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的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就是美国黑人创造的爵士舞。爵士舞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最初只流行在美国小城镇的黑人聚居区和拉丁美洲下层社会中,并不为人所注意,甚至被上层社会所不齿。但没多久,它就迅速流传,直至风靡全世界。迪斯科音乐强调以夸张的强弱力度的交替反复诱发内在的节奏冲动来支配舞步,比传统的华尔兹、探戈等,更为自由,突出个性。舞蹈动作可随着音乐节奏即兴发挥。
在美国,民间舞蹈一词所指的范围比某些国家要广泛得多,传统舞蹈、仪式舞蹈、社交舞蹈、舞厅舞蹈中的许多舞蹈都可以称做民间舞蹈,往往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这和它的舞蹈文化构成有关。美国民间舞蹈主要分3部分;印第安人的舞蹈;欧洲移民及其后裔的舞蹈;黑人的舞蹈。印第安人的舞蹈包括社交性的、仪式性的、和劳动生活紧密联系的、用于治疗疾病的等等,几乎都是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圆圈舞,其中往往都渗透着对“超自然力”的崇拜。
印第安人大多没有文字,他们小心地保存传统的舞蹈和歌曲具有重要意义,故很少和外来舞蹈相融合。欧洲的移民——英国人、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等在涌向北美大陆的同时,带来了各自传统的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厅舞蹈,他们结合当地新的生活条件把这些舞蹈加以改造,创造出具有美国特点的新舞蹈形式。其中最流行的有方舞,它与英国乡村舞和法国卡德里尔舞有关,变体很多;圆舞,显然是在成对跳的华尔兹、波尔卡、绍蒂谢等舞蹈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沿舞厅周围旋转行进的舞蹈;集体游戏舞蹈通常是边舞边唱,旁观者也以歌声和拍手相和,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简单、生动有趣,且可以随时变换舞伴。美国黑人对美国舞蹈的发展和美国舞蹈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从17世纪起,800万非洲黑人被当做奴隶运进美国,他们带来了非洲黑人舞蹈的激情和切分节奏(即把欧洲音乐以重拍放在第l拍的传统改变为把重拍放在第2拍或弱拍上),黑人舞蹈和白人舞蹈融合交流,创造出了新的舞蹈形式,例如,踢踏舞和爵士舞就是把爱尔兰木底鞋舞的节奏改变成切分节奏,并一反爱尔兰人那种身躯僵直、面无表情的跳法,加上了身体和手臂的动作,形成了全新的舞种。黑人奴隶模仿和嘲讽那些趾高气扬的白人奴隶主,创造了步态舞。其他如狐步舞、布鲁斯和查尔斯顿等也成为流行一时的新舞蹈。其中许多舞蹈后来成为受人喜爱的现代舞厅舞蹈,不仅遍及美国,也风靡欧洲大陆。
踢踏舞是一种用脚击打地面的节奏性舞蹈,源于爱尔兰和兰开夏的木鞋舞。它的基本技巧是用脚跟、脚掌、半脚掌、脚尖击打地面发出响声,以丰富而复杂的节奏变化取悦观众。表演时需要在舞鞋的前掌部分加装金属片,使击地的响声清脆悦耳。踢踏舞于20世纪初在美国的杂耍剧场中风行,并出现了不少专门从事踢踏舞表演的职业演员,其中最有名的有鲁宾逊、鲍威尔、阿斯泰尔、德雷伯、博格和米勒等。这种舞在20世纪70年代曾再度流行,风靡一时。
由4对舞伴站成四方形跳的舞蹈形式,尤指美国方舞,它已成为美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方舞起源于英国乡村舞的两种派别:一是源于英国轮舞,一种节奏鲜明、复杂的花样舞蹈——肯塔基跑步舞;一是路易十五时代十分流行的、四方形的法国对舞——科蒂荣。方舞通常包括一连串的“花样”,每个“花样”中的舞蹈队形都是对称的,而舞步则比较简单,“花样”的顺序是事先安排好的,由一位领舞者(可以是舞蹈者之一,也可以是不参加舞蹈的另一个人)用呼喊声来指挥“花样”的及时转换,他能够即景生情地呼喊出押韵的词句(有时还使用方言)来激励舞者,使气氛活跃起来,有时舞者也呼喊出与他相互应和的词句。美国方舞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英格兰、苏格兰、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以及墨西哥舞蹈或民间游戏的因素,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变体。
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给爵士舞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并且还带动了“霹雳舞”的流行。霹雳舞令人眼花缭乱,跳舞者必须身怀绝技,不怕受伤。所以涉足者多是比较贫穷、胆大包天的年轻人。它的出现,始自60年代的纽约市南布朗克斯区。那里是黑人聚居的地方,纽约最贫穷的角落。这里的年轻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失意者。霹雳舞便是他们发泄内心情感的产物,是在贫穷和失望压抑下迸发出来的艺术。舞姿充满野性,初时曾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禁止。但它为不少店铺招来了生意,特别是由于它迷住了一大批殴斗成性的青年,使打斗现象大为减少,所以不可遏制地生存发展下来。后来美国各地都建立了霹雳舞俱乐部、学校和剧团。不少团体已到欧美各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霹雳舞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跨越美国国界,走向世界,其声势可与当年摇摆舞、迪斯科舞相媲美。
(第五节) 独领风骚的百老汇戏剧
百老汇是纽约曼哈顿区一条大街的名称,其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中心,因而百老汇这一词汇已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同义语。自19世纪中叶起,百老汇剧院逐渐增多而使这条大街灯火辉煌,获得了“伟大的白色大道”之称。20世纪初,百老汇剧院约有20多家,1925年百老汇的剧院曾多达80家,由于其他娱乐形式的竞争至1980年只剩下40家,在1927~1928年度的演出季节,百老汇上演的剧目多达280出,但在70年代已降为50出左右。
美国戏剧的历史较短。从殖民地时代起到19世纪初,戏剧在成就上远逊于同时期的散文、诗歌和小说。直到20世纪初,才渐趋成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赶上了世界水平而进入黄金时代。
殖民地时代,戏剧等文艺活动由于受清教主义的束缚而被视为一种“罪恶”。尽管如此,17世纪和18世纪仍然出现了个别欧洲移民创作的剧本,例如,达尔贝1665年写的《裸者和幼兽》是迄今已知的第一出北美戏剧,但已失传。18世纪初,英国皇家驻纽约州的殖民总督亨特于1714年写的讽刺笑剧《安德罗博罗斯》是第一部在北美印行出版的剧本。独立战争前,有些地区的学院偶尔也演戏,但纯属业余性质。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哈勒姆率剧团来新大陆演出,才推动了戏剧活动。后来又有一位英国剧团经理道格拉斯来访,并于1766年在费城建立了索斯瓦克剧院,从而使戏剧活动具有了职业性质。1767年该院上演了第一部美国诗体悲剧《安息王子》。独立战争时期,戏剧活动受到限制。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后,沃伦、里柯克和蒙福德等人有一批根据欧洲古典戏剧模式仿制的剧作出版,反映了热爱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主题思想,但在艺术质量上远不及当时的欧洲戏剧。汉·泰勒于1787年创作的剧本《对比》,通常被认为是职业剧团演出的美国第一部机智幽默的世态喜剧。剧中新英格兰的一个聪明伶俐、天真无邪的农民乔纳森的形象后来成为美国戏剧中所刻画的许多“美国佬”的原型。但是,直到18世纪末出现了剧作家邓勒普,美国戏剧创作才真正进入了开创阶段。
百老汇上演各种样式的戏剧,主要以豪华壮观、有歌有舞、场面宏大的音乐剧招徕观众。这种音乐歌舞剧已成为美国特有的剧种和百老汇的命脉。美国剧联于1946年以美国着名女演员兼导演安托尼特·佩雷的名字设立了托尼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每年颁发19项给百老汇戏剧,有最佳戏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音乐剧本奖、最佳音乐剧导演奖、最佳音乐剧总奖、最佳音乐剧歌词奖、最佳音乐剧舞蹈编导奖、最佳音乐剧男女演员奖、最佳舞美设计奖、最佳灯光设计奖、最佳音乐剧男女配角奖、最佳重演剧目奖和特别奖。当前,此奖在美国剧院和演出人联盟以及美国剧联的领导下,由12位剧评家和学者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提名,最后由戏剧艺术家组织的600多名成员投票表决得出,获奖者只领取金质奖章,无奖金。
外百老汇是指纽约商业性戏剧中心之外的戏剧活动,多半由一些剧团在第41街至第56街的剧院或租用的旧厅堂和地下室演出。它早在20世纪初就曾以先锋派姿态出现,主要特征是以较低成本进行戏剧实验,并为百老汇不加赏识的戏剧工作者提供演出机会。两座早期知名的外百老汇剧院都成立于纽约格林威治村。其一是1914年成立的华盛顿广场剧院,演出一些为商业性剧院忽视而具有艺术价值的戏剧,后于1919年演变成同仁剧院,在提高美国戏剧的水平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其二是普罗文斯顿剧社,由华盛顿广场剧院的一些成员于1915年在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顿建立,旨在“给美国剧作家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1916年移至格林威治村,一直活跃了十几年,尤以首先演出奥尼尔的剧作而闻名。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外百老汇曾是上演工人戏剧和具有左翼政治思想的剧作的场所,其中最知名的剧团是加·哥里利克的集体剧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百老汇不仅上演新剧目,也复演百老汇演出失败的剧目,而且勇于在导演、表演和演出风格上进行大胆探索,从而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外百老汇运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于1920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到80家之多。但这种好景却因为19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而画上句号。
随着历史文化的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百老汇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实际上有三个含义:第一个概念是地理概念,指纽约市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6家剧院;第二层含义是在百老汇地区进行的演出;第三层含义是整个百老汇这个产业,这样的产业也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主要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的这些剧院。总的来说,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
百老汇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因演出成本增高,票价上涨,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以及地区剧院和大学剧院逐渐打破了以往百老汇对戏剧演出的垄断地位。百老汇的演出商为了牟利,也常把别处已上演成功的剧目搬来上演,渐渐成为美国戏剧的一个展览窗口,展示美国各地出现的成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