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赢平衡合作借力整合
双赢/Win-win用双向思维达到双赢的效果
给大家讲个鸟笼的故事。
A对B说:“你相不相信,如果我送给你一只鸟笼,并且将它挂在你家最显眼的地方,我保证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去买一只鸟回来。”B不以为然地说:“切,养只鸟多费事儿啊,我才不会去干这种傻事儿呢。”于是,A就去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挂在B的家里。接下来,只要有人去B的家,看到了那只鸟笼,就会问B:“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是逃走了吗?”不管B怎么跟客人解释,客人还是觉得很奇怪。如果不养鸟,你挂个鸟笼干什么呀?到最后,客人们甚至都开始怀疑B的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B被逼无奈,只好去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要比一次次地跟别人解释鸟笼挂在这里的缘由要简单得多了。之后客人们才觉得B“正常”了起来。
这种被人们用单一逻辑推理出来的思维方法,就是单向思维。单向思维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改革和创新中的困难阻力,大多数就是来自于单向思维,来自于传统习惯。只有突破单向思维,人们才能独立思考。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要尽量避免用“鸟笼逻辑”去推断别人,也不要用自己的想当然,陷入“鸟笼逻辑”当中,成为一个表面合理,实则思维单一的人。
常常听到有人说,谁又钻牛角尖了,这个人太轴了,只会单向思考。有时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若非不是太严重的问题,其实无妨。然而在遇到关键事务的时候呢?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运用双向思维,从不同的侧面看待相同的问题。人们所说的钻牛角尖,其实就是你只看到你愿意看的东西,而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若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双向思维是思维方法之一,但是比单向思维更为多元化。一般人想问题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觉得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忘记了思考对方,忽略了客观性,也就相当于主观主义。单向思维容易导致“想当然”和“自以为是”。所以,只有学会双向思维,独立于当事者之外,才能更明晰地看见你所面临的境况是什么样的。
人在社会上,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所谓的“双向思维”指的就是,你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多从各方面思考问题,增加思考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双向思维既是相对的,又是均衡的。相对性表现在,当你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时,会跟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不一样;均衡性表现在,换个方向想一想,可以防止看待问题带有片面性,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原则。
邵伟的公司里推出了一个为员工家属提供医疗保障的计划,并且将这件事情交给了刚毕业的从事人力资源岗位的邵伟负责。邵伟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按照公司的要求给全体员工发了通知邮件。这个工作的截止时间是周五下班之前,原本简单的工作,却因为邵伟的单一思维出现了一点波折。
主管周五要下班之前,看到一个同事拦下了邵伟。对邵伟说:“我想要给我的妻子投保,我的结婚证复印件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忘了带过来。”邵伟随口应承:“下周一拿过来吧。”这个对话原本没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邵伟私自决定同事可以推迟提交材料。但是主管却在同事走了之后,询问邵伟随便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主管:“你怎么会同意他推迟交材料,截止时间是今天下班前。”主管没想到邵伟这么回答自己:“我在检查人事档案的时候看过他的结婚证复印件,知道他结过婚。”主管接着问:“如果你已经知道他提交过了,为什么还要让他周一再交一次。”邵伟回答:“他都说已经复印了,而且我找档案出来复印很麻烦,还不如让他周一拿过来,不然他就白准备了。”
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到,邵伟是一个诚实的年轻人,但是在他的工作方式和逻辑思维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上面这件事情来看,涉及三种思维。首先,公司已经确定的截止时间是不应该私自改变的。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公司要求截止时间之前,没有见到材料就不能算是已经投保。即便是作为人力资源的邵伟之前见过也不能作为同事已结婚的书面证明,因为保险合同需要的是书面资料。这是一个关于是否遵守公司制度的基本问题。
其次,邵伟让同事在周一把材料复印件拿过来的原因是同事在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只是忘了拿。既然他已经见过同事的书面材料,就不需要同事再拿一次,直接从档案中找出来复印一份即可。一件事情已经做了一半,但实际上不需要做的事情,在了解之后的第一时间内停止才是正确的。而不能因为既然已经做了一半,就将没必要做的另一半做完。在公司内,只需要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是一个判断事物轻重缓急的基本思维。作为HR,邵伟考虑的应该是公司整体,而不是按自己的思维习惯想当然地认为。
最后,邵伟是一个很诚实的人,或者说他“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有问题的”。他说找档案很麻烦,这就是从自己工作方面去为自己考虑。实际上,他从档案袋中找出同事的结婚证复印件,远远要比之后让同事自己拿过来省事得多。在不违反公司制度的前提下,在工作上尽量为其他人提供方便,这样的HR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同事的信赖。这是作为一个HR,在工作中考虑问题应有的基本思维。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么分析似乎有点上纲上线,小题大做。但是对于一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负责任,还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个人素质,在这其中,职场的双向或多向思维能力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在工作中,不能出于自我意识,理所当然地随意处置工作。对邵伟来说,他急躁,他诚实,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同事考虑,但他更需要的是清晰的多向思维,和高效的职业态度。
再回到上面例子中说到的鸟笼思维。看到鸟笼,很多人会询问养鸟的事情。这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反映的其实是一种人性的弱点。人性即思维,人性是客观存在的,思维却是可以改变的。作为一个希望得到更高发展的人,绝对有必要锻炼自己的双向思维能力,深刻理解人性,在现实中因势利导。任何目标都需要由人去实现,而人,并不是时刻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有感性的时候,也会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不能放弃对思维能力的持续探索和培养。
双向思维可以将思考的对象分为两种情况:矛盾的对象与合作的对象。不论思考对象是合作的还是矛盾的,双向思维都是有助于本方的。
1.思考对象是合作的,试着站在另外一个环境和立场,想一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合作,提高合作的默契程度。不要只顾及自己,而降低了合作的效力。
2.思考对象是矛盾的,要尽量站在对立面,判断对象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而且增加对对象的了解,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平衡/Balance用平衡的杠杆去衡量自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但惟独有一点是基本不变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追求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平衡,直接关系到他的为人处世方式和精神状态。只有心理平衡,才可以对自己对别人有客观的评价,心情才会保持愉悦,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达到正常水平,在生活追求方面才更踊跃,工作也会更有劲头。
然而,一个人要保持长期的心理平衡并不容易,世界只要没有毁灭的一天,人就不会消亡。人与人之间的种种比较和好坏高低的心态永远都会存在。不管是平民还是高官,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总归是难以超脱于物质之外,多多少少会有自己得与失的算盘,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丝不平衡。有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就会想方设法去填补不平衡。而事实是,欲望上的不平衡是填补不了的,只有真正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用平衡的杠杆去衡量自我。
人体犹如一个大型的化工厂,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会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学术上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宇宙间有一种力,与每个人每天都会发生作用,制约着各方面的平衡。这种力被称之为自然力。对人体来说,这种自然力就是制约着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平衡规律的力量。对这种力量越了解,越清楚,就会活得越轻松,反之活得就越累。
很多人都有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关于不平衡的表述有很多,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就是“我付出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得到的应该远远超过现在”。如果有机会询问这些心理不平衡者:当你迈入“不平衡——满足——又不平衡——继续满足”的循环中时,你真的愉快吗?你真的就需要那么多的物质和认同才会觉得有安全感吗?当你看到那些遭遇比你差,含冤、受挫的人,你会觉得他们仅仅是因为能力不如你才有如今的景况吗?你还会为自己吃了一点亏而感到失落或愤懑吗?你可以不对自己所获得的生命觉得感恩,但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了吗?一个人若不懂得让自己保持心理平衡,恐怕连鲁迅笔下的阿Q都做不成。你有可能会盲目攀比,比收入多少,比权力大小,比职位高低。在这种攀比中去追求自己的心理平衡,其结果可想而知。
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平衡,这是人之常情。从原则上来讲,这要求社会给予我们基本的公平,满足人们在心理上最起码的要求。但作为个体来说,心理平衡的核心却在:理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别人,理智地对待社会。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人为什么权力大了,财富多了,反而心理却更不平衡了?归根到底是人们的攀比对象发生了改变。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不与其他人比较。但选择什么样的参照对象,却是可以自己决定的。
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一个人的社交需求、物质需求、安全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都是需要自己去努力平衡的。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千差万别复杂多变,但有一点是大致相同、基本不变的,那就是人要在心理上最大限度地追求平衡。心理平衡是一种人生智慧,需要足够的理性去领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想要保持心理平衡,必须正确地对待自己,把握自己。具体来说,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开心大笑法
科学家认为,开心地大笑是平衡心理的绝佳方法。笑容的平衡作用超过所有的保健措施。一个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亦可以产生有益的荷尔蒙。心情愉快,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如果情绪不稳,心理失衡,大脑就会产生肾上腺素,不论是对生理还是心理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原谅法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真讨厌他,怎么都无法原谅他。”若是这样,人的心理有出口吗?通常抱持着这种想法的人,都站在自己是“对”的立场上。周围的人再如何去开导他,如何说“宽容大量”的话,都无法让他的心理获得平衡。“就当我好赖不分,就当我不明事理,怎么样……”认真想想,这样是值得的吗?不值得。
原谅法强调的就是对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主动想开,为别人的“不对”找到可以理解的理由,并且尽最大的努力予以宽容。请记住,当你原谅别人的时候,受益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当你耿耿于怀,其实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与痛苦,也在给自己的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安慰法
安慰法,也叫做心理防卫机制。指的是接受那些自己认为不好的结果,拿那些在某种意义上“比不上”自己的人来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短暂安慰。安慰法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比较普遍而又实用的方法。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知识,也不需要对某个领域有多深刻的了解,不需要对现阶段的情形做出具体的分析,而是进行较低层面的比较,从而找出让自己心理平衡的理由。当然,这种方法只能偶尔为之,否则长期下去,容易造成人的不思进取。
比如有些人丢了钱包,运用安慰法,就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想想:我肯定不是这个世界上运气最背的人,还有比我更惨的,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破财搞不好真的消灾呢。
认命法
认命法虽然看起来很消极,但却是能最快地让你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方式。比如: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注定的,也是我该承受的,命该如此,我抱怨也没用……用认命法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逆境,采取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的态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的心理压力,让人的心理趋于平衡。当你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才会有不如意过去之后“海阔天空”的感觉。当你连坦然面对的勇气都没有的时候,现实有可能会无情地将你摧垮。
自然平衡法
自然平衡法,是将自己放置在更高的角度上,用更为积极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判断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达到个人心理上的平衡。这种方法可以经由反思,让自己原本烦躁的心情归于平静,让人活得更为轻松潇洒。
合作/Cooperation合作比单打独斗更省力气
《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加上一匹任劳任怨的白龙马,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团队,很好地完成了取经大业。这四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代表了不同的类型:
孙悟空是一个能力卓绝的人,但是桀骜不驯、争强好胜、很难管束。虽然个人能力突出,然而也有着狂躁冲动、自傲偏执的一面。在整个团队中,他是最不具备与人合作精神的。沙悟净和白龙马是典型的忠诚者,一个任劳任怨,一个憨厚老实。虽然他们的本领差了一些,但是贵在执着,从来未对取经生过二心。猪八戒呢,是混日子的人,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他没有在乎能否取到真经,只要有吃有喝有美女就行了。而师父唐僧,则是诸多老板眼中最理想的员工类型。拿公司来比喻,如来佛是取经公司的董事长,观音菩萨是执行总裁,而唐僧就是取经公司的CEO了。他有着绝不动摇的目标,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优势互补、彼此包容的坚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