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通讯》记者:我是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记者,我想,华西村今天的成功跟您的开拓创新、与时倶进是离不开的,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而您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对于您的后来者来说,我就有这么一个担心,一方面,他们非常地尊敬和敬仰您,会不会完全按照您的模式走下去,而不愿去走新路?不愿去闯新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觉得您就像一座大山,难以逾越,然后就可能产生松懈、懈怠和保守的心理。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和开拓创新背道而驰的,我想,这显然不是你所希望看到的。我想,您对他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第二个问题,对全国千千万万的想学习您的人来说,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谢谢。
吴仁宝:我想,这个作为我们农村来讲,不仅是我们共产党,我看,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封建政权也抓农业。但是,共产党来得更关心。为什么?因为,解放全中国,我们农民是付出代价的。确实,党也为我们农民。所以说,我们的感情深,我们农民也加入了共产党。当然,对这个农村更感到要建设好。讲了很多的时间,农村是干什么?中央讲得非常对,解决“三农”。“三农”到底如何解决?农村,刚刚所说要城市化,农民要知识化,农业要现代化。说来说去,我们华西实现了。有人问我们华西的“模式”,“模式”两个字,我是最怕。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位领导搞一个“模式”的调査,他到我们华西是第一站,第二站到温州,调査“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叫我讲,我就讲了。我说,最好不要讲“模式”。我说,我最怕“模式”,要说“模式”,我们“苏南模式”中间也有“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中间也有“苏南模式”。很简单,一个是公有,一个是私有0公有,认为是代表了“苏南模式”。私有,代表了“温州模式”。要说“模式”,刚刚说了,最好不去研究模式。模式来讲,就变成了一刀切,变成了一个样了。
凡是一刀切的,一个模式的,是死的,就不能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如何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这样去做。不要固定模式,这个就是创新。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继续创新。所以,我个人的看法,不要专门地去研究模式,怎么去研究呢?像我们从解放以来,分田到户,大家分田分到手了,感谢共产党。后来,组织互助,组织互助组了,还可以。后来,又是初级附录华西村新阄发布会上与仁金答记者问社了,初级社了以后,后来还要搞高级社。实际上,高级社其实还不如初级社好。最后来了一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最后变成“一大二空”。共产党,把不好的能够自己纠正,这个是共产党的伟大。当然,老是犯错误,老是纠正也不好。要尽量少犯一点,少纠正一点。我看,这个就比较好。今后是如何一个模式,我看也不可预料。最好不要讲模式,多样化一些。以我吴仁宝的总结,一个农村要搞好,我是讲“八个要”。
如果“八个要”做到了,我看,这个村就好。第一条,政治上要安定,也就是要团结。不要千部相互之间争吵。第二,用人要人尽其才,不要原来的看这个人是穷的就用,富的不用。这个人跟上面关系好的用,关系不好的不用,最后也会形成不团结。所以,这两条是基本的。政治上要安定,用人要人尽其才。第三个要,做计划要切实可行。四是完成计划要有信心。完成计划碰到困难了,特别是碰到计划要调整,不能勉强,那就调整吧,要自己否定自己。这个要下决心,因为上面政策也在变化。五是经营门路要广开,不能搞“单打一”。六是管理形式要多样,所以,我们华西的管理形式是多样的。七是制度不要多变。八是人员要相对地稳定。这“八个要”做到了,这个村不会太差。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注意到,今天发布会的名称“华西村新闻发布会”,为什么主角还是您?为什么不是您的儿子吴协恩?对不起,我问得比较坦率,谢谢。
吴仁宝:因为,吴仁宝和华西村这两个不能分开。如果说,没有吴仁宝,就不叫华西村了。因为华西村,是我吴仁宝提出来的。为什么叫华西村?因为是处于华士镇的最西面,而且,我们这个华西村,也是受到考验的。在六九年,有人要把我们华西村改掉。因为当时大家把这个名字都要改,要改红什么,革什么,或者干脆叫革新、东方红等等。我说,我不改。我还带了个“西”字,当时“西”字是要反对的,因为我们是反对西方国家的。为什么要放“西”字?我说,我是这样的,不是名字好听就好。我是要以华士为镇,我们是哗士的最西面,叫华西,就坚持下来了。所以说,华西村,吴仁宝提名的名字,不能分开。没有华西村,也没有我吴仁宝。因为吴仁宝是生在华西的,华西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华西村与吴仁宝,吴仁宝与华西村,他们不愿意分开。我们村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这个华西村村名是要保护的。
《新华日报》记者:我是《新华日报》记者。华西人在物质上的生活富裕,我们是有目共睹。但是,我更加感兴趣的是华西人的精神层面上。我也作了一些了解,就是华西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是比较有特色的。刚才您也说了,华西人是不打麻将的,而且我也了解到,在我们住的非常高档的宾馆里,除了游泳池,没有其他任何的休闲设施,在华西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酒吧、咖啡馆什么。但是,事实上,到了现代这个社会,现代人都是追求个性和多元化的。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又了解到,华西人不愿意出去,华西的孩子在出去求学之后,还是回到华西。我附录华西村撕闻发布会上吴仁全答记者问的问题就是说,华西人的精神上的凝聚力到底是什么?吴仁宝:我们华西的青年人为什么出去了还要回来。这个,我是从前十年就开始教育了。我说,你们读了书,可以回来,也可以不回来。最好回来。为什么要回来呢?我说,我们华西人要发扬风格。因为,现在就业比较难。我们华西一定有你的用武之地,就不要去挤人家的位置了。这个跟教育也有关系。我们华西现在做生意,搞经营,我们要赚大钱。为什么?我们出去读书的女孩子,最后毕业了,不仅她一个人回来,还带了一个男朋友回来。又多了一个人才。男的出去读书了,他又带了一个女朋友回来。
这样,不仅我们华西的男女素质高,而且素质高的带回来的,同样是高素质的。可能这句话不太恰当。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是一定要讲的。而且,有些带回来的男孩女孩呢,素质更要高。为什么他们肯来呢?第一,可能他那里少用武之地,他那里的经济条件稍差一点,这是我们华西的优势。第二,我们华西的姑娘看看是老实,找对象还是有一些“技术”的。这个也有关系。所以,华西的今后,是人才济济。我感到很高兴,可以说是越来越好。我做这个村官,做了几十年,叫我讲一句,这一句最难讲。照道理是最好讲,实际是最难讲。到底讲什么呢?我还是一句话,四个字实事求是”,就可以。
不管哪一个人,办一些事情呢,要实事求是,有了实事求是,你就会有进步。我原来讲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这个话可能讲得不太好),这种千部,是做不长的。这种干部,看看是组织观念很强,上面不管是大小干部讲的,他统统都要听。这是一种干部,表面看这种干部是很好,组织观念很强,下级服从上级服从得非常好。他出去学习,看到人家的都是好经验,不管是什么,都要学习,认为自己是一点经验都没有。
这种干部,我的看法,是当也当不长的,这种干部是没有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己一点不思考,自己没有一点思想。往往有些事情,为什么有时候讲,真理是在少数人手里。也有这个关系。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我原来就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遇到任何困难,要实事求是。我看,这个对少数干部,犯了错误的干部也是一样的。讲实事求是,承认错误,决心改正错误,领导对你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就是不肯实事求是。我们村跟村之间相互比较要好的,就有个别的村书记,犯错误,我就叫他要实事求是讲清楚,但是他不肯实事求是,这就没有办法了。所以,真正讲呢,需要实事求是地办事。
《农民日报》记者:我是《农民日报》社记者。我听说您穿的衣服都是仁宝牌的,我想问一下,今天您发布会穿的是仁宝牌的西服吗?我想问一下,仁宝这个品牌发展成了华西村的品牌,您当时是怎么考虑把自己的名字作品牌的。有没有人说是吴仁宝借助产品把自己的名字留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