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八国联军进北京
世纪之交的1900年,虽然惠州义举失败,但八国联军祸乱中国的严重事件的发生,给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于是中国人民像睡狮梦醒,反清思潮,开始复苏。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开始为社会所理解,为有识之士所同情。
20世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世纪。
民主革命思潮从世纪之初,逐步替代维新改良思潮而成为时代的潮流。思潮召唤革命,革命推进思潮。一个新时代终于降临到神州大地。
中国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分不开的,也与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及觉醒紧密相连。前者,是中国民主革命派成长壮大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后者,则是民主革命派的基本构成,在革命思想的传播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因其代表着近代中国最先进阶级的利益而领时代的风骚,合民众需要。从此,孙中山被国人公认为革命领袖。
随着形势的发展,革命被人们理解,革命者被人同情。
香港总督卜力,亦对革命党人采取同情态度,凡经港转移外国之革命党人,均不予以刁难。如义师首领黄福、黄耀廷、邓子瑜均经香港至新加坡。郑士良便住进香港。
此后,反清革命的报刊也迅速发展起来。
革命已成潮流,人民同情革命。但是反革命者并没有因为潮流而放下屠刀成佛,一场暗杀革命者的阴谋开始了……
惠州起义的将领郑士良,1901年8月7日在香港被人毒死。
为配合惠州起义而谋刺两广总督德寿的史坚如,10月28日被捕后,受尽酷刑,英勇不屈。11月9日被秘密杀害时,年仅二十二岁。
接着是兴中会主将杨衢云。史坚如被捕后,两广总督德寿因史承认听从杨衢云动议,设立兴中会等,怀疑史坚如暗杀案系由杨衢云主使,便决意暗杀杨,并悬赏三万金捉拿杨氏。杨自惠州起义失败后,即销声匿迹,不复活动,于香港结志街52号2楼,设馆教授英文,以养妻、子。此时亲朋均劝他远避为宜,杨则慨然曰:
男儿死则死矣,何避为?吾宁授徒以养妻、子,不忍侵蚀公款。俾立一好模范为同人先。
殊不知,这时的德寿已暗地买通杀手陈林。一天陈突然进入学馆,将杨衢云枪击于课堂上。杨中弹倒地,凶手逃走。杨被送往香港皇家医院急救,仍能与人纵谈革命主义,西人亦佩服其英勇。次日晨,杨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四十岁。凶手陈林得银三万两,并升任千总。后因港府缉凶甚紧,陈又被李家焯暗杀灭口。
三位革命干将先后被人暗杀,使孙中山痛哭失臂。
杨衢云死后,孙中山为其在横滨举行追悼会,讣告中外。同时由同志捐金一千二百余元,抚恤杨的家属。并致书杨密友谢缵泰云:
仁兄足下:先友杨君在港遇害之事,弟得接电音,即向同志周知。弟与各同志皆深为惋惜,哀悼之情,有非笔墨所能尽者矣。是以中历本月七夕,邀众聚集,特为杨君举哀,同志尤君起而演说,将杨君生平出世志气,大略表明众听,且为之设坛纪念,俾同志永远不忘。众皆伤悼,现于颜色。弟乘此机会,即出捐柬,言明为杨君善后之用,众皆踊跃捐助,共捐得银约一千有余元。尤君又复当众代杨宅道谢同志厚情,存殒均感之语,然后散众……弟孙文谨启。西2月13日(庚子十二月二十五日)
其实,这时孙中山的生命也同样受到威胁。清政府派出的暗探在盯梢他。孙中山在惠州起义失败后,于11月10日自台湾基隆港乘横滨丸赴日本。1902年12月13日,他又应法国印度支那总督韬美邀请,由日本到了河内。但当他到河内时,韬美已离任返国,新任总督博氏改变对中国革命党的态度,派秘书接见。孙中山提出以北圻为输运军械和人员入云南的通道,博氏拒绝这个要求,并密派警察监视孙中山的活动。孙中山在河内居留期间,成立了当地的兴中分会。清边防督办苏元春知孙在河内,立即派两个密探暗中侦探孙的行动。一天孙中山从兴中会回到宿处,发现有两个黑影在楼前闪一下就消失了。不好,有人盯梢!于是他便命令随从前去秘密擒拿。第二天早晨,两个暗探被捉住带到孙中山面前。孙中山好言相劝,并设宴招待他们,二人甚为感激。入席时,两个密探不敢下筷,孙知其有疑意,就和他们换了一下筷子,说:吾人行事,光明磊落,断无置毒鸩之意。又向他们讲述革命宗旨,并请他们转告清边防总督办:苏也汉人,宜早决心独立。两个侦探见革命党首领孙文言辞正大,讷讷无语,不知所答。走后,潜回龙州,不再跟踪,后来竟成了孙中山的铁杆保镖。
14日孙中山返抵日本门司,晤岛田经一、平山周等人。16日抵东京,访问犬养毅、宫崎,并派宫崎到上海一行。19日,偕温炳臣至横滨长住,经常往返于横滨、东京之间。这一年,孙中山三十六岁。此时,中国留日学生,已经普遍觉醒,开始研究民主主义思想,追求中华振兴之道,反清思想日益发展。作为民主革命派的旗手,孙中山不失时机地把注意力转向近代中国知识界的主干--留学生,成立了革命军校,从而得以走出狭隘的地域和封闭性的小圈子,获得了知识界这一中国社会最具活力群体的认同和拥护。
35、非将保皇党铲除,断不能做事
1903年9月26日,孙中山离开日本赴美,为义举筹款,10月5日到达檀香山。
这时的檀香山,已成为康、梁的保皇党势力范围。他们公然采用欺世盗名的卑劣伎俩发展保皇势力,打着革命的旗号,把革命党兴中会的发源地搞得面目全非。看到这种局面,孙中山气愤地说:彼党狡诈非常,见今日革命风潮大盛,彼在此地则曰借名革命,实则保皇,在美洲竟自称保皇党为革命党,欺人实甚矣。檀香山变成了保皇党的一大据点,兴中会的干事和会员多数跨入保皇党。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劝孙中山说:事不宜急,还是先去茂宜岛看望一下母亲和妻儿再说。孙中山大手一挥说:保皇党不铲除,断不能做事。当机立断要开展一场肃清保皇党流毒的战役,整顿兴中会,澄清思想,恢复檀香山革命阵地的本来面目。
于是,在他组织下,揭露保皇党真相的传单广为散发;街头小巷,有他演讲革命主张的身影。随后,他又风尘仆仆赶到檀香山第二大城市奥华湖岛的希炉埠进行宣传。当他在一个耶稣教堂里演说时,广告贴出,听众多达二千人。在此基础上,孙中山开始整顿革命组织,把兴中会改名为中华革命军,以此纪念为力甚大的《革命军》一书的作者邹容。誓词与东京军校宗旨相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体现了孙中山最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思想。
接着,孙中山又把兴中会干事程蔚南在檀香山办的《檀山新报》定为党报,亲自撰写《敬告同乡书》一文,揭露保皇党的欺骗勾当。指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他们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倒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
孙中山对保皇党的揭露和批判,十分酣畅痛快。他认为对保皇党的揭露和驳斥极为必要,非将此毒铲除,断不能做事。他每到一地都很注意建立革命党的报刊和大力推行思想宣传工作,而且注意选派一些可靠的会员任主编。在他的号召之下,美洲和南洋革命派报刊普遍建立起来,和保皇党报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去美之前,为了有力展开对保皇党的批判,他又寄信陈少白、冯自由等,促其分别自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多寄文稿到檀香山的《隆记报》,以充实新鲜内容。由此可见,檀香山的这次对保皇党的批判影响之大。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火奴鲁鲁击溃了保皇势力,恢复和发展了革命组织后,回到茂宜岛与阔别九年的家人团聚。这是一次胜利的团圆。亲友知道他深谙医术,前来求诊,孙中山因多年不操此业,不敢应求。经他母亲劝说,才开始为一些患病亲友看病,多数药到病除。母亲杨氏劝他说:革命目的在救人,行医目的也在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自找烦恼?
孙中山笑着说:技术治病,可治百人千人,而革命医治,则我四万万同胞也。
母亲杨氏无言以对地笑了。
孙中山在家团圆一周后,就又出征了。
还在孙中山到达美国之前,串通一气的美国保皇派就开始破坏他的美国之行,设法阻止他登岸。为此,特报告清廷领事何祐,何又向旧金山移民局报告,并告密中山先生所持证件纯是伪造。美国政府因为清廷贝子溥伦将到美国,便说孙中山证件不合规定,将其拘留于木屋,以取悦于清政府。这是孙中山继伦敦蒙难之后的第二次蒙难,如果说前者是清政府发难,这次却是保皇派作祟。
孙中山被拘七日,经美移民局讯问后,竟裁决出境,候原船返回檀岛。
焦虑万分的孙中山,一天忽阅《中西日报》,上有总理伍盘照的名字,眼睛一亮,遂忆起伍氏为基督教学者,素以办报闻名。1895年孙中山出国时,粤中教友左斗山、杨襄甫二人曾为其见伍写一介绍信,今仍存行囊中未用,何不求他相助?即草一书,连同前信,一同托卖报童带到沙加面都街《中西日报》地址,转交伍氏。信中说:现有十万火急要事待商,请即来木屋相见勿延。伍久闻中山先生盛名,立即驱车前往移民局请准。入木屋见到孙中山,百感交集。孙中山说明美国当局以其为乱党,必欲驱逐出境,请其设法援救。经会商,决定先与致公堂联系。旧金山致公堂总堂大佬(主盟人)黄三德,平日热心革命,一闻此事,即慨然答应出面营救。即由致公堂顾问那文(美国籍律师)向移民局声明:立即向华盛顿工商部上诉,并送五百元保证金,履行移民法律例,送五百元保证金与担保公司,担保中山先生释出后,听从美联邦政府判决。
4月28日,孙中山获释,共拘留木屋十七天。
孙中山脱难后,受黄三德、唐琼昌(英文书记)等殷勤招待,下榻致公堂会所。三周之后,美国工商部下达了判文。判文曰:
孙某既持有夏威夷出生证书,当然取得美国公民所享受居留权利,绝无可以拨送出境之理由。
清领事与保皇派的破坏,遂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