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故事板呢,其实可以把我们编辑的片子都看作是一个一个的故事,它是一块黑板,我们在黑板上编故事,我们在故事板上编片子。
故事板一般都是一个很宽的长条,宽是因为它要容的下这些轨道,长自然是跟片子的长度有关,片子越长,故事板就会被延伸的越长。故事板的长宽都可以用鼠标按比例来拉大或者缩小。反正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故事板上正在编辑的这些素材,可以放大到一厘米是一帧来看,也可是缩小到一厘米长,来容纳一分钟的素材。编片子的时候可以放大,一段一段的来编,整体看的时候可以缩小来看。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片子排得密密麻麻的挤在本来用来显示一两分钟片子正好的界面上。
大大小小,都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偏好。编片子也是,一个人一个方法。
故事板的左端从上到下依次是各个轨道,右上挂角、字幕、唱词,画面,一声道,二声道,三声道(一般是背景音乐)。位于右边显示器的右边端点没什么特别的。整个长条形的字幕版,上端和下端还得说一下。上端一整小长条,从左端点往右走,是几十个操作按钮,拿鼠标点的那种,特别小,光标贴上去它就会弹出一行文字,显示自己的功能,这些钮的功能好多也可以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代替。对于一个老记者来说,拿鼠标去点明显没有敲击键盘上的快捷键那么方便。
这些小按钮也基本上是故事板的所有操作了,你用它们来对被拽到故事板上的素材进行编辑。这一排小按钮,有各种你想要的功能。增加轨道、复制粘贴撤销、切分素材。组合素材,平移素材,上移一轨,下移一轨,所有的功能都是相对的。
有左移五帧就有又移五帧,有前与时码线靠齐,就有后与时码线靠齐。有全部前移就有全部后移。有切除时码线前素材,就有切除时码线后素材,还有补齐素材到时码线。对了,还有字幕修改,拍唱词。各种功能。大部分都可以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代替。
还有选中画面之后,单击鼠标右键,也会弹出一系列操作,用鼠标选中某段声音之后,单击右键,也会弹出一系列针对声音的操作。还有摁一下键盘上的ENTER键,会弹出一个信息量极大的操作框。里面有各种特技让你操作。有二维的,三维的,有马赛克,有闪白,拉伸,翻转,各种特技,还有一些转场特技可以自动生成,淡入淡出之类的。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都网上去搜索大洋非线性编辑手册,自己琢磨。我这几个章节真是说的太多太累,我要切到故事上了。
在这之前我再说一下时码线是怎么回事。时码线是一条在故事板上始终存在的一条线。是与故事板的上下端垂直,左右段平行的一条细线。它很重要。你可以用鼠标来前后移动它到任意一个位置。也可以用pageup和pagedown,这样它就能直接到两段素材直间的切口。
这个切口是为了编辑方便专门显示的,其实是无缝对接,在播放两段素材的时候。有了这个切口,你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两个画面或者两段声音的连接处。在一个成片里面,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样的切口。上百个也正常。
用这两个page键就可以准确快速的将时码线移到切口处,而不用用鼠标一点点的校对,这一帧不容易校对。它们也只能到一个有一个的切口。想到某一个素材中间的某一部分就得用鼠标,搭配显示器或者耳机来确定了。其实也可以用home和end。Home能直接让时码线回到整个片子的第一帧的位置,end和它对应,可以直接到最后一帧。
你要编辑哪块,基本上都离不开这条时码线跟着跑。有了它你会很方便,它就像我们在黑板上画图用的三角板用的尺子一样,没它就是麻烦,你不知道从哪下手。时码线固定位置之后,就像狙击步枪锁定目标了一样,接下来扣动扳机就行了。
一帧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很短。这一帧一帧的找,用鼠标很麻烦,用pageup/down,只能确定连接处的那一帧,也叫素材点。所以,在找某段声音或者画面中间的某一帧时,比如在显示器上看到这一帧镜头抖了,得切掉,或者替换掉。怎么找故事板上的这一帧呢。其时是用塑标和键盘搭配。先用鼠标把时码线移到大致位置,放大,放大。再用故事板上方的小按钮一帧一帧或者五帧五帧的找,这是固定的单位。
键盘上的方向键,上下左右在游戏里代表的可能是往前走往左拐,但在这,它有特殊的含义。上下两个键,是一组。上,敲一下就是时码线左移五帧,下,敲一下就是时码线右移五帧。左,敲一下就是时码线左移一帧,右,敲一下就是时码线右移一帧。最小的单位就是帧,所以用它们一帧一帧或者五帧五帧都很方便。尤其是做特技的时候,还有掐同期的时候。
掐同期,就是把片子里需要用到的采访对象说的话,掐出来,其实就是把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切出来。这是最费劲的活,最费时的活。在所以这个片子从拍摄到播出的过程中,它最烦人。因为这采访对象他不是新闻联播主持人,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疾如风徐如林,
好多人说话没节奏,吐字不清,方言口音,带脏字,最气人的是说话太快的那种,每句话前边还有嗯哦这个那个的语气词,还有多长拉多长。把这一句话听懂,剪出来,真的是先听十遍,然后一帧一帧的剪,弄不好就夹音,夹音就是技术事故。片子技术不过关是最丢人的,片子内容的优良中差都是次要的,技术不过关这不扯淡吗。
真的就是耐着心思,戴着耳机,先五帧五帧的切,再一帧一帧的切,夹音再重切。有时候有的人一秒钟说十个字二十个字,太恶心了。我们配音员最快才一秒钟五个字,多了就不合格。十几二十个字在这一秒里在二十四帧里,你剪去吧。而且有时候你拿不准他夹没夹音,
尤其是我们是实习生,就只能反复听,反复剪,实在拿不准就不用这句话或者用半句,有时候一句话前边的语气词跟的太近剪不掉,就只能留着。观众看着可能没什么,但我们觉得很恶心。本来可以剪的跟清爽更简洁,就让这几帧十几帧语气词跟弄恶心了。
还有就是不注意或者习惯了,采访了有一句不文明的口头禅或者脏话,本来这一句说的特别好,直接问题核心,就是我们记者想要的一句。这个口头禅就把这句话毁了,只能删掉,再找一句类似的话。
如果是有激烈冲突的画面,两个人吵架什么的,为了在电视上还原当时的这种气氛,或者说满足观众们的猎奇心理看热闹的心里。脏话可以不用剪掉,但得用特殊音效遮盖一下,一般就是“哔”或者“嘟”。在账号里都有专用的音效资源库。刹车声,枪声,鞭炮声,婴儿哭各种声音。还有背景音乐库,伤感,悬疑,轻松,各种各样。
讲一个段子,这是我半年的记者生涯里为数不多的有意思的失误。采访的这人是锦州人,说的是方言,大家不要以为东北话特别简单特别好学特别有意思,都像乡村爱情里的人一样,其实不是,有很多地方的方言,说快了,你又不理解他的语境,或者你当时没去采访,你只靠听素材里的同期,你也听不懂。
这是说起来也丢人,这个大姐,家里阳台的一面墙,从里面漏水,把地板什么的全弄湿了,一屋子水,下班之后才发现。木地板啊,泡坏了,就找物业协商,协商不成,就打热线电话,找了记者。
几经折腾,没什么进展,大姐对着镜头说了这么一句话,算是最后表态,对物业喊话吧。“我要求也不高,就是把这地板给我换了,墙修了,我也是不是得理不饶人,差一半也就算了”。
我没去采访,帮张哥编的片子,他的采访。我打唱词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反复听了十几遍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怎么听都是“差一半也就算了”。联系这个上下语境,是她妥协了可能?让不了。那也不能“差一半也就算了”。东北人这么大方。应该是差一点啊,从第一段同期的咄咄逼人来看。应该是“差一点也就算了”,或者“差不多也就算了”,怎么能差一半就算了呢。但是我从耳机里听到的就是差一半,真真切切的差一半。反复听就是差一半,好吧,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能按我自己的理解来改别人说的话啊。
打完唱词,拍唱词。下载,拿着绿带子去审片。这个两分五十秒的片子。前边都没事儿,领导没叫停,带子就一直在放。到了这一句,领导说停一下。你那句唱词错了吧,怎么是差一半呢,你把带子倒回来看看,我倒了回来,从这一段采访开始重新放了。到了差一半那句,按下了上载的STOP.画面定格。领导发话,“人家说的是差一不二,怎么就打成差一半了呢”。你联系这个语境,它也不能是差一半啊,肯定是差一不二啊。
当时我就懵了,有差一不二这个成语或者说这个熟语这个词组吗?差一不二,我去,头回听说。好生尴尬啊。我连解释的勇气都没了。片子往下走,一直到结束,就这一处错误,我赶紧把带子退出来下楼去改。当时还有好几个记者在等着审片,我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在领导同事面前闹了这么个笑话。
从此我记着了“差一不二”。