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老板善于经营形象
作为一个老板,无论你雇了多少工人,招了多少营业员,始终都要以领头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顶级老板有老板的气质
老板在一定的圈子里也是大人物、成功者,必须要有风度,有气质。
老板的气质是什么
一个老板不但有仪容仪表的包装,更要有内涵。李嘉诚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老板,在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舍己为人,毅然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同时,他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推销的人,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表现自我,在同业乃至整个商界树立自己的领袖形象。这两点共存于他的身上,使人时常难辨哪方面为主,哪方面为辅,因而常常引起关于他为自己树形象的说法。
其实,只要他的做法合情合理,于他人和社会有利,为自己树立形象有什么不好呢?我们没有理由不满于别人的善行义举,非要他达到圣人的标准。
李嘉诚成为塑胶花大王、担任塑胶行业协会会长期间,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荆淮先生在《香港潮商经济发展述略》谈到:
50年代初塑胶热潮来到的时候,潮商在这个行业中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5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从事塑胶业的潮商越来越多,据估计,潮商塑胶厂已占该行业总厂数的40%左右……1959年正是香港经济完成历史转变、全面起飞的时候。1969年,全港塑胶出口金额14.4257亿元,比1959年1.6214亿元上升9倍多,而这个出12额中潮商约占55%。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激励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倾心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给予了潮商同业一定的帮助。
李嘉诚一直说,他比较热衷、也比较擅长经商,而对担任政府和社团公职不感兴趣。这应该是事实,不过,他在任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期间,仍不虚此任,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1973年,因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价格由年初的每磅0.65到秋后竞暴涨到每磅4—5元。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如临末日。不少厂家因未储备原料,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为进口商垄断。其实,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还不是石油危机,国外塑胶原料的出口离岸价只是略有上涨。主要是香港的进口商利用业界因石油危机产生的恐慌心理,垄断价格,一致提价。又由于炒家的介入,把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在这场关系到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中,身为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挺身而出,挂帅救业。此时,李嘉诚的经营重点已转移到地产,收益颇丰,塑胶原料危机,对长江整个事业,影响并不大。李嘉诚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公心和义务。
在李嘉诚的倡导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人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其中还有非潮籍塑胶商。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对方不予理睬。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很快达成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这种形势下,其他原料进口商不得不降价。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从此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有惊人之举。他从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匀出12.43万磅,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硬胶原胶,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但是,这次救业行动与80年代的百亿救市相比,却只能算小事一桩,因为李嘉诚所冒的风险更大,所付的热情与心血更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生指数一路攀升。到1987年10月1日,一举飚升至创历史最高记录的3950点,真可谓牛气冲天。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旗下四家公司——长实、和黄、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的一次集资行动。至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并没有明言,只是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跌508点,引起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多点。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李嘉诚的包销商,更是欲哭无泪,因为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10月20日早上,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
10月26日重新开市当日,香港恒指又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
大盘崩溃之后,约占香港总市值15%的长实系上市股票均下跌三成。依常规,这正是向公众股东廉价收购本系股票的大好时机。
10月23日,李嘉诚向香港证监会提出一个稳定股市的方案,即拟动用15—20亿港元,吸纳长实系四公司的市面散股,以便协助本港股市的稳定。
李嘉诚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和经济不要有太多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
这就是被有关传媒所广为传颂的百亿救市行动。
李嘉诚在股灾中,虽然让包销商大受其害,但却因之而挽救了香港的整个股市,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但是,尽管李嘉诚早已声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做法,仍然有人说他有为私之嫌。舆论纷纷,各种说法一时甚嚣尘上。
当时,李氏家族控有长实的35%以上的股权,控有和黄的股权也近35%。按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股东如要再增购股权,就必须提出全面收购。
李嘉诚没有能力全面收购,只好要求当局放宽限制。证监会碍于条例不予批准,李嘉诚多次去港府力争,希望从救市大局出发。
结果港府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同意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你公司股份超过35%就必须全面收购的条例。然而却规定所购人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必须每日公布购入股份的详情。
李嘉诚虽然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说既然放宽了收购点限制,又限期售出,这是自相矛盾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就表示对所附带的条件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那么他收购的股票则必亏无疑。
当时许多业内人士和各媒体都说李嘉城这次是在劫难逃,只能是自酿的苦酒自己喝了。因为依以往香港及海外的股市经验,大股灾之后,仍有2-3年的低谷期。李嘉诚这次自然是亏定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股市竟恢复得如此之快,到年底股市就开始回扬上涨(欧美的股市也是如此)。到了1988年的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4点,已接近1987年初的水平。李嘉诚在一年的期限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不但没有亏蚀,反而还有几千万港元的盈利到手。
幸运之神再一次光顾了李嘉诚。
令人瞩目的是,李嘉诚这次百亿集资行动(9月14日)与香港股市暴跌(10月19日)的时间相差只有35天,这是否意味着李嘉诚已预感到香港股市将会出现大灾难?
另一方面,李嘉诚的救市行动承受着巨大的经济风险,而股市竟在一般人看来不可能很快好转的情况下出现了转机,使他避过了危机,难道他预先算到了股市好转的时间?
不过更重要也更无疑的却是,李嘉诚在股灾中扮演了一个敢冒风险的白衣骑士的角色。这种高尚的品德,使他不仅成为商场英雄,而且成为人人钦佩的商界领袖和为人楷模。从此,李嘉诚的人生舞台更高更大,只要登高一呼,就会应者云集了。
以笑取胜
古人早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俗语。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用笑比哭,好来调侃世人应有的苦乐观和处世观。没有笑,人类就缺乏生存的一项主要内容;没有笑,再多的财富也将发霉。
在生意场上,笑,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试想,和一个带着沮丧脸的人做生意或者与一个和颜悦色面带笑容的人做生意者,别人更乐意接受哪个?
你想从客户的兜里掏出钱来,你想取得客户的信赖,请在不乏庄重和稳重的前提下给对方送去让人惬意的微笑。即使遇上难缠的客户,也能使其在你的微笑面前放下架子,正是笑的亲和力产生心理信用的结果。一笑值千金。笑一笑,金钱到。
事实证明,在商场中适度的笑不但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还能使客户对你难以忘怀,日后在无意间还会重踏你的店门。如今,靠一次性生意攫取利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非你是做非正当生意,否则,就得慢慢来,以笑换取客户的心,以笑换取客人的金钱,以笑吸引回头客。
笑是一个礼物,一种无价的礼物;笑是一种投资,一种感情的投资,至于笑在你所运作的商业领域所起的作用,在你的经济回报中绝不难找见。
日本著名电器老板松下幸之助说,以笑脸相迎,这就是有偿服务。微笑服务,向来被视为商家经营的摇钱树。
美国夏威夷,虽然仅有一百万人口,但它却以热情洋溢的笑脸,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四百多万游客。一位澳大利亚老板说,阳光、海滩我们也有,但夏威夷的笑脸,只有在这里找到。可见,微笑不只是一种服务态度,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
一次,希尔顿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他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旅馆新添了第一流的设备,你说还应该配合一些什么第一流的东西,才能使顾客更喜欢希尔顿呢?你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希尔顿都不满意,他笑着摇摇头,你仔细想一下,如果旅馆只有第一流的设备,而缺少了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顾客会说我们提供了他们全部最想要的东西吗?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好比花园失去了春天的太阳与春风。假如我是顾客,我宁愿住进只有破旧的地毯却处处见到微笑的小店,而不愿意走进只有一流设备但处处阴沉着脸的旅馆。
希尔顿经常到设在世界各地的希尔顿旅馆视察,他对员工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微笑服务成了希尔顿的座右铭。当1930年美国经济爆发全面危机时,整个美国的旅馆倒闭80%,希尔顿旅馆也陷入困境,一度负债50万美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时刻,希尔顿也不忘提醒你要面带微笑,他告诫大家千万不可把愁云摆在脸上,让微笑永远属于顾客。经济危机一过,希尔顿旅馆立即进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希尔顿旅馆总公司由初创时的一家发展到几十家,遍布五大洲的各大城市。它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服务员春意融融的微笑。
希尔顿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在商界领域,微笑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没有微笑.就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优质的服务,就没有财富。
在顾客面前,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精神赠品,就赠送微笑吧。即使是一个衣衫褴楼的过路乞丐,你也应该对他一视同仁,因为微笑带来财富。
顶级老板喜欢投资名誉
名誉是最好的广告,投资名誉本小利大。
投资名誉
投资者有两种:一种为利润,一种名誉。前者是经商法则,后者是修身法则。独资兴办汕头大学,是李嘉诚爱国主义的一块丰碑。对李嘉诚本人来说,这也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李嘉诚出身书香世家,父辈多是教师,他自己还很小的时候,就曾立下了长大后做一个教师的志愿。即使走上经商的道路以后,他仍希望赚到一些钱后,改行做学问或当教师。另一方面,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深知自己从小没能多读一点书,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感到遗憾,因此希望捐资办学,在国家的教育事业上有所贡献。
汕头大学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继陈嘉庚独资创建厦门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由海外爱国人士捐巨资兴办的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潮安、澄海、揭阳和汕头市区交界处,背靠峰峦叠嶂,前眺茫茫平原,校园内风景秀丽,夏天清凉宜人,又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学校附近还有名胜龙泉岩,在巍峨屹立的巨石之下,有一可容纳数十人的天然石洞,岩边还有一股格外清纯的泉水,终年瀑流不绝。岩前尚存古迹翁公书院,是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的蓬州人翁万达及第前用心读书的处所。整个校园看上去雄伟壮观,幽静典雅。
无论是为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还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满,人类都要不断追求更深更全面的知识和文化,而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则是实现人类这一追求的载体。可人口达1000万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没有一所大学,这不能不令这里的乡亲们深感遗憾。
近百年来,不少潮汕人为建这样一所大学努力过,像张竞生、杜国痒、林子肩等人,他们奋斗不已,但终未能实现千万潮汕人的梦想。海外有识之士陈嘉庚先生在毗邻粤东的厦门独立捐资创办厦门大学之后,对粤东地区筹建大学一事也非常关心。他在《论潮州大学》一文中指出,潮州与闽西毗邻,并与嘉兴、海陆丰接壤,地广人稠,人口1000万,尚未有一所大学,诚属憾事。
在潮汕地区创建一所大学,已成为潮汕父老乡亲们的迫切愿望。
1979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汕头市被列入经济特区,因此更需要较多经济管理人才。于是,为了尽快满足潮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潮汕地区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所大学。在这种形势下,海内外又一次掀起建立汕头大学的高潮。
李嘉诚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汕头大学筹委会副主任庄世平老先生进行了长谈。
会谈中,李嘉诚和庄世平越谈越兴奋,越谈越激动,眼前仿佛已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汕头大学。
李嘉诚在《我对汕头的希望》一文中,敞开了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爱国报国的诚挚情怀:
教育的重要,是国家的兴亡,社会繁荣的关键。甚至一个机构,一个家庭,其成员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对其发展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资源丰富,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基于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只有选拔人才、培育人才和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选才、养才之功有赖教育。教育事业跟不上,国家就会造成人才缺乏。因此,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快慢,是和教育事业的成败进退有着直接的关联,教育的成败,是国家强弱的根本原因。我说今日祖国的状况,要使民族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但要使科技水平提高,则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担负国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