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军退出了宁波和镇海,集中兵力进犯江浙两省的海防重镇乍浦,不出意外乍浦轻而易举的沦陷。
六月,璞鼎查再次从乍浦出发攻击吴淞,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北部。吴淞是上海的门户,也是当时江苏的海防重点,两江总督牛鉴亲自坐镇于此。
此人也是个无能之辈,大战在即却还摆着总督的架子,乘坐轿子前呼后拥的赶往前线,结果被英军一炮击中轿子混进士兵队伍逃跑。留下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坚守吴淞炮台直到阵陷英勇就义。
吴淞的失守也就意味着上海的沦陷,之后英军继续西上。七月二十一日,英军开始进攻镇江。
说到镇江让记忆犹新的还是镇江老醋,这也是一方特产。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城市,因地距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北接扬州,南邻常州,西衔南京。从现在的地理位置也不难看出镇江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英军选择进攻镇江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镇江这个跳板直奔清朝的副都南京。
当时镇江城内的驻军仅有1600人,城外2700人,总计才4300人,武器火炮稀少。此时英方的兵力达到6905人,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算是徒手单打,也多出2000多人,打累了再换人上阵,不信凭借车轮战术还打不赢。
镇江还是沦陷了,虽然我是多么的不希望,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镇江的失守是不可难免的,火力兵力远不及虎门,城墙坚固不如厦门,战前动员逊于定海,准备周密赶不上浙东。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此次战役英军死了39人,130人受伤,3人失踪,多余之前四次战役伤敌总和,正如恩格尔对镇江守军的赞扬:“如果这次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日,英军离开镇江前往南京。道光眼见着英军都打到了南京,慌忙高举白旗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求和,而此时的耆英、伊里布更是看穿了道光求和的心态更是毫无顾忌的前往英方营地谈判。
八月二十日,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以及两江总督牛鉴等人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方代表璞鼎查商议条约。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有功而建的。静海寺有过它辉煌时期,但步入近代却蒙受因签订第一条不平等条约之地的奇耻大辱。
现在的静海寺已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更多的是以其具有的历史内涵教育着世人,向人们倾诉者昨天、今天和明天。
八月二十九日,在经历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起草好了条约文件。耆英、伊里布、牛鉴等清方代表登上了英方的“皋华丽”(现在译为“康沃利斯号”)。双方正式签订了具有法律效益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中的内容就不详细写出,往事不堪回首,最深刻的一条就是割让香港半岛于英国。值得补充的是,在《南京条约》中关于关税税率问题,中英后又补订了《五口通商章后条款》,即《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顿时引发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西方列强从英国身上看到了潜在的利益,于是纷纷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当《南京条约》的签订已成定局时,在外治理河道的主战派军机大臣王鼎火速回京,赶到军机处痛斥老同事穆彰阿为卖国的秦桧,并且要求觐见道光。此时的的道光也一心想着求和,所以并未听取王鼎的劝谏。
心灰意冷的王鼎决定来个陈尸以谏,所谓的尸谏就是以死来劝谏君王。临死前王鼎怀揣着遗疏,奏疏字字透露着他的痛彻心扉的愤懑:“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也”,随后自缢而死,享年74岁。
那天夜里,王鼎家来了个不速之客,此人是军机章京陈孚恩。
陈浮恩的到来除了是慰问死去的同僚兼上司王鼎外,更重要的是带着穆彰阿的任务。这任务是什么?不是来抓人,不是来抄家,他没这个权力,穆彰阿也没。
对于一心求和的穆彰阿来说,唯一有威胁的就是王鼎的那封遗疏。如果这封信到了皇帝手里,说不定道光会因王鼎的尸谏而再次动摇心志。
这是万万不允许的,穆彰阿绝对不能坐以待毙的让这封信成功面圣。但是,穆彰阿知道有这封遗疏,那么想必其他人也是知道有这封信的存在,所以撕毁遗疏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掩人耳目。
既然不能毁了遗疏,那可以换种方式——篡改遗疏内容。
这个办法是极好的,于是陈孚恩带着穆彰阿的使命逼迫王鼎儿子改写遗疏。
正是人走茶凉,王鼎刚死尸骨未寒,就来了一群狼虎视眈眈的欺负自己的家人。被逼无奈的王鼎之子妥协了,哭泣着改写了他老子的遗疏。
不知真相的道光以为王鼎暴毙而亡,于是十分悲痛的追封自己的恩师为太子太保,谥文恪。
远在边塞的林则徐闻来恶讯不禁失声恸哭,伤心之余写下了《哭故相王文恪公》,其中有这两句“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林则徐与王鼎虽说年纪相差17岁,但两人交谊笃厚,凡是遇到陕西籍的同事,林则徐都把他当作是王鼎的同里,如后又给离王鼎老家蒲城一百多公里的韩城人高步月的《思君同里王文恪公》中写道:“痛苦王尊今宿草,久悬揆席未宣麻”,此情此意不是一般人能体会。
读到王鼎尸谏这段,我曾多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对于不属于同一时代的我们,没有机会去结识,更不可能去深交成挚友。或许我被感动的是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以及那誓死恪守儒家的忠义之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