以后,他在北美开设了健身用品店,成功地在两年半内将店面增加到十家,并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出让公司股份,成为百万富翁!但随后他却因为投资不当而赔去所有。
在人生再次陷入困境时,哈维·艾克开始思考人与金钱的关系,找出了他自己的“财富温度计”,并且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金钱蓝图”,重要的是,这幅蓝图是可以被改变的。之后,他重新打造自己的“金钱蓝图”,再度成为富人,并乐于将他的做法分享给所有想要改变自己的人。
他在课堂上要求大家先从了解自己开始,摸索出自己的特质、习惯,还要分析自己在面对挫折、恐惧、忧虑等困扰时产生的反应,最重要的是问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能够行动吗?”
作为他的一名学员,我以事实证明:能。我很清楚,若不采取行动,自己将永远无法摆脱“负债人生”,也没办法使挚爱的亲人早日脱离还债的压力与恐惧。或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压力,所以你才能行动。”可我要郑重地说:“压力是一回事,很多人压力满载却甘愿被压垮,而我选择去做!”
过去,我有很多机会带领学员参加国际大师的课程,每次回来都会追踪他们的情况,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只是“去上课”,而没有把所学的内容用在生活中,或是很快就被日常琐事与惰性给打回原形。
我认为这相当可惜,因为许多人都是在百忙中抽空参加的,甚至是存了好久才累积出几万新台币的学费后报名参加的,却在回来之后没多久,迅速忘记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其实,只要他们愿意坚持行动下去,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为雄霸一方的领袖或是某个领域里的达人、专家,甚至实现了他们致富的梦想。
行动是通往成功的“最后一里路”
我有个很棒的正面例子可以分享。
他——林育诗,是我带领过的学员中少有的一个拥有决断力与行动力的人!他是《别怕创业:把过去帮老板赚的,放回自己口袋!》的共同作者之一,也曾经以我的学员的身份,选择参加了“富爸爸团队亚洲行”的课程。
迈克尔·马罗尼(MichaelMaloney)当时提及,黄金与白银将会在世界上掀起一波钱潮,势必冲击整个金融体系。当时现场有几百人同时接收到迈克尔·马罗尼发出的致富信息,但回台后却只有育诗一人开始行动,找出了在台湾开拓白银市场的方法。从决定以白银为主轴创业之后,他也遭遇过许多挫折与困顿,不过他明白自己的天赋适合走这条路,这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过程中的考验不断,他仍坚持做中学、学中做,不断调整。如今,他因为这个决定每年为自己赚进上亿的营业收入,也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走出了属于他的康庄大道。
以林育诗的成功之路为例,我想跟所有正积极投入教育训练、职业训练与其他学习课程的学员们说:“你离成功其实只有最后1%的距离!”没办法走完这最后一里路的关键原因是:没有行动力。
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故事。乔·吉拉德是我进入教育训练行业后没多久就接触到的一位世界级销售大师。他担任汽车销售员时,碰上美国经济大萧条、1964年越战升级、1973年石油危机等,他却在大环境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年卖出1400多辆车子。
光是听到这个数字,我就觉得一定要去上他的课,于是花了几万新台币报名。上课过程中确实收获颇丰,学习到许多销售方法,其中一项就是大量散发自己的名片,就算去理发,他也会把自己的名片递给理发师,并拜托理发师帮他留意上门理发的人之中谁有买车的需求。
课程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也确实利用了他的这种“天罗地网”的方式,发出了十多盒的名片。假设一盒100张,表示共有上千人曾经收到过我的名片,只不过我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因此得以巨幅增长。我后来仔细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后我找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就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在此先不解答,就算是留下一个期待你继续阅读并因此而行动的“谜题”好了。
不过我可以先向你提供一个百万级的忠告:行动、分析、调整、再行动,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板块
现在,让我们认识六个道理,然后开始行动,一起走完通向成功的最后一里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