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几天,德军依然占据着主动,势如破竹的德军又推进到几年前他们败走麦城的地方——离巴黎只有60公里的马恩河畔。法军的败退,使巴黎又一次暴露在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这时,潘兴将军率领的两个美国师火速赶到这里,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作战,试图阻止德军的继续前进。这是美军的第一次独立作战,初生牛犊不怕虎,久经沙场的德国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美国远征军击退了。
这是美军一战时最大规模的行动。60万美军和4000门大炮从97公里以外的地方调往前线。战线之后储备了4万吨弹药和同等数量的其他补给品。
9月26日,美军第一集团军发动了美国远征军最艰苦、最持久的一场进攻。在3个小时密集的炮弹射击之后,步兵一波又一波地冲向第一批指定目标。美军的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订才停下来。然而这次攻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突击部队中仅有4个师进行了激烈战斗,还有4个师根本没有与炮兵密切合作。虽然右翼军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但中路军和左翼军很快就被困在密林和深谷之中,或者在开阔的丘陵地带受到机关枪和密集炮火的猛烈阻击。经过两天的艰苦进攻,美军未能攻到德军防御的主阵地。双方在原地又苦战了两天,形势仍未改观。与此同时,德军将6个增援师紧急调到格朗普埃-罗马格涅-库内尔防线。
10月份,美军又发动了一系列新的进攻。潘兴把最有战斗经验的部队调集过来,对付德国的增援部队。德军的增援部队也同样是身经百战的劲旅。两军短兵相接,奋力拼杀。由于美军拥有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的支援,阵地一个个被攻破,德军的主要堡垒崩溃了。
美国第一集团军从11月1日起直到停战前的一系列进攻中,这支部队连战连捷,势如破竹。11月6日,美国第一集团军抵达了色当附近俯视默兹河的高地,对德国的铁路线进行了炮击。第一集团军的几个师在色当东面强渡了默兹河。与此同时,第二集团军在11月10日~11月11日也取得了进展。在部署于美军第一、第二集团军阵地之间的几个法国师的配合下,潘兴的集团军群攻破了色当和梅斯之间的整个德军阵地。
同时,英国远征军给了北路德国集团军群以沉重打击,迫使德军退向莱茵河。在同一时间里,轴心国在意大利、巴尔干和巴勒斯坦的薄弱防线也都土崩瓦解了。德国政府面对全球范围的惨败和奥地利、土耳其的无条件投降,不得不接受了停战条件。
11月9日,兴登堡正式会见德皇威廉二世,劝告德皇退位,前往荷兰避难。德皇威廉接受了劝告,在48小时内宣布了退位。
正在赢得战争的协约国除在东线向德军发起总攻外,还在巴尔干战线发动了反攻。在协约国的强大攻势下,同盟国成员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军队节节败退。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相继成立,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奥匈帝国已经土崩瓦解,被迫于11月3日签订停战协定,无条件投降。
在西线,协约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德军节节败退。到签订停战协定时,德军已被赶出比利时西部,法国只有极少数领土仍在德国人手里,协约国军队正在准备发动新的攻势。同盟国的瓦解和军事失利加速了德国的政治危机和崩溃,10月3日德国组成了以马克斯·巴登亲王为首的新内阁,巴登亲王向威尔逊提交了一份停火建议,请求在十四点计划的基础上,签订停战协定并开始谈判。协约国内部在对待德国的停战建议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主张直捣莱茵河,彻底击垮德国,而威尔逊主张只要德国是真正的投降,协约国就应该结束战争。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英、法等国接受了德国在十四点计划上的停战要求。11日凌晨5时,德国的两名代表终于在巴黎东北方贡比涅森林的火车厢里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1日上午11时,西线停火生效,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专题:发明大王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年)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2000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着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爱迪生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在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为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因受法拉第的影响,爱迪生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没有被采用。第一项发明没有找到市场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1869年,爱迪生由波士顿移居纽约。他改进了金指示器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公司经理的赏识,受聘月薪为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月薪)。1870年,他移居新泽西州,开始了他的高效发明时期。1874年改进了打字机。1876年,给贝尔发明的电话加装了炭粒话筒,提高了电话的声响。
1876年,爱迪生创办了他着名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打破了以往科学家个人独自从事研究的传统,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从而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正确途径。1877年,留声机的发明,使他名扬四海。1878年,他开始了白炽灯的研究,在十几个月中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于1879年10月21日成功地点亮了白炽炭丝灯,稳定地点亮了两整天。1882年,纽约珍珠街创办了世界第二座公用火电厂,建立起纽约市区电灯照明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雏形。电照明的实现,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生产劳动的条件,也预示着日常生活电气化时代即将到来。1883年,爱迪生在试验真空灯泡时,意外地发现冷、热电极间有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爱迪生效应,成为电子管和电子工业的基础。1887年,他移居西奥兰治,并于同年在该市创建规模更大、装备也更新的实验室,即着名的爱迪生实验室(后人称之为发明工厂)。在这里,他根据伊斯曼的发明,制作了自己的照相机。1914年,他用留声机和照相机制成了最早的有声电影系统。
晚年,他的发明和革新包括蓄电池、水泥搅拌机、录音电话、双工式和多工式电报系统、铁路用制动器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指导鱼雷和反潜设备研究,发明了几十种武器。为此,美国政府于1920年授予他卓越服务奖章,法国政府授予他军团荣誉勋位。1928年,美国国会授予他荣誉奖章。终其一生,爱迪生和他的实验室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权。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着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谢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对这位伟大的传奇英雄表示哀悼。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外,还有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一生发明众多,但他毕竟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因而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不能作出正确判断。19世纪末,交流输电系统已经出现,但他仍坚持直流输电,并在与威斯汀豪斯发生的激烈竞争中丧失了承建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合同;他的实验室盲目试制磁力选矿设备,耗尽了发明电灯所得的资金,最后不得不放弃。但是,爱迪生在电力开发、电器制造和推广电能应用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