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95年11月中旬的一天清晨。
日本横滨的街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这弹丸之国,造成了这里的畸型繁华。那一面面军国主义的小旗,飘挂在店门客栈上空,显示出日本人得意的心态。
刚下船的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三人,置身于这街头的人流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观看沿街每家店号的门牌,心中感慨万端。
卖报,卖报!《横滨读者新闻》。一个不满十岁的报童,从他们腋下窜过,留下长长的卖报声。
小兄弟,给一张!陈少白叫住了报童,付钱取了一份报。展开一看,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达神户的红字标题赫然入目,内文还附有孙逸仙的一张免冠照片。陈看了一眼迅即将报纸转给孙中山。孙看了一眼,心中一惊。革命者需要宣传,难道被通缉的革命者还需要宣传吗?这不等于雪上加霜吗?孙中山用眼睛示意陈少白,加快了脚步,在前面的一家餐馆门前停下脚。这才发现郑士良没有跟上来。孙中山让陈少白回头去找,他在餐馆内坐等。半日后,郑、陈二人才过来。
我以为你被人抓走了呢!孙中山向郑开了句玩笑。
看来,我这个保驾兵还不合格。郑士良哈哈一笑。
坐下,我们先打发一下肚子再说。孙中山向二人摆摆手。
唉!这天地之大,没有我们存身之处;这人流之众,没有一个熟人。哪还有心思吃饭呢?陈少白不情愿地坐下来。
天无绝人之路嘛!孙中山劝慰着,遂向服务小姐点了两盘小菜,一壶白酒,边喝边谈。真正到了关羽走麦城的地步。
此次义举失败,责任在兄,二位小弟受委屈了。这杯酒算是长兄赔不是。三杯酒下肚,孙中山不见二人说话,心有郁结,便端酒相敬,说完一仰脖饮下。
兄弟之间,共同起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有什么责任和委屈之理。郑士良说完也痛饮一杯。
要说委屈,与陆兄相比,我们落难就算不上什么了。我提议为陆兄等在天之灵而干杯!陈少白说着端起了酒。
一人提议,二人响应,遂干一杯。这时,只见中山泪珠在眼眶里打旋,真有一哭而痛快之想。但他忍下了,揩揩泪说道:人死志气在,兄弟之楷模。
关键时刻,孙中山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此时,这酒才开始有味。大家一致表示:卧薪尝胆,光复中华,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接着,三人又议论了一些别的事情,谈来谈去又落脚到落难之中的去处问题,三人又是一阵沉默。
有了!孙中山突然眼睛一亮。
什么有了?大哥快讲!二人催促。
1月间,我从檀香山回港路过横滨时,有一个叫谭有发的人,是文经印店经理,是陈清带他登船约我上岸会谈。因船停留时间短暂,我们只在船上谈了片刻,直到开船他才下去。
有地址吗?
有,他给我留下了名片。孙中山说完便去寻那张名片。果然寻到了。
大哥有心!三人一阵庆贺。
他们立即从餐馆起身,按地址去寻,在一个街心门面房内,找到了谭有发。
谭老板,不认识了吧?孙文求见。
噢,孙先生。认得,认得。谭有发满面春风迎来,怎么这次不请就到了?
我们兄弟三人今早从神户到横滨,欲寻住处,特来看你。孙中山说完脱下礼帽。
那好,那好。上次你路过横滨,我们请还请不过来呢!谭有发边说边奉上茶水,这次来要住多少日?
这次是转道,准备由此去美洲进行考察。
好,你们稍等片刻,我马上安排房子。谭有发说完一阵风到了后院,替他们租了一个楼房的单间。接着过来,又领他们去看房子。
房间很大,也很漂亮。孙中山紧紧握着谭的手感谢地说。
你们先洗漱。吃过饭了吗?谭问。
不客气了,我们在餐馆已用过了。陈少白回答。
前些日子,冯镜如先生还向我询问你的情况哩!找个时间,我联系一下,你们也见个面。
那好。孙中山满口应承。
那我就忙业务去了,你们先休息。谭有发告退,三人将他送出门外。
第三天清晨,谭有发来到客房,告诉孙中山说:冯镜如先生已联系好了。他要见你们。你们收拾一下,车在下面等着哩!
谢谢谭先生!三人在谭有发的陪同下上了车。车子在横滨街头转了几个弯儿,便到了山下町53番文经印刷店。冯镜如老板已在会客厅等候他们了。
冯老板,我是孙文。第一次见面。孙中山说完又把陈少白、郑士良介绍给他。
宾主落座后,冯镜如问:孙先生,我的信,陈清捎到了吧?
我们收到了。同时也收到了先生的敬会之心--三千元礼金。我代表兴中会向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会见是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他们围绕着国内国际情况无所不谈,一直到开饭时刻。小姐催了几遍,双方才终止会谈,皆有相见恨晚之感。
当天晚上,经孙中山提议,在文经店二楼,邀集了冯紫珊、谭有发、黎炳垣、赵明乐、温遇贵、赵峰琴等十多名华侨,召开了同乡会,专门研究在横滨发展兴中会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当场冯镜如被选为会长,赵明乐为管库,赵峰琴为书记,冯紫珊、谭有发、黎炳垣为干事。当晚,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便移住到文经店的二楼里办公。半个月以后,在山下町53番设立兴中会分所。后来入会的有郑晓初、陈才、陈和、黄焯之、黎简卿、陈植云,还有冯镜如的儿子十三岁的冯懋龙(即冯自由)等多人。每次活动都由小会员冯懋龙向会员传递通知书,秘密集会。
横滨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计划与陈少白一同到美洲去考察。但当时美国政府有禁令,不准中国人入境,孙中山假称他是檀香山生人,有胞兄孙眉担保,美领事才给他一人开了护照。这样,陈少白只好留在日本考察东邦国情;而郑士良则归国收拾余众,布置一切,以谋卷土重来。
为筹划经费,孙中山向横滨会员们商借五百元,以作他和陈、郑三人旅费等用。管库赵明乐、书记赵峰琴二人是永乐和号出口商,资产颇富,他们不但不肯筹借,而且也不到会参加活动了。冯镜如、冯紫珊两兄弟知情后,按数借助。孙中山留给了陈少白与郑士良各一百元。
12月中旬的一天,丽日当空,孙中山离开日本赴美洲。到檀香山后,他与胞兄孙眉筹借,就把五百元钱汇还冯氏兄弟,给侨商留下了言而有信的印象。事后有人问他,何必这么着急?孙答:做人要有人格,言而无信失礼也。
25、亲情唤他不回头
1895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天空微微发暗,头顶有一团乌云,遮住了太阳。
孙中山乘坐的客轮,经过数日航行,终于抵达檀香山港口。
檀香山,是他少年求学的地方;
檀香山,是他胞兄孙眉发迹起家的地方;
檀香山,又是他第一个在海外亲手建立起兴中会的地方。
这里,有他的骨肉侨胞;
这里,有他的启蒙恩师和同学;
这里,有与他观点相同、谈说投机的朋友。
义举失败后,作为一个名列榜首被通缉的政治犯,他要寻找避风的港湾,首先想到了檀香山。
今天,他回来了,九死一生地回来了。
革命不成,全家遭殃。他的母亲及妻儿已先他一步来到了这里逃难。一想到这些,他又不无暗暗自责。他急切地向亲人走去……
再说孙母,是在官府搜剿、家乡难留、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举家逃亡。孙母来到檀香山,虽然日子过得好好的,孙儿绕膝,儿媳也知书达理,饭茶奉送,三代同堂,可她却因担心儿子的安危终日以泪洗面。半夜里经常说着梦话:帝象儿你在哪儿?就是在官府搜查最紧张的日子,她自己的生命也难保,可是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帝象。大儿子孙眉经常劝说也无济于事,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到檀香山后,自己安全了,但她更担心出事儿子的安全。郊区那座圣堂,她不知去了多少次,做了多少次祈祷。多少次她在梦中梦到中山儿,醒来原是一场梦幻……
妈,我回来了!孙中山推开门,一下跪在母亲的膝下。
这不是梦幻吧?母亲喃喃道。
这时,大哥大嫂、妻儿闻知中山安全回来,都赶快跑过来。大家说着重逢话,母亲才从梦幻中彻底醒来:你回来了就好。妈还以为你死了呢!
重逢时,亲人们无法责备中山,其心情是可理解的。中山却已经开始自责,他让全家受了多少惊!然而他的自责却不意味着反悔,他坚信,失败乃是乌云一时遮掩了太阳的光辉。乌云过去,明丽的阳光不在中天之上吗?失败并没有使他失志颓废。相反,更增强了他那拨开乌云见太阳的决心。但是,母亲终日唠唠叨叨,妻子是以泪洗面给他看,大嫂话里带刺给他听。这一切,孙中山心里都十分清楚。他理智地处理,从不辩解。因为乌云还笼罩在他的头上,义举毕竟没有成功。他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家里,他是低头进低头出,端碗吃饭,小声说话。可到了社会,他仍是我行我素,一如既往。他常出去串联同志,召开会议,推广兴中会,以期光大。然而,义举失败已为此地人们所悉,檀香山的形势也使他失望,不再像先前那样一呼百应,人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在失败面前,不少人丧失了斗争的信心,不少人当面说他风凉话;不少人开会不到,已失去了基本会员的资格……家庭矛盾与社会情绪,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久留檀岛,无大可为,遂决计赴美,以联络彼地华侨,盖其众比檀岛多数倍也。
孙中山的心里鼓起了风帆。
26、报国尽孝难两全
孙中山在檀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家庭矛盾又起。孙中山不情愿在矛盾中让步半寸,他有他的事业,他有他的追求。报国孝母不能同存。他终于再次选择了报国之路。一天晚上,在餐桌上,他当着所有亲人的面,委婉地提出到美洲旅行的设想。除大哥孙眉外,家里其余人都想不通。无父遵兄,最后在孙眉极力说服下,孙中山才得以成行。
儿行千里连母心。在孙中山动身的前几天,母亲已开始忙碌,为他购买食品;妻子为他洗换衣物,打点行装。孙中山也借机游览檀岛风光。说实在话,他在檀岛时间不短,可是游览观光还是第一次。临行前他要让檀岛深深地印在心里。
一天,他去郊区散步。正走着,迎面驶来一辆马车。他一见,喜出望外,上面端坐的乃是给他上过课的令他尊敬的老师康德黎和夫人。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纵身一跃,跳上马车。
康德黎夫妇惊呆了,哪儿来了个一撮小胡子、头发向两边分开、着西装的日本模特儿?是不是拦路抢劫的强人?
这时,孙中山高兴地说:师父,师母,我是学生逸仙啊!
康德黎夫妇定睛一看才认了出来,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是你!这时的中山在横滨已经剪去了辫子,脱去了清服,买了一套时兴的西服,已经完全变了装束,显得更为英俊潇洒。
老师,要往哪儿去?孙中山问。
我们是在观光旅游哪!再过些日子,就回英国去。
我给老师带路吧!孙中山自告奋勇为老师当导游。
那好啊。
临别时,孙中山对老师说:中国革命的烽火一定会燃烧起来,我正要做环球旅行,由美赴英,相见之日不会太远的!
到了英国,可别忘了到家里做客啊!让你师母做一餐英国风味的晚餐,供你品尝。好不好?
我先谢师父师母了。
再见!
再见!
六个月后,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幸得康德黎奔走营救才得以化险为夷。
1896年6月,在檀岛居住了半年的孙中山起程前往美国旧金山。不久,设立兴中会分会。接着又横跨大陆,经芝加哥抵达纽约,在华侨中宣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