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选出全权代表两个月后,英国议会大厦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次并不是因为女皇的到了。而是将要举行一次决定世界走势的辩论赛,准确的来说是两个国家间命运的分水岭。
此次的辩论命题是:是否对华作战!
“首先是反对派也就是辩论正方的代表托利党人格兰斯顿作了如下演说:
“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想使我国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站在对面的这位尊敬的先生竟然谈起在广州上空迎风招展的英国国旗来。那面国旗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假如这面国旗从未在中国沿海升起过,而现在升起来了,那么,我们应当以厌恶的心情把它从那里撤回来。”
与其说格兰斯是出于正义,倒不如说是源自其保守的性格。
辩论正方反对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其向华输出大量的鸦片毒害大清百姓的身心健康而感到愧疚与不安。
他们所感到自己不义行为的是走私鸦片,即鸦片贸易没有经过满清政府允许。
早在48年前,也就是1792年。英国曾派以乔治马夏尔尼为首的代表团觐见乾隆皇帝请求通商,并且带来了大量的商品随时用以进行贸易。
不过此时正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乾隆老爷子以天朝上过自居沾沾自喜,面对来访的使团,他老人家断然拒绝,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是如此的果断与犀利。
拒绝通商也就算了,乾隆老爷子还做出了个错误的举动——让使团按中国礼仪跪拜。
这对于当时的民主国家的公民来说是件耻辱大事,迫于形式所逼的乔治马夏尔尼及其随从不得不以单膝下跪的方式进行叩拜。
说了上诉那么一小段的故事,当然是为了引出重量级人物的登场。此人正是小斯当东——英国代表团一行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对于一个正处叛逆期的小男孩来说,乾隆老爷子的这一无礼命令深深的激怒了他,并且在他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斯当东很荣幸的被选为这次辩论反方也就是支持对华作战的代表选手。48年后的今天,斯当东在议会大厦是如此的激情澎湃,以致演讲时激动的面红耳赤。现在请看他的当时的发言内容:
“我们进行鸦片贸易,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呢?没有!当两广总督用他自己的船运送毒品时,没有人会对外国人也做同样的事感到惊讶。北京朝廷有权强化司法措施以制止鸦片贸易。但迄今为止对外国人最重要的处罚是禁止经商或驱逐出境,现在它能粗暴地判处他们死刑吗?这种追溯既往的做法是对人权的不可容忍的侵犯。中国人要像对待他们的叛乱分子一样用剑刃来对待英国人,我们要小心!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并且渐渐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正在准备中的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根据胜负,这些影响又将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要输掉这场战争,我们就无权进行;但如果我们必须打赢它,我们就无权加以放弃。”
把斯当东的言论细细品味,浓缩后可以得出四个字:人权!尊严!
大清不能像对待乱臣贼子那样对待在华英国商人,这不仅侵犯了大英帝国的臣民,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日不落帝国的威严。
这是绝对不行的,人可以死,面子不能丢!
此翻言论起到了强大的共鸣,一时嘈杂的议会下院顿时全场肃静,与会者默默地倾听。
所有人都知道,不仅没有一位议员,而且举全国之力也找不到第二个英国人比他更了解中国。
毕竟人家斯当东是出国过的,对于那些未曾踏入中华大地的人来说,他有绝对的话语权。
尽管斯当东的言论具有煽动性,不过有托利党人的反对,辩论陷入了僵局。最终议会投票以271票对262票微弱优势通过了对华的军事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军事行动英国始终没有正式向清王朝宣战,而是把这次军事行动作为对大清朝的报复。所以在那他们眼中这并不是侵略,而是正义的自卫反击。
人权与尊严只是英国对华作战的表层原因。其出兵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史学性题目。
18世纪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后,英国从此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那何为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从工业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工程。
对于这个工业革命的概念,学文科的孩纸肯定是耳濡目染了,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让人差强人意。
我们来做一道小学数学题:一个老婆婆靠手工原本每个星期能织成3匹布,自从用了机器后每星期生产的布条是以前的50倍。问用了机器后每星期能生产多少布?
当然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懂点算术的人都会做。
在此并不是为了计算而举例,只是为了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布条的生产产量大幅的增加!转化成经济名词——生产力迅猛提高。
以前老婆婆在一星期里生产的布条可以买给村里的村民。现在产量多了也就出现了问题,一个村就那么几个人,生产了那么多布即使平均分配到户也用不完,还是剩余很多。
这就是当时英国很现实的局面——市场窄小。
既然找到了病因,那就要治病寻医,解决的方法就是开拓市场。国内市场饱和了,那就开拓海外的有利市场。
由以上的数学题及后续解释,不难看出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了。罗兹*墨菲曾分析过:
“英国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和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
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在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
可见打开中国市场不仅仅是英国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渴望,是整个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
只是英国在此打个头阵,接着后面的小弟们看到希望纷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