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教会孩子悦纳他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欣赏对方,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对他人过于苟求,否则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
最佳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讲道理,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汤姆是个12岁的男孩。他的爸爸是个农夫。他养了许多的牛,有一天,一只牛偷偷地溜了出去闯进了一个农夫的田里,吃了他囤在田里的粮食。农夫在一怒之下把牛给杀死了。汤姆的爸爸从路人那里知道了这一切,怒不可遏,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农夫家讨个公道。
那一天,天冷极了,父子俩都快要冻僵了。可是,到了那个农夫家的时候,碰巧农夫却没有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把他们邀进屋里来等。由于天冷,汤姆的爸爸没有拒绝带着儿子进了屋。就当他们进屋取暖的时候,汤姆的爸爸仔细打量了这一家人。一个是农夫的妻子,衣服很破旧,可以看出来已经补过了无数次,脸上十分憔悴,使人不敢枉自去猜测她的年龄。再看他们家的五个孩子,同样身着破衣。每个孩子都很瘦小。这时,农夫回来了。开心地与来者握手,拥抱,然后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们吃这些粗饭,就是因为今天的天气太糟糕了,所以牛肉还没有准备好。”农夫的五个孩子听到了牛肉,眼睛都显得格外的亮。汤姆的爸爸想:“这些孩子看来好久没有吃过肉了。”所以,汤姆的爸爸并没有提自己来这里的原因。饭后,由于天气仍不见好转,父子俩被农夫一家热情地留宿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汤姆奇怪地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没有和他提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为什么没有让他们赔我们家的牛呢?我们不是为了这个才来的吗?”
“孩子,你不觉得今天过得很快乐吗?”爸爸笑着回答。
“爸爸,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儿子天真地回答。
“孩子,有的时候利益是可以忽略的,你没有看见他们家的生活状况不太理想吗?你没有感觉到他们一家人很热情吗?人情味有的时候会让你觉得更值得。牛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获得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斤斤计较呢?你说对吗?”爸爸说。
“爸爸,我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爸爸这样做很对,我觉得爸爸真的很棒!我最爱你!”儿子幼稚地回答着。
爸爸哈哈大笑。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为了物质的满足,在言行上显得十分的斤斤计较,甚至已经抛弃最美好的品格。豁达的父母会让孩子引以为荣,爱计较的父母只会得到孩子心里的鄙夷。亲爱的家长们,请不要让你的行为,破坏了你在孩子心里的高大形象。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你的孩子会按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敢于认错是勇,敢于改错是智
公园里,孩子摔倒了,妈妈抱怨“公共设施管理水平差”;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数学题,让老师批评了,妈妈怨爸爸光顾着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孩子学校春游,妈妈一个晚上醒三次,怕误了唤孩子早起。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自己的过失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是的,家长的抱怨和推诿,孩子们都一一看在眼里,很容易就会养成逃避风险和责任,凡事找借口的性格。
我们大部分家长常常是这样做的: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赶快帮他弥补过失,事后再处罚孩子。其实这样教育孩子,效果并不会太好。
在西方,每个孩子都很清楚地被要求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违反规则就要接受合理的教训。比如当儿子磨磨蹭蹭地误了校车时,就让他自己走路去上学;如果女儿不小心遗失了午餐的钱,就让她饿一顿。
在西班牙一个城市,小男孩西蒙在自家花园里玩皮球,兴奋之下,把球扔到了邻居的花园中,打烂了一盆百合花。西蒙胆怯地告诉爸爸,叫爸爸去捡球,可爸爸却要小西蒙自己去,首先要道歉,还要拿上一盆同样的花作为赔偿。
西蒙不得不捧着花很不情愿地一步一步走向邻居家。邻居是一位70岁的老人弗朗西斯,弗朗西斯看着西蒙委屈的样子,非但没有责备孩子,没有留下花,还从屋里拿了一包巧克力送给他。
爸爸看到儿子回到家里,小脸蛋上泪水未干,可掩饰不住喜悦,又见他手里多了巧克力,知悉内情后他径直去找弗朗西斯,对他说:“弗朗西斯,我儿子犯了错,我想教育他,请你配合,犯错的孩子不应得到奖励。”然后他又要西蒙拿着巧克力和鲜花送给弗朗西斯爷爷。一天之后,爸爸才借着这次机会奖励巧克力给儿子。
这位父亲的做法似乎有点儿过火,但他是对的,对孩子明显的错误,明知故犯的错误,性质严重的错误,一定要严肃批评,并让其承担责任,直到他改正为止。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毫不奇怪。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许多父母都会责怪孩子,比如这样说:“你怎么搞的?能这么做吗?讨厌!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于是,孩子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必负,回去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又是道歉,又是赔偿。如此这般,孩子怎么可能真正的反省呢?
有个故事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11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笔很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却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非常疑惑:“可我哪有那么多钱赔呢?”父亲说:“我可以借给你钱,但一年后你要还给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并将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对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找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换取同情与理解的借口,借口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避难所。但长此以往,借口会使孩子不再愿意去努力,不愿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懂得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懂得每一次失败当中都蕴含着成功的因素,就不会从错误、失败中学习和完善自己,他就不会有提高,并且因此形成坏习惯。许多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就将孩子做错事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头上,让他从小就不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其实,孩子的肩膀虽然稚嫩,却应该也能够承受生命中的一些分量。
既然孩子做了错事,就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让孩子学会承担。敢于认错是勇敢,敢于改错是智慧,培养男孩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人,从生活小事开始。
诚信是人生必上的一堂课
说话算数、说了就要去做,是诚信的表现,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好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成就大事业。所以,孩子们要养成言而有信的好习惯。当对他人承诺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说话算话,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成就大事业。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这说明诚实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对这种美德加以维护和奖励。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摄影师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蹚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诚实,就是言出必行、有错必改,不说谎话,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襟怀坦白,正直等。诚实就是不撒谎,不虚伪,讲信用,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说到做到。为人处事,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
要想使你的男孩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向他传递诚信的观点,培养诚信的品质。
1.不要用一些概括的话语来将你的孩子定位
比如,有的父母总对孩子说“你说话从来都不算话”之类的话,这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反,父母应该用具体的事件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假设他会照着自己说过的去做。比如:“你说过,你会在吃完午饭就去收拾屋子。我希望你能说话算数。”你要让孩子将自己看成是一个总能遵守诺言的人。
2.当孩子做出承诺时就立刻提醒他
通常,孩子们总是没有想太多就说他们会如何如何。让孩子知道你将他说的话看做一个承诺:“孩子,你说你从明天开始练长跑。我相信你会记住并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3.让孩子记下他的承诺
当孩子做出保证时,建议他写下来并且把它贴在一个醒目的地方,这样他就能够记住该做些什么了。
4.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某件事,就不要轻易承诺给别人,如果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对诺言的责任,许诺前要三思,并且及时提醒孩子兑现诺言。同时也不可因为被许诺的人似乎也不在意,就对自己的诺言放任自流。如果多次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不守信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就会轻视诺言。
培养诚信的品质,要言传与身教并重。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要孩子做诚实的人,父母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父母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渐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一个人如果在对待别人时能信守诺言,别人就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守信者,一个守信的人,能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众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在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诺守信更应该是事业成功的一条准则和方法。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守信的美德,同时家长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孩子从小学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让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感恩教育,快乐将与孩子不离不弃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有了感恩之情,心灵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所以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一种品质——学会感恩,学会带着感激的心情生活。
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从而让孩子生活得更富有、更美好。
大卫是一个程序员,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以为他做了8年之后还能在那家公司做到退休,然后可以拿退休金安享晚年。但是很不幸,他所在的那家公司突然就倒闭了,而大卫也无可奈何地失业了。但就在这时,大卫的小儿子刚刚降生,对于他来说重新工作是最紧要的事。不久,一个朋友告诉他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待遇不错。他满怀希望地赶到那里。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他在笔试中轻松过关,两天后面试。他对自己8年的工作经验信心十足,坚信面试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是考官的问题是关于软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他从未认真思考过,因此,他被淘汰了。
虽然应聘失败,可心态积极的大卫感觉收获不小,有必要给公司写封信,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立即提笔写道:“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付出的心力,谢谢!”这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落聘的人没有不满,毫无怨言,竟然还给公司写来感谢信,这封信被层层上递,最后送到总裁的办公室。总裁看了信后,一言不发,把它锁进抽屉。
3个月后,新年来临,大卫先生意外地收到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对于他来说,这是新年最好的礼物,上面写着:尊敬的大卫先生,如果您愿意,请和我们共度新年。贺卡是他上次应聘的公司寄来的。原来,公司岗位出现了空缺,总裁最先想到了品德高尚的大卫。
感恩的心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条件。家长要做言传身教的表率,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品质——学会感恩,学会带着感恩的心情生活。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仅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感激他人的习惯,让他成为一个人人欢迎、人人喜爱的人。
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品德,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品德的力量,逐渐使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小时候了解爸爸妈妈辛苦的养育,因为感恩,长大后才懂得回报父母,进而达到感恩社会、感恩祖国。要想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