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惊现“庞贝城”
1900年3月,正在中国西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探险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向世界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在中国新疆的罗布泊沙漠找到了消失近两千年的楼兰古城!
消失传出,世界一片哗然。此后,大批探险家、地理学家纷纷前往中国罗布泊进行实地考察,希望能够破解楼兰消失之谜。这些探险队包括了: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橘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大量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105年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制作年代在1~2世纪的汉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还发现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根据这件信件而发现了“海头”故城。楼兰,这个曾经被中国人遗忘的城市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人们交口赞誉它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东方的庞贝城”。
楼兰在罗布泊西岸,坐标为东经89°55′22″,北纬40°29′55″,今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整个城市被扯碎成条条块块,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全城面积108,240平方米。城墙西、北两面均长327米,东、南各长333.5米、329米,残存最长的一段城墙长60.5米,厚8米,残高3.5~4米。
城内分三个区。东北为寺院区,以高耸的佛塔为主体,塔周有木构土筑的寺庙。残塔高10.4米,呈八角形;塔基直径19.5米,下层板筑夯土,上层垒砌土块。西南为官衙区,房屋坐北朝南,墙厚1.1米,最大的中厅有房三间,面积106平方米;墙以文木为架、红柳编网、外涂草泥而成。西部和南部为住宅区,也是红柳编的苇墙,最大宅院可达350平方米,最小不过23千方米。城中有一条古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故城东4公里有一座较小的佛塔,残高6.28米,遗有彩色佛教壁画残片和佛像残骸。故城西北5.6公里有一座烽火台,残高10.2米,基宽18.7米,内可住人。
城东北有多处墓葬群,在这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有铜镜、汉钱、织锦、漆器、玉器、木碗、陶罐、耳饰等,皆为前汉、魏晋时代遗物。
中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此后50年很少有人再进入罗布泊地区和楼兰古城考察过。
1979年6月,时任中国新疆考古所所长的穆舜英借中央电视台拍“古丝绸之路”电视片之机,作出联合组成大型探险考察队去罗布泊地区考察古丝绸之路和探寻古楼兰城的决定。1980年4月她骑着骆驼,历尽艰辛,对古楼兰遗址进行考古。在楼兰半个多月的发掘考古,发现了“楼兰美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古楼兰王国遗址的女性。另一位中国考古专家王炳华先生曾5次进入楼兰考察,获得丰硕成果。
在西方探险家进入罗布泊之前,楼兰只是中国史书上的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神秘符号。它处于罗布泊的西岸,孔雀河的下游,四周被参天的胡杨所覆盖。2000多年前它创造的辉煌和遭遇的苦难在现在看来只是稍纵即逝的梦。
1980年6月17日,56岁的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当天留下一张“我向东去找水井”的字条,冒着摄氏56度的高温独自一人外出,便神秘失踪,再也没有回来。16年后的同一天,上海籍旅行家余纯顺在完成了他的58项探险计划后,也倒在了这块干涸的土地上。
中国的楼兰探险热潮,再次轰动了国际。响应最积极的是日本。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片《丝绸之路》,再次获得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包括少量的怯卢文)及大量的古钱、毛织物、丝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等珍贵文物。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楼兰的研究进入了世界。
奇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1865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个有着皇族背景的家庭,19岁时中学毕业后曾有机会来到俄国巴库任家庭教师,游历了波斯和古巴比伦城,1886年回国后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地质地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到柏林大学,师从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90年他参加瑞典王廷的波斯使团再次来到东方,受到土耳其国王和波斯王的接见,同年,在瑞典国王的支持下进入中国新疆喀什噶尔,然后进入中亚名城喀什,正式开始了他富有传奇的亚洲之旅。那时正是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吞没的时代。
中世纪以来,瑞典就是个盛产探险家的国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一批探险家的扬帆远航,征服了世界上未知的空白点,也呼唤着像斯文·赫定这样具有探险潜质的探险家。
1893年,他组织了中亚探险队,从斯德哥尔摩出发,经俄国中亚铁路,从塔什干进入帕米尔到达喀什噶尔,对帕米尔海拔7540米的慕士塔格峰进行了冰川考察。两年后,他又组成中亚探险队重新回到喀什噶尔,进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严重缺水,险些藏身沙海。1896年,他稍作修整后,又组织了第三次探险队从和阗出发,沿着白玉河北上进入沙漠,发现了古于阗国的一个遗址后终于走出沙漠,但对罗布泊的考察没有实质进展。
少年时的赫定就具有冒险的潜质,英雄史诗般的探险活动是从最初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开始的。
1899的7月是他第四次的亚洲腹地探险旅行,也是获益最多最富传奇意义的一次探险。这一次他几乎直扑罗布泊而来,在喀什噶尔和罗布泊,他呆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1900年3月,他带着哥萨克军士切尔诺夫、罗布驼夫奥尔得克以及向导阿布都热依木等从孔雀河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他们这次旅行的任务就是测绘1500年前干涸的古河床图。这河床是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所发现的,但当时他仅指出了它的位置而已。
3月27日,斯文·赫定带着随从向南前进时,陷进了沟壑里。这里没有任何生物的痕迹,死树林和灰色多孔的树于散发着凄凉的气息,风暴夹着沙石向他们飞来,前进的道路异常艰难。
为了探路,切尔诺夫和奥尔得克去寻找西南和东南方面的骆驼最可行的路途。这时,他们在一个小土山顶发现三处寺庙小屋的遗迹。
斯文·赫定来到他们身边,测量了他们发现的三座房屋。这些房子在小山上约有八九尺高,可考证他们原来是在平地上的;风力将四周的土蚀去,这些房屋便保护着它们底下的泥土。
他们还在那里发现了几枚中国铜钱、几把铁斧、几个木头的雕刻。
再往东南,他们发现了一座泥土的塔。在这塔顶上他们又辨识了三座别的塔。
第二天他们继续向南走了约12里后,发现长着几棵杨树的低凹地。当时由于向导阿布都热依木决心离队北返,驼队踏上决定性的路程时,赫定只剩下3个助手:切尔诺夫、奥尔得克和一个罗布人法拉苏;驼队仅有4峰饥渴的骆驼、一匹瘦马、两只而跛行的狗。走了20公里之后,他们竟在一片洼地意外见到了几丛活着的红柳!赫定决定在此宿营,因为这里的地下水水位不会太深,而他们实在需要挖口井了,此地离喀拉库顺湖至少还有三四天的路,人可以坚持,可驼马驹不饮水要出问题。当他们选好挖井地点,才发现惟一的一柄铁锨不见了。
奥尔得克记得,是他把铁锨遗忘在寺院遗址的破房子里。铁锨是丢不得的。奥尔得克和那匹马痛饮一番仅剩的水,便连夜返回。两小时后,一场猛烈的东风不期而至,赫定很为奥尔得克担心。因为那把铁锹对他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赫定希望奥尔得克能在迷路前返回,但直到第二天早晨也不见他的踪影。驼队只得逆风南行。如果挖不成井,他们必须尽快赶赴南方的淡水湖泊喀拉库顺,一刻也不能耽误。
被大风沙折磨了一整天的赫定和同伴来到了一处有干柴可避风的地方。大家正紧张忙碌地扎营,却突然发现一手牵马、一手拿着那个要命的铁锨的奥尔得克就站在面前,便全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拥了过来。
奥尔得克告诉大家,原来他在狂风中迷了路,但是一座泥塔指引着他。他在那塔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几处房屋的残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但找到了铁锨和帐篷,还发现一块半隐在沙土中的木板、古钱和雕刻品。当奥尔得克带着他的收获回来时,赫定的激动心精简直无以言说。
赫定听奥尔得克说,那里还有很多东西。于是他决定明年还得回到沙漠中来。
1901年元旦,斯文·赫定绕过安南现山脉,向荒凉的戈壁走去。那绵亘不断的沙山,风化剥蚀的花岗岩山岭从他们的脚下或身边退去。
3月3日,斯文·赫定在一个泥塔底下搭起了帐篷,将冰藏在一个阴凉的地方,然后派一个人带着所有的骆驼回到泉源,一个礼拜后再驮着冰回来。
赫定和伙伴沙都尔就是在这里看到一个佛教庙宇的遗迹,原来这里就是奥尔得克当初丢失铁锨的地方。
令赫定惊奇的是,他们还在这里掘出一尊3.5尺高直立着的佛像,刻着古怪文字的小木板。他们将那庙宇的每一所房屋都掘开,最后只剩下一间上盖的房屋。他们在那屋里找着几张有中国文字的纸、有文字的小木板。除此以外,他们还发现一些破衣、鱼骨、印有花纹的毛毡等。他相信这毛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接着赫定考查—座泥塔,但它却是实心的。赫定只在它的旁边找到两管中国毛笔;两个瓦罐和无数的小钱。——这就是当年繁盛一时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是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斯文·赫定回家以后将所有的文件和别的占物都交给威斯巴登地方的卡尔·希姆来先生。是希姆来第一个向世界宣布那城名叫楼兰,在3世纪盛极一时。
希姆来死了以后,所有的材料都转交给莱比锡地方的中亚文字研究家康拉德(中文名叫孔好占)教授。于是有了文件的德文版。后来他又出版了一本书《斯文·赫定在楼兰所得的中国文书与其他发现》。该书认定所有纸片中最古的是后汉时(公元前25年~前220年)的历史残片。中国人在公元前105年发明造纸。那片文字记录的年间是纪元前220~前200年,因此是现今所有最古的纸张,也是最古的纸上的文字;比欧洲人最初所记的文字至少还早700年。
别的纸上或木板上的文字约在纪元前270年所记,其中不少是有年月的,所以他们可以知道它们写的日子。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知道中国政府关于行政、商务、生产、农业、军队组织、政务、档案的事情以及1650年前楼兰城生活的状况。
写在纸上的信札是折叠后夹在两块木板中间,再用绳子捆着的,上面写着某某所封。他们找到两支毛笔,因此可以认定在2世纪时中国已经使用笔了。
赫定在楼兰还挖掘出许多魏晋两朝间通用的钱币。此外还有战箭、火箭、鱼网上所用的铅和石锤、贝钱、耳坠、颈链,一块有赫尔美斯像的宝石、叙刊亚或罗马来的玻璃杯、铜匙、铜毛钳、铜发针、一条铁链、水匙,还有各色做衣服用的绸子、床单、毛毡、麻线、鞋等等。
赫定可以从文件和掘出的物件中知晓楼兰有公家的仓库,而且城中有一家客店;一所医院;一个驿站;一座庙宇;偏僻的房屋和茅舍。从当时输入的物品尤其是中国丝晶在本地大量消费,足以证明当时的人口之繁盛……
康拉德教授认为,楼兰城中社会的组织和极精密合适的管理方法是3世纪以前经过许多世纪的进化发展的结果。楼兰的文作还昭示那时城中和四周曾处于动荡之中,发生过不少重大讨伐事件。随着当时中国国权的渐渐衰败,楼兰城四周的情势愈来愈紧急。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中遭夷狄蹂躏,蒙受耻辱的历史有几百年之久。
可考证,楼兰城在第四世纪初年失守,这是中国衰败的表征。康拉德说他们可以把这小小的废址当作对外通商的不幸结局的纪念。
斯文·赫定对楼兰古城的重大发现,最终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探险家的世界性声望,对近百年的丝绸之路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3年,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受命于中国“铁道部顾问”并担任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查勘队队长,完成了穿越古老丝绸之路进行科学考察的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952年11月,毕生献身于科探事业的时代英雄斯文·赫定在斯得哥尔摩的寓所与世长辞,享年87岁。他以超乎想像的耐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敢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以远见卓识及异乎寻常的想像力,使他成为世界探险史上的一个奇人,也使他成为中国重振丝绸雄风的首倡者之一。他作为中国西部最后一位古典探险家、第一个现代探险家,永远值得人们尊敬。
忍辱负重300年
楼兰建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广大的西域地区特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各绿洲上出现了许多小王国,楼兰就是其中之一。
楼兰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了有关楼兰的点点滴滴。史料表明,楼兰王国在公元3世纪的汉初为月氏王廷所控制,到公元前2世纪时月氏王被匈奴打败后西迁,楼兰又为匈奴王廷所控制。
古代月氏部是中国历史上一支非常古老的部族,他们活动在甘肃西部的敦煌、祁连地区一带。汉时期,月氏部强盛了起来,其统治已占据了今甘肃西部大片地区,势力范围则已达到了中国北方草原和广大的西域地区,不仅楼兰等国为它所统治,就是当时的匈奴也曾在其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