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欧肯,还有弗兰茨·伯姆、威廉·罗普克等几个人提出一套理论和学说,这套理论学说就是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实质是: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发挥警察的作用来维护秩序。因此,战后德国的主流经济思想跟全世界西方其他国家并不一样。除德国之外,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国的确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
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德国有一个体制发挥了作用,即德国的社会保险。现在我们讲“三险一金”、“四险一金”就是德国发明的。现在的保险制度是德国创造的,虽然最早的《济贫法》是16世纪英国颁布的,但那是有选择性的,即有困难的人才适用,而真正具有普遍性、让全体人适用的是德国人发明的。
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了三大法律,疾病、工伤、老年和残废保险制度构成了现代保险的基石。有了保险之后就有了人身保障,不至于拿起武器搞革命。俾斯麦发明保险,其目的其实就是保证工人的基本生存,削弱工人阶级的斗志,让他们不再狂热地搞武装斗争。这个保险传统甚至在希特勒时期也没有完全中断。
到1949年面临关键选择时大家想要安稳,不想折腾,因为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意味着一种新的尝试,意味着就要去冒险,这时候德国的保险主义就冒出来了。多数人不要冒险,只希望按原来的套路走。所以最终选择了一个新成立的政党——联盟党,因为联盟党主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让人高兴的是德国这条路走对了。
事实上,德国并不止两个政党,还有很多小党,且发挥了独特的制衡作用。有一个党几乎永远是执政党,叫自民党,这个党得票率一般为10%左右,最辉煌的得票率是12%。但这个党的制衡作用很厉害,它跟哪个党结盟哪个党就执政,反哪个党哪个就下台。
蛋糕怎么合理切分
社会福利从1949年建立起来之后,1957年德国开始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随后又颁布《联邦银行法》,这两大法律的颁布标志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1967年德国还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
在四大目标中,历来基民盟政府把物价稳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上台之后把充分就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在执政期间做了很多事,强化各种社会保险,工人参与到企业里。
在德国办企业不用发愁,政府除了两样事情之外不会管你:第一是税收管理,什么东西可以做,但不能逃税。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国做公司,能不雇佣德国人就不要雇佣德国人,为什么?一是对工资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太强烈。在每个大型企业里都有一个企业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人由劳方出任的高级人事经理,专门负责人事,裁员需要通过他的同意才可以。
在德国办企业不需要批准,只要备案,只要把章程写好就行。在德国没有工商、警察、卫生、防疫等所找你要钱,吃饭时动不动需要你埋单。这对他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德国首先没有工商这个部门,要成立一个公司有专门的工商注册机构,只管注册,其他什么权利都没有,而且注册费用很低,把注册和登报费加起来,100欧元左右就能搞定。另外,任何一个警察不可以随便登门企业,除非受到邀请。卫生检疫的可以检查食品和餐饮企业,但是必须在收到举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才会进去。
所以在德国做企业很自由,只要把钱挣了,把税交了,把工人安抚好就可以了。德国的中小企业很多,小有小的自由和好处。德国法律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的企业必须组成企业委员会,12个人以下的企业不用。德国小企业特别多,多到你随便逛一个街道,上一栋楼都是小企业,一栋楼里有几十家公司。不像我们注册公司只能在办公楼,住宅楼不允许注册公司,德国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分有面子、无面子的楼,有面子搞豪华一点,没面子在家里做,因此,德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非常好。
德国实行累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58%,这意味着亿万富豪交的税相当高。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就很吃亏,所以大家都愿意做中产阶级。我很多朋友的公司在瑞士边上的小国列支敦士登注册,那个国家只缴纳7%的个人所得税,其他什么都没有,全国2.8万人只有3个人失业,还是不想干活的,因为有钱不用工作。那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德国,国家越小越富裕。
另外,联邦制国家意味着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如果一刀切做事永远做不好,联邦下面有州,中国翻译叫州,但原文叫国家(State),“国家”里照样有总理、宪法,什么都有,州管的是经济、文化、治安、警察。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权限,即拨钱,这个税收上来要拨多少钱给地方,除了拨钱没有任何职能。
德国的领导人,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有强大的前瞻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家所不具备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原是德国辛克全球货运的董事长,这个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立即把该公司股份全卖掉。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能看出来?他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意味着有可能演变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现在听起来觉得很符合逻辑,但在当时发生时是否知道才是关键。现在他成了德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商,并且准备在中国投资环保与网络教育。
德国人的前瞻意识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大事的把握之上。德国最富的三个州分别是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北威州,这是德国最富最强大的三个州。巴伐利亚州以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取胜,宝马便生产自该州。巴登符腾堡州以中小企业取胜,当然也有大企业,奔驰就在这个州。最西边的北威州是传统工业,以机械制造取胜,那儿有一个鲁尔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炭和钢铁制造业非常兴旺,到了60年代末企业就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钢铁大王克虏伯不再做钢铁的初级生产,而要做精细加工,其中无缝钢管全球闻名,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国家无缝钢管的质量是超过克虏伯的。再有中小企业,每个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也就是说从6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思考经济转型,从而使德国的产业长盛不衰,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和基业长青的企业。
德国还有很多东西可讲,限于篇幅我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德国民富国强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国家,老百姓活得舒服、有尊严,政府也有钱为民众做事,因此,人民安居乐业,官民友好相处,社会一派和谐。
如何走上民富国强之路
二战结束后,德国土地上一片废墟。据当时的专家统计,如果要把被盟军炸塌的瓦砾清理完毕怎么也得10~15年,有的人更悲观,认为没有30年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希望。
清理废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麻烦的则是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当时的德国在这个问题上争议不断,但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另外一种是建立公有的计划经济制度。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问题上也有诸多分歧,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有秩序的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发挥强大作用的市场经济?真理越辩越明。以艾哈德和阿尔马克为代表的秩序学派在辩论中逐渐占据上风,最后达成共识:社会市场经济是德国最好的出路。社会市场经济的发明者、经济部长艾哈德的副手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把市场看作经济制度中“支撑的框架”,但它不应完全自由发展,而是要受到有秩序的调节。阿尔马克认为,理想制度应包括反垄断的竞争机制、稳定的货币、再分配政策和社会救助。他认为,竞争和市场必须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而以社民党和工会为代表的一方则要求废除私有制,建立起一种“理想”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国家对经济实现严格的计划管理。他们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呼吁建立计划经济制度。当时的工会力量异常强大,而社民党也有长期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可以说德国实行公有的计划经济迫在眉睫。
最终的结果却是,德国经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既然左翼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没有选择计划经济模式呢?
这得从历史中寻找原因。联邦德国主要是对魏玛共和国的教训进行了反省。由于德国并无民主体制的传统和积淀,因此在一战之后匆忙建立起来的魏玛共和国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致命的原因是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忽视国家的责任。希特勒抓住这个机会把国家责任放大,从而赢得民心,但结局是可悲的。
因此,一个较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应该是尊重个人自由,但不忽视国家的责任。社会市场经济有别于自由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同时反对计划经济的国家统制模式,保证个人的首创性精神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担负调节的责任。在市场的框架条件下,企业可以自由和独立地决定他们想生产和消费什么。而生产什么货物,生产多少以及谁从中得到多少,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形成的直接干预。简言之,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以市场竞争为主轴,同时国家制定相应的秩序和规则,保证市场的有序发展,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的弗莱堡模式。
第二个原因是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是阻止德国走上专制道路最有力的屏障。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弱化了阶级矛盾,尽管工会力量强大,但它们的“武功”却无用武之地,社会保险制度把他们捆进了笼子。俾斯麦当初建立的这套制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阻挡极端体制的防火墙。如果他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地说:“我当初无意建立的这套制度避免了德国更大的灾难。”
为什么会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呢?这和德国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19世纪的德国主要存在三股力量:工人阶级、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力量最为强大,容克地主居于统治地位,而资产阶级力量最为弱小。代表工人力量的社会民主工党(后来的社民党)主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分享社会财富。而居于统治阶级的容克地主则走妥协道路,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阶层的利益但避免工人力量发展壮大,于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德国诞生,对社会保险实行国家立法。这是一条中庸的“公有制”道路,尽量照顾社会两端的利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在德国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因此,二战结束后选民们普遍认可中庸的“公有制”道路,摈弃了激进的苏联模式。在选民们看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庸“公有制”道路比较保险,德国人根据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比较理性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认真地坚持做下去,由此创造了“德国经济奇迹”。在联邦德国成立后短短的15年时间里,德国国民收入普遍提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楷模。
当然,德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军事占领,特别是马歇尔计划。西方盟国肯定不乐意看见一个经济“怪胎”在德国出现。因此,德国人普遍将德国的成功归结于三点: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马歇尔计划和职业教育。
德国的强大来自何处
有人问我,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我的回答是,就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德国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不算大国,但综合考量的话,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大致可以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