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最先得知秘密的是宋家大小姐--霭龄
霭龄辞去了秘书工作,顿感一身轻松。
日本,樱花烂漫时节,霭龄和孔祥熙以闪电般的速度定下了他们的婚事。孔祥熙拿出两枚银币轻轻一撞,银币发出清脆甜润的声音。这是大吉大利的兆头。4月的一天,他们的婚礼如期举行了。
霭龄摆脱了几年来紧张繁重的工作,一下子换成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日子。蜜月中,她尽情地享受着新婚的幸福--孔祥熙的温存和他提供的物质享受,优哉游哉,好不惬意。
二妹庆龄接替秘书后,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她的工作较之大姐更为细致、周到、严谨,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评价。按照中山先生的说法,这是走了个关羽,来了个赵云。孙中山在事业上又有了支持,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现在他精神焕发,信心倍增,改造国民党的大业进行得卓有成效。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孙中山更加繁忙起来。孙中山出任党的总理。陈其美、居正、张静江、胡汉民、张继、廖仲恺等为总务、党务、军务等各部正副部长。中华革命党的纲领是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在组织原则上,明确规定党员必须以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而图革命之成功为条件。立约宣誓,永远遵守,凡党员有背党行为,除处罚本人外,介绍人应负过失之责。为改变国民党主持党务者,半为官僚所软化和成分复杂的情况,宣告此次建党办法,务必正本清源:第一,摒斥官僚;第二,淘汰假革命党。以防止第一次革命时形形色色不同动机、不同面目的人投机混入党内,结果鱼龙混杂,以伪乱真,异党入据,大权旁落,真正革命党反遭排斥,革命也完全变味的情况。
孙中山真切地感受到了庆龄对他事业的重要性和精神上的支持。要真正完成他的革命大业,他的身边不能没有庆龄。庆龄也由衷地爱着孙中山,愿意为他和他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尽力保守着这个秘密,但是一年之后,庆龄和孙中山相爱的消息传了出来。霭龄是宋家第一个听到消息的人,也是感到刺激最大的人。
孙中山对党的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他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他度过了令人担忧的精神上的颓唐时期,重新焕发了朝气,将再次成为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霭龄对这一事实看得非常清楚。庆龄如果和孙中山结婚,从家族的利益上考虑,当然是大有好处的--但是,问题在于自己曾向孙中山抛出过多次绣球,孙中山没有接。而现在,庆龄到孙中山身边不到一年,他们就相爱了,而且据说爱得那么深。人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霭龄想起了一句名言:人最不能容忍的,是看见一个傻瓜在自己曾经失败的领域取得成功。庆龄固然不是傻瓜,而是比自己更聪明、漂亮、能干的姑娘。但千不该、万不该,她是自己的妹妹。如果她是另外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霭龄也许会为她祝福,为孙中山感到高兴。但不幸的是她却偏偏是自己的妹妹!这就大不相同了!自己碰了壁的事,作为妹妹她就不应该再次去做,可她居然不给自己留这个面子……对,面子问题是这件事的核心。庆龄向孙中山表示爱情是跌自己的面子,孙中山接受她的爱情也是跌自己的面子。她不愿意不声不响地就这样给别人栽了,她要采取行动,反过来栽他们的面子……
77、宋庆龄被软禁了……
霭龄先向父亲谈了这件事。
查理不相信这会是真的。他跟孙中山接触频繁,同样也经常见到庆龄,并没有发现过任何蛛丝马迹。但霭龄保证这事千真万确,她说尽管他们的相爱极其秘密,可我有最最可靠的情报。查理要求霭龄不要激动,自己要认真想一想。霭龄说,好的,我等着你的意见。
查理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最后他歪倒在榻榻米上,陷入了沉思。
自己和孙中山初次相见的时候,霭龄四岁,庆龄一岁。多年来,不论是孩子们在国内还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读书,自己一直在给她们讲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革命思想,希望的是她们能像自己一样,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而努力奋斗。自己一直把孙中山看做家庭的一员,没有什么事情对孙中山隐讳,也同样没有对孩子们隐讳。她们一直是称孙中山为叔叔--这是妥当而放心的称呼。但是,没有想到她们一到成年,不仅把聪明才智献给孙中山领导的事业,而且要把爱情献给孙中山。先是霭龄,爱得那么痴迷,幸亏自己及时点拨,她才抽身,没有给自己和孙中山的友谊投下阴影。现在庆龄也陷入了这个误区。究竟是自己给她们灌输的东西出了偏差还是另外有因?他苦苦思索,检讨自己多年来的一言一行,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那是什么原因呢?对,一定又是青春期崇拜。一个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必然会对异性产生了解、爱慕的渴望,那么首先吸引她们的自然是她们能够接触到的活生生的男人。她们会在诸多异性中比较、选择,而她们倾心的对象当然是其中最优秀者。她们只管把自己的感情向这个男子倾注,并不管对方的身份、家庭、年龄等等状况,不考虑实际可行性。她们会把这个人神化、美化,想象得完美无缺,浑身都放射着光环,然后做出在成年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查理把自己考虑的结果讲出来的时候,霭龄大叫起来:不!完全不是这样。庆龄留过洋,受过高等教育,她不是你说的那种无知无邪的女孩子;而且她已经二十一岁,也过了那种发痴发呆的年龄。如果不采取措施,她会把这变成事实的!
查理惊住了,是的,霭龄说得完全正确。自己刚才是想偏了。庆龄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姑娘了,她不会再陷入那种误区。天哪,先是霭龄有这种想法,现在又出来个庆龄;阻止了庆龄,下面还有个美龄呢。难道冥冥中真有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注定宋家的一个女儿要和自己多年的这位朋友结合吗?如果真是那样,莫不如尊重庆龄的选择了。
查理语调沉缓:
既然庆龄是一个有责任能力的大姑娘了,那么她在爱情的选择上应该是自由的,我们不能多加干涉了。
霭龄本来要跳起来了,但她很快控制了自己。要是反应过分造成和父亲的对立,反而可能促成这件事。请将不如激将,何不从反面激一激,看父亲的反应再说。
爸爸,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当初你怎么对我说的来着?什么年龄的悬殊,教义的约束,家庭的丑闻,社会的影响……那么振振有词,那么理由充分,今天怎么全变了呢。难道你受到什么压力,向谁屈服了吗?难道你为了什么好处,要出卖自己的女儿吗?
你,你胡说什么?查理果然大怒了。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阻止这桩蠢事呢?
这件事有些不妥,我们可以对庆龄提忠告,让她自己处理。在一个新型的家庭里,恐怕不能采取硬性措施。那样这件事的传播范围会扩大,对她不好,对我们其他人的形象也不好。
忠告是没有用的,爸爸!必须采取行动。如果这成为事实比采取过头的行动更难堪。霭龄寸步不让。
这得让我再想想。
我已经想好了!现在国内的危险已经不大,我和祥熙也准备回去到他说的那个中国华尔街去看看。我们全家乘机都返回国内,这样就理所当然把庆龄也带走了,没有什么影响,不会引起任何猜测和动荡,这是最体面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跟庆龄谈谈再做决定吧。查理已经有些松动了。
不要谈。这事要做就得干净利索。把船备好,叫上她就走。否则,谈过之后,她不同意走怎么办,采取强制办法吗?她嘴上不说,躲起来怎么办,兴师动众去搜查寻找吗?岂不反而搞得满城风雨,自己把丑闻张扬了?
我们跟孙先生怎么讲,他对这样做怎么看?几十年的友谊难道说就这样打碎了吗?
这样做正是为了维护我们之间真正的友谊。假如丑闻发生了,不仅损害我们宋家门风,也对孙先生非常不利。我们这样做他会理解的。霭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把歪理讲得像真理一样。
依你说来我们只好这样了?查理仍有些犹豫。
我们别无选择!爸爸,为了你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这个家,为了孙先生的革命大业,我们只能如此。
查理长叹一声:好吧,只是这样做我总感到对不起孙先生,也委屈了庆龄……
爸爸,你把公务上的事处理一下,家事我来安排。我现在正好没有多少事,可以为爸爸分忧。霭龄说完带着一脸的刚毅果断告辞了。
分忧?谁知道是分忧还是添忧呢。查理望着霭龄的背影喃喃自语。
1915年春天,查理突然宣布全家结束流亡生活,返回上海。庆龄表示反对,她要求继续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因为改造党的工作非常紧张,她已熟悉情况,突然走开会影响整个进程。但是她的意见没人理睬,一切都安排好了,她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再和孙中山联系,便被带上船,连夜驶回国内。
在此之前,查理已经在上海霞飞路新购买了一所砖结构的房子。他知道危险并没有过去,单独住进虹口的老家,难逃袁世凯的迫害,而这所房子在法租界之内,袁世凯不能在这里肆无忌惮地行动。更重要的是霭龄认为这里能受到青帮的保护。她通过陈其美已经和黄金荣、杜月笙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黄麻皮是法租界内的警探头子,杜大耳朵手下喽罗成群,抢、绑、杀、偷无所不为,他们的威慑力足以使想对宋家下手的人心存后顾之忧。
回国的船上,庆龄一直在猜测。她在家庭中从没有受到如此对待,不听自己的意见,甚至不允许发表意见,实际上变成了被裹挟而去。她已预感到是因为自己和孙中山相爱的事情所致。她不急不恼,决心和父亲敞开谈谈。她有充分的理由,爱情是不以年龄、贵贱、贫富、种族、肤色而被隔绝的,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沟通,是摒弃一切利害关系的超凡脱俗的两性间的相互吸引,古来多少父母干出过棒打鸳鸯的蠢事,结果不仅毁了子女的幸福,也酿成了终生的悔恨。扼杀爱情,是旧世界最落后最不人道的行为,一个革命者怎么可以走这样的老路呢?父亲是在美国生活过的,中国旧式的不人道的理学观念应该是很少的,怎么突然变得像个封建卫道士一样了呢?她相信自己可以说服父亲,父亲最终会支持自己,尊重自己的人生选择。
但是,这一路查理内心十分矛盾。他不敢面对庆龄,怕看她那双眼睛,也怕听她的理由。他知道自己拿不出充分的道理去说服女儿,一旦交谈投降的可能是他自己。查理采取了躲避的办法,一路上一直和霭龄、祥熙等在一起,不给庆龄这个机会。
回到上海后,杜月笙对查理一家进行了拜访,实际上主要的是拜访宋霭龄。霭龄通过陈其美已经和杜月笙相处得火热了,这次回来还带了陈其美给杜月笙的信和一些小礼品。杜月笙来的时候,前面先是一车保镖,后面又是一车保镖,他自己坐的车则在中间,旁边还有贴身保驾的。别看杜月笙在上海滩上威风凛凛,又比霭龄年长好几岁,在霭龄面前却很谦恭随和。霭龄招待他的时候,杜月笙反而亲自给孔祥熙和霭龄每人削了一只苹果--孔祥熙第一次看见人可以把削水果削成一门艺术:杜月笙左手一下抓了两只苹果,右手水果刀上下翻飞,眨眼之间,两条绿绸子般的苹果皮就抖了起来,两只苹果晶莹剔透,浑圆之态不减于带皮之时。原来,杜月笙曾是上海跑马场前卖水果的,后来投到青帮门下。他最善于揣摩人心,能把人捧得心里痒融融地舒坦而又不露故意捧人之嫌,因此在青帮中地位迅速上升,渐渐地连他最初投靠的黄金荣也不得不让他几分。当然,现在他还没有达到他的巅峰时期,他已经看出霭龄的心计将会使她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现在就要巴结讨好她。为她在这个时候提供安全保障,将是最好的感情投资手段。当杜月笙表示随时听从差遣的时候,霭龄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防止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成为事实。但现在还用不着杜月笙的流氓打手,她自己完全有办法对付这件事。
霭龄托人介绍了一位名门子弟,匆匆来家见了一面,即由查理宣布了庆龄订婚的消息。
庆龄真急了,她大声抗议:在这样的家庭里,还出现包办婚姻,什么打倒封建,什么实现民主自由,都是假的。还口口声声谈论革命,都是假革命!查理听后十分痛苦,他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都是追求民主平等,主张个性解放,为什么到了自己家庭里的问题上,反而扮演了封建卫道士的角色,为什么要剥夺女儿的自由?她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呀!还有由此带来的和孙中山的关系问题,究竟该怎么处理才好?
但是霭龄不愿意父亲退缩,庆龄订婚的消息已经宣布,只有硬顶下去。她说,过不了多长时间,庆龄自然会回心转意的。她会找到新的爱情,将那段梦幻般的经历忘掉。我们并没有得罪孙先生,他没有正式向庆龄求婚,没有向宋家的家长表示过这个意思,我们当然不知道他有过什么想法。一切都会悄悄平息,事后大家都会装得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根本用不着顾虑。霭龄还建议父亲,为防止出现不测,应该把庆龄看管起来,在结婚之前不能让她随便活动。查理惊叫一声,这不跟山村野夫封建顽固们的做法一样了吗?我们新式文明家庭里怎可以做出这样的事?霭龄微微一笑:是的,这做法是陈旧了一点,但过去那么多人家采用它,就说明它有效、管用,有效管用的就是好的,就不要再瞻前顾后。譬如我们的革命也是这样,要从袁世凯手中夺回权力,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通过国会选举能牵制他,就谋求在选举中取胜;武力可以打倒他,就动用武力。我们办事都是先考虑效果,而不是先考虑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办法都可以用……
查理又征求妈咪的意见--自从倪桂珍生下六个孩子,查理便随了孩子们,也开始称呼妻子为妈咪。妈咪是家庭中的铁腕人物,对孩子们要求素来严厉,查理原想妈咪会比霭龄态度更激烈--查理没有想到霭龄的态度是掺杂了个人情感因素的。如果想到这一层,他也许早就能站在庆龄的立场上慎重地考虑--没有想到妈咪只说了一句:基督保佑!查理感到全家人忽然都成了哲学家,庆龄是理想主义,霭龄是实用主义,自己是违心主义,妈咪呢,好像是虚无主义,她说的更像一句禅语,只是自己一时猜不透。基督保佑,保佑什么?保佑对庆龄采取软禁吗?保佑庆龄的追求实现吗?查理实在犯难了。
事实上庆龄被软禁起来了。现在她完全失去了自由,被关在房子里,由女仆看着,不许离开房间半步,不许和外界接触,只等着成亲的日子。庆龄悄悄地给孙中山写了信,问他现在是否还需要她,自己应该待在家里还是仍回到他身边去。负责看管她的女仆同情她的境遇,站在了庆龄一边,把这封信秘密地带出去送到了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