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失,心灵空虚,使老年人成为上当受骗的突出群体。骗子们利用老人呵护健康的心理,到处设“专家讲座”,一瓶保健品胶囊30粒,价格300元,无说明书,无发票,老人们争先购买;进门推销,居然热情地呼唤老人“爸爸、妈妈”,把老人征服后,1万多元一张的按摩床,老人欣然接受,等等。使老人受欺骗,遭忽悠的问题屡屡发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使一些家庭难以和睦幸福。
近些年来,中央正在建立并实施国家、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养老体制机制,这对解决老人的精神缺失,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是一重大举措。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绝不是对有儿女的老人养老的替代,更不是对饲养式养老隐形私欲的宽容和理解。而是各施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兼顾的养老方式。儿女是父母永远不会改变的精神依托和心灵牵挂,只要儿女在,儿女的精神慰藉是国家和社会难以替代的。因此,惟一的办法是抵制私欲,端正公心、良心,常回家看看。对老人有限的晚年细心照料用心安抚,及时体恤和沟通,使老人得到应有的人性化赡养。
(五)挑剔
挑剔多是指家庭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间,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相互指责、抱怨的矛盾状态。挑剔的对象主要表现在婆媳之间、岳父母女婿之间、亲家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等等。这些容易挑剔的家庭关系是家庭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面对的现实。
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说的是人只要没有私心杂念,对家庭对社会出于公心,心胸就会宽宏大量,对待是非善恶就会经纬分明,待人处事便会于情于理。恰恰相反,挑剔则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心胸狭窄的背后则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私欲。从心理学的理念上看,这种私欲往往表现出嫉妒心理、失衡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特征。譬如:亲家之间、妯娌之间相互攀比,岳父母嫌女婿没有本事,不会挣大钱,公公婆婆嫌媳妇出身卑微,媳妇嫌婆婆对自己苛刻,不如自己的亲妈体贴,等等。都容易表现出上述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婆媳之间尤为突出,是中国家庭从古到今存在的最为普遍和棘手的家庭矛盾。挑剔一旦在家庭成员中滋生而又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个家庭将会矛盾丛生,永无宁日。最终将会危及家庭核心裂变,甚至整个家庭破碎。
最近,有媒体披露了某市一女青年遭受婆婆挑剔的事例极有代表性。挑剔的原因是嫌女青年出身工人家庭,与自己知识分子家庭相比,产生失衡心理、逆反心理。结婚时,婆婆竟一样首饰没给儿媳买,是娘家的妈给女儿买了戒指。新婚那天,儿媳戴上戒指,婆婆数落了起来:“你一个做护士的,平常上班不能戴,你妈给你买这个戒指不是明摆着向我示威吗?”婚后,女青年几乎承担起所有家务。从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婆婆把所有家务活都推给了儿媳。一次因感冒头痛服药,早晨昏睡未醒,婆婆重重的去敲儿媳房门,儿媳拖着病体到了打水处,只见婆婆正对周围的人数落儿媳,年纪轻轻地只知睡懒觉。一个阿姨紧接话茬说,这段时间不全是你儿媳打开水吗?这就很不错了。女青年听后,感觉邻居都能这样肯定,婆婆却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此苛刻,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
怀孕期间,儿媳仍然承担着全家的家务。数九寒冬,北阳台寒风刺骨,儿媳站在水池边洗碗,冰冷的水把手冻得钻心,便去买了双胶皮手套,婆婆却满脸不高兴地说:“胶皮手套多脏啊!洗出来的碗能用吗?亏你还是个护士呢!”生了女儿后,婆婆对前来贺喜的人居然说:“生了个女儿,也就比那不会生的强点。”孙女出生后,婆婆从未抱过,更没洗过尿布。媳妇只好用一次性纸尿裤。婆婆却又说:“这得多贵呀,我儿挣几个钱不容易,可别糟蹋!”后来,他们自己有了房子,单独居住。一次周末回婆家吃晚饭时,孙女见桌上有个咸鸭蛋就拿了起来,看到姐姐拿了咸鸭蛋,小叔弟也吵着要吃,只见婆婆一把便把咸鸭蛋从孙女的小手中抢了过去,笑眯眯地递给了孙子,看到女儿委屈的泪水,儿媳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气愤,拉着女儿要回自己家。此时,一场家庭大战最终爆发,婆婆暴跳如雷,丈夫拳脚相向,使女青年忍受了10年挑剔、歧视的家庭煎熬后,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通过媒体请教有关专家指点。专家的态度很坚定:婆婆歧视,丈夫偏心,这样的婚姻不能要。的确,这个家庭所面对的结局,只能是破碎的悲哀。
更悲哀的问题还在于,面对日趋增多的类似家庭悲剧,未能察觉和认识到悲剧发生的本质所在。挑剔,看起来的确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但是这些小事背后潜藏的私欲,却是家庭能否和睦相处,并最终导致家庭破碎的大事。假如以上所述婆婆能够出于公心,摒弃对儿子儿媳相爱成家的虚荣和偏见,便不会有百般挑剔,家庭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六)懒惰
懒惰是和勤劳相对立的人的欲望的表现形式。这里主要指家庭成员对维持家庭生活必须劳作的事情搪塞敷衍、推脱放弃、精神颓废的行为。
勤劳是人只所以成为人的依据,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素性。勤劳是为人处世、家业振兴、家庭幸福的根本所在。没有勤劳,人类社会、家庭的一切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绝大多数家庭的幸福生活要靠勤劳来维持是个永久的话题。大到通过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小到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诸如购物、做饭、清洁家居卫生、教育子女、外出旅游,等等,仍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可以说,勤劳是和人类相伴而生的,没有勤劳,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
懒惰做为人的欲望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惯懒、偷懒、或是一劳永逸,都是对勤劳的放弃行为,源于对欲望遏制不力或不加遏制的结果。是诱发家庭矛盾、抵毁家庭幸福,甚至招致家庭破碎的根源。下面是一对夫妻下班后一同回到家中的对话:妻子对丈夫说:“老王,我在家烧饭,你赶快到菜市场买菜,家中没有菜了。”丈夫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说:“我累了,我要休息。”妻子又说:“要不你在家烧饭,我出去买菜。”丈夫烦了:“爱烧不烧,爱买不买,反正我累了。”妻子火了:“你累,我不累?女儿放学吃什么?”夫妻俩叮叮当当越吵越凶。此时女儿放学了,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我饿了,我要吃饭!”妈妈安抚女儿回到房间,又累又饿的女儿睡着了。夫妻俩在激烈的争吵中,饭也没做成,各自悻悻而去。待女儿醒来后,已到了上课时间,饭也没吃上,慌忙赶路,不幸发生车祸,左腿骨折,险些丧命。夫妻俩痛苦不已,追悔莫及。沉痛的教训说明了什么?懒惰对于家庭生活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家庭的很多矛盾、祸患,究其原因都在一个“懒”字上。其实,我们常见的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姊妹之间,在家务劳作的细小事项上,相互依赖,相互推脱,相互攀比等弊病,并由此引发家庭矛盾,导致家庭不和等,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勤劳,家庭就没有幸福可言。
岂止使家庭无幸福可言,懒惰既是私欲滋生,不加遏制便会与同恶魔,戕害他人,毁坏家庭。对此,大教育家蔡元培在勤勉治家论述中颇有见地,他说:“怠惰者,众恶之母。古人称小人闲居为不善,盖以此也。不惟小人也,虽在善人,苟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则必由佚乐而流于游隋。于是卑微之情,邪僻之念,乘间窃发,驯致滋蔓而难图矣。”众多家庭事实证明,懒惰易诱发馋的邪念。某市社区有个30多岁的男子张某,虽身强力壮,却因好吃懒做仍由76岁的老母亲高某养活,母亲虽艰难辛苦,却还要经常遭受蛮横儿子的打骂。一次,无所事事的张某嘴馋想买炸鱼吃,遂向母亲高某要钱。高某最终没能从家中找到一分钱。于是站在一旁的儿子张某越看越生气,遂生邪念,对老母亲拳打脚踢,并拿菜刀撵走前来劝阻的姐夫,直到将老母亲活活打死。最终被司法机关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