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官
做人讲人品,做官讲官德。做为一个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而我所说的做人与做官,主要是指官的为人与为官,指的是掌有一定权力负有一定责任的公务人员。按照这种界定,做人与做官--当然是指一名干部的个人的综合素质。
恳定的说,做好官,必须首先做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根底,“官升脾气长”,就不会做好官,从政就容易栽跟头。我们都听说了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的一些“轶事”:据说他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在酒席上向别人敬酒,被敬的人必须站起身卑恭卑敬的;否则,就会惹的他老大不高兴的。一位军转干部不知这个“规矩”,在李局长敬酒时,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坐着不动,惹得这位“税务大吏”大为恼火,随即给有关领导打电话要求撤去那位军转干部某局副局长的职位……此情此景,使人不由联想到戏剧中、影视剧里王公贵候一怒杀人的场面。
必尽,这是一个法制社会、一个民主社会,而不是封建专制社会。李真的飞扬跋扈只是给自己的倒行逆驶添上了一笔墨迹。
又应了老百姓的一句话:“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块”。而立之即,李真却断送了自己的卿卿小命。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从他的本质里思索该如何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毛泽东所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即便这个人的官做得大不到哪里,但他那自我道德完善的人格力量却会感动着人们。
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焦裕禄只是一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他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动着亿万普通百姓;梁雨润也只是新时期的一名纪检干部,他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成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然而,少数领导干部,甚至受党教育多年、培养多年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在做人这个根本上出了问题,没有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缺乏高尚的人格品行修养,尽管他们也一再喊着要做“极品公仆”,可一边却以弄虚作假,虚报政绩,热衷于形式主义,为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惜劳民伤财;或者沉湎于声色犬马、陷围于讨好奉承之中;亦或置自己七大姑八大姨于要职肥缺之上;再者,把这个项目那个工程都兜揽了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终究,人没做好,连官也给“砸了”。
可见,做官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要有一些共性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如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想等等、等等;惟此,才能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官。
写给明天的日记
坚信自己
我在执行公务中,被砍伤左手而住院。刚出医院,我就被一种不解所困惑。周围一些人为我的行动总持异样的看法:
“你因公光荣负伤,该立功了吧。”
“你怎么那样傻呢?管他干嘛!”……听着这许多凉丝丝、酸溜溜的话,我的心怪不是滋味的。
真的是自己错了吗?意念中刚刚滋生这疑问,又即刻被否定了。生活中,人们都渴望正义,但假若面对邪恶,都视而不见,都怕流血,都……也许那时才会后悔,才知道“傻子”精神的可贵。
对风凉话,姑且把它们当成生活中的调味品,这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淡化那些漠然、讥讽、戏谑,坚信自己!
呼唤正义
其实,我倒并不是为了寻求所有的人对我的理解、同情,我也深知那是不可能的。
那天,我面对凶残和菜刀,从追捕到负伤的无容过多思索的过程,以及出院这几天所遇到那些异样的目光,我始终没有产生过一丝后悔的念头,没有叫苦叫屈。
我只是痛心:当我捂着滴血的伤口仍在追逐凶犯时,一些旁观者熟视无睹,纷纷躲闪;一些干部低头闭眼,惟恐“引火烧身”;甚至还有数个头戴“大盖帽”的执法者头缩在了“法壳”下面,在鲜血和阳光下亵渎法律……
我生存的小环境似乎正被一种极不正常的风气所感染。
直面人生
人生,正如有人所说的:“我失意,闲人笑;我得意,笑闲人。”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必去计较所谓的事非曲直。只要是正确的,自己就理直气壮地去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能让别人的态度去左右自己。
记着鲁讯先生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明天,还会美好。
(原刊《青少年日记》1993年1期)
由一句戏词说起
一出戏剧中有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它之所以能脍炙人口,正是因为它反映了广大老百姓的意愿;同时,也时时刻刻的给为“官”者提着一个“醒”!
据记载,明崇祯年间,有个县令曾训戒儿子说:“为官之道,立心最重要,到不能两全齐美时,宁愿丢官,也不能负心!”
古人尚且如此把为官之道首先看做为人之道;相比之下,我们现今的一些干部便有些自行惭愧了。他们为官,并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为官一任,捞取一方”。还有的官处理事情不是论公而道,而只是一味的抱着一种“你有理不如他有礼”的审视原则、处世态度……所有这些,都败坏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声誉。
古语说得好,“廉者常乐无求,贫者常虞不足。”请为官者们都能够经常扪心自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个无所奢求因而常常快乐的廉洁自律者呢?还是个由于私欲得不到满足而终日忧心忡忡的贪心人?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大力反腐倡廉,一大批以个人私利做“为官之道”的“蛆虫”,被社会所淘汰,
那句唱词的内容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因而,百姓所祈盼的为官之道前景光明。
(原刊《陕西农民报》1994年9月6日)
先锋(散文)
还是孩提的时候,一个阴雨霏霏的日子,家乡的汽车站被横驰而越的公共车撞倒。随着看热闹的人流,我看到昔日虽不豪华,但却热闹的候车室变成了一堆废墟,大人们忙碌的往出挖压在里边的人,那样子让人心碜。
记忆最深的是,镇上一位干部一边在泥水中组织人们抢救,一边大声呐喊:“是共产党员的快上!”于是,又有许多年老的、年轻的大人们加入了救人的行列。
也就是那时,“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印象中包涵着一种孩提时的崇敬和羡慕。
上了中学,时常看一些反映革命先辈们为解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故事书籍和电影,又有这样一些情节让我沉思:越是困难艰巨的任务,越是危险的任务,都是由共产党员义不容辞地去承担。
共产党员,是这个社会的先锋吗?
及至经过了军营那个大熔炉的陶冶,耳闻目睹了一些撞及心灵的事情,才使我真正明白了这个问题。入伍不久,正好赶上一次援助地方抗洪抢险的任务,在挑选突击队勇士的时候,尽管自己双手举的发麻,可还是没被选上,理由很简单:我不是共产党员。
望着清一色“共产党员”的抗洪勇士们,心里边痒的真想立即加入他们的行列,可惜没资格。
于是,很快交了入党申请书。
第二年,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庄严的气氛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从此,我也成了一名“先锋”。有许多战友在我身上投下羡慕的目光。我确信,这目光是由衷的。
……
时光荏苒,世事沧桑。近年来,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人试图把入党做为升官、发财的阶梯,甚至部分共产党员腐化堕落,心中不由隐隐作痛:共产党员留给现代人的印象,还是那种“先锋”吗?
然而,孔繁森站了出来,张鸣岐站了出来,田建国站了出来……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群众生活达不到温饱线的时候,站在前边,冲在前边的还是共产党员……
难怪我再一次看到父老乡亲们流着热泪哽咽:关键时候还是共产党啊!
是的,我总深信,至始至终,共产党员总是先锋;
真正的先锋,也才称得起共产党员。
原刊《先锋》杂志1995年第6期
“公仆”轶事(二题)
一
A,是某乡中心小学的民办教师,寒来署往,辛苦几十载,终于盼来一次转正的机会,当她拿着转正申请表到乡政府盖章时,适遇乡长不任。从中午到晚上,她跑了四、五次,始终不见乡长大人,有心第二天再找吧,怕误了公共车赶不上送表,无奈只好在政府大门口守着。
一位乡干部看到她徘徊又徘徊的样子,悄悄泄露了“天机”:乡长正在X食堂的酒场酣战,恐怕一时回不来,即便回来也可能人事不省了。听到此讯,焦急的A直奔X食堂而去。此刻,乡长大人已喝得面红耳赤,听说小A有事找,他欲离席,无奈一帮酒友死活不肯,最后,只得由A代酒,一饮就是十几杯……最终,尽管字也签了,章也盖了,A却醉倒在地,结果还是误了送表时间。
二
某村地处偏僻,人们大都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把村上的六年义务教育搞上去,群众硬是勒紧裤腰带捐款捐物准备建一处小学,可凑来凑去,还差十余根椽没处弄。支书、村长前去乡教育委员会汇报,遇到主管副乡长嚷着要“搓一顿”,支书、村长无奈,只好好酒好肉管一顿。可一结帐,傻了两双眼。原来的十根椽没弄来,又吃了一根大梁。
(原刊《党风与廉政》杂志1995年8期)
这是扶贫吗?
某村贫困,上级部门决定给予重点扶持,先给架一公里高压线,用于搞粮副基地建设。村干部装出一副“孙子脸”去电力局联系。“电老虎”们首先提出给架线者包一辆“专车”去接;接下来,活没干多少,却要吃这、吃那。西瓜还不够解暑,硬要提来“扎扎”啤酒;村里备的招待用烟“黄公主”伺候不下,硬是点名要换硬盒“哈德门”……
短短三天,杀了两只羊,喝去90余瓶啤酒,吃掉一千多斤西瓜,吸了13条香烟,村里挂了两千多元帐务。村干部们皱着眉头充笑脸。笑,笑不出;恼,恼不得。
贫困村,本来盼望着扶贫,然而在扶贫过程中,又无可奈何地给群众增加许多负担,不知道这些“电老虎”们可曾想到这些?
我们的一些部门、单位,确实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农业。然而到了实践过程中,却不能摆正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位置,乘机吃、拿、卡、要。这是什么作风,什么行为?这是害民勾当!
水、电,是人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资源,国家给予电力工人为人民服务的权利,而他们怎么能以权谋私,干亏人利已的勾当呢?
真不知道这些人听到称自己是“水霸电老虎”高兴呢,还是听到“咱农民的电工”高兴?
我想,该反思反思了。
(原刊《陕西农民报》1995年8月31日)
为唱“红脸”的人助威
生活中,人们一提起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便义愤填膺,怒斥之语如排山倒海之势。然而一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敢于直面犯谏的就不多了,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也存在监督不力、好人主义、温情主义现象。“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成了他们的处世哲学。
显然,纸上谈兵并不能对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起到有力的震慑,社会需要一大批耿直敢言、光明磊落的唱“红脸”者,真正扭转不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要靠他们。
唐代政治家魏征以敢于直言上谏而扬名后世,更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善于“讷谏”、知人善用。因此,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才出现了“贞观之治”。
可惜的是,当今一些领导干部滋长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他们根本听不进唱“红脸”的逆耳忠言,甚至对提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就可能产生腐败。一些人走上了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自我毁灭的道路就是例证。
也许,唱“红脸”的人爱憎分明、刚直不阿,从某种程度上讲不讨人喜欢。但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有益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所以,我们应该对唱“红脸”的人助威。当一些人对唱“红脸”的人有异议时,领导要出面讲公道话,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使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重新兴起。这样,我们的党纪党风、廉政建设就一定能搞好。
原刊《党风与廉政》杂志1995年第12期
正是三边春早时
--读一位乡党委书记的诗
他的案头放置一册很薄的诗稿,它很普通,普通的甚至不易被人发现。尽管诗稿是作者自己打印、自己装订起来的,不是出版社正式出版,也没哪个名人写序,可我读了,竟认认真真的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我都有一个新发现;每想一次,我都感到诗人在乡村极目的远眺和追寻。
诗作者是新调来不久的乡党委书记王少中同志。由于他多年在亦工亦农的岗位上工作,所以他的诗稿也叫“亦农诗稿”。
在读诗中,我仿佛听到亦农诗人的心语:人生有苦,无声的言语向你倾诉;人生有泪,难得有一份流泪的自由……
是的,“树冠先绿花未开,正是三边春早时;黄沙无情疯狂舞,南风有意送雨来。”在这首《喜降春雨》的七言诗中,作者和三边高原所有的农人一样,把期许已久的心,赤裸裸的掏出。
农人的话,最质朴,最通俗,也最能警醒人事。在《世风十瞥》中,诗人这样写道:
“炎黄子孙礼仪邦,小官便显趾气扬;
人人皆怨应酬苦,户户都为庆典忙。
穷县从来少企业,又闻公司添小车;
寺院连年债台筑,和尚肥胖赛弥勒。
社会呼吁多雷锋,只叹雷锋已成神……”
一种种社会现象,一簇簇众生心理,都被淋漓尽致的在诗中得到表现。是鞭策,也是激励,丑话三句皆真言。
乡村的话是诗,乡村的诗是话,诗话融为一体,便显出更为好懂的美来。
亦农诗,若折一根柳条送君为客,叶也苦涩,枝也苦涩,细细的嚼起,苦中却又有些许香甜。这也许正是老百姓的话,老百姓的诗具有的特点吧。乡棒,乡棒,朴实坦荡。
身为乡官的诗人,不仅对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某个风景,做出感叹,同时,也设身处地的吟出了自己内心的苦衷:
“九十年代任乡长,只问工作不发饷;
年初薪金年底发,半载工资无指望。
愁看日历换新容,无奈财政极紧张;
问罢县长问省长,此等差事怎么当?”
对诗当歌,苦恼几何!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乡官的喜怒哀乐。
乡村的诗,如一泓温馨的微笑,如一杯辣辣的醇酒,如一朵朵绽开的山丹丹花,如一首首动人的信天游。
醉人,醉心……
原刊《陕西农民报》1996年2月27日4版)
呼唤公仆意识
前不久,一位老人找到笔者,恳切地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表扬一下新任不久的某县民政局年轻局长。
原因是这位农村老人在一无钱、二无权的情况下,拿着一分困难申请去求助,结果,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位局长的热心关注下很快得到了解决。
说起来,老人感激这位局长,并不是因为这位局长做了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事,它只是一件小事,民政局长的份内事;老人的儿子是一个复员多年的残疾军人,由于家庭实在困难,便多次寻求民政局救助,碰到的多是冷漠的面孔,就在老人感到失望时,遇到了这位新任的年轻局长。
听完了老人的诉说,在对这位局长敬佩的同时,心中涌出了无限的感慨: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为什么多年不能解决呢?非要等到新局长上任后才迟迟解决呢?也许客观上来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恐怕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老人对这位局长的感激,实质上是老人对公仆意识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